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患自閉症,上海這位爺爺進入特殊學校陪讀9年,沒想到……

2020-12-23 中國青年網

佳清剛下音樂課,被坐在走廊裡的爺爺叫住了。

爺爺好,佳清說。佳清好,課上的好嗎?學了啥?爺爺問。

學《當你老了》。佳清邊說,邊就吃力又認真地唱了起來。「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一字一頓,唱錯的字還要糾正一遍。

爺爺笑了:當你老了,你還記得住我呀!說話間摟著佳清的肩,那是打心眼裡的喜歡。

午後的課間,陽光正好。這一幕發生在上海奉賢區惠敏學校,127個特殊孩子的小世界。他們是一群患自閉症、腦癱或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因為沒法進入常規的學校,他們走到了一起。

這奠定了整個故事的悲劇底色。特別之處在於,爺爺出現了。

9年前,為了陪身患自閉症的孫子小黃入校,陳學飛成了惠敏學校的常客。直到去年校慶錄視頻,陳學飛自我介紹,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爺爺的名字。可這並不影響,他早已成為全校孩子的爺爺。

他們可能不聽老師的話,卻唯獨聽從爺爺。他們中大多數不會和人主動交流,卻不吝惜一聲「爺爺好」。爺爺給他們很多人餵過飯,換過尿溼的褲子。就連惠敏學校的老師、校長、家長,也都喊他爺爺。

然而,爺爺就要走了。再過半年,小黃會從惠敏學校畢業,可能去幾公裡外的中職學校特殊班學習一門烹飪的手藝,爺爺也要結束他9年、3000多天的陪護使命。

可爺爺能走嗎?127個孩子,127個家庭,127種焦灼與悲傷,總要找到一股撐住一切的力量。爺爺就是那股力量。

惠敏學校的班主任辦公室,設在每間教室的左後方。如果沒有其他工作安排,班主任一整天都會和孩子們在一起。

但班主任不是萬能的。

九年一班的體育課後,紅紅哭鼻子了。班主任李嘉寧走到她跟前,誰打了你?紅紅說,是小馬。李嘉寧又轉身去問小馬。小馬是個腦癱患兒,平時說著話就流出了口水,他神情茫然,似乎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在這樣的學校裡,孩子的打鬧,往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調皮搗蛋,是疾病讓他們行為失當。為了防止出狀況,有些特殊學校會按照孩子們的不同病情、病種來分班。這樣的確可以省去很多管理上的麻煩,但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副校長孫衛紅說,一旦你把自閉的孩子放在一起,大家只會越來越不愛說話。生活不能自理的腦癱患兒都放一起呢?哪個老師有精力和體力去照顧這樣一個班級。「應該讓他們有所交叉,要相信孩子們之間同輩影響的力量。」

惠敏學校的每個班,有各種類型的孩子,輕症、重症,不能走路的、不能說話的,男生、女生。七年二班嘟嘟的座位,已經空置兩天了。他打了同班的祺祺。祺祺的額頭有傷,左臉也被摳出了血印子,到現在還沒有結痂。作為補償和反思的一種方式,嘟嘟的家長暫時把他帶回了家。

班主任沈佩說,嘟嘟和祺祺是病理上的「死對頭」,一個喜歡驚聲尖叫,一個對聲音極度敏感。但他們奇蹟般地做了7年同班同學。

奇蹟的發生與爺爺有關。父母送孩子到校,孩子在校門口嚷著不肯下車,老師拿他沒辦法時,是爺爺哄好的。重度自閉症患兒暢暢會突然坐在操場上不動,任誰也勸不回來,只有爺爺成功了。每次嘟嘟和祺祺發生矛盾,爺爺會把嘟嘟攬在懷裡,捂著他的耳朵,隔絕那些令他狂躁不安的聲響,感受他漸漸平復的心跳。

「其實他們已經好久沒打架了,可惜那天爺爺不在。」沈佩說。

特殊孩子為什麼這麼信任爺爺?這分明是一個極難被陌生人走近的群體。

八年二班的美術課前,孩子們蹦蹦跳跳走去美術室。路上,女生朝著男生喊,知道嗎?她喜歡你。一旁的女同學小敏慌忙捂她的嘴,不行,不能說,爺爺看著。班裡十多個孩子,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者。也有精神障礙者,會在每節課四處走動,靜不下來。但長達8年的相處後,「他們平和了很多,是全校最融洽和諧的班級之一。」孫衛紅說。

