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的一句口頭禪,宋真宗的一首詩,讓宋朝變成了熟悉的樣子

2020-12-20 小珏說歷史

宋朝留給後人的背影,主要是花紅柳綠中的文弱,文化昌盛至極,外戰卻總是外行。其實,宋朝是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的,建國之初依然繼承了虎狼之師,最終結束了五代十國,甚至多次主動攻擊遼國。那時候,儼然是彪悍尚武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我們熟悉的模樣呢?都是因為宋太宗和宋真宗兩任皇帝。

北宋立國本來就不正,純屬武將欺負主子是孤兒寡母。宋太宗能繼承皇位,就更為可疑,他用金匱之盟洗白燭影斧聲,卻越洗越黑,這讓宋朝自開局就有些先天不足,沒有許多王朝那麼理直氣壯。所以,宋朝提防武將鬧事,成為了頭一條的國策。

既然不能重用武將,那麼就只能依靠文人。從理論上來說,宋朝的如意算盤確實打得不錯。要知道,五代十國以來,城頭變幻大王旗,兵強馬壯的節度使都可以自稱天子,卻沒有看到那個文官能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於是,在基本平定南方,實現國家的小一統後,又無力收復被遼國佔據的北方土地後,宋太宗帶領王朝走向了文治的道路。盛世修書,他命令文臣李防等人編寫《太平總類》。因為宋太宗自己也要讀,所以後來又定名為《太平御覽》。

這套書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共一千卷,雖然比不過後來的《永樂大典》,更比不過《四庫全書》,但在當時已經是中國類書之冠。宋太宗自我監督,要求每天讀三卷,分三年讀完。手下人勸他不必如此辛苦,他卻說出了一句經典口頭禪:

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其實,這部書目前十之七八都已經散軼,但目錄尚存。從中推測,這部書涉及古今萬象,包括經史子集,涵蓋科技、農業、礦山等等或熱或冷的知識,專業性也比較強。小珏實在懷疑宋太宗趙光義是否真的讀完了,也真的讀懂了。宋太宗本來就是作秀高手,他反反覆覆的口頭禪,終於讓「開卷有益」成為了一個成語,也讓讀書深入大宋官員百姓的心中。

宋太宗之後的皇帝是宋真宗趙恆,也是北宋由尚武變得崇文的關鍵性人物。他是宋朝皇帝中比較低調的一位,但他的名詩《勵學篇》卻是膾炙人口: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儘管是一千多年前的詩歌,完全不用翻譯便能理解。宋真宗的文化修養很高,出過《御製集》三百卷,完全可以寫得更文雅。但他就是要以這種最淺顯易懂的話語,為天下百姓畫出最大的餅。他不顧皇帝的身份,將讀書與功名利祿,嬌妻美妾掛上鉤。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這首詩也是宋真宗作為皇帝的承諾。只要一心向學,有所成就,錦衣玉食不成問題。他拍著胸脯保證,宋朝不會虧待文人。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對遼佔有優勢的情況下,宋真宗籤訂了澶淵之盟,花錢買太平。雖然丟了面子,但卻減少了武將坐大的可能性。小珏始終覺得,宋朝怯懦的形象,其實就是從檀淵之盟開始的,就是被宋真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至於後來的宋朝皇帝,更是沒有沙場徵戰,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享受著繁華,更不願意打仗。宋朝的上下君民幾乎達成了一致的看法,所以在宋仁宗時期,韓琦就可以輕蔑地對立下汗馬功勞的狄青說:「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這在其他朝代,絕對是不可想像的。

