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特人兩次圍攻羅馬,那裡的奴隸打開了大門,導致羅馬淪陷

2020-12-14 對內容心動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米·左琴科(蘇)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256字,閱讀約3分鐘

393年,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廢除多神教,並停止了古代奧運會。次年,狄奧多西一世完成了羅馬的統一,這是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次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去世後,羅馬帝國被他的兩個兒子瓜分,永久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羅馬城為首都,君士坦丁堡為首都。

公元410年8月24日,東、西羅馬帝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一天,它被稱為"永恆之城"。這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羅馬城被蠻族西哥特人和匈奴人的聯合軍隊攻破。軍隊洗劫了這座城市三天。這是八百年來羅馬城第一次被攻破。神話破滅,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狄奧多西一世

公元5世紀前後,羅馬有近1000個頂級貴族家族,3萬個一般貴族家族,每個貴族家族大約需要10個家族來支撐,羅馬約有2500—30萬個家族。當時羅馬帝國的人口還沒有算上野蠻人和奴隸的數量。這樣算下來,當時羅馬大約有100萬人

羅馬帝國的軍隊在四世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此時正處於小冰期,很多地方不適合部落生存,再加上匈奴的入侵,很多所謂的野蠻人如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等入侵羅馬帝國的邊境,羅馬帝國軍備捉襟見肘,不得不讓大量的野蠻人加入軍隊。(實際上野蠻人的士兵是在公元三世紀被引入軍隊的。)到了五世紀初,野蠻人已經多到了軍隊的上層,軍隊中野蠻人的比例非常高,有人說是四分之三,也有人說是十分之七八。

兩羅馬示意圖

401年,西哥特人阿拉裡克受到遊牧的匈奴人的壓迫,入侵西羅馬帝國,這是蠻族第一次入侵義大利,貴族和奴隸主紛紛逃離。阿拉裡克的西哥特軍隊攻上了羅馬城牆,西方皇帝霍諾留斯(Honorius)準備逃走。此時,軍隊指揮官斯蒂利科率領軍隊向阿拉裡克率領的軍隊發起進攻,羅馬城得救了。此時,羅馬軍隊的統帥斯蒂利喬是一位忠於皇帝的蠻族將軍,他的士兵也大多是蠻族,他主張與西哥特人和平相處

407年,英國君士坦丁三世在西羅馬帝國發動叛亂,西羅馬帝國皇帝企圖指使阿拉裡克進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裡克要求4000磅黃金作為軍費。皇帝違背了他的諾言,阿拉裡克和匈奴人的聯軍向南進軍,第一次包圍了羅馬,當時有疾病和饑荒,元老院被迫以5000磅黃金、30000磅白銀和其他貴重物品的代價講和。

408年,帝國軍隊的野蠻人總司令斯蒂利喬被誣告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而被處決,之後元老院煽動羅馬軍隊屠殺野蠻人士兵的妻子和孩子,這直接導致3萬多名野蠻羅馬軍隊倒戈阿拉裡克。409年,阿拉裡克圍攻羅馬,扶植了一個傀儡皇帝,在東皇(他的兄弟)的幫助下勉強保住了王位。

在羅馬帝國向阿拉裡克賠償的問題上,羅馬帝國皇帝又出爾反爾,他得到了東羅馬帝國皇帝派出的一個軍團(約4500人)的支持。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再次包圍了羅馬城,這一次這座城市的奴隸趁機打開了羅馬的城門,羅馬淪陷了。阿拉裡克戰前曾許諾讓士兵在羅馬劫掠三天,羅馬的許多財富被洗劫一空,許多貴族落荒而逃,來不及還成了奴隸。