並且,他們會懵懂,知道什麼是喜歡,和許多正常的孩子一樣,正經歷著青春期。這些變化,爺爺全都看在眼裡,也全都替他們保密。

換句話說,每個孩子都和爺爺擁有獨屬於他們的「秘密」。沒人知道祺祺是第幾次拉在褲子上,爺爺知道;沒人知道晨晨最愛吃的食物,其實是爺爺偷偷給他的油麵筋塞肉;沒人知道小敏喜歡的男孩子就是同班的那個小胖墩,爺爺知道。

或許是因為這樣,他們中有些人甚至不會主動和自己的父母打招呼,卻在看到陳學飛時,嘴巴用力擠出兩個含混不清的字:爺爺。

疫情的緣故,這個學期來的有些遲。惠敏學校一年級多了十幾個新生。開學第一天,家長們蔫蔫的。孫衛紅沒多說什麼,這種景象她見多了。

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在自己疲憊不堪時,把孩子送進來。而在這之前,因為這個孩子,整個家庭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相互埋怨、吵鬧、中傷。他們總想找到一個人,負起這個責任,但歸根結底,他們誰都無法坦然面對孩子有病的現實。

同樣的場景,10年前發生在陳學飛的家。孫子長到5歲時,突然變得吵鬧不堪,眼神渙散,最終查出自閉症。

怎麼還有這種病?陳學飛想不通。兒子結婚,娶了一個非本地的姑娘,「聽人說這樣生出來的孩子聰明。」結局證實了這個想法的荒誕。

嘗試面對現實,陳學飛花了一年的時間。帶著孫子四處找康復治療師,在臨入學前的那段日子,小黃可以「盯人」了,就是誰說話盯著誰看,這原本是正常孩子的本能反應。

小黃的智力水平並不低,甚至高出惠敏學校的錄取線,普通小學的面試也勉強可以通過。陳學飛高興壞了。直到開學一周後,小黃在普通學校裡做出找不到教室、廁所,一句句跟讀老師說話,大喊大叫等「反常行為」被勸退,第二天,陳學飛就拉著小黃去了趟醫院,懇求著醫生幫他開個證明,「證明這孩子智力有問題,這樣他就可以去特殊學校了。」

陳學飛真正接受了現實。

2011年的夏秋之交,小黃入學了,惠敏學校一年級一班。班上一共9個孩子,有的因為腦癱,走不了路;一個自閉症重症患兒,從始至終不能開口說話。

陳學飛一瞬間覺得自己還算幸運。事實上,許多家長都是在這種不可言說的「攀比」中,漸漸找到了一點信心,一點寬慰。這是惠敏學校,在照管這些孩子之外的獨特意義。

特殊孩子的家長們,似乎比普通人家的父母多了一絲悲憫。學校裡有孩子把飯湯滴落在身上,或控制不住大小便弄髒褲子,即便是不認識的,陪讀的家長裡也有人願意搭把手弄乾淨。

這種付出是不計回報的,他們甚至不會宣之於口。直到很後來,祺祺媽媽才知道,自閉症的兒子祺祺每月在學校經歷的失禁,都是爺爺替他收拾乾淨的。爺爺特別關心了祺祺很多年,陪伴著他一點點脫離了尿布。

爺爺尤其照顧那些病重的,甚至失語的孩子。暢暢是他今年重點幫助的一個孩子。因為重度自閉症,暢暢的生活不能自理,也無法和任何人交流。但他對爺爺的喜歡卻是顯而易見的。

午飯時間,爺爺幫他把菜和飯拌在一個碗裡,暢暢會一口一口、竭盡全力把它吃光。課間上廁所,暢暢會等著爺爺幫他提褲子。爺爺不來,他就在馬桶上坐著,一直等下去。

暢暢是小黃的同桌。只是每次走進九年一班的教室,爺爺會把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暢暢身上。他的目光,總也離不開這個甚至無法和他眼神交流的孩子。

至於小黃,爺爺更想放開他的手。

幾天前,爺爺在大街上遇到了偉偉。偉偉還記得爺爺。九年級時,因為叛逆踢壞了學校許多花盆,爺爺陪在他身邊一個多月,一點點糾正他的行為。這讓他受用終身。如今他已經是當地一家酒店的配菜員了。如果不過多交談,外人幾乎看不出他的智力問題。

這兩年,奉賢有了特殊孩子的中職班,那是惠敏學校畢業的孩子最好的去處,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小黃再有半年就畢業了,爺爺想讓他去那進修。

進修的目的,大約是為了學到一技之長,將來也能像偉偉那樣,找到一份工作,消減家長的憂慮。可因為這所學校的特殊班尚沒有迎來第一屆畢業生,這些孩子未來能不能找到一份妥帖的工作?尚沒有答案。

