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個地區,你最先感受到的是什麼?那可以說美食小吃是最不能缺少的一樣了。當你走進這個地方的時候,美食小吃往往是你最直接能了解和感受的東西。前些日子,作者來到了在河南滑縣的道口鎮,別看這只是一個小鎮,但這裡卻有著許許多多歷史悠久的美食小吃。更因為這裡古時候曾經是交通要道。所以很多的小吃美食就在千百年時間裡匯聚到了這個小鎮裡。在這裡,作者看到了一樣讓人印象深刻的小吃——火燒。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這火燒有啥特別的呢?不是哪都有嗎?但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火燒在我們國家不同的地方,做法和吃法都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可以說火燒是種行於咱們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特色傳統名吃。在河南滑縣的這種火燒可謂是非常有特色,甚至可以說是火燒家族裡一枝獨秀。這種火燒的名字叫做牛屯火燒,出自滑縣的一個叫做牛屯的地方。別小看這牛屯火燒,在河南豫北地區可謂是鼎鼎大名、遠近聞名,據有關資料記載,這火燒已經有了300多年歷史,更是和道口燒雞齊名美食。
走在河南滑縣或者周邊的村鎮上,你見到最多的美食小店小攤可能就是火燒攤了,可以說這裡的火燒已經成了本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小吃了。在河南滑縣的道口街頭,作者看到了很多掛著火燒牌子的小店,可以說不長的道路上能有七八家火燒店,而作者也是隨便找了一家火燒排隊人最多的小店嘗嘗,只見一位大媽正在忙著做火燒。交談中作者了解到,大媽已經做火燒有幾十年了,年輕的時候就跟著丈夫開始做這門手藝了,如今孩子們也都學會這門手藝,繼續傳下去。
拍攝時,還沒趕上飯點,但是小店前已經是排了不少人,火燒爐子旁正滷製著豆腐皮,這也是火燒的一種美味搭檔。大媽告訴作者,這牛屯火燒的製作過程可沒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這麼簡單。因為整個過程是需要非常細緻用心的。光製作過程和使用的調料就十分講究。
大媽告訴作者,這火燒的面是有是有講究的,要先用綿60攝氏度的溫水和面,拉成長條,攤上鮮豬油塊、花椒麵、茄香面、蔥花和碎鹽,然後再捲成十八層成圓形麵團。看著這一個個卷好的麵團,你是不是對這種小吃有了新的認識呢?可以說在河南滑縣,儘管這裡有著許多傳統美食,但最有名的除了道口的燒雞外,就是這牛屯火燒了。而且在2009年12月的時候,這牛屯火燒還被當地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你說這火燒是不是很特別?
大媽在忙著打著火燒,把每一團麵團都放在專門的秤上過秤。大媽表示賣火燒必須要貨真價實,所以都會稱重。傳統的牛火燒一般要半斤左右,所以要稱下,一點都不能偷工減料。而且大媽表示這火燒必須要用上好的豬肉,而且肉還要肥瘦適中,這樣吃起來才香。如今隨著發展,傳統的火燒也被改進了很多,比如加了滷製的豆皮、雞蛋等配料的「大號」火燒,儘管會另外加錢,但味道別有一番滋味。看著一直沒有閒著的大媽,作者詢問她生意如何?大媽表示,忙的時候一天輕輕鬆鬆賣二三百個火燒。
爐子上,熱騰騰的火燒一鍋鍋的出爐。這牛屯火燒形似燒餅卻比燒餅大,味兒像肉盒卻比肉盒要焦脆,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裡嫩、香而不膩。而且這火燒百年來是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而這些剛出爐的牛屯火燒,吃起來可以說是黃焦酥脆,味道鮮美,香而不膩,用手掌一拍即成碎片,牙齒好的人嚼之用聲。
牛屯火燒製作過程中,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要求。製作過程中需要待麵團的硬度合適後,再放入爐膛壁上烘烤,而烘烤的時候也非常有講究的。據傳統手藝記載,需要翻轉十八遍,而且每遍都得按火候去刷油,以便火燒內填的豬油塊熔化外浸,外塗的食用油內浸。經過這樣烤制出的牛屯火燒出爐後顏色金黃,口感焦酥,讓人入口不忘。
小店前,一鍋鍋火燒被人買走,外面還排著隊,很多人都是本地人,可以說從小就吃著這火燒長大的,很多人在外拼搏更是想著家裡這口美食小吃,可以說這種餅不僅僅代表著美食,也代表著很多人的鄉愁。
這些年,牛屯火燒可以說是在豫北很多地區都成了流行美食。隨著時間的發展,不起眼的牛屯火燒被大家加以豐富的創新。在大媽的小店裡,除了有專門滷好的雞蛋、豆腐串、火腿腸外還有辣條一類的佐料。來排隊買火燒的很多人都會加些料。當在這剛出爐熱騰騰的火燒裡加入這些料。那口感真是別具一格,這牛屯火燒的黃焦酥脆,配上那特製滷料的豆皮火腿,那味道別提有多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