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小病,只是老年人的事?一文讀懂骨質疏鬆的真相

2020-12-13 玥亮說藥

我們認識骨質疏鬆是通過什麼途徑呢?你真的了解它嗎?玥亮說藥今天總結了一批關於骨質疏鬆的一些認識誤區與正解(Q&A),參考2017版《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及更多諮訊,希望大家能更全面認識骨質疏鬆症,早預防早治療。

Q:骨質疏鬆是小病,治療不用小題大作?

A:2001NIH這樣定義骨質疏鬆症: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的骨骼疾病。我國骨質疏鬆症整體的診療率較低,民眾接受有效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者還不足25%,即使患者發生了脆性骨折,骨質疏鬆症的診斷率也僅為2/3左右。那麼,骨質疏鬆真的是小病嗎?骨質疏鬆症臨床表現有:疼痛(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可伴發肌肉痙攣,甚至活動受限)、骨折 (脆性骨折,常見部位有椎體,髖部,腕部,指骨,踝關節等)、脊柱變形(椎體壓縮性骨折,表現為身高變矮、駝背等)、心理和生活質量問題。而骨質疏鬆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醫療費用可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負擔。骨質疏鬆又與疼痛和骨折存在惡性循環的關係,治療應至少堅持1年,在最初3到5年治療期後還應該全面評估患者發生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預防和治療之必要並非小題大作。

Q:骨質疏鬆是老年人的特有現象,與年輕人無關?

A:這裡要科普一下骨質疏鬆症的分類,骨質疏鬆症包括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原發性又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I型),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到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型),一般指70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是發生青少年,尚未明確病因。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風溼免疫性疾病、胃腸道疾病、慢性腎病等)或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物、質子泵抑制劑、抗病毒藥物等),或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可見,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Q:全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鬆症?

A:患者可能會出現乏力、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駝前等,意味著應及時就醫的信息,但骨質疏鬆症絕不是靠自我感覺確定的。醫生主要根據患者年齡、既往病史,結合臨床症狀及體徵,參考一系列檢查結果如X線檢查,骨轉換標誌物檢查、DXA骨密度測量、定量超聲檢查等可明確診斷,但還要與內分泌代謝疾病、骨軟化症、轉移性骨腫瘤等疾病鑑別。基於科學嚴謹的認知態度,任何疾病都不能靠自我感覺來發現,而是通過正規檢查來明確診斷。

Q:全靠中藥治療,安全無害?

A:不得不說,中藥在祖國人民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相信中藥發揚中藥固然重要,但也要科學應用。中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多以改善症狀為主,經臨床證明有效的中成藥可酌情應用,目前可改善本病症候的,且藥物有效成分較明確的中成藥主要含有骨碎補總黃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近年來有關服用補骨質成分的中藥製劑導致肝損傷的報導較多,建議有肝病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禁用此類製劑。

防治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種類不少,也不是說用了哪種藥就可以一勞永逸,具體用藥應有循證醫學證據,多國指南推薦雙膦酸鹽為一線治療藥物,包括唑來膦酸、阿侖膦酸、利塞膦酸鈉等,這類藥物總體安全性較好,但也要關注胃腸道不良反應、腎臟毒性、一次流感樣症狀、非典型股骨骨折等幾點安全性問題。所以說,也沒有絕對安全的藥物,具體用藥應遵醫囑,不可信謠言。

Q:治療骨質疏鬆等於補鈣?

A:補充鈣劑是治療骨質疏鬆的一般治療的一種方式,但治療骨質疏鬆絕不是單單補鈣就可以的。採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目的是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骼質量、減輕疼痛,除了藥物治療,還可輔於運動、物理、日常康復治療等。最基礎的措施可以是調整生活方式,加強營養均衡膳食,避免過量用碳酸飲料、咖啡等,規律運動,適當戶外活動獲得充足照;很多人知道要補充鈣,但要提到一點是,骨健康基本補充劑除了鈣劑,還有維生素D。

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無素鈣400mg,與成人膳食鈣和維生素參考攝入量的800mg/d還是有差距,50歲以上人群甚至要達到日攝入量1000到1200mg,故還需要補充元素鈣約500到600mg/d。而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要求成人400IU/d,骨質疏鬆防治要求攝入800~1200IU/d。同時應用鈣劑和維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而對於發生椎體脆性骨折或髖部脆性骨折、DXA骨密度T-值≤-2.5、骨量低下者(-2.5<T-值<-1.0)等有抗骨質疏鬆症藥物適應症的情況,就不只是使用補充劑了,還會用到骨吸收抑制劑、骨形成促進劑、中藥等,甚至要做手術,物理輔助治療。

