羶中穴——心包經的募穴(上)

2021-03-04 付國兵

之前的兩期文章向大家介紹了指推羶中穴和叩擊羶中穴可以調理我們身體的氣機。刺激羶中穴時,如果聽到胃裡咕嚕嚕的響動則提示氣機通暢了。那麼今天我們先來複習下羶中穴的定位。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摸這個穴位時,手指下有一種很平,稍微有點硬的感覺,這是正常的。許多朋友看了我們之前的文章說在推羶中穴時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感覺,那麼這些感覺是怎麼樣的?

異樣感

1.敏感的疼痛或者刺痛

2.有顆粒感

3.有條索

如果我們發現以上一些異常反應,很有可能是體內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這種狀態如果嚴重的話或許會影響我們心臟的功能,導致出現一種疾病——「更年心」

更年心全稱叫做更年期相關的心臟綜合症,屬於更年期症候群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心慌、失眠多夢、潮熱、煩躁,或伴有血壓升高、心前區疼痛,多發於50歲左右的女性。這個疾病的症狀和冠心病很相似,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而更年心是由於一些因素刺激了體內的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而導致的。更年心有以下主要表現

1.女性50歲,男性60歲頻發;

2.主觀症狀多,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

3.症狀多類似心臟病,伴有潮熱、多汗,胃腸道紊亂的一些症狀。

4.與情緒波動有關。

在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症狀表現僅供大家參考,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後,最好先諮詢醫生。

回到正題,那麼這個病和羶中穴有什麼關係呢?

【羶中穴與更年心】

上面提到,氣血運行不暢會使心臟的功能受到影響出現更年心,這往往和我們的不良情緒有關。

中醫經典《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記載"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就是說有個叫「羶中」的大臣主要掌管著人體的情志等心理活動。大家可以把這個叫「羶中」的大臣簡單理解為羶中穴。所以當我們在羶中穴或者其周圍發現異常的反應時,提示您可能最近由於情緒不太好,體內氣血運行不通暢。而由於更年期情緒非常容易波動,這就很容易影響到心臟的功能。

既然羶中穴及其周圍的異常反應可以作為自我判斷更年心的一個參考指標,那麼,如何應用羶中穴緩解更年心的症狀呢?這又和羶中穴的另一個綽號——心包經的募穴有什麼聯繫呢?下期為您揭曉。


