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直播碰上"刷粉"暗礁 營銷手段還是虛假熱鬧

2020-12-24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火熱的直播為什麼碰上「刷粉」暗礁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正是視頻直播平臺的現狀。

短時間大量企業、資本的湧入,相關App產品好幾個屏幕都裝不下,足以證明直播正在風口之上。然而,一鍵刷粉軟體的出現,淘寶上刷粉賣家的存在,也令直播造假的內幕逐漸暴露。這不禁讓人們為這個新生領域的前景擔憂。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視頻直播平臺刷粉的亂象呢?

是營銷手段還是虛假熱鬧

剛開始跟風玩視頻直播的時候,大學生何慧嫻看到手機屏幕左上角的數字從十幾漲到一百多,再增長到幾千個,「心裡會覺得有點小開心」。但隨著直播次數的增多,她發現,其實自己的直播間裡藏著許多「殭屍粉」。他們不參與互動,只是靜靜地「躺」在那裡。

「一般直播間裡都會有『殭屍粉』,一個直播間裡除了自己認識的人,很多都是『殭屍粉』。」這位擁有6000多粉絲的映客主播坦言,因為「殭屍粉」太多,直播平臺的粉絲數量已經不能讓她感覺興奮和開心了,做直播的次數和時間也逐漸減少。

這種虛假熱鬧並非是她一個人的經歷。在某些視頻直播平臺上開啟一期黑屏直播,在未將直播分享給任何好友的狀態下,開播後就有10多個觀眾進入,而且大多是有頭像、有暱稱、有關注、有粉絲、有定位的「用戶」。直播間裡什麼都沒說,怎麼會有這麼多人來圍觀?

最近,不少媒體的調查和報導暴露了種種奇怪現象的背後,是視頻直播平臺以技術手段刷粉的做法大行其道。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做法不僅給用戶造成了困擾,而且正在傷害視頻直播平臺的生命力。

專註明星藝人的垂直電商平臺可飛貓CEO蔡亮認為,目前這種刷粉的行為是病態的,而且對視頻直播平臺所造成的影響跟大量的淘寶刷單的後果是一樣的。「網紅、主播的粉絲即使刷上去了,也沒有用戶黏性。如果沒有真正的產品和服務能力,刷粉被曝光、被揭穿後,虛假的東西永遠真不了」。

此前,可飛貓在花椒等直播平臺上尋找並籤約主播,至今已經籤約了100多個。

不過,也有人指出,刷粉只是一種營銷手段,情況並非那麼嚴重。劉傑(化名)是重慶某主播團隊的負責人,曾經幫助本地一些公司在視頻直播平臺上刷粉。據他介紹,一些甲方公司為了擴大宣傳效果,完成KPI的考核任務,會委託他們給某些主播刷粉。他表示,有的時候刷粉也是為了吸引真實的「活粉」進入直播間,因為如果直播間很少有人關注,主播的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其實最終還是為了活粉的增長,這才是真正值錢的東西」。

劉傑強調,早前微博興起的時候就有刷粉的做法,如今視頻直播平臺之所以火爆,其實也有刷粉的因素。「數據造假的問題早就有了,只是信息轉入的方式變了而已」。

刷粉是被資本倒逼的嗎

視頻直播平臺大量融資和大量刷粉並存的現象,讓人不禁追問:資本快速湧入的「創業風口」為何仍要刷粉?視頻直播平臺的刷粉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視頻直播平臺之所以刷粉,或者縱容經紀公司和主播公會通過刷粉來捧紅主播,實際上都是為了在資本市場上追求更高的估值和更多的融資。2015年3月,視頻直播平臺六間房被上市公司宋城演藝以26億元高價收購的新聞仍然刺激著許多創業者。

對此,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視頻直播平臺的刷粉行為是一種不好的風氣,「絕對是歪門邪道」,究其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吸引用戶,如果關注直播的人不夠多,真正的直播用戶也可能不關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投資人看到好看的數據,用戶和粉絲的多少很可能是投資人衡量直播平臺價值的數據之一。

齊聚科技CEO汪海濱也持有類似看法。他是視頻直播領域的「老兵」,早在2005年便參與進來。在他看來,由於沒有積累用戶,品牌知名度也不高,一些處於初創階段的視頻直播平臺可能會採取刷粉的方法來吸引和爭奪用戶,從而引進資本。

