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與負性社會生活事件的關係

2020-10-11 心理科包博士

負性社會生活事件對於抑鬱症的發病起到誘因作用,有研究表明,負性生活事件發生的6個月內,抑鬱症發病危險係數增加6倍。Kessler(1997)對抑鬱症的負性生活事件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負性生活事件越多,性質越嚴重,抑鬱症發病率就越高,抑鬱症狀也就越嚴重,二者之間呈一種數量與反應的關係。

另外負性生活事件也會增加抑鬱症的復發機率。常見的引起抑鬱症的負性社會生活事件有:居喪、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等。其中以居喪,即配偶、子女或父母的亡故是最具應激性的生活事件,Clayton(1982)通過文獻複習認為,在居喪的第一年,尤其是開始的數月內,抑鬱症狀十分常見,睡眠障礙、自責、無望感和無用感等症狀也很突出。另外,失業與抑鬱症的關係也被許多研究結果所證實。失業不僅會產生沮喪、低落的情緒,還可引發其他的負性社會生活事件,如經濟困難、日常生活規律改變、家庭和社會交往改變等等,從而對抑鬱症的發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婚姻家庭問題對抑鬱症的影響也有許多的調查研究,抑鬱症患者與配偶的關係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等多個方面都起到較重要的作用。Brown和Harris(1978)對勞動女性進行婚姻家庭研究發現,夫妻關係親密且互相信任的女性,抑鬱症患病率為4%;而夫妻不和的女性抑鬱症的患病率為40%,二者差異極其明顯。——《走出絕望:心理醫生教你擺脫抑鬱的折磨》

