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邦掃描:日本打造新「宙斯盾」艦 中日軍事交流升溫

2020-12-1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2018年11月日本軍情熱點頻現:中日軍事交流「升溫」,海上自衛隊與美軍展開聯合反導試驗,陸上自衛隊改編新一批機動作戰部隊,等等。下面就讓我們回顧、分析這段時間日本的重要軍事動態。

美日實兵實彈演習提升協同能力

11月6日至10日,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海軍陸戰隊第3機動旅在位於北海道的東千歲演習場實施聯合實兵實彈演習。此番演習有2個目的,一是旨在構築日美聯合快反機動體制,檢驗日美兩軍司令部指揮人員在信息化背景下聯合作戰過程中的指揮通信能力。二是檢驗日美兩國陸上諸兵種在實施聯合作戰過程中的協同能力,以掌握協同作戰的要領,提升裝備保障運用的實效性。

圖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

日方參演部隊由陸上總隊、北部方面隊、東部方面隊、陸上參謀部、教育訓練研究本部部分人員共2600名官兵組成,動用的裝備主要有81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01式輕型反坦克飛彈、99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90式坦克、UH-1型直升機、CH-47型直升機等。美方參演部隊主力為美海軍陸戰隊1個步兵營約1000名官兵,主要裝備為反坦克火箭炮、155毫米榴彈炮、高機動火箭炮系統、MV-22「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等。

11月24日,海上自衛隊在佐世保警備區、大湊警備區和舞鶴警備區等重要軍港實施艦對艦飛彈和艦對空飛彈實彈射擊訓練,參訓兵力1400人。同日,航空自衛隊所屬第6、第7航空團在其所屬空域(具體位置不詳)實施空對空和空對地飛彈實彈射擊訓練,參訓兵力360人。

陸自效仿美軍加速改編機動部隊

目前陸自共有15個師團和旅團,其中除拱衛東京都市圈、阪神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的8個所謂「政治經濟中樞守備部隊」(相當於警備部隊)之外,其餘7個師團和旅團將全部編練為快反機動部隊,意在生成並維持強大的防禦力、打擊力和戰略機動力,擔負「野戰軍」的職能。

11月下旬,第6師團(司令部駐山形縣)、第11旅團(司令部駐北海道札幌市)被改編為陸上自衛隊新一批機動作戰部隊,上述部隊分別於近日在駐地低調舉行機動化改編儀式(不對外公開,為內部活動,一般防衛省要到第2年4月到5月間才正式對外公布)。未來5到8年內,陸上自衛隊將有3個師團和4個旅團被逐次改編為具備快反機動展開能力的機動師團和機動旅團。2017年末,第8師團和第14旅團已被率先改編為首批機動部隊,第6師團和第11旅團則是此次第2批接受改編的部隊。

圖為日本陸上自衛隊隊員

值得關注的是,每個機動師團和機動旅團都效仿美軍的「斯特瑞克旅」,編成內組建編練了1個區別於傳統步兵聯隊的「應急機動連隊」(相當於團級作戰單位)。該連隊由步兵、炮兵、裝甲兵等諸兵種混編合成,最大的特點在於裝備最新的16式機動戰鬥車。根據防衛省公布的編制方案,每個應急機動團由4個步兵連(裝備96式輪式裝甲車)、1個炮兵連(裝備120毫米迫擊炮,擔負火力支援任務)和1個16MCV連構成(裝備16式機動戰鬥車)。其中每個16MCV連將效仿陸上自衛隊坦克連的編制,轄3個排,每個排裝備4輛16MCV,加上連長指揮車,共由13輛16MCV編成。

日本打造新「宙斯盾」艦提升反導能力

11月2日,海上自衛隊在夏威夷海域與美軍聯合開展反導試驗,海上自衛隊「金剛」號防空驅逐艦搭載的SPY-1D型相控陣雷達探測到並成功鎖定1枚模擬中程彈道飛彈,隨即發射了1枚最新研發的SM-3ⅡA型飛彈(日美共同研發),約3分鐘後在距地球95千米的高度命中並擊毀目標。