他表示,目前一些視頻直播平臺的畸形發展其實是資本市場對視頻直播領域盲目地追逐和過熱地投資所導致的。「瘋狂的投資逼得創業者用最短最快的方式吸引流量,獲得好看的數據,然後吸引下一輪的資本進來。現在的資本一個盲目的地方是只看數據的好與壞,不管用戶本身的體驗」。

對此,某視頻直播平臺的投資人、凱鵬華盈中國主管合伙人周煒卻不認同。他說,不應該把刷粉的原因都推給投資機構。雖然有的視頻直播平臺可能會為了獲得更多融資去刷粉、造假,但投資人並不會引導或要求創業者去刷粉。

他補充道,任何一家創業公司都需要一批種子用戶,而刷粉並不能幫助創業公司吸引潛在用戶,也難以營造意見領袖般的種子用戶。從價值觀的角度判斷,他認為直播刷粉跟淘寶刷單、數據造假是一樣的性質,都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

周煒坦言,由於很多初創的直播平臺存在刷單、刷粉、造假等情況,很多投資機構在對創業公司投資前,一般都會通過盡職調查、交叉檢查等辦法,驗證創業公司的真實業績。「這甚至已經變成了我們的常規工作,要花費很多時間去做」。

內容低俗化和模式同質化是最大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視頻直播平臺間內容和模式的同質化競爭,才是導致刷粉的根源。這是更加性命攸關、令人擔憂的問題。

艾媒諮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專題研究:暖春遭遇寒流》指出,目前許多在線直播平臺存在著內容導向偏低、低俗文化當道的問題。在艾媒諮詢的統計中,中國網民對在線直播平臺的內容評價較低,77.1%的網民認為在線直播平臺存在低俗內容,90.2%的網民認為在線直播平臺的整體價值觀導向為一般或偏低。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雖然有關部門早已對一些視頻直播平臺開展整治,但許多平臺仍未走出內容低俗化的怪圈,甚至陷入了「比賤模式」的競爭,導致其他企業想借視頻直播的優勢對接合作都難以找到合適的方式。有聲音認為,視頻直播平臺間內容和模式的同質化競爭,才是導致刷粉的根源。

「過分的同質化,玩來玩去都是這些東西,這是視頻直播行業最大的瓶頸。」汪海濱認為,雖然刷粉的方式能在短期內幫助視頻直播平臺迅速打開市場,但往往會陷入盲目求快、瘋狂燒錢的模式,而這種沒有目的的燒錢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大家都在抄產品、刷粉絲、做同樣的內容,而不是關注平臺內容的多樣化建設,那麼視頻直播平臺也會很快到達天花板,「在錢燒完以後什麼都留不下」。

他一直相信視頻直播只是一個載體和介質,更大的價值應該是滿足用戶更多元化的內容需求。因此,6月19日,齊聚科技旗下的聚範直播還對亞太遠程眼科聯盟暨亞太遠程眼科學會成立大會進行了視頻直播。他希望,視頻直播平臺能多關注一些細分領域的內容。

劉興亮也認為,目前大多數視頻直播平臺所流行的「帥哥美女、唱歌聊天」的模式雖然是注意力經濟的第一步,但決不會是常態。「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傳遞自己的內涵,這才是決勝之道。」劉興亮說。

36氪研究院新近發布的《直播行業研究報告》提到,進入全民直播時代的同時,直播的品類不再限於傳統的秀場直播、 遊戲直播,更多垂直領域和對接小眾用戶的直播平臺不斷湧現,比如購物直播、美妝直播、戶外遊直播、烹飪直播、演唱會直播、體育直播、醫療直播,等等。

周煒預測,未來的視頻直播市場上,各大平臺的內容很可能有80%都是類似的,而只有20%是不一樣的,這20%的不同往往決定了各平臺的不同特點和調性。

「直播市場已經很擁擠了,寬帶和伺服器費用又很高,所以直播平臺迎來洗牌幾乎是確定的,甚至現在已經開始了。」周煒提醒,如果各大平臺不能找到自己精準的定位和差異化的內容調性,那麼很可能會在行業重新洗牌時難以為繼。(王林 李晨赫 謝莎)

(責編:宋心蕊、燕帥)