相關焦點

  • 宋真宗作《勸學詩》,激勵讀書人上進,明朝戚繼光為何予以痛罵?
    這首《勸學詩》在宋朝時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是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恆專門作出來鼓勵百姓們努力讀書的廣告宣傳語,只不過,詩中的語句過於直白,直截了當的以財色勾引人們讀書,在宋朝時雖然人人都喜歡,並以此激勵自身,但在後世王朝,對這首詩的評價可並不怎麼好。
  • 宋真宗不務正業,愛鑽研文學詩詞,他的這首《勸學詩》你一定讀過
    或許你對宋真宗趙恆並不熟悉,但是他的這首《勸學詩》你一定聽說過!作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存在感屬實有點低,但是這並不妨礙他留下一首千古名篇。因為宋真宗和我們前面介紹的文人墨客還是有所區別,所以我們首先對他的生平做一個簡單介紹。他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根據史料記載,他的母親為元德皇后。公元995年也就是至道元年被正式立為儲君,兩年之後就登上了皇位。宋真宗的一生沒有經歷太多腥風血雨,他在位期間政通人和,文化教育等到了長足發展,這與他個人的愛好也有很大的關係。
  • 「靖康之難」的發生徽欽二帝被擄,宋真宗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北宋末年,金國入侵,導致了「靖康之難」的上演,北宋徽欽二帝以及宋朝數千宮女后妃被虜北上,北宋滅亡。這,看上去是宋徽宗趙佶的昏庸無能造成的,但是我們仔細來分析下宋朝始末不難發現,北宋的滅亡從宋真宗的「澶淵之盟」籤訂開始就埋下了禍根!
  • 《清平樂》中的宋真宗,他在歷史上的真正面目是什麼樣的呢?
    宋真宗畫像 宋真宗名叫趙恆,是宋太宗的第三個兒子,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繼位守城,雖早年輕症有一定的政績,但晚年昏庸,政治日益腐敗。並且他性格懦弱,對遼國屈膝求和,開了對遼國納幣輸絹的先河,此後送人年年納貢,百姓的負擔日益沉重,宋朝的國力也日漸衰弱。 趙恆是太宗的第三子,非嫡非長,然而最後坐上皇位的卻是他。宋太宗是繼承兄長之位稱帝的,他做了皇帝之後就對自家人嚴加防範,生怕有人覬覦自己的位置,結果兩個侄子德昭和德芳都英年早逝,弟弟延美抑鬱而終,長子元佐被逼瘋,次子元僖暴亡了。
  • 宋朝有一首古詩,男子必須順著讀,而女子卻只能倒著讀,聽著熟悉
    唐朝有人寫詞,但詩還是主流,就像是宋朝有人寫詩,同樣也是名不見經傳,作為歷史上國粹,唐詩、宋詞也是並列。 宋朝詞人很多,流傳千古有李清照、蘇軾、柳永、王安石等等,想必這位宋朝的小詩人李禺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若不是他寫下了一首千古奇詩,恐怕李禺這個名字都不會出現在歷史當中。
  • 宋真宗為何會喜愛一個歌女出身的二婚女子十多年?她魅力何在?
    在中國歷史上,說起女主專權,人們往往會想到西漢的呂氏或者是唐朝的武則天,其實在宋朝的時候,宋仁宗在位初年,劉娥專權的程度要強過當年的呂后,僅次於唐朝的武則天。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她的知名度卻並不能夠和呂氏或者武則天相提並論,之所以這樣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她並沒有對宋朝的宗室進行任何迫害,這就意味著他的存在感並不是很高,因此不被後世的人所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為什麼宋朝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皇位每隔三代就會斷了傳承?
    但是,仔細的想一想,咱們中國人都講解一個因果報應,在北宋一朝,從宋太宗趙光義之後,每個皇帝基本都是子嗣匱乏,而且基本每隔三代,皇帝就斷了子嗣,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為當初宋太宗做下的事情有關呢?宋太宗趙光義是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原名叫趙匡義,只因為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作為臣子應該避諱,而改名為趙光義。公元976年,宋太祖駕崩之後,兄終弟及趙光義繼位成為皇帝。
  • 最接地氣的帝王詩,句句樸實無華,卻欺騙了讀書人1000年
    宋朝更是優待文人,讓士大夫們衣食無憂,與皇帝共治天下。其實,宋朝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宋太祖是典型的武人出身,宋朝也是在後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當時,武人地位很高,宋軍更是以席捲之勢豪取中原,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宋太祖、宋太宗甚至都有雄心壯志,要滅掉契丹,完成江山一統的大業。直到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時,形勢發生了改變。
  • 澶淵之盟:宋朝開啟贖買和平的先河,成為懦弱「肥羊」的開端
    這句詩摘自宋代王安石的《澶州》,詩中「萊公」指的是寇準,全句是意思是澶淵之盟後,宋遼罷兵,雙方結束敵對狀態,約為兄弟之國,物資互通有無,邊境設立榷場,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為宋朝的繁榮穩定創造了條件,這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寇準。寇準何許人?為什麼王安石要說寇準是首功之人呢?
  • 宋真宗寫下一首勸學詩,琅琅上口,真切勉勵古今莘莘學子讀書上進
