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概念創新的自覺與自信(大家手筆)

2020-12-20 人民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學研究獲得長足發展。然而,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生動實踐和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現有的政治學知識和理論還沒能作出全面系統的闡發和解釋。基於中國經驗,構建能夠對中國現象和中國問題進行有效解釋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成為今天中國政治學研究的緊迫任務。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概念是對某一類事物本質的概括。概念可以指代與其定義相符的一類事物。概念本身是認識的成果,一旦形成又會成為獲得新知識、創造新知識的工具。政治學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需要通過一系列概念、判斷和推理實現。其中,判斷和推理又以概念為前提,概念發揮著基礎和樞紐作用。當前,中國政治學還未建構起成熟的學術體系、理論體系、話語體系,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政治學知識生產中的有效概念供給尚不充足。

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政治學,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在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量引介西方政治學的譯著,西方政治學的概念影響了中國政治學研究。然而,西方政治學的概念,無論是事實性概念還是價值性概念,均是在西方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是對西方政治生活經驗和事實的概括。我們不能不加分辨、全盤接受,簡單以西方政治學的概念來描述和分析中國的現實。近些年來,中國政治學界對中國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產生了豐碩研究成果,也提出了不少新概念,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實踐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充足的問題。

要真正實現中國政治學本土知識體系的構建,就要切實解決有效概念供給不足的問題。經過40多年發展,中國政治學已經形成龐大學術研究隊伍,為理論研究提供了人才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不斷堅定廣大學者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政治學界進行概念創新的自覺和自信日益高漲。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偉大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具有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宏大而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實踐為學術創新提供了寶貴資源,政治學界完全可以從中提煉出一系列新概念。

我們黨和政府的許多重大決策體現多方智慧,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對現實政治生活和國家發展具有重大影響。這些政策性文件中的一些概念具有政治性和學理性,具備轉化為學術概念的條件,可以成為政治學概念的來源。人民群眾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他們在其中有著深刻的認知和體驗,已經創造出不少生動活潑的話語。通過嚴格界定和論證,把群眾話語轉化為學術概念,不失為概念創造的一條有效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政治知識和政治智慧,經過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按照現代學科要求進行提煉,也可以創造出一批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概念。今天,研究對象的複雜性、綜合性使學科交叉、學科融合成為發展趨勢,政治學與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日趨突出,可以從相關學科引入一些對中國政治現實具有較強解釋力的概念,並加以界定和論證,轉化為本學科的概念,這也可成為中國政治學概念創新的一條有效途徑。相信經過政治學者共同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推動中國政治學研究和制度研究邁入新境界。