相關焦點

  • 違規刷粉,1.5萬個帳號涉嫌無人直播被封禁
    近期,直播間刷虛假人氣、虛假粉絲等話題,一度成為行業熱點。以抖音為例,截至11月30日,該平臺已經處罰涉嫌刷粉刷人氣的帳號超過120萬個,封禁違規直播帳號達67380個,其中涉嫌無人直播被封禁帳號約1.5萬個。
  •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原標題:   支付、下單,不到兩小時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就能上漲1000……  「太快了,兩個小時就充好了」、「刷量還送點讚,物美價廉」……2017年1月,在完成交易後
  • 騰訊告了網店小賣家,誰讓你幫企鵝電競直播刷粉,索賠100萬
    這個賣家很不地道,做的生意就是幫直播間刷粉。這回騰訊是為其企鵝電競直播平臺而戰,索賠100萬。網售「刷粉」服務被起訴案件被告楊某是一個網上賣家,不過他在某網上銷售的產品並非實物,而是一種「特殊服務」——刷粉,即利用技術手段增加人氣或粉絲數量。
  • 騰訊起訴「刷虛假流量」公司獲賠120萬
    被告數推公司及譚某通過其運營的網站,以虛假提高內容信息的點擊量、點讚量、瀏覽量、閱讀量、粉絲量為目的,藉助其他網絡營銷平臺,對騰訊包括「天天快報」、「騰訊視頻」、「騰訊微視」、「QQ空間」、「QQ名片贊」「微信」及「微信公眾號」在內的產品或服務,以及其他運營商網站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有償銷售的刷量服務。
  • 給主播刷粉被騰訊「抓現行」,賠了15萬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 餘法某網購平臺賣家楊某提供「刷粉」服務,其中包括為騰訊旗下的企鵝電競主播刷粉。騰訊公司的代理人假扮客戶,支付180元購買其中一款「產品」,取證後以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楊某。
  • 對話電通安吉斯副總裁陳家駒:企業如何破解虛假廣告刷量難題?
    當前,數字營銷已成為廣告行業的熱點和趨勢。然而,隨著流量變現的高速發展,基於流量的廣告作弊也逐漸被地下投機者深挖成金錢和利益的黑洞。惡意刷量等流量欺詐事件層出不窮,不僅吞噬著企業的利潤,也擾亂了廣告行業秩序。流量驗真,成為行業品牌商與消費者的共同訴求。
  • 直播教學系統營銷手段有哪些?
    儘管如此,如今盛行的直播教學系統發展卻不容樂觀,部分企業和教育機構普遍認為直播教學系統擁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系統源碼就萬事大吉,但其實後期營銷才是重中之重,直播教學系統如何營銷,讓大眾所接受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
  • 直播賣貨必看 | 刷單等7類行為將被依法查處
    ② 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開展廣告代言活動。③ 不得委託因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未滿三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開展廣告代言活動。依法查處電子商務違法行為針對網絡直播營銷中「刷單炒信」、平臺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根據《電子商務法》,重點查處虛構交易、擅自刪除或編造用戶評價、對平臺內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未盡到資質資格審核義務、對消費者未盡到人身和財產安全保障義務等違法行為。2.
  • 收180元為主播刷粉被騰訊取證,一賣家因不正當競爭判賠15萬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 通訊員 餘法某網購平臺賣家楊某提供「刷粉」服務,其中包括為騰訊旗下的企鵝電競主播刷粉。騰訊公司的代理人假扮客戶,支付180元購買其中一款「產品」,取證後以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楊某。
  • 假帳號、薅羊毛、刷單……細數網際網路上那些「撈偏門」的手段
    薅羊毛是根據網際網路的營銷活動、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高額獎勵、高收益的一種方式。羊毛黨們對搜集各大網貸、電子商城、銀行、實體店等各渠道的優惠促銷活動、免費業務之類的信息,通過各種手段搶走這些優惠,然後以相對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換取物質上的實惠。