惠敏學校每年都能招到不少學生,很多孩子在校讀了三四年,家長依然沒有放下心中的執念:我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他或許可以創造一些奇蹟。

只是現實往往殘酷。127個孩子裡,目前已經有十多個在校期間就請了長期病假。至少在未來一年內,他們很難重返校園。

病假的主要原因是長期照管的困難。一個腦癱的孩子,有時伴隨行動能力的喪失,抑或失去對生理反應的自控力。惠敏學校七年二班教室裡有一把特殊的椅子,是用木頭打制的。高高的扶手,與靠背、書桌一起形成了一個嚴絲合縫的圍欄,剛好擋住它之前的主人歡歡,一個重度腦癱的孩子。否則,他隨時可能從椅子跌落下來。不過,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後,他也不再來上課了。

在所有陪讀家長中,爺爺是有理由提前退出的。孫子小黃症狀稍輕。他可以自己洗臉、吃飯、與人交流。就在今年,升入九年級後,他甚至可以自己走到公交站,再乘坐7站路下車,走進校門找到班級的座位坐下。

反而是爺爺走不開了。從一開始放心不下孫子,到後來,他放不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與此同時,許多陪讀家長則因為各種各樣的家庭原因退出陪讀的隊伍,爺爺的責任更大。

爺爺終於成了所有孩子的爺爺。

其實為了孩子,許多家長曾經全情投入地陪讀過,甚至放棄過自我。自從孫子來了惠敏學校,陳學飛已經連續10年沒再出去工作過。儘管他是一名奶牛養殖的專業技術人員,江蘇、崇明等各個地方的農場都曾給出上萬的月薪來聘請他。但特殊孩子,是要投入特殊精力的。陳學飛根本沒有一心二用的可能性。

去年,勞累的陳學飛突發心梗,醫生給出了心臟搭橋手術的建議。出院後,陳學飛不能不減少他在惠敏學校的志願工作。很快,便有兩三個重症的孩子選擇了休長期病假。「老師給予的關心和支持畢竟有限,有些孩子需要的是專人一對一的幫助。如果爺爺不在,家長又抽不出時間陪讀、照料,他們只能回家。」孫衛紅說。

今年,祺祺媽媽也動過讓孩子休學的念頭。晨晨奶奶將安撫晨晨唯一的辦法教給了爺爺,爺爺不在的時候,他極有可能拿起任何人的手,打向自己的頭。如果爺爺不再來了,選擇休學的孩子還會更多。

下午2點,三個班級的孩子要在操場上一起上體育課。五年二班的高潔,是班裡個頭最矮的男孩子。這節課體育老師教大家踢足球,高潔反覆試了幾次,都無法完成跳起來踩球的動作。爺爺趕忙上去撐住他的胳膊,試驗了一次又一次後,他成功了。