最後總結一下,關於骨質疏鬆症還有很多話題,患者日常要積極配合治療,合理休息,遵醫囑進行恢復訓練。定期複查,遵醫囑用藥,不可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治療過程中有什麼問題要及時與醫生溝通,切勿聽信謠言。

歡迎關注@玥亮說藥,喜歡的朋友歡迎轉發、收藏備用,您的點讚是最暖心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鬆嗎?骨質疏鬆的7個認知誤區,不要錯過
    骨質疏鬆的7大誤區:誤區一 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只有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病症,但是如果在年輕的時不注意飲食,時而吃飯時而不吃飯,飲食沒有規律,並且經常挑食,不喜歡吃蔬菜,導致無法從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鈣。
  • 骨質疏鬆的人,3種食物多吃,利於骨質疏鬆恢復
    但,骨骼其實還是非常脆弱的,非常容易被某些外界的不確定因素給侵犯,誘發骨質疏鬆的出現。骨質疏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等並稱為老年人的四大慢性疾病。但數據顯示,最近這幾年骨質疏鬆這種病不再專找老年人"下手"了,一部分年輕人也是這種病的下手對象了,如果不做好相應的養護防護工作,就易讓骨質疏鬆的程度變得越來越重。
  • 老年人補鈣能治骨質疏鬆? 醫生提醒:任何東西都得適量
    但紫外線有個特點:它的穿透性比較差,薄薄的一張紙、一層防曬指數超過30的防曬霜、甚至霧霾都能將紫外線隔絕開,「像老陳這樣隔著玻璃曬太陽對皮膚合成維生素D完全沒有作用。」邢小平說,不僅隔著玻璃曬太陽沒有效果,在北京這樣的地理緯度,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太陽照射的入射角太小,陽光內所含的紫外線大多被臭氧層吸收,即使在戶外曬太陽皮膚也合成不了足量的維生素D。
  • 骨質疏鬆「喜歡」誰?不僅只是老年人,這幾類人群也易高發
    骨質疏鬆大家都很熟悉了,這是一種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常見疾病,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的骨質流失引起的骨病,一般好發於更年期女性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對於90後等年輕人群來說骨質疏鬆這個詞可能還很陌生,但隨著近年來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的不健康以及一些無法避免的因素,導致了一些年輕人患有骨質疏鬆的機率也在慢慢增加。有些人對於骨質疏鬆還是不了解自己怎麼就突然得了骨質疏鬆,還有哪幾類人群會更容易患有骨質疏鬆,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為什麼就突然得了骨質疏鬆了呢?1.
  • 骨質疏鬆的中醫防治
    一、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纖維結構退化為特徵,表現為骨小梁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進而導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力學強度下降,載荷承受力降低,易於發生細微骨折或完全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代謝疾病。從中醫來分析,骨質疏鬆大約相當於「骨痿」、「骨枯」、「骨極」的範疇。《內經》中提及:「五臟所主…腎主骨」,故中醫認為人體骨骼問題與腎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凡是骨的病,多可責之於腎虛。
  • 女性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 女性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原標題:女性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 女性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現在骨質疏鬆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患上此病,長期的飲食結構不合理,要麼瘦身節食,要麼暴飲暴食,導致鈣量流失嚴重。骨質疏鬆已蔓延到年輕女性,生活中我們要提高警惕,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 JMT-8歲孩子為什麼會得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骨密度|膝關節|慢性病...
    一個只有八歲的孩子就得了骨質疏鬆,原因是因為這個孩子在平常生活中不喝水,就喝可樂,而孩子經常喝可樂會造成鈣的流失。國際社會提出了「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慢 性 病我們國家造成這麼多慢性病的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國民的健康素養太低。
  • 年輕人也會得骨質疏鬆?
    兩天前,我在骨質疏鬆專病門診遇到32歲的王女士前來就診,原因是她的年度體檢結果顯示「骨量低下」,於是到醫院來確診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症。很多人可能會說「不都是老年人才會得骨質疏鬆症嗎?」其實,中青年人也會患骨質疏鬆症。 為何會出現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 骨質疏鬆和性別還有關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女性與骨質疏鬆症雖然絶經後的女性由於雌激素降低·鈣吸收少(造裡指的鈣吸收.並非指食物中訣乏鈣,而是小吸收力降低),女性無可免成為到骨松的高危一群。但是生並不是所有女性停經後都必然會出現骨質疏鬆症,當中存在著一些易發因素:1.骨密度低骨密度以30-35歲為高峰。而體型瘦小,有遺傳因素,運動不足,陽光不均而又養不良者。青壯年時骨密度已經低於正常,是絕經後容易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
  • 看好中醫是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的