相關焦點

  • 不和諧的親密關係,導致患抑鬱症的概率升高
    患者情緒低落,對家庭生活沒有興趣,對家人也沒有以往的感情,自己也不能勝任家庭職責,往往造成惡性循環。親密關係和抑鬱症互為因果關係,親密關係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同時也是抑鬱症造成的後果。全國民政部門曾公布過一組數據,我國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家庭解體,每分鐘平均辦理3個離婚手續。
  • 抑鬱症到底有多難受
    抑鬱症,臨床上常稱為抑鬱發作,是一種以持續的心境低落為主的心理疾病。臨床上以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和軀體症狀為主。迄今,抑鬱症的病因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
  • 生活中負性攀比心理一定要克服
    但有時由於受一定時期社會消費水平日漸增高、「大款」人物高消費的示範效應及消費者本人「面子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互相激活,導致互相攀比。這種心理極易造成追逐消費熱點、負債超前消費乃至搶購等怪現象。
  • 一天天老是不開心,教你六招驅走負性情緒,防止抑鬱症
    負性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發現自己有負性情緒時,去正視它,超越它,管理好它。有些人之所以會得抑鬱症就是起初沒有處理好抑鬱情緒,由此發展成為了抑鬱症。現在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各種大大小小的事都會讓我們感到的有壓力,過大壓力是抑鬱症的誘因之一,不過自己要控制好,調節好自我的認知,分清楚哪些重要,先有個順序,以此不會面對什麼事都手忙腳亂,保持大腦的清醒。
  • 識別負性思維,與抑鬱情緒共處
    判斷抑鬱症的嚴重程度如何判斷抑鬱症的嚴重程度,關鍵看上述臨床症狀對個人的社會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比如,你的抑鬱情緒是否會影響你的工作,會導致你工作效率低?你的抑鬱情緒是否會影響你的生活,讓你每天精神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
  • 有些人得了抑鬱症,並不是單單想太多,其實還有其他的原因
    1、社會因素是一種外界因素,如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學習、工作壓力,以及家庭不和、朋友間的矛盾等都可導致抑鬱症,甚至自殺。另外,較大的負性事件,如失業、喪偶、經濟困難也可引起抑鬱症的發生。3、心理因素我們會親人死亡、家庭破裂、失戀、嚴重的軀體疾病、學習和工作中的困難和挫折等應激事件容易使人自尊心受到打擊而誘發此病症,而且主觀判斷這些負性社會應激事件的危容程度越大,個體可利用的應對方式越缺乏,則抑鬱情緒越嚴重。
  • 如今為什么女性更易患上抑鬱症?
    近年來,許多學者對抑鬱症的性別差異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女性由於受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更為明顯,抑鬱症發病率約為男性的2倍!!而女性的應激反應相對較弱,對待負性生活事件,她們更傾向於將原因歸結為自己能力欠缺或者自己性格不好。
  • 抑鬱症患者年年增加,抑鬱自殺居高不下,我們如何預防抑鬱症?
    而我們的社會卻並沒有對抑鬱症有足夠的警醒和預防,所以,瘟疫繼續肆虐,抑鬱症患者、自殺數量呈上漲趨勢,也是在預料之中。✨ (5)低估正性信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負性事件的對一個人的心理衝擊要遠遠大於正性事件
  • 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 抑鬱症真的是病嗎?
    據有關調查,中國現有抑鬱症患者達9000萬,人數還在快速增長中,每年自殺的抑鬱症患者上百萬。在15~34歲青壯年人群的死因中,自殺是首因,其中60%~70%的人患有抑鬱症。自殺的人患有抑鬱症,一定比例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人們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抑鬱症導致了自殺,是一種可怕的「病」。既然是病,當然的反應就是看醫生、吃藥,甚至接受經顱電擊治療。
  • 一旦患上「微笑抑鬱症」,90%會有這些特徵
    「微笑抑鬱症」往往更多的集中在那些自尊心強、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擁有正式工作、並在傳統上對抑鬱症存在較嚴重的病恥感的一類人群,他們因社會角色、職場壓力和社會觀念等原因不願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而將內在的抑鬱、焦慮、憤怒等情緒體驗深深地壓抑和隱藏起來。
  • 警惕青少年抑鬱症
    青少年抑鬱的誘因:主要有遺傳、家庭因素、人格、歸因、應激和社會支持等方面原因。  1、遺傳和家庭因素:父母投入的情感溫暖理解越多,孩子的情緒越積極。抑鬱風險的提高與父母關心的缺乏、父母的冷淡、來自父母更多的是負性信息而不是正性信息有關。
  • 抑鬱症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高中家長一定要重視
    一旦孩子出現抑鬱症,家長沒有及時關注並引導的話,有可能就會釀成較大後果。比如下面的事件案例。 迄今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明確,從醫學的角度,我們概括的總結為:抑鬱症的發病是遺傳、神經生化、心理社會(文化)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 抑鬱症的原因
    抑鬱症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遺傳因素。臨床資料顯示,患抑鬱症的母親所生的子女患此症的較多。這是因為如果父母患有抑鬱症,沉默少言,害怕各種社會活動,或者對事物的知覺過於敏感,身體稍有不適或遭遇一些挫折就十分焦慮和悲觀,這些都會直接形響到孩子的情緒和個性發展。
  • 抑鬱症為什麼很難自愈,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因為:01抑鬱症的成因錯綜複雜目前,關於抑鬱症的確切病因並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數據已經表明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等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鬱症的發病過程。一、生物學因素主要涉及遺傳等方面遺傳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與患病者(也可能是其它精神心理疾病,比如焦慮症、精神分裂等)血緣關係愈近,患抑鬱症的概率越高。直系親屬患病的概率遠高於其他親屬,這與遺傳疾病的一般規律相符。因此至少可以斷定遺傳因素為抑鬱症的危險因素。
  • 抑鬱心境與負性思維:到底誰是因誰是果
    最近幾年關於媽媽跳樓的事件時有發生,漸漸地,「產後抑鬱」這個詞也進入大眾認知。其實,不僅有產後抑鬱,生活中還有許多患有情緒障礙的人,他們也是生活得很辛苦。曾參與抗疫一線救治工作的宜昌市中醫醫院一名男醫師,攜帶著他年僅6歲的兒子,跳樓自殺了。
  • 科學和實驗證明,這5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克服抑鬱症
    關於戰勝抑鬱症的方法,有太多文章、書籍等可以找到了。但是有一個略為悲觀的事情,就是很多人仍然會陷入復發的怪圈。有的人是在遭遇負性事件時復發,有的人會在每年的冬季或換季的固定時間復發,有的人是沒有規律的復發,這可能與預後本來就不理想有關。不可否認的是,抑鬱症本身就有它的高復發率。
  • 兒童抑鬱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臨床上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意志活動缺乏,還伴有負性認知模式、注意力降低、自殘自殺的消極觀念或行為等症狀。,目前尚未完全闡明,其可能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精神病學家在《我的孩子得了抑鬱症:青少年抑鬱家庭指南》裡指出:我們的精神世界受到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學因素的相互作用影響,這種內在關係很難完全梳理開,一者會影響另一者,複雜的相互作用機制,加工過程和影響作用使兩者之間交織在一起,無法分開。而心理因素究竟是怎樣影響兒童,導致抑鬱症的發生呢?
  • 研究顯示:你患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想得太多了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飛速前進,人們的心理水平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我們也開始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抑鬱症是一種具有巨大摧毀力的心理疾病。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得抑鬱症呢?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思考。某些時候這種反覆思考都是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性生活事件,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和矛盾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身心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反芻思維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抑鬱症這種對我們身心產生巨大影響的反芻思維也會導致抑鬱症。
  • 研究顯示:你患抑鬱症的根本原因是,想得太多了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飛速前進,人們的心理水平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我們也開始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抑鬱症是一種具有巨大摧毀力的心理疾病。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得抑鬱症呢?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思考。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我們的大腦前額葉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思考能力也就越來越強。對一個問題的分析,我們經常要深入思考很久。就像某些動物的反芻行為,會經常把一個食物進行不停地咀嚼。某些時候這種反覆思考都是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負性生活事件,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和矛盾之中。久而久之我們的身心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其實所謂的抑鬱症殺人事件,發生的頻次並不在少數。 2016年3月27日,四川師範大學舞蹈學院大一學生蘆某慘遭殺害。嫌疑人滕某被鑑定為抑鬱症患者。 2019年1月18日, 在濟南市天橋一居民小區內,一名男子在殺害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之後,跳樓自殺身亡。根據警方調查,該男子曾經服用過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頻繁瀏覽抑鬱症相關網頁,並且記錄了自己強烈的厭世想法,以及自己不在的話,對家人未來生活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