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文短意深!

2021-03-04 跟我學小古文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註:「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制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本文選自網際網路)

如果喜歡本文,請轉發或收藏吧!

樓上樓下,也很精彩哦!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給漢字注音的?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聲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1.讀若法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比如「讀為」法: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註:「義讀為儀。」比如「直音」法:「肇」注「兆」 。
  • 古代沒拼音怎麼給漢字注音?
    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聲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 古人如何給漢字注音? 分為譬況法、讀若法等
    「注音字母」即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的數十年間,人們一直使用「注音字母」。  漢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的工具之一。從古至今,人們的學習和成長常常是從認識漢字開始的。為了認識漢字,學習它的注音方法就顯得特別重要,因此,給漢字注音成了一門了不起的學問。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怎麼給漢字注音,怎麼讀出生字?
    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聲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符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 古代的幾種漢字注音方法
    以漢字為漢字注音的方法,是我國最早的漢字注音法。
  • 拼音在清朝才有雛形,古人沒有拼音怎樣識字?古代注音法令人嘆服
    漢字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文明社會,是當今人與人交流的基本信息,和漢字緊密相連的拼音,也是一門重要的學識。我們在學習漢字的時候,首先要學習拼音,只有將26個字母全部認識,知道他們組合成什麼可以怎樣讀,這樣在將來學習漢字的時候才會更加的方便,即使是再複雜的漢字,只要有拼音都可以輕鬆的讀出來。無法想像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拼音的話,漢字還能發展的這麼興盛嗎?
  • 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注音的
    古人沒有拼音,那麼如何注音呢?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切法」。 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澳,於六反」這樣的話,這是在給「澳」注音。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大家熟悉的字給一個不熟悉的字注音,取第一個字的聲母,取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例如: 矣,於紀切。
  • 「反切、反語、雙聲疊韻」-古人是如何給生僻字注音的?
    古人對音調規律的認識非常艱難,也非常曲折和緩慢,近體詩的格律基礎,其實是在中國古人對漢字注音的研究中漸漸打下、夯實的。「反切」是什麼?在中國古代,人們對生字的認識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遇到有相同讀音的字那還好說,比如武則天給自己取名「瞾」,這個字是之前沒有的,那就找一個與它讀音相同的字來注音就好了,比如可以註解為:「音照」或者「讀若照」,這種注音的方法叫做「直音」。
  • 幼兒學拼音18:注音訓練——哪些韻母能或不能單獨給漢字注音?
    在了解了前面的全部17講內容之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跟孩子一起進行一下「給漢字注音」方面的互動訓練。本講的目的是:①讓孩子熟知哪些韻母能單獨給漢字注音。②對那些不能單獨用來給漢字注音的韻母能掌握其注音規則。【訓練內容】家長讀出漢字(因為孩子的識字量不多),孩子根據讀音給漢字注音。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當時,這本來是作為「漢字拉丁化」的前期工作進行的,但是,後來事實證明拉丁化不適合漢語,所以它成為了漢字輔助的注音工具。當時,因為和蘇聯的特殊關係,拼音方案甚至還打算採用西裡爾字母(就是俄語用的字母),不過我國考慮到國際情況,還是使用拉丁字母,現在證明了,這個決策是很正確的。可是,這種注音方式之前,漢語是怎麼注音的呢?
  • 漢字注音也成娛樂 網絡開始「咬文嚼字」
    據了解,最近漢字注音也成為了娛樂熱點,網絡上打響了「咬文嚼字」的攻堅戰。  套用一位90後的小MM說的:「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多音字的應用更是複雜多變,利用拼音標註,各種多音字及疑難生僻字都可以輕鬆一笑而過了。」 當然,驚喜不是上天所賜,而是有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爭取來的。正因為網友們感知此項功能的強大而深知開發者的用心良苦,因此在漢字注音的末尾,大家都拒絕刪除該網站在注音末尾自帶的宣傳信息:「快典網( https://py.kdd.cc/ )自動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數千年來,中華文化都是建構於漢字的基礎之上的,那方正的橫豎撇捺,空妙的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有深遠的來歷,每一部分都有厚實的履歷,它承載了漢辭晉賦,承載了唐詩宋詞,承載了明清小說,承載著我們所有夢想與遠方。
  •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
    古代有漢字卻沒「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絕了如今的漢字不僅僅對中國影響深遠,對全世界的影響都越來越大了。漢字博大精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與漢字一樣重要的還有漢語拼音,也就是發音的方式,但是漢字和漢語拼音的關係卻不是那麼親密,因為漢字的歷史時間遠遠超於其拼音,而拼音卻是從清朝才有了雛形,到了民國時期才真正出了方案。那麼沒有拼音的時候古人在讀書識字的時候是怎麼學習漢字發音的呢?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沒有被繼承的漢字標音嘗試:注音符號的歷史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它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如今,「音標」仍然是臺灣漢字的主要拼寫工具之一。然而,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拼音和上世紀初出現的「音標」都是為了理解漢字和學習它們的發音。在此之前,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的?古代有「直讀」、「讀若」、「反切」等注音方法。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只到1958年秋季開始,全國小學的語文課本才採用漢語拼音給漢字注音,接著,中學教科書、字典、詞典以及通俗讀物、掃盲課本也採用漢語拼音注音。也就是說,中國漢字有拼音的歷史,也不過百年時間,和漫長的舊時代相比,真是太短了。這裡說的有些跑題,在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
  • 有注音的民國老課本,感受國學經典的同時,鍛鍊拼讀能力.
    我一直希望,我的拼音教學可以還沒上小學的寶寶就能獨立閱讀有注音的繪本,讓上了小學的寶寶拼音比其他孩子更標準。實操階段即將開始,總該有統一的練習材料 吧,所以,我挑選了兩套注音繪本作為孩子們的練習材料。一套是很早以前團過的《頂級繪本大師》第一輯,另一套就是今天推介的《民國老課本》。一套講述故事,一套感受經典。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在沒有漢語拼音之前,漢字的發音是用「直音」或者「反切」來注音的,在這裡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直音和反切是什麼了。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遇到了生僻字,就是直音也是沒有辦法讀出來的;而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 【歷史上的今天】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漢語注音符號識別圖108年前的今天,1913年2月15日(農曆1913年1月10日),漢字注音字母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