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的方法有:第一,行動研究法,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然後通過與學生的反饋信息加以比較,進行整合思考,將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涯之中。第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來反思自我,通過研究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和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教學反思能力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學內容與方法,構建師生互動的機制,在反思中不斷超越自己。
教師的職業特點、社會角色和人際關係,決定了教師應具備一系列特定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是培養學生成才的可靠保證。教師的心理素質有顯性的和隱性的兩種作用。顯性作用是指教師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具有直接的影響和作用。隱性作用是指教師具備的良好心理素質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影響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教師的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及能根據新的意外的情況快速地作出反應,果斷地採取恰當教育措施的一種獨特的心理素質。它是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靈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斷性的獨特結合。教師的教育機智並非天生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努力參加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