這一年,西哥特人繼續南下,西哥特人的領袖阿拉克裡在出徵途中因病去世。

這裡是《對內容心動》,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西哥特人兩度包圍羅馬城,城內奴隸打開城門使羅馬陷落
    兩羅馬示意圖 401年,西哥特人阿拉裡克在遊牧民族匈人的壓迫下入侵西羅馬帝國,這是第一次有蠻族入侵義大利,貴族和奴隸主們紛紛逃跑。阿拉裡克的西哥特軍隊兵鋒直抵羅馬城外,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霍諾裡烏斯打算逃跑了。此時軍隊的統帥斯提裡科帶領軍隊襲擊了阿拉裡克率領的軍隊,羅馬城保住了。此時羅馬軍隊的統帥斯提裡科是忠心於皇帝的蠻族出身的將領,手下的士兵大部分也是蠻族人,他主張與西哥特人媾和。
  • 羅馬的對立面:被「嫌棄」的哥特人的一生
    這與羅馬帝國晚期的哥特人有著怎樣的聯繫?彼時哥特人同羅馬人交往時又有著怎樣的關係?   中世紀的概念在中世紀人那裡並不存在,它是後世的發明。14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將歷史一分為三:古典時代的希臘羅馬是文化與藝術上的典範,它在人文主義者所處晚近時代(即近代)再次發揚光大;而處在二者之間長達千年的漫長歲月,則是黑暗的中世紀。
  •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
    公元前,西哥特人為什麼攻打羅馬?你可以看到整個悲慘的傳奇410年羅馬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解僱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有組織的,還是只是騎著馬在城市裡亂砍亂燒,掠奪?但小編將在這裡提供一個基本概述。在這一時期,更大的民族、文化、法律和宗教問題遠沒有羅馬和非羅馬血統的強大王朝之間令人眼花繚亂的聯盟和對抗重要。「羅馬人」和「野蠻人」之間的界限比我們通常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整個羅馬帝國,但特別是在西半部,一直是非常善於吸收外來元素——羅馬在許多方面的能力將外國人是其成功的關鍵,要早在拉丁聯盟的基礎,向前延伸到過去的「羅馬人」,事實上,希臘人。
  • 395年西哥特人反叛羅馬
    這七個蠻族的在河灣中的戰爭,還不如說是七十個蠻族幫,哥特人也打哥特人,匈奴人也打匈奴人,東哥特人聯合匈奴人打蘇匯維人,蘇匯維人聯合汪達爾人打西哥特人,這樣任性的蠻族們,他們只認印象,他們與匈奴人一樣,都分成幫派,匈奴幫,汪達爾幫,東哥特幫,西哥特幫,阿蘭幫,薩爾馬特幫,我們不知道這些幫派的戰鬥過程
  •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同羅馬帝國在阿德裡亞堡決戰,羅馬被擊敗
    公元4世紀中葉,北匈奴人又離開生活了一個世紀的粟特西遷至東歐頓河流域。進入歐洲的匈奴人,首先與阿蘭人發生衝突。結果,阿蘭人大敗。不久,匈奴又乘勝進犯東哥特,這次進犯的結果是引發了日耳曼人的民族大遷徙。匈奴西遷歷時280年,長途跋涉6000餘千米,不僅跨越了整個中亞,而且深入歐洲腹地。
  • 驅虎吞狼之計——使羅馬城淪陷,西哥特人崛起的政治敗筆
    羅馬當初是想通過與西哥特人的和解,使西哥特人的優秀作戰人員進入到自己的軍隊中為自己所用。甚至採用驅虎吞狼的政策,在與其他蠻族爆發戰爭時,將西哥特人領入戰場,成為羅馬的生力軍。但是卻並沒有給西哥特人應有的補償,而導致西哥特人對於羅馬的反抗。在雙方長達30年的一種脆弱關係的演變以後,西哥特人最終攻陷羅馬,西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 應運而生的「羅馬毀滅者」,哥特人的迷局
    羅馬帝國,在歷史上一向有著寬容的名聲,而羅馬文明自建立以來,也一直都很善於同化自己的盟友以及敵人,但是,隨著羅馬文明漸漸走入末路,原本強大的羅馬帝國也走向了衰落,而過去的同化政策,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導致帝國不能汲取周邊民族的力量,反而促使一些潛在的助力紛紛淪為敵人,而這些敵人中的佼佼者,無疑是在羅馬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哥特人。
  • 羅馬人同哥特人的恩怨:雙方好好相處了半個世紀,因何起了仇怨?
    狄奧多西與前朝皇帝不同,由於其本人同哥特人的「曖昧關係」,他不可能無差別地向這群幫助過他的民族下發「誅殺令」。其實,以羅馬帝國如今的實力是足以以剿殺政策替代安撫政策的。但是,狄奧多西還是允許大批在多瑙河前線駐紮的哥特騎兵加入帝國軍隊的行列,並準許其在色雷斯定居駐軍。
  • 西哥特人-5到7世紀
    公元3世紀是羅馬內亂和羅馬政權衰落的時期,北方的德意志部落,以前被囚禁在海灣裡,開始侵佔帝國。本世紀中葉,西哥特人(或西哥特人)佔領了羅馬特蘭西瓦尼亞,並從此對帝國東部各省進行了大規模的突襲。4世紀中葉,來自亞洲的蒙古匈奴向西推進,驅逐了尋求羅馬保護的西哥特人。
  • 2020丨公元420年代:西哥特王國是怎麼建立的?
    從4世紀後半期開始,日耳曼人開始大規模湧入羅馬帝國。西哥特人首先以「同盟者」的身份定居羅馬帝國境內為帝國戍守邊疆。羅馬帝國對定居的西哥特人採取壓迫政策,終於導致西哥特人揭竿起義,攻陷羅馬城。之後,西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與西班牙地區建國。立國後,西哥特王國實行封建土地分封制度。在行政上,沿用羅馬舊制。6世紀開始,西哥特王國開始衰落,至8世紀初最終被阿拉伯人徵服。