其實老師、家長都知道,孩子們能遇上爺爺,陪著他們走這一程,是一份特殊的幸運。總有一天,高潔要自己跳起來踩球,暢暢要學會自己提褲子,嘟嘟要自己平復躁動的情緒……

可每個人又都希望,那一天能來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孫子患自閉症,上海這位爺爺在特殊學校陪讀9年,沒想到……
    這一幕發生在上海奉賢區惠敏學校,127個特殊孩子的小世界。他們是一群患自閉症、腦癱或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因為沒法進入常規的學校,他們走到了一起。這奠定了整個故事的悲劇底色。特別之處在於,爺爺出現了。9年前,為了陪身患自閉症的孫子小黃入校,陳學飛成了惠敏學校的常客。直到去年校慶錄視頻,陳學飛自我介紹,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爺爺的名字。可這並不影響,他早已成為全校孩子的爺爺。
  • 孫子患自閉症,上海這位爺爺進入特殊學校陪讀9年,沒想到……
    爺爺笑了:當你老了,你還記得住我呀!說話間摟著佳清的肩,那是打心眼裡的喜歡。午後的課間,陽光正好。這一幕發生在上海奉賢區惠敏學校,127個特殊孩子的小世界。他們是一群患自閉症、腦癱或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因為沒法進入常規的學校,他們走到了一起。這奠定了整個故事的悲劇底色。
  • 9年,他成了127個孩子的爺爺,背後的原因讓人動容
    自閉症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這種孩子行為怪異,常常重複一個動作,無法與人對視,很難與人交流,對某些東西會非常敏感,會突然情緒失控,甚至會被認為是沒有感情的白眼狼。然而,上海的一位爺爺9年的陪讀生涯,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自閉症孩子,幫助我們改變刻板的印象。
  • 爺爺陪讀13年 肌肉萎縮的孫子期末考年級第一
    他一天都沒坐進高中教室,去年期末考試,卻奪得高一全年級第一名。  【出生不久】  孫子確診先天性疾病,爺爺賣掉工廠全心照顧  徐竹生曾是龍遊當地一名企業主,愛人洪秀香國企退休,獨子小徐在金華一家國企工作。在上個世紀末,徐竹生就有房有車。
  • 高中生患肌肉萎縮考年級第一 爺爺賣工廠陪讀13年
    昨天(3月21日)上午,衢州龍遊某小區。2002年,孫子徐立芃降生。出生42天後,尚未斷奶的徐立芃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徐立芃5個月大時,徐竹生發現孫子腿部綿軟毫無力氣,後經醫生檢查,他被確診得了進行性脊髓肌肉萎縮病。此後三年,全家人輾轉奔波杭州、上海、北京各大醫院求醫。得到的診斷結果是:這是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未攻克,幾乎無藥可醫。
  • 孫子去培優爺爺當陪讀 老先生兩節課寫好幾頁筆記
    原標題:孫子去培優爺爺當陪讀 老先生兩節課寫好幾頁筆記 陪讀的趙爺爺在培優班上聽課 楊先生微博圖   孫子去培優,爺爺當陪讀,這是昨日發生在武漢某培優課堂上的一幕。陪讀爺爺課堂上和孫子一起學作文,筆記做得一絲不苟,讓現場的其他家長很意外。   昨日,市民楊先生陪初二的女兒到光谷一家培訓班補習作文,由於是第二次上課,培訓班允許家長陪孩子旁聽課程,好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授課水平。   教室裡,楊先生和多數「陪讀」的家長一樣,在陪孩子的同時看看小說,打發時間,唯獨一位老先生,極其認真地聽老師講課,還不停做著筆記,字跡工整。
  • 爺爺賣掉工廠陪讀13年,重疾肌肉萎縮的孫子期末考年級第一
    他一天都沒坐進高中教室,去年期末考試,卻奪得高一全年級第一名。【出生不久】孫子確診先天性疾病,爺爺賣掉工廠全心照顧徐竹生曾是龍遊當地一名企業主,愛人洪秀香國企退休,獨子小徐在金華一家國企工作。在上個世紀末,徐竹生就有房有車。2002年,孫子徐立芃降生。
  • 爺爺帶孫子患上焦慮症
    有的家長說暑假也沒多辛苦近日,杭州一夫妻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照顧假期裡的孩子於是就把孩子放到老家讓爺爺幫忙帶誰知帶了一段時間爺爺竟然因為帶孩子患上了焦慮症 這位爺爺和老伴一貫節省還指望著靠養雞掙點小錢這下可好,十幾隻雞被孫子「玩」得下不了蛋但對孫子又打不得、罵不得只得滿腔怒火憋在心裡
  • 廣州自閉兒學校9月將掛牌 拯救自閉症孩子(圖)
    少數自閉症兒童若培養得當可能成為天才  全國首家公立自閉兒學校9月在穗開學  也許我們已經不斷地與愛因斯坦和凡·高失之交臂。在國外,自閉症孩子讀書的地方叫做天才學校。因為,自閉症兒童中,往往會出現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像愛因斯坦、凡·高等。我們的「智障天才」又在哪裡呢?
  • 關注自閉症|自述:我孫子有自閉症,但他的父母都不相信
    在自閉症幹預機構創辦者劉娟看來,如果自閉症孩子不能得到及時幹預,會越來越嚴重,她接觸的很多家長看到幹預有了效果,就急於讓孩子進入沒有專業老師的普通幼兒園,但往往會再回來,反覆之中,錯過了最佳幹預時機。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澎湃新聞採訪了幾位專家、教師及數個自閉症家庭,呈現他們的探索和故事,以期社會對自閉症有更多了解。
  • 陪自閉症外孫上學 65歲外婆已隨堂陪讀4年
