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的考試過程中,近年來湧現出了一種題型——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也是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容易忽視的一種題型,因此也是丟分比較嚴重的一種題型。本文就教育理論中出現的一些相近概念進行簡單辨析,希望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
(1)課程計劃、課程標準
課程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方法】在考察概念選擇題時,我們往往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但對於課程計劃、課程標準這對概念的備課,這種方法則不適用,各位考生需要通過兩個概念的定語部分來進行區分,課程計劃是一個總的指導性文件,而課程標準是每門學科的指導性文件,各位考生若在考試時,看到是針對每門學科的,那考察的這個概念是課程標準,反之則是課程計劃。
(2)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複的編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複出現,使得每一次重複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方法】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與螺旋式教科書結構最根本的區別是,前面內容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重複出現,若重複出現了則是螺旋式教科書結構,若沒有重複出現則是直線式教科書結構。
(3)形式教育、實質教育
形式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
實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培養和訓練。
【方法】形式教育重能力,輕知識;而實質教育重知識,而輕能力。
(4)班級、班集體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只是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方法】對於班級和班集體這兩個概念的掌握,各位考生可以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班級是一個基本的教育單位,而班集體是一個社會心理共同體。
(5)定勢與功能固著
定勢是指用先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功能固著是指,將某種功能賦予某一事物。
【方法】定勢和功能固著概念的掌握需要各位考生理解概念的含義。另外也需理解定勢和功能固著對於問題解決的影響。定勢對於問題解決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功能固著對於問題解決只有消極的作用。
(6)逃避條件作用和迴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迴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
【方法】逃避條件作用和迴避條件作用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厭惡刺激是否真實發生,如果真實發生則是逃避,反之沒有真實發生則是迴避。
(7)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
【方法】刺激的泛化和分化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主體能否區分刺激物,如果主體對於刺激物不能進行區分即分不清楚刺激物,那麼便是刺激的泛化,反之如果主體能夠對刺激物進行區分即分得清楚刺激物,那麼便是刺激的分化。
【試題】在教材編寫過程中,課程內容前後反覆出現,且後面內容是對前面內容的擴展和深化,這種教材編排方式是()
A直線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綜合式
【答案】B
【試題】體現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作為學校辦學的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的是()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學大綱 D教學目標
【答案】A
以上兩道就是對相關概念進行考察的試題,各位考生在進行相關概念的辨析後,這類題的便可以進行應對了。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