  • 日耳曼人大遷徙:羅馬末日,歐洲新生
    公元四到六世紀,原先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的日耳曼人(包括西哥特人、東哥特人、汪達爾人、盎格魯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等分支)大規模地向羅馬帝國境內遷徙。日耳曼人的遷徙運動持續了兩百多年時間,影響了大半個歐洲和北非廣大地區。 日耳曼人大遷徙的直接影響就是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衰落。
  • 世界史記:西羅馬自毀長城,哥特人趁機立國
    公元374年,被匈奴擊敗的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退到多瑙河北岸,請求允許渡河到羅馬帝國避難,表示願為羅馬邊防軍提供兵源。羅馬皇帝瓦倫斯在要求西哥特人解除武裝、提供人質的條件下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請求,同時答應撥給土地,供應糧食。而他們來到羅馬帝國後,羅馬皇帝卻不履行諾言,非但沒有供應糧食,反而勒索沉重的捐稅,拐賣哥特人充當奴隸。於是,雙方發生衝突。
  • 世界通簡史:公元前歐亞大陸的,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
    百家原創作者:笑談歷史事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匈奴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和羅馬人歐亞大陸的大草原是一條幾百英裡寬的陸地帶,從匈牙利平原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匈奴人在公元4世紀中期開始西遷的原因,我們不可能確知。但是,他們的貧窮,意味著自己沒有安全邊界;乾旱意味著死在草原上。所以,他們可能是因為一次生態危機而開始遷移。對於一個財富耗盡、人口過剩的家園來說,暴力、徵服和向西擴張,都是擺脫危機的路徑。到達烏克蘭時,他們趕走了東哥特人(東部的哥特人)。當繼續向西 挺進時,他們又迫使西哥特人(西部的哥特人)進入東羅馬帝國境內尋求庇護。
  • 西羅馬帝國最後輝煌不在,羅馬城多次被蠻族攻陷,最終被蠻族覆滅
    真正為帝國敲響喪鐘的,正是來自東面的哥特人。哥特人原本是生活在黑海一帶的民族,過著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可是到了公元375年的時候,來自更東方的匈奴人的出現,令在此定居數百年的哥特人不得不開始了遷徙之路。
  • 羅馬的背面是「性」的混亂,被壓迫的奴隸們反擊,文明走向沒落
    看臺上的便是羅馬的貴族,他們享受這場戰鬥,享受人與人之間的踐踏,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這是一種病態的狂歡,一種無反思的快感。馬克西姆斯成為了真正的王者,他被賦予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本就是展現羅馬盛世和羅馬英雄的電影,所以在主題上非常符合這類設定。而現實生活中的奴隸卻沒有這麼幸運,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古羅馬的奴隸制度。
  • 匈奴人究竟去了哪裡:向西逃跑引發西羅馬滅亡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于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 真正劫掠羅馬城的汪達爾人傳奇
    到了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時期,汪達爾人繼續向南進入了達契亞地區,之後被羅馬人限制在了後來處於東西羅馬之間的潘諾利亞。如果歷史就此止步,可能汪達爾人會和其他被羅馬統治的蠻族一樣,逐漸羅馬化,最終融入進羅馬社會之中,然而匈人的西遷打破了這一局面。伴隨著大量的哥特人為了躲避匈人西遷,恐於匈人入侵的汪達爾人也隨之一起前往了西羅馬帝國的高盧。
  •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
    公元前168年,義大利境內廢除了舊的土地稅,在這一區域羅馬政府唯一的收入就是國稅和海外進口關稅。真正支持羅馬政府開支的,是他們在亞洲地區徵收的稅負。在羅馬國內,「卡託」們依靠貸款大肆聚斂土地,自由農民被從自己的田地上趕走,越來越便宜的奴隸成了主要勞動者。羅馬貴族永遠不缺乏奴隸,因為在他們看來,所有海外的異族人都是他們潛在的奴隸來源。
  • 羅馬城40年3次大難,1次死哥特王、1次死匈奴王,第3次影響700年
    羅馬人擁有科技發達、土地廣大、人口眾多的比較優勢,也曾藉此營造時勢,成就霸業榮光。後來,羅馬人不和了,內部各種矛盾叢生,帝國頓時暗淡。被認為受到神庇佑,稱為「永恆之城」的羅馬城,居然40年3次淪陷,深深傷害羅馬人的精神信仰,帝國榮耀的損失已無可挽回,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