    龍龍的這名特殊同桌是他的外婆,姓王,65歲。4年前經醫生確診,龍龍患有自閉症。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正常的教育,退休後的王阿婆每天跟外孫一起上課,一起寫作業,一起考試,是學校裡「特殊的學生」。今年,是王阿婆隨堂陪讀的第4個年頭。  他說話比正常孩子要晚  龍龍在上小學之前,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異樣,「除了說話比正常孩子要晚。」
  • 對遺棄的理解和贊同,是對自閉症兒童的二次傷害—談爺爺遺棄孫子
    再看後面網友的評論,基本上雷同:理解爺爺的艱辛,理解爸爸的困難。5年了,人們的想法幾乎沒有改變。對於一些程度嚴重一點的孩子,他們的爸爸爺爺,作為人,是艱辛的。感同身受,我們理解他們做人很難。自閉症孩子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可是,誰又來理解孩子們做人的艱辛?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這些所謂的「正常人」,被拋棄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手機沒電,身上沒錢,旁邊也沒有人能與你交流。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會有什麼感覺?
  • 19名家長聯名拒收自閉症男孩 學校令退學
    90%的老師對自閉症完全不了解甚至聽都沒聽過  後來,記者去查閱了相關文件。  今年4月,廣東省教育廳頒發了《廣東省特殊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資源教室建設與管理實施辦法》文件,文件明確規定,特殊兒童可進入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並要求學校提供適合其特殊需要的個別化教育場所。
  • 自閉症患者的安置窘境:19歲在學齡班裡賴5年
    八旬高齡外公外婆擔心19歲自閉症外孫以後的路越來越難走  「我害怕有一天我和他爺爺離開這個世界了,星星卻還找不到一個好去處。」  周婆婆介紹,如今19歲的外孫星星在兩三歲時患上了自閉症,由於其父母早年離異,星星一直跟著兩老生活。一開始時,星星只是表現出對身邊所有事物的不關心,可隨著他的長大,病情越來越重,並伴隨著越來越頻繁的破壞性行為。身高180cm、體重130斤的星星,常常將虛弱的外公壓倒在地上不能動彈,做過心臟支架手術的外公常常連氣都呼不過來。
  • 禮縣特殊教育學校:同桌的你——是55歲的爺爺
    在禮縣特殊教育學校,有一對特殊的同桌,他就是55歲的爺爺楊繼學和8歲的孫子楊旭濤。楊繼學為了讓患有智力障礙和恐懼症及矮小症的孫子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2019年9月,他和孫子開始了同桌的校園生活。
  • 特殊孩子放在正常學校合適嗎
    其實第一次遇到這麼特殊的學生,我也有些迷茫和沉重。我接手的這個班級,屬於初中的預備班,相當於其他地區的六年級,上海是歸於初中的。全班31個學生,30個學生不管成績好壞,但都屬於正常的。只有這一個孩子,行為怪異。昨天在評論區,好多朋友說,這是自閉症。我長期接觸的學生基本屬於正常,對自閉症沒有過多的研究。但我印象中的自閉症,是自我封閉,不能跟別人正常交往。
  • 「孫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傾向那一刻,感覺希望都沒了」
    自閉症兒童正在表演節目。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當孫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傾向時,我腦袋都懵了,他是全家的希望啊,突然感覺希望都沒了。」林先生的孫子墨軒剛剛3歲9個月,今年正月十五的時候在北京一家醫院檢查後確診為「自閉症傾向」。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華告訴新京報記者,自閉症傾向不是一種診斷術語,往往是大夫怕診斷失誤而習慣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一般診斷為自閉症傾向的患兒就是自閉症。
  • 3個孫子1個孫女,看看這位爺爺給起的名字,不佩服都不行
    導讀:3個孫子1個孫女,看看這位爺爺給起的名字,不佩服都不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個孫子1個孫女,看看這位爺爺給起的名字,不佩服都不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上海垃圾分類,爺爺開孫子卡丁車,街頭瘋狂趕路做垃圾處理!
    上海垃圾分類,爺爺開孫子卡丁車,街頭瘋狂趕路做垃圾處理!來和大家說這樣的一幕,您可以想像一下:超低底盤、倒車靠腳,這樣的車你敢開上路嗎?這是一輛玩具卡丁車,不僅開上路了,而且一路風馳電掣,火花帶閃電,我們來看一看:這是最近的發生在上海的一幕,請注意看這個超級迷你的車,是那麼的與眾不同,無證無牌,連續變道、還逆向行駛。這波操作把警察叔叔都看呆了。
  • 陪讀被拒,老師一句話讓這位媽媽轉悲為喜
    1 診斷第二天,豆豆已經在機構學習了豆豆沒去醫院檢查前就有些很明顯的譜系特徵:沒有任何語言和溝通,自己玩自己的,無法控制情緒,大小便也不能自理。2015年,豆媽第一次帶孩子去醫院,當場就被確診了。同行的醫生朋友也不懂自閉症是個啥,還勸豆媽:「多大點事,多帶著出去玩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