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

2020-12-1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3 (Oct3) is a distinct catecholamines clearance route in adipocytes mediating the beiging of white adipose tissu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發現白色脂肪細胞可通過3型陽離子轉運蛋白轉運兒茶酚胺類物質,最終調控白色脂肪的棕色化。

該項研究獲得《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和審稿人的高度關注,被選為本期亮點文章。《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以 「阻斷荷爾蒙攝取增加脂肪燃燒(Blocking Hormone Uptake Burns More Fat)」為題專門進行了新聞發布會向國際媒體予以報導。同時,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著名代謝研究專家Christoph Buettner教授主動撰寫「脂肪細胞吞噬去甲腎上腺素(Fat cells gobbling up norepinephrine)「為題對該文章進行點評。 

圖 1.敲除小鼠與對照小鼠寒冷刺激後的代謝變化

(A)小鼠體溫(B-C)脂肪形態變化以及Ucp1免疫組化染色(D)電鏡下脂肪以及線粒體形態,箭頭所指為線粒體。

肥胖是導致糖尿病、脂肪肝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據報導全世界大約有10%的人口患有肥胖或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脂肪組織主要分為三類:白色脂肪組織(White adipose tissues, WAT), 棕色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s,BAT), 米色脂肪組織(Beige adipose tissues)。其中米色脂肪對於白色脂肪水解和維持機體體溫具有重要作用。在脂肪米色化過程中,兒茶酚胺類物質發揮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在本篇研究中,陳立功課題組發現脂肪細胞高表達3型陽離子轉運蛋白和兒茶酚胺類物質代謝酶,具備代謝兒茶酚胺的分子基礎。通過同位素標記的底物轉運實驗,發現脂肪細胞的Oct3可以高效轉運包含去甲腎上腺素在內的兒茶酚胺類物質,並且具有高轉運能力、低親和力的轉運特性。在寒冷刺激下,敲除該蛋白的脂肪呈現更明顯的脂肪棕色化現象,並使得包含產熱、脂肪酸氧化、糖酵解在內的一系列基因表達上調,能量消耗增加,最終增強機體產熱過程,並且這一過程依賴於β-AR-cAMP-PKA通路。該研究指明了脂肪細胞內存在轉運兒茶酚胺類物質的關鍵蛋白Oct3,區別於之前已經報導的交感神經末梢以及脂肪巨噬細胞中的轉運機制,填補了該領域在白色脂肪米色化以及交感神經信號負向調控通路的空白。發展針對OCT3的特異性抑制劑或者抗體有望為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途徑。 

圖 2.脂肪細胞中OCT3可介導兒茶酚胺類物質的轉運

清華大學陳立功研究員主要從事轉運蛋白生理學和藥理學研究,關注轉運蛋白在代謝疾病、癌症以及免疫系統等重大疾病中的功能。近年來陸續在《肝臟病學》(Hepatology)、《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細胞死亡與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毒理學檔案》(Archive of Toxicology)、《ACS化學生物學》(ACS Chemical Biology)等期刊發表了關於轉運蛋白的代謝調控作用, 並受邀在《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發表綜述,系統地介紹了轉運蛋白在代謝領域的研究進展和作為藥物靶點的巨大應用前景。

《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為JCR分區一區雜誌並為自然指數期刊。清華大學藥學院博士生宋文欣和羅琪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陳立功研究員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Kathleen M. Giacomini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製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文章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biology/article?id=10.1371/journal.pbio.2006571