  • 700元/月就能變成帶貨小網紅 刷單等行為讓直播變得魚龍混雜
    &nbsp&nbsp&nbsp&nbsp7月1日起,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國內首份《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將正式實施。《規範》明確禁止刷單炒信等流量造假,以及篡改交易數據、用戶評價等行為,商家不得虛假宣傳產品、服務信息,欺騙、誤導消費者。
  • 「十八線」主播崛起催生裝修熱 刷粉費用水漲船高
    直播間成公司新場景「復工後,我們公司企劃部的所有同事最近一周都在接受直播培訓,直播間也在裝修中。」負責某企業營銷宣傳的工作人員小拉告訴記者,自己所在辦公的一層辦公區內,正在進行直播間裝修,設計參考了專業攝影棚的方案,每面牆都有不同的流行色和主題,還搭配了專業的燈光樣式,讓鏡頭下的主播們顯得五官更加立體,自帶光芒。
  • 我們是直播刷單人:在YY語音培訓,25元換2萬播放量
    直播帶貨經濟帶來的泡沫,讓數據流量成為衡量主播人氣的唯一標準。漲粉、刷直播人數、刷銷售數據,買流量,上熱門,甚至平臺也變相售賣數據。相比很多購買軟體刷量的公司,我們也算是很認真的做數據了,我們有自己的工程師。業務拓展方面,主要就是各種加好友私信。雖然刷量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是對於各個平臺來說,還是要稍微避諱些。畢竟是造假,會對他們真實的生態壞境數據採集有影響,但他們也離不開我們,虛假數據讓平臺看起來繁榮。
  • 曝微信刷粉產業鏈:一個贊1元 一萬閱讀量150元
    記者調查發現,「刷閱族」利用龐大的虛假點讚、刷閱數量爭取廣告,實質上的廣告效果卻「不如看起來那麼美」,不少「上當」的廣告客戶做了「一錘子」買賣之後幡然醒悟,依靠缺少公信力與用戶粘性的刷閱族不僅沒有帶來收益,反而砸了自家的招牌。
  • 首例遊戲直播刷粉刷人氣不正當競爭案:淘寶店家判賠騰訊15萬
    近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對首例遊戲直播刷粉刷人氣不正當競爭案作出了判決,判令銷售直播間刷數據服務的淘寶店家賠償騰訊15萬元。在直播行業,「人氣值」是一個重要的數據指標,直播平臺通過算法為主播設計的數據指標,能夠綜合反映出主播的受歡迎程度和直播內容質量。
  • 直播「刷量」美麗數據是如何炮製出來的?53元能增2萬觀看量
    在多個包含「直播漲粉」等字眼的聊天群裡,記者看到,有不少聲稱可以在各大主流平臺上提供刷觀看、漲粉絲等服務的廣告。每一項服務都明碼標價,從幾元到上百元不等。一名刷量人員告訴記者,任意時間、任意觀看人次都可以刷,還可以有真人互動。為了一驗真假,記者隨機挑選了一家直播店鋪,讓刷量人員在1小時內完成新增2萬觀看量,15萬個點讚,並增加15個真人互動。
  • 「刷單炒信」將被查處!化妝品網絡直播迎來嚴管時代
    近兩年,網絡直播帶貨成為化妝品銷售領域的「新生力量」,湧現出不少化妝品「網紅主播」。「網紅主播」帶貨,在活躍化妝品經濟的同時,有少數不法「主播」「售假賣假」「虛假宣傳」等給消費者帶來困擾,淨化網絡直播帶貨成為當務之急。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公開徵求意見。
  • SN對Angel的運營是真的不行,一樣的營銷思路,手段卻完全不如RNG
    而隨著英雄聯盟的專業化,一支俱樂部想要在LPL立足,不僅僅要有不錯的成績,還要有非常好的運營,很多戰隊即便是打得成績好,人氣不高的話還是沒有一些人氣高的戰隊賺的多,這是非常恐怖的事實。而最近比較知名的「營銷」戰隊就是SN了,只是他們的營銷手段讓人看著有點難受。
  • 網紅直播刷單調查:"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只要30元
    此外,在軟體裡也可以設置幾百句發言,以及每句發言之間的間隔時間,之後直播間便會自動跳出一條條評論,直播間的氛圍看起來相當熱鬧。雖然很多平臺內部是有一套算法體系去監控,但是刷單現象還是存在的。  此外,王安得還表示,其實還有很多電商直播的刷單行為是用來「哄投資人」的,因為業績好,就會得到很多投資人的關注甚至投資,不過在選擇直播電商項目時,投資人通常通過ITDD(網際網路信息數據盡職調查)來對公司的直播數據及轉換率進行調查驗證。
  • 網絡平臺虛假流量亂象頻發 亟待多方合力嚴管
    最近,針對網絡直播帶貨數據流量造假亂象,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指出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交易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