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吸引了諸多國際品牌,然而,或許是由於這些品牌認定自己的知名度已是「婦孺皆知」,絕大多數都以純英文店招亮相申城的一些商業街區。
昨天下午,記者在南京西路上陝西北路至茂名路段短短數百米內發現:ALVIlEROMARTINI、STONEFLY、SWAROVSKI、JACKJONES、VEROMODA等36家英文店招中,沒有一家在店招上配有中文對照,這還不包括開設在該地段廣場內的品牌商店。
是「品味」和「檔次」?
據考證,在舊上海,租界內商店招牌上的外文店名沒有中文標識。一家大名鼎鼎的皮草行叫「THE SIBERIANFURSTORE」,還有霞飛路上的珠寶店「MOSCOW JEWELLERY STORE」、鞋店「VIENNASHOECO」等多家商店,招牌上都沒中文,但那是在租界內,品牌店的消費對象是洋人。
到了21世紀,一些商家們何以喜歡用純英文店招?STONEFLY的一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商店使用純英文店招,是為了迎合一些顧客崇洋的心理。這名負責人說,STONEFLY在中國的數十家連鎖店使用的都是全英文的「STONEFLY」。她向記者透露,她的一些生意朋友,分明做的是國內品牌的商品,但他們都喜歡「綁洋名」,替商品起個英文的名字,並專門用純英文做店招。
而ALVIlEROMARTINI的一名人士稱,並不知道在使用店招方面國家有什麼規定。另一家使用純英文店招商店的負責人則稱,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了,使用純英文店招是與「國際接軌」,顯示了「自己是正宗的國際名牌」,純英文店招是高檔的代名詞,顯示的是商店的「品味」和「檔次」。她說,在銷售方面,用純英文店招有利於吸引顧客,有利於商品的銷售。應當用規範漢字標註
拿洋文做店招的現象引起一些顧客和市民的不滿。上海市民張保平指著幾家純英文店招說:這種行為與有關規定不符,也與中國的國情不合。據悉,《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規定:公共服務行業以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招牌、告示、標誌牌等需要使用外國文字的,應當用規範漢字標註。違反本辦法關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規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並督促其限期改正;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有關規範和標準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且拒不改正的單位,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可以在媒體上予以公示。不能違反《語言文字法》
把使用純英文店招稱作「洋奴」,也許不妥,但如果用所謂「與國際接軌」來為使用純英文店招辯護,顯然有點荒謬和可笑。
有商場辯解,使用純英文店招,是與「國際接軌」,顯示了「自己是正宗的國際名牌」,是商店的「品味」和「檔次」。但「國際接軌」、提升商店的「品味」和「檔次」,不能違背國家的《語言文字法》。
記者昨天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上海一些商業街區的純英文店招將被全面清理,所有店招必須在英文店招旁配上中文對照。據悉,前不久,新天地、淮海路等繁華商業街區,已對「違規」用字進行了整改,為純英文店招及時加注了中文注釋。
本報記者 周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