供稿:藥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清華李蓬課題組發文揭示脂滴介導的細胞器協作調控脂肪細胞能量...
    清華李蓬課題組發文揭示脂滴介導的細胞器協作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20日電 7月9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蓬課題組在《糖尿病》(Diabete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脂滴、過氧化物酶體和線粒體通過CIDE-ATGL-PPARα通路協同作用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Coordination
  • 清華大學王釗課題組揭示SPATA4在脂代謝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近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釗課題組在 Aging 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SPATA4 improves aginginduced metabolic dysfunction through promotion of pre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adipose
  • 清華李海濤課題組在《自然》和《基因與發育》連續發文
    清華李海濤課題組在《自然》和《基因與發育》連續發文破譯「組蛋白密碼」識別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4日電 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課題組日前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該論文首次揭示出生物體內存在組蛋白變體特異的甲基化識別蛋白。這種對組蛋白變體和甲基化修飾類型的雙重識別,是組蛋白修飾識別機制上的新亮點,體現了真核生物表觀遺傳調控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本論文是在清華大學李海濤實驗室,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施曉冰助理教授實驗室以及美國貝勒醫學院的李蔚助理教授實驗室的通力協作下完成的。
  • 清華醫學院林欣課題組發文闡述JNK1基因負調控抗真菌免疫反應的...
    清華醫學院林欣課題組發文闡述JNK1基因負調控抗真菌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2月20日電 真菌感染是造成臨床免疫功能低下和缺陷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臨床可用的抗真菌藥物僅有康唑類等少數幾種,且較易產生耐藥性。激活和增強宿主固有免疫反應來抵抗真菌感染將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 孫飛課題組解析線粒體膜間磷脂酸PA轉運精細分子機理
    2020年8月25日,國際學術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課題組與香港城市大學範俊課題組合作研究成果 " Molecular mechanism of mitochondrial phosphatidate
  • 浙大學者揭示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新規律
    近日,浙江大學藥學院陳忠教授課題組在細胞生物學領域知名刊物《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缺血神經元軸突線粒體在胞體進行自噬》(Somatic autophagy
  • 清華大學藥學院廖學斌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魏來課題組合作揭示HPK1可...
    最新科研速遞 2020年8月28日,清華大學藥學院廖學斌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魏來課題組合作在《Cancer 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造血祖細胞激酶1 (HPK1)通過有效調控T細胞功能,成為T細胞免疫治療的藥物靶點(Hematopoietic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在《自然》發文揭示全新的植物肽類激素被受體識別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2日電 7月10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與塞恩思伯裡實驗中心(The Sainsbury Laboratory) 和蘇黎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Zürich)的Cyril Zipfel課題組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
  • 清華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原標題:清華大學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細胞》發文破譯組蛋白乙醯化密碼   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研究團隊於10月23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題為「AF9 YEATS domain links histone acetylation to DOT1L-mediated H3K79 methylation
  • SLC25A51是哺乳動物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SLC25A51是哺乳動物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13:38:2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Joseph A. Baur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Xiaolu A.
  • 華中農業大學康春穎課題組揭示了RAP基因在草莓果實著色中的作用
    草莓作為一種重要的水果,具有誘人的外觀、出色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現有草莓品種大部分為紅果,少數白果品種受到人們的青睞,如『小白』和『白雪公主』等,因此果實顏色育種成為草莓的育種目標之一。
  •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Teixobactin克級全合成推動...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Teixobactin克級全合成推動的其結合模式探索以及開發更強抗生素的研究清華新聞網8月1日電 7月22日,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Teixobactin的克級全合成推動的其結合模式探索以及開發更強抗生素的研究
  • 【科研新進展】(61)Johannes Liesche課題組在PNAS上發文揭示植物...
    3月3日,生命學院Johannes Liesche課題組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雙一流A類期刊)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生命學院已畢業博士生徐啟玉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Johannes Liesche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環境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的碳源。
  • 清華生命學院李雪明研究組發文揭示細菌II型分泌系定位蛋白-分泌...
    清華生命學院李雪明研究組發文揭示細菌II型分泌系定位蛋白-分泌通道蛋白複合物組裝機制清華新聞網4月11日電 4月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雪明課題組在《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腸毒性大腸桿菌中二型分泌系統定位蛋白與分泌通道蛋白複合體組裝機制的結構觀察
  •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2017年12月15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瞿禮嘉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rabidopsis pollen
  •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中外合作揭示陽離子-氯化物共轉運體KCC1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5:17:09 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團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白曉辰團隊、天津大學葉升團隊、範德堡大學Eric Delpire
  • 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
    清華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發文揭示柔性壓電納米纖維的晶向自調控過程清華新聞網2月2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王曉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影響因子:13.33)在線發表了《通過β晶向自調控實現具有超高壓電性的聚合物納米纖維》(Ultrahigh
  • 生命學院隋森芳課題組在《自然》發文報導鹽澤紅藻藻膽體2.8埃...
    生命學院隋森芳課題組在《自然》發文報導鹽澤紅藻藻膽體2.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2月20日電 2月1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隋森芳院士課題組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在線發表題為「鹽澤紅藻藻膽體能量傳遞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for energy transfer in Porphyridium
  •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
    清華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發文報導脂類轉運蛋白ABCA1的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9日電 6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細胞》(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源脂類外向轉運蛋白ABCA1的結構》(Structure of the Human Lipid Exporter ABCA1)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