    勸勉的詩,大家都讀得不少,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古代宋真宗寫下的一首勸學詩——《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第六位封禪泰山的,就是這位寂寂無名的宋真宗了。說起宋朝,其實除了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根本就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皇帝。最出名的當然是宋徽宗趙佶,這哥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就是不懂治國,結果出現了靖康之恥。而且宋朝沒有哪個皇帝完成過天下一統,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封禪泰山。
  • 宋代最著名的勸學詩,道出了讀書的意義,其中兩句人人都會背
    關於讀書的用處古代的一首詩說得最為實際:勸學詩【宋】趙恆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這首詩中的許多句子我們都很熟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話看起來十分功利,卻也是鼓勵了無數讀書人,靠自己的學識改變命運。畢竟寫這首詩的作者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宋太宗第三子,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恆。他通過這首詩告訴天下的讀書人一個重要的道理,你想得到的東西就在書裡,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 宋真宗誠心修道,禮敬上天,天上竟然真的掉下來1件東西,在場大臣全...
    公元997年,宋太宗趙光義病逝,太子趙恆繼承大統,成為宋朝第3個皇帝,是為宋真宗。這個真宗皇帝,在北宋歷代皇帝中,還稱得上是一個有道之君。他知道體恤民情,愛惜民力,多次減免民間賦稅。他還崇尚節儉,力戒驕奢淫逸之風。
  • 宋朝在遼金蒙古等強國的虎視眈眈下為何還活了300多年?
    宋朝素有「弱宋」之稱,看上去就不是一個讓中原文明「長臉」的朝代。事實好像也是如此。比如,1004年,宋真宗在寇準的勸導下,親徵澶州。在已經射殺遼國大將蕭撻凜、遼國士氣普遍低落的情況下,依然與遼國籤訂「澶淵之盟」,給了一大筆白花花的銀子。是不是很「窩囊」?其實,我們討論任何歷史問題,都不能離開當時的歷史背景。
  • 宋朝最「懶」的詩人蘇麟:一首詩只寫2句卻流傳至今
    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更是一種人情社會,也即所謂的「人熟多吃四兩鹽」,用一句書面語來形容,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出自宋代一位無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所以說詩人無名,是因為他一生只為後世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還只有兩句,因而,此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懶」的詩人了。這位「懶詩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同時代的蘇麟。蘇麟,公元969年出生,宋朝時期杭州的一個縣巡檢。
  • 私立學校書院教育為何在宋朝興起?
    宋代是書院的鼎盛時期,宋朝統治者重視文化尊重讀書人,擴大了科舉錄取名額,所謂「早晨還是一個農夫,晚上考中進士成了天子門生」。讀書成為改變命運的途徑,民間百姓重視教育,書院在宋朝開始興盛起來。形成了著名的白鹿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四大書院。
  • 他是北宋名相,渭南三賢之一,皇帝誇他是宋朝的魏徵,其實他是第五殿...
    寇準弔孝他年輕的時候正是宋太宗當政的時期,當時宋太宗喜歡任用上了點年紀的人,可能感覺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吧,有人就好心給寇準出主意,讓他虛報年齡,而寇準很正直,說我剛剛準備要踏上仕途,怎麼可以欺騙陛下呢寇準這人膽子挺大,經常給宋太宗提意見,有的時候皇帝都下不了臺,曾有一次,他大膽進諫,而太宗聽後很生氣,起身就走,這貨居然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讓太宗走,沒辦法,太宗只好聽他講完,但是事後呢,太宗誇讚道
  • 神仙下凡轉世的宋朝皇帝
    宋朝繁華富庶,士庶生活風雅。風雅的氣象下,也有宋人對生命的探索。一些文人筆記中,記載著宋朝皇帝的生命來源,讀來倒也別開生面。「來和天尊」下世為帝楊礪是宋朝第一位狀元,於宋太祖建隆年間考取。他還沒有入仕之時,曾做了一個奇夢,夢見未來的國主。一天夜裡,楊礪於夢中來到一座官府。在那兒他看到一個人,穿戴的衣冠服飾都很古老,連容貌也不同尋常。
  •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
    文 | 詩詞天地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原文首發於2019年5月27日,標題為《詩詞 | 背了這麼多年的《將進酒》,竟然是一首「假詩」!?》,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哪怕已經放下了課本,離開了學校,左手手機,右手擼串,但如果再問你「天生我才必有用」下一句,相信你也能下意識答出來。
  • 宋真宗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顏如玉是什麼人物?
    宋真宗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一生做了兩件很有名的事情。一是與遼國籤訂「澶淵之盟」,二是自唐玄宗之後封禪於泰山。不過,這兩件事情似乎都不那麼光彩?宋真宗執政25年,當然還是幹了不少的實事。為此,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一千多年來,這首詩流傳得很廣,其中「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是傳得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