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些,遇見輸血反應不再慌

2020-12-20 騰訊網

常見輸血反應及處理

(一)發熱反應

發熱反應是輸血反應中最常見的反應

1、發熱反應的原因

由致熱原引起,如血液、保養液或輸血用具被致熱原汙染。

多次輸血後,受血者血液中產生白細胞和血小板抗體,當再次輸血時,受血者體內產生的抗體與供血者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發生免疫反應,引起發熱。

輸血時沒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人為原因造成汙染。

2、臨床表現:

可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2小時內,患者先有發冷、寒戰,繼之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8~41°C,可伴有皮膚潮紅、頭痛、噁心、嘔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狀,一般不伴有血壓下降。發熱持續時間不等,輕者持續1~2小時即可緩解,緩解後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3、處理

反應輕者減慢輸血速度,症狀可以自行緩解;

反應重者應立即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給予對症處理(發冷者注意保暖、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並及時通知醫生;

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和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將輸血器、剩餘血連同貯血袋一併送檢

(二)過敏反應

1.原因

(1)患者為過敏體質,對某些物質易發生過敏反應。輸入血液中的異體蛋白質與患者機體的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而使機體致敏。

(2)輸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質,如供血者在採血前服用過可致敏的藥物或進食了可致敏的食物。

(3)多次輸血的患者,體內可產生過敏性抗體,當再次輸血時,抗原抗體相互作用而發生輸血反應。

(4)供血者血液中的變態反應性抗體隨血液傳給受血者,一旦與相應的抗原接觸,即可發生過敏反應。

2.臨床表現

過敏反應大多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輸血時,其程度輕重不一,通常與症狀出現的早晚有關。症狀出現越早,反應越嚴重。

(1)輕度反應:輸血後出現皮膚痛癢,局部或全身出現蕁麻疹。

(2)中度反應:出現血管神經性水腫,多見於顏面部,表現為眼瞼、口唇高度水腫。也可發生喉頭水腫,表現為呼吸困難,兩肺可聞及哮鳴音。

(3)重度反應:發生過敏性休克。

3.處理

(1)預防:

正確管理血液和血製品;

選用無過敏史的供血者;

供血者採血前4h內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用清淡飲食或飲糖水,以免血中含有過敏物質;

對有過敏史的患者,輸血前根據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2)處理:根據過敏反應的程度給予對症處理。

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異丙嗪或地塞米松,用藥後症狀可緩解;

中、重度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通知醫生,根據醫囑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0.5~1ml或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過敏藥物;

呼吸困難者給予氧氣吸入,嚴重喉頭水腫者行氣管切開;

循環衰竭者給予抗休克治療;

監測生命體徵變化。

(三)溶血反應

溶血反應是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紅細胞發生異常破壞或溶解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溶血反應是最嚴重的輸血反應,分為血管內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1.血管內溶血

(1)原因:

輸入了異型血液: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內溶血,反應發生快,一般輸入10~15ml血液即可出現症狀,後果嚴重;

輸入了變質的血液:輸血前紅細胞已經被破壞溶解,如血液貯存過久、保存溫度過高、血液被劇烈震蕩或被細菌汙染、血液內加入高滲或低滲溶液或影響pH的藥物等,均可導致紅細胞破壞溶解。

(2)臨床表現:

輕重不一,輕者與發熱反應相似,重者在輸入10~15ml血液時即可出現症狀,死亡率高。通常可將溶血反應的臨床表現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與輸入血中紅細胞表面的凝集原發生凝集反應,使紅細胞凝集成團,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現頭部脹痛,面部潮紅,噁心、嘔吐,心前區壓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劇烈疼痛等反應。

第二階段:凝集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到血漿中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同時伴有寒戰、高熱、呼吸困難、發紺和血壓下降等。

第三階段:一反面,大量血紅蛋白從血漿進入腎小管,遇酸性物質後形成結晶,阻塞腎小管。另一方面,由於抗原、抗體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腎小管皮缺血、缺氧而壞死脫落,進一步加重了腎小管阻塞,導致急性腎衰竭,表現為少尿或無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血鉀症、酸中毒,嚴重者可致死亡。

(3)處理

一旦發生輸血反應,應進行以下處理:

