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看看大豆貿易影響幾何?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從中美兩國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競爭格局來看,農業是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對於美方7月6日加徵關稅措施,中方不得不做出必要反擊。受此影響,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已經受到抑制。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進口關稅,將使得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每噸增加700到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噸高300元左右。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王遼衛:這也就意味著美國的大豆在中國市場沒有太大的競爭力,這樣的話,國內的企業其實從6月份開始已經在陸續減少美國的進口。從我們的統計數據看,從6月28日之前的3個禮拜,美國大豆我們沒有新的採購,反而是減少了61.5萬噸的進口訂單。

專家表示,美國大豆對出口具有高依存度,大豆產量40%以上必須通過出口來消化,而出口的60%以上都是中國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在大豆方面採取反制措施,那麼這對於美國來說,就是降低了美國大豆的優勢,削弱了出口的優勢。

同濟大學教授 程國強:如果不考慮其它的因素,也就是在目前的狀況下,大豆對華的出口,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抑制。至於是抑制多大的幅度,還取決於南美地區生產的情況,以及整個國際大豆市場的價格。

美大豆預期增產 價格下行壓力大

專家介紹說,今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3624萬公頃,為歷史第二高水平。當前美國大豆生長好於常年,預計單產同比增長2%,總產量有望超過1.21億噸,再創歷史最高紀錄。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王遼衛:一方面美國大豆產量是大幅增加的,但是出口又面臨中國加徵關稅,減少出口的擔憂,所以說從長期角度來看的話,美國的豆農可能就要錯失中國大幅增長的紅利了。

目前,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自5月底高點已累計下跌約16%,美國農民因此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 於露:許多的美國農戶就在想,一直在呼籲,希望這種貿易摩擦能夠儘快停止,希望能給這些農民們、出口商們以及進口商們有一個可期的穩定的貿易環境,這樣的話無論是從種植上來說,還是從安排計劃上來說,或是整個收益來說都是有可期的。

中國有能力應對進口減少缺口

隨著我國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近年來,我國大豆需求不斷增加。專家表示,我國有能力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帶來的缺口。

專家分析說,減少進口美國大豆,對我國大豆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今年10月到明年2月,也就是美國大豆主要出口期。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王遼衛:前期我國從巴西進口大豆的量比較大,後期可能存在一個缺口問題,可能會使得我們要去進口一些少量的美國高價大豆,這樣的話我們國內下遊的油和粕的價格可能會有一個上漲的因素。

第二個階段是明年3月份以後,當前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出口收益較好,預計明年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中亞「一帶一路」國家也可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大豆進口依然有保障。

同濟大學教授 程國強:因此從短期來看的話,對於我們的大豆的進口供應,會產生一些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的話,實際上是有利於我們調整大豆的供給結構的。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也正採取多種措施,降低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 於露:我們農業農村部也在牽頭,相關的科研機構也在牽頭,就是在飼料當中如何把這種所需要的蛋白質多元化一些,能把主要依賴豆粕轉變為一些多元化的產品。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王遼衛: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飼料的配方來壓一壓我們的大豆消費需求,通過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來保證我們大豆供給市場的平衡。我們相信有1到2年時間,我們就有能力彌補美國大豆退出後的缺口。

成本差異 促新建大豆供給格局

專家表示,美國大豆出口中國成本增加,競爭力降低,將會促進新建中國大豆的全球供給格局。

專家介紹說,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國,2017至2018年度出口量佔全球貿易量的37%;我國是全球大豆最大進口國,年度進口量佔全球總量的60%左右,其中自美國進口大豆佔美國出口總量的60%以上。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 王遼衛:如果美國大豆價格比巴西大豆價格要高,中國企業肯定不會再更多進口美國大豆,所以說我們整個物流就會發生一個新的變化,而且全球的貿易平衡可能需要重新來構築。

