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重在發揮其綜合育人價值

2020-12-11 騰訊網

王營

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

《意見》要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重要部分,對於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鍛鍊學生的體能體魄意義重大。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凸顯勞動教育的重要育人價值,中共中央國務院適時發布了《意見》,並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嚴格規定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這一要求對於中小學勞動課程的開設和實施具有規範和指導作用。

每周1課時的勞動教育課程如何實施?是將學生固定在教室中,由勞動課教師在講臺上分條縷析地講解勞動的意義、勞動的理論和每項勞動的具體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還是在勞動課時間把學生拉出去,帶領學生到校園、到田間或者到工廠車間,進行漫無目的的體力勞動?

一談到勞動教育,許多學校最先想到的就是以上兩種方式。其實,這是對勞動教育的誤解,勞動教育既然是一門課程,就需要根據勞動教育的特點和目標,進行科學的設計。勞動教育既不能像一般的文化課教學,讓學生坐在教室裡,教師講,學生聽,期末讓學生答題考試;也不能將勞動教育等同於一般的體力勞動,讓學生去幹一些「應景式」的體力活。勞動教育既要有理論指導,也要進行科學設計,這樣才能發揮其綜合育人價值。

對此,《意見》特別強調:「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勞動能「樹德」。勞動教育是貫徹「立德樹人」宗旨的有效途徑,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勞動能「增智」。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要想熟練掌握一項勞動技能,必須手腦並用。大腦指揮手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勞動過程中的不斷試錯和糾錯,又促進了大腦的思考。勞動還能將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學以致用,解決生活問題。在這樣的勞動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會更深、記得更牢。

勞動能「強體」。勞動是最好的體育鍛鍊,不僅可以鍛鍊學生的肌肉和骨骼,促進其健康發育,還能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統,促進血液新陳代謝。

勞動能「育美」。勞動不但創造了美好生活,而且創造了美。世界上形態各異的建築物,美輪美奐的園林,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勞動的結晶,即使是自然景觀,也深深打上了勞動的烙印。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一件「藝術品」,學生在體驗勞動的快樂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審美素養。

總之,勞動課程並非每周上一堂課那樣簡單,學校要通過科學的設計,充分發揮勞動的綜合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提升道德修養,學會勞動技能,增強自身智慧,體驗勞動的價值和快樂。這才是勞動教育的最終目標。

相關焦點

  • 文山學院「勞動教育+」彰顯綜合育人價值
    將「搞衛生」做成「勞動教育+」在中央《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勞動教育雖以勞動為載體,但勞動不等同於勞動教育,勞動教育也不僅僅只是搞衛生、除垃圾。「勞動教育」如何開展?文山學院各二級學院在勞動教育周中可謂各顯身手、各顯神通。
  • 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落實機制
    勞動是立身之本,是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勞動教育是普遍現象,是社會主義教育的光榮傳統,培養時代新人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極為迫切。我們要培養青少年尊重勞動、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培養自我服務的技能以及認真、負責、創造性地對待勞動的態度,培養合作勞動和獨立勞動的能力,引發職業興趣、發現職業傾向、規劃職業生涯。
  • 彰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深刻理解和把握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對學習貫徹《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時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不能把勞動教育簡單等同於「學農」
    現象: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學校應深入理解勞動教育的真諦,推動勞動教育真正落實。評析:勞動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有利於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幫助學生掌握勞動技能、鍛鍊學生的體能體魄。
  • 27年勞動教育「入課」提升育人實效
    作為一所軍隊管理的高職院校,學院十分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注重勞動育人。早在1993年,針對部分學生中存在的不珍惜勞動成果、缺乏勞動意識、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學校率先在湖南省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27年來,學校把勞動教育課作為微觀層面落實「三全育人」的一種探索,全面提升實踐育人效果的一種嘗試,形成了規範的制度和具體可操作的模式,為其他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提升實踐育人效果提供了啟示。
  • 全方位育人,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
    全方位育人,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 2020年04月15日 23:42 來源:《中小學管理》 作者:田慧生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誰知盤中餐》的熱播背後,是勞動教育的黃金時代
    ,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1.充分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雖然勞動教育已經成為了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的獨立體系,但是勞動教育作為一種「鹽」,始終應該撒在德智體美的「菜」裡面。
  • 勞動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的本質在於育人。「如何育人」和「育什麼樣的人以及為誰育人」始終是其兩個重要方面。如果說前者強調的是手段的話,那麼後者就決定了教育的價值屬性和目的所在。總書記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其質的規定性。新中國成立以來,其要求大致經歷了從「德智體」、「德智體美勞」、「德智體美」到總書記重新提出「德智體美勞」的深化過程。勞動教育的價值被正確估量,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關於職業院校實施勞動教育的幾點認知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聚焦立德樹人。勞動範疇是廣泛的每個行業領域都有自己的」航道」,每個「航道」都有自己的」航標「,每個」航標」都有自己的「精神價值」,每個「航道」內的群體品質和價值都不可低估,每個」航道」都有自己的「航道先鋒」。
  • 勞動就是勞動教育的最佳方式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不再停留於過去簡單的「勞技」層面,而是重在「勞動觀」的教育。勞動回歸教育,重在引導學生和全社會摒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勞而獲的思想。對勞動科學分類,提升育人實效勞動教育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實踐活動,它教會人們通過勞動來創造幸福的生活,通過智慧來創造美好的明天。
  • 中央文件:大力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加強勞動和實踐育人
    《實施方案》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其中第一項「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提到,大力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加強勞動和實踐育人。《實施方案》指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課程教材建設全過程,把教材體系、教學體系有效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增強中小學德育針對性實效性,從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改進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潛移默化,開展喜聞樂見、入腦入心的德育活動。
  • 勞動教育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闡釋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2018年9月,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肩負著重要的世界觀培育功能。通過勞動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勞動的本質、價值和方式,認清勞動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勞動、勞動者、勞動方式。通過勞動教育,可以讓青年學生在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同時,也了解人民的疾苦及勞動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大作用,加深廣大青年學生對社會歷史發展的理解,最終形成正確的新時代勞動價值觀。
  • 積極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新知新覺)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價值取向和技能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和學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在一些青少年中存在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
  • 「勞動教育」表現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中高考重要參考
    「在教育系統內外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對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學生、教師、家長積極支持勞動教育的氛圍正在形成。」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在14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說。
  • 校園文化,重在引導價值追求
    大學文化建設,不僅是這一戰略問題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且也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獨特的視角,為大學發展創造出更廣深的空間,有利於形成大學品牌,提升服務社會和引領社會的綜合實力。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作為文化傳承的基本載體和文化創新的重要基地,大學理應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高校勞動教育的本體價值和實施途徑
    勞動及勞動教育的本體價值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高等教育現代化進行戰略設計和安排。
  • 新勞動教育 金沙湖實驗學校有新作為
    同時勞動教育也必須體現時代特徵,在學習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以勞養德、以勞益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江灣教育集團金沙湖實驗學校在新勞動教育上有新作為。  學校以此食育課程為載體,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學生可以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燒兩個熱菜,兩個面點和兩個烘焙點心。
  • 勞動教育,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解讀《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當前,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如何扭轉這種不良風氣?如何切實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 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
    《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根據《指導綱要》,勞動教育的基本理念為: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強調身心參與,注重手腦並用;繼承優良傳統,彰顯時代特徵;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創新創造。《指導綱要》提出,要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注重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