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

給予氧氣吸入,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給予升壓藥或其他藥物治療。

將剩餘血、患者血標本和尿標本送化驗室進行檢驗。

雙側腰部封閉,並用熱水袋熱敷雙側腎區,解除腎小管痙攣,保護腎臟。

鹼化尿液:靜脈注射碳酸氫鈉,增加血紅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度,減少沉澱,避免阻塞腎小管。

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和尿量,插入導尿管,監測每小時尿量,並做好記錄。若發生腎衰竭,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療。

若出現休克症狀,應進行抗休克治療。

心理護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

2.血管外溶血

(1)原因:

多由Rh系統內的抗體(抗D、抗C和抗E)引起。

臨床常見Rh系統血型反應中,絕大多數是由D抗原與其相應的抗體相互作用產生抗原抗體免疫反應所致。反應的結果使紅細胞破壞溶解,釋放出的游離血紅蛋白轉化為膽紅素,經血液循環至肝臟後迅速分解,然後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Rh陰性患者首次輸入Rh陽性血液時不發生溶血反應,但輸血2~3周後體內即產生抗Rh 因子的抗體。如再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即可發生溶血反應。

(2)臨床表現:

Rh 因子不合所引起的溶血反應較少見,且發生緩慢,可在輸血後幾小時至幾天後才發生,症狀較輕,有輕度的發熱伴乏力、血膽紅素升高等。對此類患者應查明原因,確診後,儘量避免再次輸血。

(四)與大量輸血有關的反應

大量輸血一般是指在24小時內緊急輸血量相當於或大於患者總血容量。常見的與大量輸血有關的反應有循環負荷過重的反應、出血傾向及枸櫞酸納中毒等。

1.循環負荷過重

(1)臨床表現:

高血容量血症,頭痛,呼吸困難,胸部壓迫感,咳嗽,發紺。

(2)處理

1.出現肺水腫症狀,立即停止輸血,及時與醫生聯繫,配合搶救。

2.協助病人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

3.加壓給氧,同時給予30%~50%乙醇溼化吸氧,迅速緩解缺氧症狀。

4.遵醫囑予以鎮靜、鎮痛、利尿、強心、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以減輕心臟負荷。

5.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釋,以減輕病人的焦慮和恐懼。

6.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並記錄,同時記錄出入液量。

(3)預防

嚴格控制輸血速度和短時間內輸血量,對心、肺疾病人或老年、兒童尤應注意,密切觀察病人有無不適。

2、鉀中毒

預防:住院患者進行多次輸血,只使用最新鮮的血液;血鉀濃度會隨血液保存時間的延長而增加。

症狀:血鉀升高,不規則地心率減慢,噁心,肌無力,心電圖改變,腹瀉,腎功能衰竭。

處理:1. 停止或減慢輸血速度。2. 監測心電圖。3. 通知醫生,遵醫囑使用排鉀藥物。

3.枸櫞酸納中毒反應

(1)原因:

大量輸血使枸櫞酸納大量進入體內,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受損,枸櫞酸納不能完全氧化和排出,而與血中的游離鈣結合使鈣濃度下降。

(2)臨床表現

患者出現手足抽搐,血壓下降,心率緩慢。心電圖出現Q-T間期延長,甚至心搏驟停。

(3)處理:

遵醫囑常規每輸庫存血1000ml,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預防發生低血鈣。

(五)其他

如空氣栓塞,細菌汙染反應,體溫過低以及通過輸血傳染各種疾病(病毒性肝炎、痢疾、愛滋病)等。因此,嚴格把握採血、貯血和輸血操作的各個環節,是預防上述輸血反應的關鍵。

