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真不可取嗎?復旦教授的話,或許會給你啟發

2021-01-11 騰訊網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韓非子

於是在民間流傳了這句:「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更是有「慈母多敗兒」一說,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棍棒教育」已經成為很多家長反對的教育觀,認為只有封建思想的老人,才會如此固執。至少,我曾經也是這樣認為。

直到有一次聽了復旦大學的歷史系教授錢文忠的一番話,給了我新的啟示。他曾在演講中表示,不要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該揍就得揍。他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不得、罵不得、批評不得,一點挫折就接受不了。但他們小時候,都受過家長老師的懲戒,但如今和他們的感情都很好。

錢文忠教授還在演講中提到,英國的學校是允許老師對屢次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勸告無效以後是可以適當地揍的,同時還提到了新加坡中小學的教師都懸掛著戒尺,都是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就用懲戒的方法,教育孩子。錢文忠教授還表示,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所以必須管教,必須懲戒。

這就讓我好奇錢文忠教授會在什麼時候揍孩子呢?當時的演講他並沒有闡述,但是在之後一次談教育孩子的節目中,他提到自己提倡懲戒教育,對孩子該揍就得揍,但自己卻坦誠從未打過自己的孩子。當主持人問到,是因為孩子聽話嗎?

錢文忠教授表示並不是,是因為他的行為舉止、接人待物都沒有什麼問題。他不會不尊重老人、不尊重老師、或者是欺負同學。可見他認為孩子最應該強硬管教的地方在於行為,所以錢文忠會說出,他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考20分也無所謂。

復旦教授錢文忠給兒子的信中就曾寫道:「從你小的時候開始,爸爸就只關注你的行為舉止、人格養成、性格成型,對普通意義上的「學習」,則給你最大的自由」。可見行為舉止、人格和性格才是最該下大力度去教育的地方。

這個觀點與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觀不謀而合,曾經她就在演講中表示,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要給孩子愛以外,要讓孩子懂得敬畏。想要孩子懂得敬畏的前提,是要孩子需要承擔後果懂得害怕。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懲罰是人類行為的一個基本準則,人的錯誤行為因為懲罰後果的存在導致將來出現的可能性減少。

可見引導與適當的懲罰教育要相互搭配,才能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將他們的性格塑造得更好。當然這裡也是講適當的懲罰,你不能欺負孩子,或者因為工作上的問題,把脾氣發在孩子身上。

可以像學校一樣,在家裡準備一把戒尺,規定好犯哪些錯誤要打幾下。也可以在家中設置一個懲罰區,讓孩子在裡面坐上20-30分鐘,在此期間不要任何人跟孩子說話,周圍也沒有任何東西,只是白牆。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像錢文忠教授的兒子行為舉止、人格個性都很完善,那麼就省去了「棍棒教育」!我個人認為,還是要以引導為主,懲戒為輔。