從2007年至今,海上自衛隊每艘「宙斯盾」防空驅逐艦均實施了反導攔截試驗,成功率保持在75%左右(因日本周邊海域缺乏合適的反導試射海域,不得不赴美開展測試與訓練)。目前4艘金剛級防空驅逐艦始終處於高度戒備中,時刻關注和鎖定朝鮮飛彈發射動向。

圖為日本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

隨著軍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以及彈道飛彈射程和抗毀傷能力的增強,金剛級搭載的「宙斯盾」系統已難以滿足目標探測和精確打擊的新要求,為此防衛省始終在夜以繼日地打造新一代海上「宙斯盾」——愛宕級防空驅逐艦,並於2007年和2008年先後服役。愛宕級搭載了當時最新型的ABMD3.6版本「宙斯盾」防空系統,具備在電磁環境惡劣的沿海探測目標的能力以及反電磁幹擾能力。不僅如此,2部後置天線還能各自獨立發射電子束,並由各自獨立的信號處理裝置處理反射電磁波,具備高速的目標搜索探測能力,能同時探測從水下至太空約600個目標,鎖定其中300個目標。

然而愛宕級也有弱點,其僅具備彈道飛彈搜索和探測能力,不具備如改造後的金剛級那樣的反導能力。為此建造具備反導能力並搭載新型SM-3飛彈的防空驅逐艦也提上了議事日程,愛宕級首艦和2號艦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開工建造,艦體比愛宕級更大,基準排水量8200噸、滿載排水量1.1萬噸,全長169米。該型艦艇採用的「宙斯盾」防空系統進一步升級為ABMD5.1版本,搭載了新研製的多功能信號處理裝置,實現了雷達信號和彈道飛彈信號處理的合二為一。建造中的新型艦艇裝備了SM-3ⅡA型飛彈,集防空和反導能力於一體。

中日軍事交流逐漸「升溫」

11月18日至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副司令員孫和榮空軍中將受防衛省邀請,率代表團訪問防衛省總部、陸上自衛隊健軍基地、航空自衛隊春日基地和海上自衛隊橫須賀基地,詳細了解陸海空自衛隊建設發展情況,並藉此促進中日兩軍相互了解。

11月9日至12日,受防衛省邀請,中國軍校代表團一行3人首次赴日本東京和仙臺觀摩「陸奧警報2018」人道主義救援和防災減災演習。中方是首次受日方邀請觀摩此次演習,一同受邀觀摩的還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巴西、法國、紐西蘭、菲律賓、加拿大等15個國家。演習想定基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生命財產損失情況而制定,設想日本東北部地區再次發生強震並引發海嘯,波及日本內陸,地方政府、自衛隊和民間機構通力合作開展救援行動。日本自衛隊參加演習的不僅包括自衛隊,還包括東北地區的青森縣、巖手縣、宮城縣、山形縣、福島縣和秋田縣所轄136座城市的地方政府機構和通信公司、電力公司等72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企業。

自衛隊尾隨跟蹤中國海空艦機

11月26日,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當天中國空軍1架「運-9」電子偵察機穿越對馬海峽上空,飛入日本海,後又原路折返。航空自衛隊航空總隊所屬西部和西南航空方面隊多架F-15戰機升空尾隨跟蹤。日方妄稱此舉給其信息安全帶來了威脅,可能收集到了不少「軍事情報」。

11月26日,日本統合幕僚監部發布消息稱,當天9時半,海上自衛隊第1航空群所屬鹿屋基地的P-3C以及第13護衛隊群所屬驅逐艦在對馬島西南方向47公裡處海域發現1艘向東北方向行進的中國海軍江海級護衛艦。統合幕僚監部稱,該艦艇上午穿越對馬海峽北上,下午又從對馬海峽南下進入東海,統合幕僚監部表示對此密切關注。(作者/Katan)