專家表示,過去20年全球大豆貿易增幅的85%來自我國,未來我國需求依然是推進全球大豆貿易增加的主要來源。

同濟大學教授 程國強:如果我們抑制美國大豆對華出口的話,會給世界市場一個非常激進的信號,也就是會形成所謂的貿易轉移的效應,那麼使中國大豆進口的來源地從過去北美三分之一、南美三分之二,有可能會逐步將北美這一部分轉向黑海地區。

專家表示,隨著我國不斷擴大開放,也會吸引更多大豆生產國,分享我國大豆需求增長帶來的紅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國祥:通過降低亞洲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稅,我們會進一步來增加這些大豆的進口,美國的大豆到岸價格加上我們的反制關稅,成本提高後,中國增加其他國家的進口,也會刺激其他國家的大豆的生產擴張。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摩擦會不會影響大豆進口 看看食用油巨頭中糧怎麼說
    近段時間以來,圍繞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大豆進出口貿易受到各界關注,對此,很多網友的意見是出重拳,抵制美國大豆的進口,讓他們知道中國的厲害。當然,正如邱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時間表 美與中國貿易逆差再創新高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9月貿易赤字擴大至540億美元 與中國逆差再創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 中美貿易戰回顧時間表 華盛頓時間2018年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國家安全調查(232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了美國內產業,威脅到美國家安全。美國商務部據此向川普提出建議,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等進口限制措施。
  • 中美史詩級貿易戰: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此次貿易戰觸發的根本原因正是在於中國正在升級的產業和美國高端全球鏈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天順風能(002531)稱,公司自2012年美國對中國應用級風塔實施「雙反」後,已無產品出口美國,如果中美啟動貿易戰對公司出口沒有影響。 雲海金屬(002182)稱出口美國的產品銷售額約佔千分之一,美國加稅對公司幾乎無影響。但是,不得不說,滬深兩市收盤顯示,逾400多家個股收報跌停,在美上市的企業股票也受到影響。
  • 中美達成共識 貿易戰不打了
    ◆相關新聞: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中美貿易戰不打了!逐條解讀中美聯合聲明                 兩國共贏 世界福音——國際社會解讀中美經貿磋商取得共識 熄火!中美達成共識 不打貿易戰
  • IPO觀察 | 近半收入來自海外,邁瑞醫療受貿易戰影響幾何?
    不過,貿易戰劍拔弩張,海外收入佔總收入近一半的邁瑞醫療,其前景讓人擔憂。另一方面,三年前曾經在美國私有化退市的邁瑞醫療,這次在IPO上市中,高估值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風險。另一方面,邁瑞醫療的商譽和無形資產共佔淨資產近三分之一,過去頻繁的併購活動,讓這些資產存在大幅減值的風險。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貿易戰火波及農產品 中國對美進口大豆開徵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宗商品購買國,也是美國大豆第一大進口國,中國對進口美豆開徵關稅的消息,引發全球農產品市場震蕩。清明節小長假期間,國內豆粕、豆油等產品價格快速飆漲,大北農、正邦等飼料企業也密集調漲價格,貿易商囤貨惜售,看漲情緒濃烈。
  • 貿易戰衝擊波:中美航線爆倉、甩櫃明顯增多
    【財新網】(見習記者 賈天瓊)8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7月中美貿易統計數據,總體來看,中美貿易額保持平穩,中國向美國出口貿易額相較上月增長5.6%,進口增長4.3%。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影響還未顯現。但在貿易戰陰雲籠罩下,中美航線已經出現加緊出貨的緊迫情緒。
  •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湖北大豆產業「危中有機」
    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我國從4月起已經基本停止從美國進口大豆,轉而從巴西等國進口。到7月底,巴西大豆基本售完,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5月,我國大豆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為保證國內大豆供給與市場穩定,我國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措施,擴大東北、黃淮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大豆供給。我國是栽培大豆的原產國,大豆也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
  •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深層次思考和未來沙盤推演
    自美國大選開始,我們便系統研究並持續跟蹤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背後的經濟社會基礎、川普新政主張及進展等,推出了17期「中美貿易戰」系列研究報告。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初,我們就提出了一些與市場流行觀點不同的判斷:「中美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這是打著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中美貿易戰,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 中美貿易戰休兵,蔡英文還在央求美國爸爸豁免……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已告一段落,中美達成共識,停止互相加徵關稅。臺媒此前熱炒大陸與美貿易戰,聲稱臺可從中坐收漁利。可如今,貿易戰都休兵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冒出來懇求美國「能將臺灣列入鋼鋁232關稅案豁免名單」。怎麼,貿易戰結束了,臺當局還沒「脫戲」?
