有人問可以把龍井的茶樹製成紅茶,把正山小種的茶樹製成綠茶嗎?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從理論上講,任何一種茶樹鮮葉都可以用來製作任何一款茶。我們國家的六大茶類是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而劃分的,而不是根據茶樹的品種來進行劃分的。所以理論上講,把龍井的茶樹呢做紅茶,把真山小種的茶樹做綠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做出來的品質能不能達到原有的要求,這就很難說。
因為在茶葉生產過程中,我們經常提到一個概念,那就是叫做適制茶樹。換句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的地理環境茶樹品種,能夠製造當地具有特色的茶葉品種,其實這就是茶樹的適應性。比如說原來的西湖龍井茶樹都是有性繁殖的本地群體種,後來在群體種的基礎上,通過培育才獲得了改良的無性繁殖的龍井43號新品種。而用龍井43號新品種製作出來的龍井茶和本地群體中製作出來龍井茶,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但是如果從大的角度來說,他們都可以用來製作西湖龍井。
更何況現在龍井43號優良品種作為國家級兩種,現在在全國各地都有推廣種植,因此它能夠製作的茶葉品類其實更多,比如說在黃山地區,龍井43號可以用來製作黃山毛峰,而在嶽西地區龍井43號茶樹品種,可以用來製作嶽西翠蘭。
這都是近幾十年來我國茶樹種植和茶葉發展發生的一些新情況新特點,因為之前大多都是以本地的群體種子進行種植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桐木關的茶樹品種用來製作這些小眾,而西湖龍井的本地群體種只用來製作西湖龍井一樣。
另外還有一點,其實有一些茶葉原料既可以用來製作綠茶,也可以用來製作紅茶,比如說在祁門地區祁門紅茶的原料也可以用來製作黃山毛峰,這兩者之間在製造工藝上是不同的,但是茶葉的品質非常不錯,因為原料來自於同一株茶樹。
再回到前面所講的適制性這個問題,因為我國的茶樹有喬木型,小喬木型和灌木型,不同的茶樹品種,它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所以,用來製作的茶葉品種也不相同。舉個普洱茶的例子,比如說雲南的普洱茶大多是喬木型和小喬木型的大葉種來進行製作,但是同時雲南也可以用小喬木型的茶樹品種用來製作滇綠。
因此,因為不同茶樹的適制性不同,所以呢,才擁有了現在千姿百態,千茶百味的狀況。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