相關焦點

  • ...批准新造兩艘「宙斯盾」艦,日媒:將促使中俄進一步發展武裝力量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日本共同社12月18日報導,日本菅義偉內閣在當日批准在兩艘新造軍艦上裝備「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的基本方針,以取代東京今年早些時候拒絕的岸基預警系統。據悉,日當局還計劃在艦上安裝攔截飛彈,以應對各種空中威脅。
  • 日本第2艘萬噸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海試,具備何種能力?
    日本第二艘萬噸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開始海試,該艦於2019年7月17日下水,標準排水量為8200噸,滿載排水量1萬噸,全長170米,最大寬度為21米,是日本第8艘 「宙斯盾」艦,通過一系列測試之後,該艦預計明年年初正式入役。
  • 日本新宙斯盾驅逐艦下水,命名「摩耶」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30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平成27年度計劃艦」(27DDG)當天下午在日本橫濱下水,並被正式命名為「摩耶」(まや)號。這是日本建造過的噸位最大的宙斯盾驅逐艦。時隔12年,日本終於又下水了一艘宙斯盾驅逐艦。
  • 日本悄悄推進「新軍事領域」力量發展
    然而在日本社會,至今依然充斥著各種周邊國家威脅的論調,只是因時機和需求的不同,會選擇不同的對象渲染這種「威脅」。在嘈雜的輿論之中,日本也一直在悄悄地推進自身軍事力量發展,尤其是在新領域的軍事發展。去年12月,安倍內閣決定通過新的防衛大綱。日媒稱這是一個「相當到位」的軍事力量發展方略。
  • 日本新宙斯盾艦或可削弱中國反艦威懾力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據日本《產經新聞》7月31日報導稱,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艘「宙斯盾」戰艦下水儀式於7月30日在橫濱市舉行,該艦被命名為「摩耶」號,預計將於2020年3月服役,該艦的最大賣點是搭載了「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
  • 日本欲讓「陸基宙斯盾」上艦,見多識廣的美軍都詫異
    另外同時流出的消息包括,其之前欲與美國合作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將會出現在日本的新型飛彈驅逐艦上。至此有網友表示迷惑了,日本建新型大驅不難理解,日本解除合約不與美國開展反導裝備合作也不難理解,但日本要把「陸基宙斯盾」反飛彈系統安裝到新型大驅上,到底何必如此大費周章呢?
  • 日本最新宙斯盾驅逐艦海試
    新艦用舊名 據美「海軍新聞」網站報導,「羽黑」號宙斯盾驅逐艦6月23日離開造船廠,前往外海進行首次海上航行。該艦2019年7月下水,預計2021年3月服役,是日本新一代摩耶級宙斯盾驅逐艦的第2艘,其姊妹艦「摩耶」號已於今年3月服役。 截至目前,日本宙斯盾驅逐艦已建設3代,共計8艘。
  • 日本驅逐艦將搭載宙斯盾,美國稱其太平洋第一!
    此前,因陸基宙斯盾系統中攜帶攔截器的火箭助推器有可能會落入部署地附近居民區,引起日本人民強烈反對。所以,時任日本防衛廳長官河野太郎在今年6月份取消了陸基宙斯盾的部署計劃。但這個消息引起了美國政府的不滿。
  • 「摩耶」入役,「山雪」除名,日本海上自衛隊迎來第7艘宙斯盾艦
    在日本當地時間3月19號,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日本神奈川橫濱舉行了日本「摩耶」級飛彈驅逐艦首艦「摩耶」號的入役儀式,這也是迄今為止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第7艘「宙斯盾」級飛彈驅逐艦。那麼,這艘「宙斯盾」級飛彈驅逐艦有何不同?又為何會在橫濱舉行入役儀式?
  • 武士妖刀:日本摩耶號驅逐艦交付,排水量過萬噸,裝備宙斯盾雷達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徹底戰敗投降,但是在戰後短短70年中,日本憑藉著全民族的勤奮再一次崛起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大促進了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的野心——儘管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的約束,日本徹底放棄了"集體自衛權",徹底放棄了重建日本軍隊的規劃。