常見輸血反應處理流程圖

相關焦點

  • 【考點速遞】輸血的不良反應—發熱和過敏反應
    【考點自測】有一人患者輸血後出現全身瘙癢、蕁麻疹,應為:A.發熱反應B.過敏反應C.溶血反應D.細菌汙染反應E.循環超負荷☆答案和解析見本文最後【考點分析】發熱反應過敏反應發生時間多發生在輸血開始後4h內多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臨床表現輸血過程中出現寒戰、發熱,血壓多無變化①過敏反應:蕁麻疹、全身皮疹、支氣管痙攣、休剋死亡;②無發熱原因血液、血液製品中有致熱原,受血者多次受血後產生同種白細胞或血小板抗體
  • 吃貨們慌了 紐西蘭漢堡王被破產管理!黑石集團放棄輸血
    吃貨們慌了 紐西蘭漢堡王被破產管理!黑石集團放棄輸血 中國區緊急回應 摘要 【突然關門!吃貨們慌了 紐西蘭漢堡王被破產管理!黑石集團放棄輸血】今天,不少吃貨都表示很慌:疫情下,紐西蘭漢堡王(Burger King)被迫宣布遭破產託管。
  • 常見的輸血反應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輸血反應是指在輸血過程中或結束後,因輸入血液或其製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的不良反應。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輸血反應。1、發熱反應。發熱反應是輸血中最常見的反應,多在輸血中或輸血後1至2小時內發生,有畏寒或寒戰、發熱,體溫可達40℃,伴有皮膚潮紅、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持續1-2小時後緩解。反應輕者,減慢滴數即可使症狀減輕。嚴重者應停止輸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給予對症處理,並通知醫生。必要時服用按醫囑給予解熱鎮痛藥和抗過敏藥,如異丙嗪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等。2、過敏反應。
  • 吃貨們慌了紐西蘭漢堡王被破產管理!黑石集團放棄輸血
    今天,不少吃貨都表示很慌:疫情下,紐西蘭漢堡王(Burger King)被迫宣布遭破產託管。在不少吃貨眼中,相較於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是他們的首選。隨後,漢堡王中國緊急回應, (向破產公司)申請專業託管的是漢堡王在紐西蘭的加盟商,漢堡王(中國)業務不受影響。
  • 最全的輸血相關知識
    取血中的三查七對不再多說,總而言之,就是患者別出錯,血型別出錯,血液別出錯。前面兩者大家都會很小心謹慎,需要注意的是後者。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衝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衝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輸血並更換管路,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護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積極治療搶救。
  • 直系親屬不可相互輸血?這些原因,希望你早日搞清楚
    前幾天一篇《直系親屬能直接輸血嗎?別被電視劇忽悠了》的文章在熱搜榜高居不下,文章提到:「影視中父母爭相為孩子輸血的鏡頭,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因為直系親屬之間互相輸血,容易引發輸血相關性抗宿主病,一旦發生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直系親屬之間相互獻血這種情況應該儘量避免。」
  • 溫故而知新——術中輸血護理操作
    (6)靜脈通道觀察:保持血液輸注通暢,防止輸血管道扭曲、受壓;當出現針頭脫落、移位或阻塞時應及時處理。 (7)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應對血液輸注進行記錄和籤字,並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放在病歷中。
  • 輸血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醫療疑問請加秀秀老師微信:17766983613最早的輸血是在1667年,一個法國貴族將280ml的小牛血輸給了一個精神失常的流浪漢,企圖治療他的精神問題。這位倒黴的患者在經歷了嚴重的免疫反應、在鬼門關徘徊數次之後,居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且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平靜,因而輸血療法被一些有創新想法的醫生所接受。那在平素輸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主要有以下一些內容。輸血前一定要先觀察輸血袋是否存在著破壞,主要是觀察血液的顏色,以及外觀,除此之外還要積極的觀察和對血液和輸血患者的配對報告,確認無誤後才能夠進行輸血,而且要核對患者的血型,姓名,住院號。
  • 疫情期間遇見孩子咳嗽,家長不用慌
    疫情期間遇見孩子咳嗽,家長不用慌 2020-04-08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強化輸血安全管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召開輸血委員會工作會