  • 我讀過的最好的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度剖析及其對商品期貨...
    深度剖析「貿易摩擦」  最近期貨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美國川普政府為了緩解對中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施行了提升關稅的政策,中國作為應對推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互相傷害戲碼對於後期期貨市場的方向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我們從多個層次對中美的貿易戰進行分析。
  • 中美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除大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
    中美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國新辦於2019年12月13日(星期五)2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紹中美經貿磋商有關進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川普:中國恐怕要面臨超過5000億美元的關稅
    中國表示,絕不打貿易戰「第一槍」。但中國海關在周四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方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政策會立即生效。 關稅生效後會帶來哪些效應? 美方即將徵稅的中國商品清單中包括機器人、航空航天、工業機械、汽車、***、稀土金屬和LED燈泡等。
  • 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影響與前景探究
    【摘要】 通過梳理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過程,分析中美雙方加徵關稅清單涉及的商品及其特徵,使用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方法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若干情景下的模擬分析發現:第一,中美貿易摩擦會對我國出口及整體福利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在美國對我國徵加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我國是否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對我國的影響較小;第三,若美國與歐盟達成零關稅協議
  • 拜登就中美關稅表態,貿易戰要擱置了?
    拜登終於就過去兩年不太正常的中美貿易發聲了。今日,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會暫時維持與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不會立即採取任何行動,包括取消關稅。根據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中國同意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擴大自美採購和進口產品和服務不少於2000億美元。在協議框架內,美國維持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專家表示,戰略上的不確定性是指中美誰都不可能改變自己的戰略目標和政策,也就是說雙方發生摩擦矛盾的基本因素沒有變化。
  • 認清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實質及應對舉措
    作為反制措施,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玉米細粉、未梳的棉花、部分小麥、牛肉、菸草、汽車、化工品等14大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由此,媒體呼聲疊出並日益高漲,將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稱之為「美中貿易戰」。
  • 丁安華|讓他三尺又何妨:中美貿易協議的啟示
    近年來,中美在政治、經濟、科技和外交上摩擦不斷,脫鉤論甚囂塵上。不過,與人們的直覺相反,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呈現出乎意料的「韌性」。另一個因素,就是中美之間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的影響。《協議》的核心是中國擴大自美進口,要求2020-2021年「中國應確保在2017年基數之上,擴大自美採購和進口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不少於2,000億美元」。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東亞及太平洋這十五國無論人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量,均超過歐盟和北美,但沒有全區域貿易一體化。因而影響了這個地區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整體地位和作用,也影響了全區域內部經濟貿易潛力的充分發揮。RCEP的達成,掃清了十五國之間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在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貿易規則等廣泛領域打通了整個大市場,從而歐洲、北美、東亞太平洋三大經濟貿易板塊及一體化最終形成鼎足之勢。
  • 黃靖:貿易摩擦敢戰才能言和 要有力回擊美方 以絕後患
    一、美國總統川普在推行對華貿易反制上,是否對其行為的後果和影響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但僅僅從經濟角度來理解川普對華貿易反制的措施是解釋不通的。川普政府和中國打貿易戰的意圖不光是「經濟戰」,還是「政治戰」,在川普此前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已經把中國和美國在經濟上的不平衡曲解為中國的經濟侵略,使用「戰爭語言」來描述中美經濟上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