  • 日本金剛級宙斯盾艦進入大海演練防核生化
    日本金剛級宙斯盾艦進入大海演練防核生化
  • 日本海基「宙斯盾」取代陸基,造價多達315億
    近年來,日本在裝備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海、陸、空裝備全方位升級,話說想要讓裝備戰力升級,燒錢是在所難免,不過無論是日本還是世界其它國家,都希望能夠在擴充武器裝備的道路上,儘可能地省點錢。日本的陸基「宙斯盾」系統 ,正是基於想省錢的考慮,才改由兩艘新型「宙斯盾」驅逐艦取而代之的,畢竟陸基「宙斯盾」不僅成本高,而且技術方面也遇到了難題。不過讓日本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改為海基「宙斯盾」之後,日本卻一下子栽坑裡了,因為兩艘「宙斯盾」艦的費用遠高於陸基「宙斯盾」。
  • 日本擬最快12月決定引進陸基宙斯盾 部署秋田山口
    據報導,鑑於美國總統川普訪日時要求「大量購買美國制軍事裝備」,此舉旨在以內閣會議決定的方式彰顯日本的姿態。美方向日本等同盟國要求承受「相應的負擔」是其背景原因。
  • 排水量約5000噸,配備宙斯盾作戰系統,堪稱世界最小盾艦
    環球軍事網8月30日報導了一組圖片,挪威海軍宙斯盾艦與美國海軍巡洋艦在大西洋合練。在這組圖片中,展示了挪威海軍的託爾·海爾達爾號南森級護衛艦,這是挪威海軍裝備了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先進戰艦,堪稱世界最小盾艦。
  • 殲20迎來新「搭檔」?殲15D可幹擾美宙斯盾艦,進行配合作戰
    我軍近來不斷傳出好消息,繼國產航母成功在5月中旬順利完成了第一次海試後,戰機研究也出現了新成果。據參考消息網6月6日援引《國家利益》網站報導稱,我軍第一架艦載電子戰機殲-15D或將在對抗美軍的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戰艦時發揮重大作用。
  • 日本將開發距外飛彈 新造2艘神盾艦代替陸基神盾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今天表示,將開發距外飛彈,未來將可從敵方射程範圍外進行攻擊;對於陸基宙斯盾替代方案,將新造2艘宙斯盾艦替代。日本政府6月決定放棄部署「陸基宙斯盾」(Aegis Ashore)飛彈防禦系統,防衛省傾向把雷達及飛彈發射裝置都放在海基的「海上方案」。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岸信夫上午在執政黨自民黨的國防部會與安全保障調查會的聯合會議上表示,「陸基宙斯盾」飛彈防禦系統的替代方案,採取新造2艘宙斯盾艦的方案。
  • 日本將新建2艘愛宕級神盾艦 每艘2000億日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王洋):據日本電視臺3日報導,受朝鮮的核開發與「彈道飛彈」研究問題等影響,日本防衛省認為有必要強化飛彈防衛能力,決定新配備兩艘「愛宕」級宙斯盾艦,並計劃在內閣會議於下月中旬決定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中列入相關內容
  • 日本新一代宙斯盾驅逐艦「摩耶」號下水,排水量過萬噸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戰艦船「喜加一」了。當地時間2018年7月30日下午,日本最新一代驅逐艦「摩耶」級一號艦「摩耶」號(舷號DDG-179)在位於橫濱的日本海洋聯合株式會社磯子工廠下水並命名,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出席了命名儀式。
  • 漢語熱在日本升溫 中日雙語互譯電子辭典熱銷
    中新網7月18日電 隨著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25周年,雙方的文化經貿交流日益加深,今年中日間的貿易總額還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而且2008年北京將舉辦奧運會,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界博覽會,帶動了漢語熱在日本持續升溫,並由此帶動了具有中文檢索功能的中日雙語互譯電子辭典的熱銷。
  • 日本最高權力掌握者親口證實軍事擴張野心,採購計劃曝光
    在2017年末的一段時間內,日本公開了多項重大軍事計劃,在武器裝備採購方面尤其吸引外界的目光,而且每一項都非常具有挑戰力,幾乎推翻了此前日本政府對外界的一切承諾。《讀賣新聞》(電子版)2017年11月11日報導,日本政府正在就「陸基宙斯盾」系統的部署地點進行最終協調,擬定部署地點在秋田縣和山口縣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