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皇位每隔三代就會斷了傳承?

2020-12-22 老牛說歷史故事

咱們這一段時間看電視劇《清平樂》時候,為宋仁宗的一生感到悲傷,看著自己的那麼的孩子,一個個的還沒有成年就早早離去。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咱們中國人都講解一個因果報應,在北宋一朝,從宋太宗趙光義之後,每個皇帝基本都是子嗣匱乏,而且基本每隔三代,皇帝就斷了子嗣,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為當初宋太宗做下的事情有關呢?

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原名叫趙匡義,只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作為臣子應該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之後,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成為皇帝。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皇位的傳承是是家天下的,也就是說父死子承,老皇帝去世之後,皇位的繼承是有他的兒子來繼位,有長立長,無長立幼,只有在皇帝沒有兒子的情況的下,才會從宗室當中選擇合適的繼承人,什麼侄子啊,弟弟的才會有機會。但是,宋太祖趙匡胤不僅有兒子,當時年齡比較大的是趙德昭已經25歲,趙德芳也已17歲了,無論是誰繼位,都完全有能力擔起北宋王朝了,但是皇位的繼承人卻有宋太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

所以,後世一直流傳「燭影斧聲」這一千古之謎。千年來,針對趙光義做皇帝,是否弒兄篡位一直也沒有定論。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時候也不過50歲,年齡並不算大,僅僅是和弟弟趙光義喝頓酒而已就暴崩了。並且,第二天趙光義就著急登基,這不得不讓人為宋太祖趙匡胤的暴崩產生足夠多的懷疑。

但是,在宋代官修的《實錄》、《國史》也好,還是《長編》和《宋史》等書中,也並沒有尋找到有關宋太祖趙匡胤的傳位遺詔的任何隻言片語,後世的懷疑不能說就是無中生有。不僅宋太宗趙光義又弒兄篡位的嫌疑,在宋太宗登基之後,對自己的寡嫂宋皇后也是有些過分。

宋太宗雖然給了宋皇后一個名號,但是宋皇后去世之後,按照禮節宋太宗應該為宋皇后服喪,但是,宋太宗趙光義卻公然反抗,而且下令其他大臣也不準服喪,也不按照皇后的禮儀對待宋皇后身後之事,翰林院的學士看不下去了,說:宋皇后嘗母儀天下,應當遵舊禮。這一句話得罪了宋太宗趙光義,他直接把人給貶黜了京城。

宋太宗不僅對自己的寡嫂如此,對自己哥哥宋太祖的兩個兒子更狠。趙光義剛登基的時候,加封太祖的兒子趙德昭,是為了安撫自己這個侄子,北伐回來之後,用語言恐嚇逼死了親侄子,雖然趙德芳的死找不到和宋太宗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年齡剛剛21歲也就去世了,難免不讓人多想。或許宋太宗趙光義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坐得更穩而為的吧。

宋太宗趙光義先是有「燭影斧聲」弒兄篡位之嫌,後有逼死皇侄趙德昭為皇位的威脅掃清障礙,最後對自己的皇嫂宋皇后不尊。而由此之後,北宋皇帝的傳承就在宋太宗趙光義一脈傳承,但是宋真宗子嗣就星星點差點傳不下去,到了宋仁宗時期,皇帝宋仁宗連續生下了16個孩子,活下來的僅有4個公主,沒有兒子皇位傳承不下去了,只得在宗室裡尋找。

宋仁宗在宗室裡找到了濮安懿王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趙曙,往下是宋神宗,之後是宋哲宗,宋哲宗去世的時候才24歲,有一個兒子也早夭了,到了這裡皇位又傳承不下去了,找來宋哲宗的弟弟繼承皇位,也就宋徽宗,之後是宋欽宗,北宋滅亡,到了南宋高宗趙構這裡了,趙構又沒有了子嗣,又要從宗室之內選繼承人,在這個時候,宋高宗趙構不再從宋太宗趙光義這一脈選繼承人了,而是從宋太祖趙匡胤這一脈選擇繼承人,宋室江山才又回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這一脈。

