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改革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2020-12-11 中國青年網

  除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從150分上調至180分,英語由150分下調至100分外,據央視,北京教育考試院下午表示,英語可以一年兩次考試,如果高一就考到了100分,那麼,高二、高三就可以不學英語了。(10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導》)。

  對許多在2016年高考的考生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而對於馬上就要參加高考和已經參加過高考的同學們來說,只能悲憤地承認生不逢時。可是在這一片或歡天喜地或懊惱不已的氛圍之中,我卻看到了一絲憂慮。高考英語改革是不是從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的的呼聲一直很強烈,但苦於一直沒有找到能夠替代高考這樣比較公平和比較高效的制度而屢屢擱置。改不了形式,那就先從內容改起,而英語便是這眾矢之的。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地均在醞釀改革高考改革新政,均拿英語「開刀」。

  這本來是好事,有助於英語回歸交流工具的本質,也有助於強化同學們對母語的學習。但此次改革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上馬的是不是有點兒倉促了?具體的政策實施是不是有點兒著急了?對英語教師的影響是否考慮在內?

  與我們這些年過分拔高一樣,英語教學也不應該過分拉低。英語教學自有其獨特的重要性,雖然這些年千人踩萬人罵,但從各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有其積極影響的。比如促進了學生們的國際視野,促進了對外開放等等。我們不能動輒把一個事物捧上神龕,在稍微想明白之後又迅速把其打落凡塵,這都是不理性的思維方式。

  就拿高一考滿分後,可不用學英語這一規定為例,其實並不合理。英語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英語學習僅僅止於高一實在很不妥當,這個時候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實在是連入門程度都達不到,此時停止無異於前功盡棄。或許有人會立即反駁,只有一百分才不用學英語,考到一百分的學生又能有幾個?可是,這樣一種思路本身就是很危險的。

  北京101中學的英語組組長張燕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相似的憂慮:「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以多次考試,以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意味著有些學生如果不想學英語,或有些學生英語好,考到了滿意的分數,他們高一就可以不學英語了,那我們未來的教學工作應該如何開展呢?一個班裡,有的學生要繼續學,有的學生不要學了,老師是要個別輔導嗎?」

  高考體制改革是順民意、暖民心之舉,但好事一定要讓它一有個好的結果。不能因為政策設計時的小瑕疵和操作層面的失誤而將其原有的積極影響蒙上陰影。任何具體的政策在不受監督的制度環境裡都會產生出乎政策設計者之外的效果。高考英語改革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一點,執政者聞之足戒。

