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殺妻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2020-12-22 閱讀有感

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北部一個只有兩千人的小島上,大陸「朦朧詩」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其妻謝燁,則倒臥在島上的一條小徑,頭部被丈夫用斧頭砍傷致死。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

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

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

你應該是一場夢, 我應該是一陣風。

我多麼希望,

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窗,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

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我從沒被誰知道,所以也沒被誰忘記。

在別人的回憶中生活,並不是我的目的。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我願作一枚白晝的月亮,

不求眩目的榮華,

不淆世俗的潮浪。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擦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相關焦點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顧城: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提起顧城他始終在教給人們用釋然的眼光去看待一切,用一種異於他人的眼光去看這一切,然後就有另一種出路了。一切可能換一種態度開始,有一種新生的力量,可一切總要有一個開始。很多時候我們都抗拒一切的開始,總是害怕開始帶來的是不想要的結局,可人不能總是這樣畏懼的。
  • 今日份手寫摘抄文案,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1.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避免》2.努力就可以成功,相愛就可以在一起,這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謊言,支撐著我們年少時的跌跌撞撞。——張嘉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3.使人覺得遙不可及的不是時間長,而是兩三件不可挽回的事。——博爾赫斯4.歲月漸深,人心漸老,許多以前不曾相信的東西,現在都信了,比如命運,比如緣分,比如因果。
  • 戀愛恐懼症|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1 、戀愛恐懼症,你中了哪一條?你是否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會害怕,怕別人會愛上你?你是否看到自己喜歡的人也會害怕,怕別人看不上你?你是否怕相處時間長了會被對方討厭?怕付出又怕傷害?你是否單身久了已病入膏盲,發現自己很難再喜歡上一個人?你是否不願將就,將一切戀愛跡象掐死在萌芽狀態?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在愛情中,這種人最可憐
    當然有人會在第一次的戀情中,就遇見了自己命中注定的人,然後彼此相守一生,但是你又怎能知道,他們曾經心中又有過誰?在愛情中,最可憐的還是這種人,他們沒有愛人的能力,不敢去嘗試愛情。這樣的人確實存在,可能他們自己都搞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這樣。02.
  • 今日解碼:顧城詩作《避免》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重讀顧城的詩,淺談幾點啟發:1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2 「72小時法則」告訴我們,72小時內務必開始令自己心動的工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否則,你也許永遠不會開始了。同時,對於有可能產生消極結果的事情,72小時後再做決定,可以有效克制衝動,避免不理性事件的發生。3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出:「通往不幸有一個簡單的步驟,什麼都不做」。
  • 為了避免一切的結束,而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一、從前不懂什麼叫悲傷,以為哭得撕心裂肺是最悲傷,後來才知道,悲傷就是,你看著他,你還會笑,你還會溫柔以待,你還會心思柔軟,心裡卻比任何時候都清晰明了,你再不能也不應同眼前這個人親近半分,哪怕你隨時都想抱一抱他,哪怕他皺一下眉你都覺得好心疼。