    骨質疏鬆離我們的現實生活,真的不遠。 一、骨質疏鬆的誘因(一)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和骨質疏鬆發生有很大的關係,長期缺乏運動的人,患上骨質疏鬆的機率會大大增加。若長期不能運動,一處不動則一處陽氣不能宣暢,久則陽弱而陰滯,導致氣血不暢,骨骼失養。 二、骨質疏鬆的病機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涉及多臟腑、由多種因素長期、共同導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 骨質疏鬆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一、骨質疏鬆是常見病嗎?為什麼要重視骨質疏鬆?儘管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存在國家、種族和地區的差異,但整體而言,60~70歲人群中約有1/3患有骨質疏鬆症,而80歲以上老年人則半數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症。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慢病漏鬥」,即在這個大漏鬥中承載的危險因素越多,就越容易患骨質疏鬆症。中國人在這點上似乎並不佔優勢。首先黃種人就比黑人易患骨質疏鬆症,另外中國人較歐美人相比體格小,加之我國北方地區日照偏少,且國人不太注意鈣劑及維生素D的補充,不喜歡日曬等習慣,均是骨質疏鬆症的易患因素。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性骨折發病率不斷上升。
  • 寶寶骨質疏鬆怎麼辦?
    ,很多人首先會聯想到老年人。然而,對於許多0歲以上的寶寶來說,也有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的情況。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家長們務必要注意,當發現自家的寶寶出現骨質疏鬆的症狀時,請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那麼,為什麼這麼小的寶寶也會存在骨質疏鬆的症狀呢?家長們又能通過什麼方式有效預防寶寶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呢?
  • 沉默的殺手——骨質疏鬆
    說到骨質疏鬆,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缺鈣?運動量少?老年病?相信很多人對骨質疏鬆的認識,還停留在這個層面。 但是您知道嗎,其實年輕人也會得這個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關注老年人骨頭健康,骨科開設骨質疏鬆專科門診啦!
    關注老年人骨頭健康,骨科開設骨質疏鬆專科門診啦!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骨質疏鬆患病率為36%,其中男性為23%,女性為49%,特別是絕經後的婦女及骨折後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臨床表現和特點有哪些?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骼疼痛,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的70%~80%,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即可出現骨痛。嚴重時翻身、起坐、行走困難。
  • 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光補鈣或還不夠,還要補充鎂與維生素D
    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光補鈣或還不夠,還要補充鎂與維生素D俗話說「人老腿先衰」。老年人保護好肌肉、關節和骨骼,身體才能更結實、更硬朗,提高人體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所以我們在形容老年人身體好的時候,常常會說「身子骨硬朗」,可見骨骼的健康對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然而,步入老年期之後,由於生殖系統功能的衰老退化,體內分泌的性激素持續減少。除了無法繼續維持生殖系統功能之外,人體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也會減弱,大量鈣質會隨著人體的代謝而流失嚴重,嚴重影響骨細胞的生產。因此,很多老年人都將面臨骨質疏鬆的問題。
  • 老年人出現腰酸背痛,要注意:不一定是骨質疏鬆
    老年人出現腰酸腿痛,多數人會想到上了年紀骨質疏鬆。但你知道嗎?這些看似尋常的症狀背後,很有可能隱藏著一種惡性血液疾病——多發性骨髓瘤。最近,64歲的老何出現雙下肢浮腫、腰背酸痛的症狀。一運動,特別是快步行走、爬樓梯時,還會胸悶牙痛,需要休息幾分鐘後方能緩解。
  • 世界骨質疏鬆症日 多篇文章解讀骨質疏鬆症研究進展
    骨質疏鬆症經常被認為是一種「靜悄悄」的疾病,很多患者在發生骨折前病沒有任何疼痛或其它徵兆;但是一旦發生骨折患者往往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患者也更易誘發多種感染、血栓和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終身殘疾甚至危及生命。
  • 年紀輕輕竟也骨質疏鬆!這些誤區你都知道嗎?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王葳  如果在年輕時忽視運動,挑食、節食,導致飲食中鈣的攝入較少,達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質量,骨質疏鬆也會悄然而至。
  • 骨質疏鬆症的運動處方
    本來就骨質疏鬆了,再運動不是增加了骨折的風險嗎?其實用進廢退,運動不僅僅可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雖然不能逆轉),而且通過鍛鍊,增加的肌肉會降低老年人跌倒機率的25%!可謂一箭雙鵰。所以,庫珀博士把它稱作是「第一道防線」,而且這第一道防線和國內老百姓一窩蜂地補鈣相比更容易、更經濟、更安全,還沒有副作用。
  • 骨質疏鬆是由於吃鹽太多?這些骨質疏鬆的表現,中老年人要警惕
    在生活中我們好像對補鈣這件事一直都在做,不管是在孩童期還是在生長發育期、懷孕期、中老年期……這些不同的時間點,我們都要面臨著補鈣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補鈣,卻到了老年的時候還是逃不了骨質疏鬆的問題,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問題可能就在於我們每天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