相關焦點

  •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文/五月石榴現在學校和家庭、社會都不允許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認為這是對孩子人性的摧殘,這是對的,應該支持,這就對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全盤否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教育理論和人性理論下分析,是不對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這麼一句話,並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說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佔的分量,任何一句流通量大的話,都是在生活中經久總結出來的,所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人們認可的,一直沿用的教育方式。在以前,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孝順聽話是基礎,然後才是成就功名,立業揚萬。
  • 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朋友說,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孩子的棍棒程度,也在逐漸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嗎?她告訴我說,她爸爸不讓她出門,等下回去了估計還要挨打。 當時優長君聽了都非常的詫異,為什麼21世紀還有這樣嚴苛對待一個成年女孩的父母?都這麼大了,連自主和朋友出去玩難道都不行嗎?被發現了還要挨打嗎?可能優長君說的是個例,還是會有不少家長踐行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
  •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不認同。實際上你仔細看《孝經》就知道,一個家庭應當是父慈子孝兄弟悌,所以注意父慈子孝是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一般而言,父(母)親慈愛,小孩不用什麼「棍棒教育」。另外《論語》中有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棍棒底下出孝子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看似有道理,其實沒什麼大道理,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須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適當體罰,主要是為了讓子女長記性,但是過度了,危害就大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讓子女心裡背負極大的陰影而影響其一生。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如今都怎麼樣了?
    前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是說,教育孩子,如果不打他,他就不可能長得好,也不會對家人孝順,更不可能有出息,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中就有從小在父母的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反觀她們的行為和性格,我覺得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有這幾個方面的缺陷。
  •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關於今天的教育「1」
    剛接小學一年級近一個月,讓我見識到了許多家長的教子之法,大部分都是很簡單,孩子作業寫的慢——打,孩子沒完成作業——打,孩子上課不注意——打,孩子考試不及格——打……我發現家長們比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流傳千年的謊言
    這兩天的新聞讓人很心痛,先是12歲的孩子在自己家裡,死在了自己父母的棍棒之下。 然後,今天又有父親把自己打孩子到「吐血」,還在班級群裡說自己揍孩子揍到胳膊酸巴掌疼……21世紀了,怎麼還有人頂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論大行其道呢?
  • 孩子能經常打嗎?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套行不通了!
    在這種情境下,傳統「棍棒教育」有所抬頭,「狼爸虎媽」的嚴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國古代也的確用這種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謂的」孝子」。在中國,這是一種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比較普遍和被認可的教育方式。
  •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中國有句俗語:孩子不打不成器,意思是父母用武力來教育孩子,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恐怕熒幕前的你們多少都在兒時挨過父母的打。可是,母親每次打我時,我爸總是等我被打完了來說一句:疼吧,讓你還惹你媽。再對我媽說一句:教育孩子,哪裡總能靠打啊。所以有的時候作為旁觀者的爸爸更討厭一點。記憶中,不知道挨了多少次媽媽的打。每次挨打,母親都會把上一次挨打到這一次挨打之間幹的事細細數一遍,我總不懂,我母親的記憶為什麼在這方面格外的好,卻總不記得我想每頓飯都可以吃紅燒肉。有的時候,錯不在自身,也會難逃懲罰。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家庭教育理念,你支持嗎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老一輩的家庭教育指南,那麼現在社會還適應這種教育理念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們現在的主要性格,大部分習慣,對事物的固有認知等,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很像?今天,我也一直想一個問題,就是明明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為什麼還是有時候忍不住呢?在親子關係裡,最難的不是在風平浪靜時,向孩子說我愛你,而是在面對衝突和矛盾時,我們能否冷靜地處理問題和矛盾。當然我們作為父母偶爾情緒失控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我們也不必過於自責,盡力就好,希望孩子們長大後能夠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吧!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經常挨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陳先生一直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剛開始挨揍時,東東會安分幾天。雖虛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兩頭就能看到陳先生耳提面命地訓斥東東。我與陳先生聊過,「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但每次都是擺擺手說:」我也是被我爸揍到大的,不是也挺好的嗎?」「棍棒教育」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 奈何「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沒法比,2種管教立場,育兒不二法門
    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棍棒底下出孝子」?這裡說的不是孝子,而是棒棍能讓孩子不調皮,不搗蛋,乖乖地做作業嗎?在正常的情況下,家長應該避免與孩子進行暴力溝通,做到這2個立場,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1、 把棍棒收拾起來,把自己當作一名說客使用棍棒的例子不在少數,《紅樓夢》裡的「寶玉挨打」,像其他電視劇中的情節:教師對孩子體罰,家長使用棍棒,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棍棒底下難出孝子,想讓孩子成才,牢記這幾點
    中國老話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名言,似乎當孩子犯錯時,「打」是唯一的解決途徑。借用魯迅說過的一句話:「事實真就如此嗎?」首先我們一直奉為圭臬的至理名言,或許在一開始就是誤傳。
  • 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種事其實有點過分了,但是那個年代沒有任何家長去學校找老師理論,大家似乎都認為如果孩子實在過分就需要老師代替家長教育,只要不是故意虐待,打兩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到了小學和初中的時候,不聽話的同學,老師會用木棒打屁股和打手掌心,打屁股其實不痛,反正肉多,但是打手掌心就非常痛了。不過我們那個年代社會風氣良好,老師不會無緣無故的打學生,更加不會把學生往死裡打。
  • 棍棒底下出孝子?體罰只會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很多小孩子比較頑皮淘氣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每每孩子犯了錯闖了禍,都感覺非常的恨鐵不成鋼,於是忍不住氣憤地體罰了孩子,讓孩子長點記性,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可事與願違,最近外國研究孩子智力的專家研究發現「體罰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所以,你還在體罰孩子嗎?
  • 你相信科學育兒,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
    長大後說起這件事,小女兒怪她爸:「你當初怎麼不狠狠的揍我啊!」所以如今我兒子不喜歡學英語,各種耍賴,我寧肯他現在恨我也要逼他學習,就為了將來他不後悔。網友2:小時候在你的棍棒之下低眉順眼,只能聽你的,但骨子裡是躁動的,等他長大了,你打不過他了,就等著他跟你各種幹吧,遲早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