  文/孟祥濤

相關焦點

  • 職場中上司與下屬之間的關係,一個極端和另一個極端
    多虧了史老師的金字塔思維寫作課,雖然不能達到史老師的預期就是半小時寫出一篇文章,但起碼我經過思考與組織語言一兩個小時寫出來是沒問題的,而且隨著寫的文章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了。比起以前遇到素材的思考能力那真是的不要進步太多。我不是刻意再說金字塔思維寫作課怎麼怎麼好,只是我真的是其受益人,所以忍不住說這些。感謝大家!
  • 凡事不要走「極端」,極端是哪個單詞?看新概念英語3怎麼說
    節選《新概念英語3 The facts》【生詞】extreme n. 極端statistics n. 統計數字journalist n.報刊雜誌的編輯常常為了向讀者提供成立一些關緊要的事實和統計數字而走向極端。去年,一位記者受一家有名的雜誌的委託寫一篇關於非洲某個新成立共和國總統府的文章。
  • 劉歡:國內的音樂教育已經走入兩個極端
    某期綜藝節目中,久未露面的著名音樂人劉歡,在談及當前國內音樂教育的發展時,坦言目前很多家長已經走入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和升學考試無關的技能,沒有學習的必要;另一個極端則是,造成這種極端現象的原因何在?有人說,是藝術教育的改革引起的。2018年,我國開始進行中高考藝術教育改革,綜合素質評價(包括藝術素質)開始進入高考。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而藝術素養的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 有翡:王一博竟走向另一個極端,與《陳情令》中肖戰相似
    從《陳情令》到《有翡》,王一博可是踩了蹺蹺板,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惜言如金的貴公子,變成了碎碎念的「江湖騙子」!踩蹺蹺板需要高超的平衡技能,背臺詞,也是王一博必須的功課!在個人社交平臺上,他很少說到拍《有翡》的情景,更別說難處。
  • 切莫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切莫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不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使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專項資金獎勵論文發表。職稱評定不再以SCI論文為前提條件。該文件的確會有正面的效果,避免了發表太多無用論文,也能避免論文專利買賣現象(但這一般都只局限於非科研院校,高水平論文買賣的可能性太小)。
  • 英語降分是高考改革的理性探索
    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重點高中名額向一般中學傾斜等成為方案的亮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工作的專家組成員、教育體制改革專題組組長孫綿濤教授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全國都將進行高考改革,教育部也即將出臺高考改革方案。」雖然教育部的高考改革方案未出臺,但隨著北京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和江蘇高考改革的消息,全國高考改革將進入一個「集中期」。
  • 高考英語改革有何積極作用?
    (一)促進英語教育本質回歸作為一個考試大國,在一切以分數為標準的口號下我國的英語教育逐漸走向了功利化和應試的軌道,英語教育更是與高考分數,學位證書和各類資格證書綁定,掀起了全民為分數而學怪圈子,這種極端的異化帶來的弊端是英語的費時低效和啞巴英語、聾啞英語的盛行,作為一種語言該有的溝通和實用屬性早己消失殆盡。
  • 天秤座,一個非常極端的星座
    天秤座: 一個隨心而動,非常極端的星座。第一次了解一天秤,以為天秤是世界上最理智的人,因為TA的天秤兩端是平衡的,越了解才越發現,實則有誤差。糾結到極致,或許才是天秤座最完美的追求。浪的時候,來呀,快活啊!靦腆的時候,默默坐一邊不說話。
  • 馬斯克前妻網上熱貼:極端的成功,來自極端的性格和極端的付出
    賈斯汀的回答內容比較長,我總結了以下三個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一、極端的成功來自於極端的性格賈斯丁認為所有那些超級成功者,都有著強烈、獨特甚至極端的性格。極度的成功來自極端的性格,還需要在其他很多方面作出犧牲。
  • 高考「冷落」英語是好事還是壞事?
    高考「冷落」英語是好事?  臨淄 梁學武  建國後的外語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折騰了六十多年。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學生都學俄語。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中學生全學英語。高考「冷落」外語,把大批人從漫長的、繁重的外語學習中解脫出來,難道不是好事嗎?前幾年,中醫職稱晉級也考英語,一個老中醫醫德高尚,專業能力也很強,但英語不及格,未能晉級,這種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改革開放後,人們如饑似渴地學習外語,由於當時中學全部開設英語課,師資缺乏,農村中學英語課開不足,完不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因此高考英語計分逐步提高。
  • 降低英語分數在招生中的權重不等於「英語無用論」
    原標題:英語「降級」不等於「英語無用論」  北京當起「帶頭大哥」「揮刀斬英語」,降低英語學科分數在高考招生中的權重,贏得叫好聲一片。與此同時,相繼傳出英語「退出」江蘇高考,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的消息。
  • 新高考2大極端選擇,「物化生」和「歷地政」,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新高考改革已經涉及到越來越多的省份。無論是選擇3+3模式還是3+1+2模式,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如何選擇考試科目。在各種組合中,有這麼兩大組合,一個是「物化生」另外一個是「歷地政」,這兩個組合都非常極端,一個全部偏理科,一個全部重文科。
  • 天蠍座:既簡單又極端,愛一個人,要麼百分之百,要麼百分之零
    天蠍座是一個比較極端的星座,他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可以百分之百的去愛,不愛的時候也可以毫不猶豫的轉身!天蠍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星座,他們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希望每時每刻都和對方在一起,那樣天蠍就會覺得心裡很踏實,覺得很有安全感!
  • 新疆去極端化調查
    通過村規民約和市民公約,與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讓老百姓在享受改革成果的同時,也懂得盡義務」,喀什市委書記陳旭光告訴鳳凰網,此舉對基層治理者同樣有效,一是增強依法管理意識,二是如何把民眾凝聚起來。
  • 恐怖主義和極端宗教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
    2020年11月3日,傳來一個讓人悲傷的消息。在之前一天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生的恐怖襲擊中,有兩名華人受到襲擊,其中一名因為傷勢較重不幸遇難,另一名受害者受到輕傷,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聖戰分子」發布了聲明,對發生在維也納的恐怖襲擊負責,並稱發動襲擊的目的是為了報復奧地利參與了由美國牽頭的國際聯軍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行動。聯想到之前在巴黎發生的高中老師因為批評伊斯蘭教先知被恐怖分子當街斬首的事件,與宗教極端主義鬥爭的道路任重道遠。
  • 宗教極端思想是危害社會的「毒瘤」
    不只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令人痛惜,還有他們親人情感上的創傷,還有他們未竟事業的遺憾以及許多未竟願望與期冀。那位24歲的美麗維吾爾族姑娘,尚期待著愛人早日為她披上嫁衣;那位才做了父親的鎮長,年幼的孩子一直在等待他的歸來。
  • 全球最極端的2個地區,一個熱得要死,一個冷成冰棍
    而在世界上,存在兩個非常特殊的地區,這兩個村莊就像是白天和黑夜,是一對極其極端的存在。而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庫伯佩迪和奧伊米亞康。庫伯佩迪是澳大利亞境內最出名的城市景點之一,有一些遊客還說想在旅遊旺季的時候來到這個地方,必須要提前幾天預約當地的酒店,否則那天可能要露宿街頭。
  • 奧運英語:極端天氣「機率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奧運英語:極端天氣「機率低」 2008-03-03 15:41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極端天氣的經濟帳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極寒和炙熱同時考驗著地球,人類的經濟活動也開始為氣候買單,這份經濟帳已經越來越不可小覷。  極端地球  地球尚未流浪,災難便已率先襲來。據新華社10日消息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南極和北極的冰蓋繼續融化,2019年全球各地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更多、更嚴重。
  • 極端化,是我們成長犯的最常見的錯
    最近迷上了一個聊天的綜藝節目——《圓桌派》。看了其中的一期講的是人性的「極端化」思維,又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經歷,就不禁想和大家聊一聊。例如做老師卻不能為人師表、做醫生卻不能懸壺濟世、做公職人員卻不能秉公執法……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顏色應該是彩色的,如果非要衡量一個事情的黑白程度的話,灰色的著色度或許可以很好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