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加入知名日企,不知道該哪裡找?
快來 Japanese-Jobs.com 註冊吧!
特約作者 / 蘇菲
在給日企投簡歷或面試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被問到「你的缺點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明明是想好好表現,卻不得不自曝其短,這也太為難了吧!
沒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如何在求職時優雅又巧妙地談論自己的缺點。
首先請記住一個核心觀點: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像是一張紙的正面與背面,可以相互映射,並同時存在,如影隨形。
認真細緻的人難免有時候過於鑽牛角尖;性格隨和的人很多時候會有老好人的傾向;思維敏捷犀利的人有時候說話不太留情;
比起「優點」或「缺點」,它們更像是一個人的「特點」或「特徵」,也是你之所以為你的原因。
而日本企業在詢問這個問題時,也正是期望通過挖掘你的特點,來評估你是否適應該公司的企業文化。
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把「你的缺點是什麼」這個問題,理解為「你的性格特徵是什麼」,然後進一步將它轉換為彰顯自己優點的機會。
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徹底分析自己,這也是日本本土求職中重要的一環「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我個人十分推薦榮格的MBTI人格測試,也簡稱16型職業人格測試,網上有很多地方都免費提供這個測試。
這個測試的結果有四個維度,每個維度都有不同的兩極,將一個人的性格和思維特徵分為十六種。可以較精準的讓你對自己的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的方式以及擅長的工作類型有一個初步理解。
1.精力來源:外向E – 內向I
2.認知世界的方式:實感S – 直覺N
3.對事物的判斷:思維T – 情感
4.生活態度:判斷J - 知覺P
比如我朋友在認知世界的方式上,傾向於實感S,她比較喜歡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看劇都只喜歡看寫實類的,不太能接受幻想類,她很擅長實際操作,因此也是一名醫生。而我在這個維度傾向於直覺N,那些天馬行空、幻想或抽象的概念更吸引我,創作和分析則是我的工作。
不過16型人格並不像星相學,它只是對你當下狀態的一個測試與總結,所以很多人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測試出不同的人格類型。
通過這樣的心理學工具對自己有了系統性的了解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興趣愛好,對人與事第一時間的反應和情緒都能得到解釋。你也會明白自己當下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性格的魅力與短板。
下一步,你就可以為自己尋找一些成對的形容詞,比如「開朗卻粗枝大葉」, 「內向但嚴謹小心」, 「井井有條但吹毛求疵」「快樂但散漫」。注意它們必須是成對出現的,每找到一個優點,你就必須找到一個相應的缺點,反之亦然。
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生物。當一個人說「我是個樂觀的人」時,你可能會點點頭,然後立刻忘記。但當你目睹或者聽說他所經歷的具體故事後,就會對這些特徵更難以忘懷。
故事,是強化記憶的部分,也是讓對自己的描述更加可信的證據。在求職時,故事也是我們用來說服和表達的極好的工具。
在找到屬於自己的優缺點形容詞後,把它們寫在紙上。每個形容詞佔一頁紙。然後,你需要對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進行一次全面回顧,再把所有符合這個形容詞的行為列出來。就像這樣:
在進行這項工作時,強烈建議你把成對的優點和缺點寫在同一張紙的正反面。在下一個步驟中,你會發現,僅僅是把一張紙翻個面,就能獲得嶄新的視角。
最終,在你表達自己缺點時講出的那個故事,可以有以下兩種「套路」:
第一種,是你如何認知到自己的缺點,並努力加以改變的;
第二種,是你如何認知到自己的「缺點」也意味著有相應優點,是可以揚長避短的。
在以往的就職訓練中,第一種往往是主流。我們會看到很多內向的人努力克服內向,開始改變自己尋求社交的故事。但我個人其實更偏愛第二種故事,因為一個人要完全改變性格終究是困難的,揚長避短才更有自信和底氣的做法。
這時,我們先前記錄的,與此缺點相對應的優點就可以用到了。翻翻看優點下面的故事,你會發現,那些可以被稱為「缺點」的形容詞帶來的不僅僅是負面影響和失敗經歷。換個角度,它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以另一種形式助你前進。
就好比「內向」,在生活中經常會被人們當做難以啟齒的缺點,但內向的人往往有一種容易專注和不畏懼孤獨的精神力量,很多時候,他們比外向的人更適合一些需要韌性、長久鑽研和耐得住寂寞的工作。
那麼他也許可以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最開始,他努力學習去面對陌生人和擴展社交,也掌握了一定的社交技能。但後來發現自己這樣做非常累,於是停止了無意義的社交,用這些時間潛心閱讀,撰寫書評,最終因為自己撰寫的作品得到認可而獲得了很多兼職機會,也自然而然地結交了很多愛熟的朋友。
這樣的故事,既展現了自己確實有走出舒適圈的想法和能力,也表達了走出舒適圈後最終決定做自己的決心,以及對自己缺點的接納和相應優勢的運用。雖然講的是一個世俗意義上的「缺點」,卻是一個happy ending。
你也許會想,這樣表達自己,是否會在謀求一些職位時不太有利?
我的答案是:當你展現真實自我時會失去的哪些職位,恰恰是你真的不太適合的工作。
太多太多的人因為薪酬和社會地位去追求這些職位,但當他們真正得到這些後,卻開始了無限的痛苦和糾結。最終要麼被不喜歡也不適合的工作折磨得出了心理問題,要麼徹底放棄已到手的東西,重新探尋更適合自己的路。
因此,我不希望你也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並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上。因為我們不斷探尋自己的人格特徵、優點與缺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者:蘇菲,2010年赴日,東京大學修士課程畢業後就職於日本IT公司,現居東京,為自由撰稿人。
長按二維碼關注
日語人才就業網服務號
Japanese-Jobs.com
日語人才就業專門網站,
靠譜職位刊登中O(∩_∩)O
想要了解更詳細的職位信息,
請聯繫info@japanese-j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