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個詞,對於當今的人們已經不再陌生,很多人會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我焦慮了!」特別是高三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會感受到更多的焦慮情緒。那麼,什麼是焦慮?焦慮對於我們的生活有何意義?焦慮了要怎麼辦?今天的《心語小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來進行分析。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人人都會經歷,但這樣的狀態並不是持久的、揮之不去的。通過合理的調整、適當的運動以及環境的改變等等,就會有所改變或者消失。焦慮症,則是一種病症,會持續的存在並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所以說,焦慮不等同於焦慮症,兩者是有區別的。
那麼,焦慮存在意義是什麼呢?適當的焦慮確實是有好處的。焦慮能激發和調動個體能量以應付外來的突發事件對自己構成的威脅,督促個體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時焦慮還能使人學會約束自己,做符合社會準則的守法公民。正是適度的道德焦慮使絕大多數人懂得自我約束,懂得在滿足自身需要時不妨礙他人的利益。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焦慮的存在是好事。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煩躁、不安、易怒、失眠、頭疼、心慌、工作效率下降、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等等,甚至還會影響人際關係交往。這時,焦慮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遠遠大於它所要帶來的好處了。
過度焦慮了該怎麼辦呢?
小C是高三理科班的一個女生。「空中學習」階段,感覺自己總是不在狀態,身體也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學習效果一般,感覺有勁無處使。開學後聽說高考延期,自己更是無端的煩躁,有時候控制不住的想哭,想到自己的計劃一點也沒有執行就更著急,總是覺得心慌,睡眠也不太好,越是這樣越是控制不了的煩躁……
很顯然,她焦慮了!小C的做法:
1.和老師、父母溝通,尋求心理上的支持。
2.找到自己的問題癥結所在:學習目標過高,再努力也達不到。
3.制定合理學習目標,改進學習計劃:勞逸結合、有針對性、有所取捨。
面對過度焦慮的情緒,我們可以這樣做:
1.合理期望:自我要求要合理,制定目標要適度,如果自己無法判斷目標是否合理,可以把目標和信任的人分享,聽聽他們的意見。
2.接納自我:每個人的個性特徵都會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接納的態度和生活中的揚長避短才是最重要的。
3.多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腦垂體分泌使人快樂的激素,因此,運動是公認的緩解焦慮和抑鬱情緒最好的天然「藥物」。
4.多交流:通過溝通,可以讓你不再封閉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可以讓你更多的感受到支持,起碼知道你的很多問題其實大家也都一樣,並不是你一個人在孤軍奮戰!
5.開眼界:開闊的心胸始於開闊的眼界,不被眼前的苟且所累,做個短途旅行,和不同生活環境的人交流,看不同種類的書籍等等,都會開闊你的眼界。
6.經常感受愛與被愛:表達愛,傳遞愛,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嘗試給你最應該表達愛意和感謝的人編輯一條簡訊,真誠的表達出你的愛和感謝!當你完成,你會發現這樣做會給你帶來力量,帶來方向!
來源: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
編輯:劉璟璐
校審:尚鐵兵 郝曉琴 李歡倪
終審: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