  • 顧城最經典一段語錄,僅35個字,卻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他們總是想的太多了,甚至還沒有開始,就想到了結束,更是怕再被傷害,所以說顧城最經典一句語錄,僅35個字,卻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句話如下: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顧城《避免》賞花,很多人都喜歡。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顧城作為中國朦朧派代表詩人,擁有出色的文採。「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這一句詩也成為了顧城的代表。而顧城卻在一九九三的秋天因為精神疾病瘋狂殺妻之後自殺,留下自己的孩子桑木耳卻不知道他們死亡的真相。
  • 因為害怕結束,於是避免了一切開始
    這裡是久翎,一個傾聽你故事的地方。這是一篇來自網友@辰的投稿。這是一個小姐姐的投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其實兩個人之前一切都好,而且曼對於他的愛從來都是只增不減,為他留長頭髮,按照他的喜好打扮自己,哪怕一點點地丟失了自己也所謂,只要他在就好。可是她太傻了,把自己放進塵埃裡,可這段感情也不過僅僅只維持了四個月。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和其他孩童一樣,顧城從小就對一切大自然的動植物特別的喜愛,用一顆熱忱、憐憫之心對待一切。在顧城8歲的時候,曾經因為擔心被秋風吹入水中的蜉蝣,專門寫了一首詩。但是顧城的性格從小就是與眾不同的,從上幼兒園開始,顧城就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其他孩子一起做遊戲的時候,顧城只會蹲在樹下看螞蟻。對於顧城來說,更喜歡自己獨來獨往,他有著屬於自己的理想王國。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顧城於1956年生於北京,年少時便開始寫詩,他的一生是與詩歌緊密相連的。作為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他被冠稱為「童話詩人」,因為他以一顆童心看著這個世界。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顧城的詩像浮亂世界裡最純淨空靈的花園,給人以洗禮和慰藉,但文字的美好背後藏著的卻是暴虐血腥的現實——想活成童話的顧城最終活成了個瘋子,三人同居,斧頭殺妻,自縊而死。時代巨變和殘酷現實刺激了少年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經,顧城的性格越發乖僻、內向。人在極其苦悶的環境中總是下意識地為自己尋找出口,顧城在經歷了陰鬱痛苦的青春期後,開始嚮往現實截然相反的理想國。1973年開始,他將自己的理想國裝進了詩裡。
  • 顧城最美的6首短詩:童話終究是童話,它會結束
    有一種美,叫作顧城,三言兩語,輕攏慢捻,便醉到心裡。有時,我會端著他那短短的幾行文字,痴痴地看上半天,既然自己不能製造童話,不妨在他的童話裡沉醉片刻。王國維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者也。」前有李後主天真爛漫地吟詠,後有顧城如痴如醉地低唱,他們前赴後繼,營造幻夢裡的真實。6首顧城的短詩,是童話,也是人生。
  • 24則心情隨筆,為了避免一切的結束,而拒絕了所有的開始!
    3.從前我想你,我會奔向你擁抱你,說很多情話。後來我想你,思念都藏在草稿箱裡,生怕你知道又擔心你不知道。現在我想你,我會帶上耳機聽一首歌,關了手機倒頭就睡。4.他一直是你的軟肋卻不曾是你的盔甲。無數個瞬間我都在想,你在就好了,結果,還是我一個人,熬過了所有的這個時刻。後來,不用了,謝謝。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而在主流媒體的報導裡,顧城殺妻的手段還極其殘忍:用斧頭砍死!可以說,1993年的顧城殺妻自殺案和1989年詩人海子臥軌事件的影響,幾乎可以劃等號。所不同的是,相比海子臥軌,顧城殺妻案在輿論上引發的風暴更加激烈。今天,顧城殺妻案事發27年後,人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依舊未減。
  • 童話詩人顧城,提出三人同居,幸福生活的背後卻是斧頭殺妻
    在常人的眼中,查海生或許癲瘋,但他的追求又有幾人懂,最終海子選擇了臥軌自殺,了卻一生,同樣,童話詩人顧城,三人同居,看似和平的伊甸園,背後卻是斧頭殺妻,童話的背後滿是殘暴和荒誕。這樣的顧城12歲就輟學在家養豬,為了走出內心世界,17歲就跟著父親的一個朋友學畫畫,他的詩歌也進入起步時期,參加工作後,他在一些《北京文藝》、《少年文藝》的報刊上也發表了一些文章。
  • 顧城經典十二句詩:一顧傾人,再顧傾城
    6、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 為了避免結束,您避免了一切開始。 ——《避免》 7、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 顧城經典詩文賞析
    一切都成為窗外的風景。一個窗子是陽光,一個窗子是樹。我在杯子裡倒水,這願望繼續著,繼續著,她願意在不同地方被我捉住。白晝的月亮溫暖的天海之水,撫平了你的裂痕,洗去了你的悲涼……但卻永遠不能溶解你心中的冰凍,那是比水晶更純的哀傷。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隨後,一篇題為《麥琪:心靈之旅已經結束》、署名為雪梨華文作家協會榮譽會長何與懷的悼文確認了這一消息。至此,盤桓糾纏了20餘年的曠世悲劇的三位主人公均已離世,有關顧城、謝燁、英兒三人之間愛恨情仇的猜測毀譽,似乎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