或許,宋太宗趙光義當初做下的事,為在後代子孫身上遭到了報應,所以啊,人還是不能做虧心事,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多做善事才能給後代積下福德。

相關焦點

  • 皇位不正,宋太宗趙光義終其一生,都是在擺脫兄長趙匡胤的影響
    宋太宗趙光義,是大宋國的第二位皇帝,其皇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父死子承,而是從他的兄長宋太祖趙匡胤那裡得來的,他的皇位得來,歷來也是最具爭議的雖然趙光義即位後,列舉了很多的證據,來表明自己皇位繼承的合理性、正當性。
  • 宋太宗的一句口頭禪,宋真宗的一首詩,讓宋朝變成了熟悉的樣子
    宋朝留給後人的背影,主要是花紅柳綠中的文弱,文化昌盛至極,外戰卻總是外行。其實,宋朝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國之初依然繼承了虎狼之師,最終結束了五代十國,甚至多次主動攻擊遼國。那時候,儼然是彪悍尚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呢?都是因為宋太宗和宋真宗兩任皇帝。
  • 皇位傳承由父死子繼變成兄終弟及,趙匡胤說:寶寶心裡苦啊
    按照正常情況來講,宋太祖趙匡胤死後皇位應該傳位於自己的孩子,父死子繼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但現實情況卻是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帝位,他的孩子與皇位失之交臂,這是為何呢?中國古代皇位的傳承一般遵循的是父死子繼,若是真的沒有兒子,則從旁系後代或者親族兄弟中選擇,這一點對宋朝開國之祖趙匡胤而言卻是一個難言的痛,他有兒子卻不能傳位於他,一切緣由皆因他母親臨死前與他的一段對話。有一天宋太祖的母親杜氏病重,趙匡胤在榻前伺候,她問趙匡胤: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得到天下麼?趙匡胤為了哄她開心說:我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
  • 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後來,宋太祖去世,他的弟弟趙光義接替了皇帝的位置,也就是宋太宗。宋太宗和哥哥趙匡胤的關係很好,但是,自古以來,漢人皇位的繼承方式都是父死子繼,也就是說:宋太祖死後,應該由他的兒子來接替皇位。那麼,為什麼趙匡胤的弟弟會繼承皇位呢?
  • 反而把皇位給弟弟?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死後,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是為宋太宗。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
  • 宋太宗大怒,滿朝大臣都惴惴不安,只有他傲然挺立
    比如在春秋時期,各國的諸侯都是存在著極大野心的,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各國的君主往往會招納很多有識之士為自己效力,由此就展開了瑰麗富庶的宋朝的故事。公元九八八年,端拱元年,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共兩年,意指「君王莊嚴臨朝,清廉為政二十八歲的寇準回到京城開封,他獲得五十歲的宋太宗召見並諮詢西北邊境之事,寇準獻上《御戎論》,慷慨拜章,極陳利病天子壯之」。所以,本來「被任命通判鄆州」被取消了,重新任命為「右正言」,並在謝恩時賜緋袍銀魚。
  • 宋太宗權謀高超:打仗不行的他,用一句話就讓趙德昭自殺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經過問計諸文武確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到南部實現統一後,北部的北漢割據政權便成為「北伐統一」的第一關。宋太宗正月初十向北漢發動進攻,遼景宗立刻派人興師問罪。宋太宗非常霸氣地說:劉繼元違背天命,就該興師問罪。你們如果不援助他,咱們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繼續存在,協約如故。
  • 回到趙匡胤死亡現場,燭影斧聲中,趙光義的作案動機,昭然若揭!
    從此開始了北宋王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被"眾將領擁戴之下成功奪位的趙匡胤,對那場兵變始終是心有餘悸。面對手下都是擁戴有功,大權在握的眾將士。趙匡胤在一場精心設計的宴會上醉後戲精上身,痛哭出聲音,說自己現在是苦不堪言,整日裡憂心忡忡。這些大將軍們沿著趙匡胤的話茬,詢問此時已是宋太宗的趙匡胤為何如此,被何事困擾到如此境地。
