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幸福感,50%都來自童年

2020-09-04 積極家庭教育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

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是可以度量的。一個人的幸福感滿分是100分的話,50%來自童年,40%來自自我實現,10%來自愛情婚姻。

可以說,一個孩子的童年快樂與否,極大地影響著他一生的幸福感。

一個人的生活風格、思維構建和價值觀都是在兒童時期和以往的家庭環境中形成的,幾乎一生不變。如果,在兒時受到了家庭創傷,成年後幾乎不能消除。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獲得幸福,但是對於孩子而言,真正想要父母給的又是什麼呢?

給予正確的愛

孩子因父母的選擇降臨世間,所以父母需要讓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被愛著的。擁有父母滿滿的愛,孩子就不會孤單、害怕。這樣,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才會勇敢地去接觸未知、挑戰困境。

父母在給予愛時,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不要盲目,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在給予關心、照顧時要讓孩子明白,這並不是理所應當的,孩子要學會感恩。作為家長,也要理解孩子的需求,給予他們有需要的愛,而不是溺愛。

陪伴孩子

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用自己不斷提升修煉的素養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另外,在孩子各個階段需要給予恰當的引導,多多鼓勵和欣賞孩子,不要總是數落指責。

給予孩子正能量

多多引導孩子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正能量的生活方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創建一個和睦的家庭