    近期,在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的組織下,由輸血科副主任楊永濤牽頭的「2020年輸血委員會工作會議」在我院召開。副院長兼麻醉科主任張東亞、醫務處和護理部相關領導以及包括各臨床用血科室負責人在內的輸血委員會成員參加了會議。
  • 加壓輸血能不能加溫?解答加壓輸血的 6 大問題
    筆者查閱資料後,整理了以下這些常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為什麼大出血的患者,需要加壓輸血呢?血液製品具有一定的粘稠度,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阻力,並且常規輸血方法的速度無法滿足臨床搶救的需求。失血性休克是各種因素造成全血或血液發生急速喪失, 導致循環血量不足、血管塌陷。
  • 再障患者長期輸血,「鐵過載」怎麼辦?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普遍血象低下,有些再障病人可能需要經常輸血治療,也有患者半月一月輸注一次,嚴重的患者頻繁輸血,可能一周,甚至是兩三天時間就要進行一次輸血治療。 但長期輸血,再障病人自然就對輸血治療產生了依賴性,甚至,因為輸血過多或過於頻繁而出現其他問題!
  • 輸血竟然產生了抗體!怎麼辦?
    導讀 輸血產生了抗體怎麼辦?這是血小板輸注無效的一種表現。哪些因素可導致血小板輸注無效?有何防治措施?看看下面的內容~ 筆者近日在微信群裡收到小夥伴的提問:輸血產生抗體怎麼辦?
  • 為什麼無償獻血,輸血卻需要花錢?這回醫生說清楚了
    從獻血到輸血有哪些環節和花費1、一個人要獻血,先要到血站的獻血點,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流動的獻血車,由獻血點的工作人員對你的血進行快速檢測,如果符合標準才可以獻血了。2、當你獻血完成,血液的流程剛剛開始,這些血液由獻血點的人員保存後運回中心血站。
  • 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輸血嗎?不要被電視劇「騙」了!
    電視劇中經常有這樣「狗血」的橋段孩子急需輸血醫院要求父母輸血給孩子結果父母一查血型發現孩子的出生之謎但其實在臨床上這些畫面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醫生並不建議直系親屬之間直接輸血我們請北京朝陽醫院專家為大家解答疑惑很多人認為親人之間輸血可以避免感染輸血相關的傳染病,認為親屬間相互輸血最安全,事實上並非如此。有血緣關係的近親屬間輸血較非親屬間輸血更容易發生一種名為「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疾病,這種病的死亡率極高。輸血其實也相當於是一種移植,將供者的血液成分移植到需要的患者體內。
  • Rh陰性血及Rh陰性病人怎樣輸血?
    但Rh(-)者遇到特殊時其臨床意義不容忽視,如連續兩胎母嬰Rh血型不合的妊娠,很可能導致胎兒的嚴重傷害;又如有輸血、人流等免疫史的病人再次輸入Rh(+)血時,可能產生強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認識熊貓血要討論Rh陰性病人怎樣輸血才算科學,就首先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血型不合導致輸血反應的基本原理,三是政府頒布的Rh陰性病人的輸血政策。
  • 危重新生兒接受術前輸血,或有潛在危險
    危重新生兒接受術前輸血,或有潛在危險 根據Nemours兒童健康系統研究人員今天在兒科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在手術前接受輸血的危重新生兒併發症或死亡率比未接受輸血的新生兒高出約50%。研究結果表明,輸血可能對新生兒患者的手術結果有潛在的危險。
  • 科學獻血要get這些點:邊抽血邊輸血根本不可能
    原標題:科學用血獻血,你要get這些知識點「20年前,做心臟手術個個都要輸血,現在,70%的手術不用輸血了。」一些老舊觀念讓不少人認為做完手術輸血越多越好,甚至還認為越多越有營養。對於這樣的觀點,紀宏文明確回應,這是非常錯誤的。「越來越多的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實踐告訴我們,做一樣的手術,出血少、輸血少,甚至不輸血的患者在併發症上比輸血多的患者發病更少,前者恢復更快,長期生存率也相對高。」
  • 術中輸血,患者突然心率加快搶救無效,帶給我們的教訓是...
    輸血導致的併發症很多,有溶血反應、非溶血性發熱反應、過敏反應、感染等等。 隨著成分輸血的開展和血液產品質量的提高,輸血相關感染性併發症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而非感染性併發症的問題卻越來越突出。其中, 輸血相關性急性肺損傷 (TRALI) 已經成為輸血致死的首要原因。   術中輸血,患者突然心率加快 患者,男,63歲。
  • 直系親屬間能直接輸血?那都是「戲說」
    「患者現在大出血,需要緊急輸血,請問家屬在嗎?」醫生在手術室門口大聲喊道,病房外焦急等候的家屬爭先恐後地要求給患者獻血……這是電視劇中經常會上演的戲碼。但在現實生活中,直系親屬之間真的可以直接輸血嗎?夫妻之間相互輸血又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