相關焦點

  • 經穴之疏肝理氣,寬胸解鬱羶中穴
    今天咱就分享一個可以幫肝來排憂解難的穴位,羶中穴。羶中穴,經穴名,出自《靈樞.根結》。屬任脈。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心包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羶中穴」:「羶」,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後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羶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
  • 中醫養心謹記:內關穴、極泉穴、神門穴、勞宮穴、神闕穴、羶中穴
    中醫養心有法寶一一經絡, 心有病多可從經絡治療,主要從心經、心包經取寫穴,所謂「心煩心痛找心經,失眠多夢尋心包」,下面給大家推薦治療心病的十大常用穴:內關穴1、內關穴(安眠穴)屬心包經,主治失眠、心悸、心動過速,可助斂心神。取穴方法:手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凹陷處。
  • 羶中穴:寬胸理氣穴,俗稱「出氣穴」長常按解鬱悶!
    羶中穴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之地,也是宗氣聚匯的地方。《靈樞脹論》中說:「羶中者,心主之宮城也。」意思就是說,羶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所以具有保護心臟和代替心臟承受外邪的作用。羶中穴羶中穴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它匯集了任脈、足太明足少陰、手太陽和手少陽經,多條經脈的氣血,經常按摩它能夠起到寬胸理氣,活血通絡,止咳平喘的功效。
  • 羶中穴位位置圖,羶中穴的作用
    羶中穴位於胸部,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羶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是氣會穴(宗氣聚會之處),又是任脈與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 艾灸這12個募穴,護你一生臟腑周全,你知道幾個?
    「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五臟、心包絡及六腑各有募穴一個,如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期門,脾為章門,腎為京門,心包為羶中,胃為中脘,膽為日月,大腸為天樞,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穴等。募穴多用以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病證。
  • 乳腺增生,取羶中穴、屋翳穴、天溪穴、乳根穴!
    日常生活當中選取取羶中穴、屋翳穴、天溪穴、乳根穴這4個穴位相互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緩解和治療女性乳腺增生的症狀。羶中穴穴位歸屬經絡:任脈。穴位按摩方法:按摩時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站立於一側,用於指自下向上推按羶中穴約兩分鐘,以脹麻感向胸部放散為佳。
  • 俞募取穴法 ——《針灸心法淺談》讀書體會
    俞募取穴法1、取法:腹部之募穴,看壓痛和是否鼓起來;背部旁開旁開3寸的膜穴、旁開0.5寸的根穴。2、手法:募穴多針、俞穴多灸。根穴扎5分即可。3、治療:募穴——內臟急性病;俞穴——內臟慢性病和髒象所屬體系的病;膜穴——五臟神志;根穴——五臟開竅。
  • 「救命的心包經」——常按摩保心臟!
    心包經,又叫「救命的心包經」,是主管心臟外圍如心包、心血管等的經絡。心包經淤阻就會引起胸悶心痛,嚴重時會引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瘁死,可見這是一條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經絡,利用它可及時、儘早地發現並預防心血管疾病。
  • 心電圖沒什麼大問題,有心痛、心悸、胸悶等症狀,可以按摩心包經
    心經的穴位可以調節心臟,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也有類似的功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心包經的穴位,曲澤穴。曲澤在肘部的內側面,在正中間那條筋靠近小指頭這一側的凹陷中。主要用於治療心痛,心悸,嘔吐,胃痛,肘臂痛,煩熱,癮疹等情況。
  • 如何選經配穴
    選經配穴是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依據臟腑、經絡、氣血、津液、陰陽表裡以及五行,等學說綜合進行的。就是每一位針灸者在臨證時所需要重視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關係到針灸治療的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一)選經的根據:A. 經脈相連:任何一條經脈在循行上及功能上都直接與其所屬的髒或腑相聯繫,又間接與其表裡的臟腑相關,同時也與其臨近的或相關的臟腑相聯絡。
  • 追憶程老丨俞、募穴的初步研究
    本文試圖從俞、募穴的發展概況,俞、募穴在診斷、治療上的主要特點等方面進行初步研究和探討。一、俞、募穴的發展概況 俞、募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在《靈樞·背俞》篇裡就提出了肺、心、肝、脾、腎等五臟俞穴的名稱和部位。《素問·奇病論》中載有:「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難經》中也載有五臟募、俞。
  • 氣不順時按摩理氣穴 疏通氣機寬胸理氣
    凡具有疏通氣機、消除氣滯、通經活絡功效的穴位,稱為理氣穴。臨床上常用的理氣穴有羶(dàn)中穴和雲門穴。羶中穴: 羶中穴又名元見,因其偏於治療上焦氣病又稱之為上氣海。它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之處;又為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陰、手少陰四經之會穴。此外,一身宗氣會與羶中穴,故羶中又為「氣會」,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
  • 經穴穴位圖《十四經脈穴位圖大全》
    經穴指十四經上的腧穴。
  • 手厥陰心包經有哪些作用?對喉嚨痛和腹痛等問題均有不錯的緩解
    在前面的文章中看完了足少陰腎經上主要腧穴及其作用後,今天我們了解一下有關於手厥陰心包經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心包的病理生理。經別的循行路線蔥手厥陰經脈的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中,分別入上、中、下三焦;向上循喉嚨,淺出於耳後,會合於少陰陽經的完骨之下,歸屬於手少陽經脈。
  • 人體羶中穴在哪裡,胸悶、氣短、心悸,長期按摩此處或見效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在中醫文化的氛圍下,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常見的穴位。比如說學校裡每天都在做的眼保健操,其中就包含了四白穴、風池穴、睛明穴等療效顯著的穴位。那麼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運用較多的穴位,比如說能夠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羶中穴。
  • 經穴王道:穴治口訣全篇
    5、 偏頭痛可先檢查膽經的「肩井穴」(頸部側面與肩膀連線的中點)它和三焦經、大腸經和胃經相通,也是治療眉骨痛和牙疼、頭痛的要穴。6、 還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就是心包經的「內關穴」(腕橫紋上兩寸半,也就是三個手指的尺寸) ,它是氣血的清道夫,可治療胃火、心火引起的偏頭疼、胃疼等症狀。
  • 十二原穴十五絡穴八會穴,複雜的經絡圖怎麼更好的掌握學習
    註:肺—列缺,膀胱—飛揚,心—通裡,任脈—鳩尾,督脈—長強,脾之大—大包,心包—內關,三焦—外關, 脾—公孫,大腸—偏歷,小腸—支正,胃—豐隆,肝—蠡溝,膽—光明,腎—大鐘十五絡穴,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處的穴位。見絡穴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