只有健康溫暖的家庭環境,才能孕育出品格高尚的孩子。在家中,父母應盡力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尤其是暴力行為,更不可出現。父母間的爭執、吵架,除了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極大外,還會嚴重影響他對婚姻的理解與看法。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沒有完美的家庭,也沒有完美的小孩。唯有共同努力和用心,才能彼此收穫愛與幸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完美的童年反而會剝奪孩子成年後的幸福感?
    過去所有研究——從約翰·鮑爾比的「依戀理論」到哈裡·哈爾洛的猴子實驗——都表明:如果不能精確解讀你的孩子,誤解了他們的信號,或者給予他們的愛太少,幾十年後,他們就很可能會走進心理治療診所(如果有足夠的鈔票支付這筆帳單),坐在沙發上,靠著一盒紙巾,聲淚俱下地回憶著媽媽對他做了什麼,爸爸又沒做到什麼——每周50分鐘,有時長達數年。
  • 13個兒童公園,為數百萬名少年兒童構建一個充滿幸福感的童年
    13個兒童公園,為數百萬名少年兒童構建一個充滿幸福感的童年金羊網  作者:何偉傑  2018-05-31 統籌/金羊網記者何偉傑 文/金羊網記者何偉傑
  • 來自綠色交通的西寧幸福感
    細心的市民不難發現:如今,公交線路增多了,路況變好了,出行方便了,就連家門口的公交站牌都換成了實時電子顯示屏,交通出行的環境質量正在不斷提高。此外,旅遊公交、夜班公交、快客公交、大站公交、微循環公交應有盡有,滿足了市民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需求。朱守君告訴記者:「出行的選擇多了,馬路通了、寬了、美了,百姓自然就幸福了,西寧『最幸福』名副其實。」
  • 童年的50道「陰影」
    一來二去,原本生龍活虎的女孩子,活得像死魚眼睛一樣麻木。隱約知道,那根本不是真正的我。然而,我為何又被這些陰影困住?探索。探索。探索。02它們究竟來自何處?同時,我開始漸漸放大另外一批聲音:「我是幸運兒。一路承蒙老天與眾生護佑。很多人都愛我。眾生也無條件愛我」「我承認遠離父母的傷痛確實存在。我也承認童年在祖父母身邊所受到的寵愛。」
  •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據媒體報導,一些科學家和教育家對人類的幸福感進行了研究,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社會成功和幸福的人,最有可能是那些童年生活就很幸福的人,早期的親子關係決定了一個人後半生的幸福生活指數。那麼,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
  • 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多大影響?
    加關注我們的成長,是經歷了時間的灌木叢,而童年紮根在灌木叢的最底端,一刻不曾離去。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張愛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在心裡築起一道堅硬的屏障,把她與世界隔開。無論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個人長大後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這件華麗的袍子充滿著時間的蝨子,它們牢牢地抓著,怎麼也甩不掉。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
  • 孩子的作、無理取鬧、自卑敏感、抑鬱,隱藏著來自童年的創傷
    最近在看《童年之謎》這本書籍,正如書中所提,孩子所展現的行為都是童年生活的影子。兒童的早期心理體驗(即情緒記憶 )對兒童的一生產生影響。《童年之謎》結合了作者50多年臨床治療經驗,書中有真實案例分享,從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從兒童的內心世界來分析了童年經歷對人成長的影響。書中,對於孩子出現矯情、自私、煩躁易怒、無理取鬧、缺乏安全感、不睡覺、敏感自卑和不合群等問題,書中都提供了答案。拋磚引玉將書中的幾個核心點分享給大家。
  • 來自創業者的西寧幸福感
    ,讓我這個外地人都覺得是名至實歸!」小沈還說,「我們一家都是外地的,全家人的醫療、孩子的就學等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在西寧,每一項都有優惠政策,什麼事情政府都先一步為我們考慮好了,在這樣的城市創業沒有一點後顧之憂。」  (記者徐順凱攝影報導)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王一博的幸福感來自什麼?觀眾王一博回答了17個單詞
    王一博的幸福感來自什麼?觀眾王一博回答了17個單詞當王一博出現在觀眾面前時,總會有笑笑,這讓人感到非常高興。那麼,是什麼讓王一博高興呢?不同的觀眾對幸福感有不同的理解。觀眾王一博回答了17個單詞。真正的幸福感必須來自靈魂,那就是你!簡言之,幸福感與精神有關。這是你的靈魂。
  • 毀掉一個人,毀掉他的童年就夠了
    有人說:「如果你想毀掉一個人,那麼就毀掉他的童年。」知乎上高贊回答:你的四分之三人生可能由你那四分之一童年決定了,決定著日後是否有獨立健康的人格,決定著成年後對生活各種「不如意」的承擔態度,和對美好的理解。我們常常會忽視童年的重要性,覺得童年只不過是玩玩遊戲,搓搓泥巴。我們似乎更願意讚美那些在貧窮中早當家的孩子。
  • 童年的不良經歷,足以毀掉一個人
    看到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童年經歷對於人的一生卻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童年所經歷的照顧、愛、教育、突發事件等等都會深深影響著孩子,只是有些是直白的,有些是隱藏著的。
  • 5件事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讓童年被愛包圍,很多家長沒在意
    但孩子不同,一些大人眼中好毫不在意的事情,能讓他們心中充滿幸福感。每個寢室裡的同學來自不同省份,裝扮、性格、習慣都不一樣,幾個人生活在一起慢慢磨合每個寢室中總會有一個人比較幼稚,還有一個性格能力強幾近完美的人,特別受歡迎,欣欣就是這種類型的女生。她的性格溫而堅定,帶動室友學習、自律,室友過生日她會送上祝福和親手製作的小禮物。
  • 深井效應: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逆,產生應激反應系統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大,他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性格特點,人格是否健全。也決定著是否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有人認為童年有那麼重要嗎?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記不住,我想說這種話的的人,童年一定過得很幸福,沒有體驗不幸福的童年的痛楚。
  • 深井效應: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逆,產生應激反應系統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大,他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性格特點,人格是否健全。也決定著是否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有人認為童年有那麼重要嗎?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記不住,我想說這種話的的人,童年一定過的很幸福,沒有體驗不幸福的童年的痛楚。
  • 從娃娃抓起的「幸福感」
    創園至今,十幼一直致力於建立一種「回歸自然、回歸生活、回歸傳統、回歸兒童」的生命課程探索模式,希望把與美好童年相關的所有要素,都給予孩子——那些自然而然生長起來的,質樸而又親切的美好。四年來,「生命啟蒙教育」的實踐,在幼兒生命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中收穫了果實。源於生活,是十幼生命課程的最大特點。
  • 邵光亭:當代人的幸福感來自焦慮?
    人們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選擇,在對目標做出選擇時的價值矛盾就是衝突,實際上人每天都面臨衝突,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人們總是擔心自己決策的失誤,衝突得不到解決,就會處於焦慮狀態。四是個性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差異有關。
  • 《都挺好》: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01「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是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而他也在所發表的心理學著作裡,強調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在兒童時期以往家庭環境中形成後,幾乎一生不變。所以說,我們凡在兒時受過的家庭創傷,都需要我們在成人後去艱難的面對,博弈,與之和解。
  • 《童年之謎》:健康的自戀過程可以成就一個人
    ——弗洛伊德心理學家羅尼·索蘭博士在《童年之謎》一書中首先提到: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總和。像我這個80後,提起童年,腦海裡馬上呈現出小時候全村人一起看西遊記的場景,上學時沒有家長接送,自己背著好好學習字樣的書包,帶著個白酒瓶子裝的水,就這樣哼著歌上學了。童年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在記憶深處,還有父母對自己的嚴厲教育,教你幹活,教你做人,總的來說,我的童年是快樂的。現在我已為人母,在生活中,總是在孩子身上找尋屬於自己小時候的影子。
  • 致敬教師,學慧網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來自學員
    教師被普遍認為是穩定性高,幸福感高的職業。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大批優秀的人才選擇紮根於在線教學的沃土中。艾斯老師是學慧網教師資格項目的教師,他覺得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來自於看到學員上課積極認真、克服困難堅持上課,他們對學習的熱情,令自己感受到作為老師的價值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