(作者為雲南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0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大家手筆: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當西歐的精英們致力於創新文化、發展科學、變革社會的時候,中國的精英們卻把「為往聖繼絕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當作「為萬世開太平」的靈丹妙藥,大大延誤了中國的發展。當下,有些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懷有餘、科學素養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證據,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邏輯上經不起分析,至於歷史邏輯、辯證邏輯就更談不上了。正是由於缺乏科學素養,一些觀點明顯簡單化,一些觀點甚至可以說有害無益。
  • 【地評線】秦平:汲取精神營養 增強「四個自信」
    70年砥礪奮進,新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有效提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新中國70年來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壯闊歷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助於我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將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汲取精神營養,增強道路自信。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
  • 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強化理論武裝,在思想上政治上自覺接受洗禮,理想信念才會更加牢固,與黨同心的情感才會更加深厚,為黨盡責的行動才會更加自覺。  理論根基要牢固。在學其典、知其意上下功夫,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思其理、信其真上下功夫,做到真學真懂真信。在用其器、行其道上下功夫,拓展理論學習的深度、知行合一的高度、真抓實幹的力度,不斷提升理論指導工作、引領實踐的強度。
  • 漢學家包弼德:中國需要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作為哈佛大學的副教務長,包弼德教授主要分管教學創新,目前他主要負責哈佛大型在線公開課項目(HarvardX)的建設與推廣,正積極與世界各地的高校展開合作。作為美國哈佛大學負責教學創新事務的副教務長和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教授將如何評價中國當前的教育教學以及歷史研究狀況呢?帶著這一疑問,筆者近日訪談了包教授。張梅:尊敬的包弼德教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訪談!
  • 高度自覺 風險自警 執政自信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新的機遇和挑戰對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高度自覺: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黨的十八大對新時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全面部署,宣示了我們黨對歷史使命的高度自覺,彰顯了我們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自覺能力。 理論自覺。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
  • 線上分享音樂 增強文化自信
    本次活動通過對至今保存古代音樂作品史料價值最高的宏篇巨著——《神奇秘譜》的深入學習和研究,讓參與者們感受古代的優秀音樂之美,增強大家對尊師重道、自強不息等中華傳統美德的感性認識,使大家在寓教於樂中提升民族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 【學習】自覺增強程序意識
    領導幹部自覺增強程序意識,按照程序辦事,才能不斷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對於強化程序意識的重要性,大部分領導幹部都比較清楚,但仍有人不願按程序辦事,總愛繞過程序拍肩膀定調、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許諾,一旦遇到矛盾就拿權力壓人。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迷信人情關係。
  • 中國文化在守正創新中堅定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一歷史上,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就,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
  • 如何增強自信
    可以說,擁有自信就擁有無限機會。那麼如何增強自信呢?    增強自信的第一個方法:關注自己的優點。在紙上列下十個優點,不論是哪方面(細心、眼睛好看等等,多多益善),在從事各種活動時,想想這些優點,並告訴自己有什麼優點。這樣有助你提升從事這些活動的自信,這叫做「自信的蔓延效應」。這一效應對提升自信效果很好。
  • 加強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實現從自覺、自律到自為
    原標題:加強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實現從自覺、自律到自為   【思想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的提出,對大學生開展好價值觀自信教育與引導,開展相關的深化研究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中國社會學學科自信的含義
    中國社會學史絕對不是西方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應用史,我們的學科發展應該走古今貫通、中西會通的綜合創新之路。   1997年,費孝通先生首次提出「文化自覺」概念,其目標指向是回答建設什麼樣的中國社會學的問題。
  • 自覺增強程序意識(思想縱橫)
    領導幹部自覺增強程序意識,按照程序辦事,才能不斷推動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對於強化程序意識的重要性,大部分領導幹部都比較清楚,但仍有人不願按程序辦事,總愛繞過程序拍肩膀定調、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許諾,一旦遇到矛盾就拿權力壓人。
  •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 增強學習貫徹黨章的政治自覺...
    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 增強學習貫徹黨章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把黨章要求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 2020-12-23 0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傳承家風增強自信
    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傳承家風增強自信 編輯:王欣    2019-08-12 11:57
  • 在理性思辨中堅定文化自信
    原標題:在理性思辨中 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的深刻領悟與傳承創新,是民族的歸屬感、自豪感、價值觀、凝聚力的精神釋放與文化智慧、文化底氣、文化力量的充分表達和展示。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關聯度極高、影響力極大的概念。
  • 增強青年思想引領 牢牢堅定文化自信
    因此,「十四五」時期應進一步增強青年思想引領,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根本前提「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原標題: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近年來,人們對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談得越來越多,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是需要我們深入探討的重大問題。
  • 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貢獻
    他強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必須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實質,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不斷推進工會工作創新發展,團結引導廣大職工為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建功立業。
  • ...第三卷)摘登】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
    站得穩、靠得住,最重要的就是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各項工作中毫不動搖、百折不撓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打任何折扣,不耍任何小聰明,不搞任何小動作。中央委員會的每一位同志都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找準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意識,強化政治擔當。
  • 史學創新要堅持正確方法(大家手筆)
    對於任何學科發展來說,創新都是內在要求。創新的最大意義在於「新的」比「舊的」好,而不是相反。    對於任何學科發展來說,創新都是內在要求。就史學研究而言,創新主要體現為提供新的史料、進行新的論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補充、有所進展甚至開拓新的領域,形成新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舊說的研究成果。創新的最大意義在於「新的」比「舊的」好,而不是相反。但從史學創新的實際情況看,並非沒有在創新的名義下走向反面的情況,這是推進史學創新需要注意的問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創新是要突破陳規,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要一切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