  • 視人生為賭局的王繼恩,宋太宗能上位全靠他:搏一搏,單車變摩託
    995年,宋太宗立三子趙元侃為太子。本來說起來太子位置輪不到老三來做的,但大皇子趙元佐因叔叔趙廷美的死訊而瘋掉了,二皇子趙元佑在被立為皇子幾年後突然死亡。眼看著宋真宗的身體越來越差,即便再捨不得皇位,也得為以後做打算啊,因此在和寇準商量後宋太宗還是立了三皇子趙元侃為太子。  兩年後,宋太宗病重期間。
  • 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以致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種種史料都指向他
    太祖的死更像是一場陰謀,而矛頭便指向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 雖然太祖本紀關於趙匡胤的死記載的很簡單,但是在《湘山野錄》中卻記載了趙匡胤死前一夜所發生的事: 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雪已數寸,帝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
  • 宋太宗趙光義在江陰的後裔考釋
    2001年始,因為編撰地方志和譜牒研究,通過閱讀歷代江陰縣誌和在民間尋找到的趙氏宗譜,了解到江陰趙氏---宋太宗趙光義後裔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江南望族
  • 雖然趙光義名聲不好,但是他也是有能力的,讓百姓生活得很富足
    趙匡胤的死存在很多的疑點,而且和趙光義這個人也有所關聯。那個時候就有人猜測,其實是趙光義把他這個哥哥給殺了。還有就是趙匡胤他的兩子和一弟都丟掉了性命,這件事情跟趙光義也有關係,大概就是因為趙光義他想讓自己的皇位更穩固一些,就除掉了自己的兩個侄子和弟弟。
  • 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
    我們開始介紹:宋朝永遠的痛,燕雲不丟,宋朝不亡,為什麼無法收復幽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失嶺北(王維詩中都護在燕然的燕然都護府)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 從嶽不群說起,論宋朝皇室的奇葩名字
    實際金庸起這些名字時,八成正在看宋史,嶽不群等人屬虛構,但這幾位姓趙的可都確有其人,而且都是宋朝皇室,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宋朝男子取名,雙字者第一個字表示輩分,同輩相同,也就是輩分中的通字。比如趙匡胤兄弟仨,老二趙光義原本叫趙匡義,老三趙廷美叫趙匡美。大哥當了皇帝,沒辦法,親兄弟也得避諱,所以老二老三隻好改名。
  • 熱衷皇位的宋高宗,為何在56歲正值壯年之際退位?了解後明白了
    那可是歷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從一開始金人入侵開封開始,趙構為了躲避金人的軍隊不斷帶兵轉移,還在南京應天府建立了南宋,成為了南宋的開國皇帝。而金人看到趙構在富庶的南方建立了南宋,肯定不能夠接受,所以他們在1128年正月再次出兵入侵山東。
  • 範煒:宋太宗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兩個成語都和他有關
    可是自打被抓到北宋後,小周后不再屬於他了,北宋皇帝趙光義也愛上了小周后,倆人便成了情敵。據說,上面這首虞美人之詞是李煜在七夕夜所作,國讎家恨加之老婆被搶,李煜只能把所有的愁苦和對老婆的想念寄托在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裡。所以,趙光義看不下去了,正好找個藉口賜了李煜一杯毒酒,那首詞也變成了絕命詞。
  • 歷史迷霧:宋太祖為什麼不傳位給兒子?
    其弟趙光義隨即登上了皇帝寶座,同樣又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宋太祖為什麼不傳位給兒子?因此,歷史上關於趙光義弒兄篡位的說法也甚囂塵上!但她沒等來德芳,卻等來了晉王趙光義,她就知道事情不妙,不由雙膝跪倒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於官家了」。官家就代表著皇上,她知道趙光義是非當皇上不可。而趙光義畢竟也有些心虛:「咱們共保富貴,你不用擔憂」。就這樣趙光義繼承了大宋的皇位,他就是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