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我。
一年前給球球買的故事書,我已經給他讀了好幾遍。幾乎每個故事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前年生日送給球球的玩具拼圖,他已經拆拆拼拼好幾個來回了。還有《小豬佩奇》動畫片,前兩季已經反反覆覆看了不下5遍了!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對於孩子這種執著精神抓狂不已呢?你說怎麼能就不膩呢?
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裡都在戰戰兢兢地想:「難道是孩子缺乏好奇心?」或者擔心:「這樣下去球球的知識面是不是太窄了,他的同齡人是不是已經拋棄他了!」甚至有想過:「這樣的行為表現是不是屬於強迫症或者自閉症?」
但在查閱了更多資料後,我發現是我小題大做了。在我們成年人的思維中,存在一種「最大效益法則」。每當看到孩子付出很大的努力卻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從事浪費時間卻毫無收穫的勞動時,我們就會忍不住想去幹涉或幫助他們。原來有問題的不是寶寶,而是我們自己。
一、重複是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一些孩子一天到晚拿著同一本書讓父母念給他聽,其實他們並不乎書中是什麼內容,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請你注意我,愛我!」嬰幼兒更喜歡從重複行為中獲得關注,因為在重複又熟悉的親子互動裡,充滿著愛和關注。我們實在沒有必要針對孩子喜歡重複看同一部動畫片或者圖畫書等的現象大驚小怪,甚至憂心忡忡。
二、重複帶給孩子安全感和成就感
重複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重複能帶給孩子熟悉感。孩子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新的事物和知識,因此他們很需要通過一些熟悉的事物來感受自己的掌控力。一個熟悉的故事,他們不用花心思去猜測情節,就能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好像他們自己控制著故事一樣,這可以緩解他們探索世界的焦慮,擁有更多安全感。
當孩子第一次聽故事時,不敢隨意插嘴,當他反覆聽幾遍後臉上就會出現一種得意的感覺,並迫不及待的發言,開始自己豐富的想像,想要自己把故事講完,這就在無形中使孩子變得自信,並使孩子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在「已知」的踏實感中,孩子的思想活動會變得更加流暢。這種瞭然於胸的成就感在故事重複的過程中不斷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快感,讓孩子的自信心不斷提升。
三、重複促進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由於孩子認知能力缺乏,閱歷淺,接受信息的能力遠不及成人,很有可能,他在聽第一遍的時候,只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至於講了什麼卻不知道清楚,而後在每一遍重複聽時又陸續知道了一些,他覺得這個過程非常有趣。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長大的,就好像我們小時候背誦古詩一樣,先背,至於裡面的內容則是慢慢揣摩分析出來的。
重複的過程是對孩子語言發展和邏輯思維培養的重要過程。孩子們在幼年時期,需要通過故事、兒歌、童謠等固定重複的內容和各種重複的動作,幫助大腦成長。人是通過重複來加強大腦的神經連接,重複有助於鞏固學習和記憶效果。對孩子來說,重複學習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大腦中的突觸連接,強化大腦的記憶。而且,孩子的每次重複看似相同,實際上是有細微的差別的。隨著重複的進行,孩子逐漸累積各種富有意義的變化,最終促成個體的成長。你以為孩子做得事簡單無用,其實他卻是在一次次重複中,對哪些我們視而不見得美好建立自己得領悟。因為只有當他對一件事充分熟悉,才會在此基礎上去聯想、去創造。
四、如何進行有趣的重複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們都理解了重複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意義重大,那我們就按孩子的要求來來回回重複無數遍嗎?
不!
我們應該想辦法進行更有質量的重複。
拿講故事舉例,在滿足孩子反覆閱讀的需求下,我們可以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興趣點,引導不同的閱讀側重點,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體驗。比如說孩子現在對圖片最感興趣,我們在講故事時就以圖片為重點來講,當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我們可以以指讀的方式給孩子再講幾遍。
我們還可以在故事中時不時引導孩子討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故事的主人公會做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等等,真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每聽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此外,也可以每次變化一點點,比如給故事添個新的人物,加入些自己想像的情節在裡邊,看看孩子聽了有何反應;又或者故意漏掉一個情節,等孩子來補上;也可以有意打亂玩的順序,等孩子來發現。又或者來段角色表演。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家長也不那麼苦惱啦。孩子在重複的過程中,一定很喜歡你帶來了小變化。同時,他也會因為自己的洞察力而獲得成就感,前提是,你能夠及時地表揚和鼓勵他。
最後,我們還可以拓寬興趣範圍。比如孩子最近喜歡聽關於「老虎」的故事,那就可以找些相關的童謠、十二生肖中的老虎等;如果寶寶最近喜歡玩汽車,也可以用積木拼出汽車的模型,請玩具小人在上開車......這樣,他會在重複中玩得更加多樣,也更加深入理解。
所以,面對喜歡「重複」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要適當滿足孩子的這種「重複」的需要,一方面在他精力有餘的情況下、也嘗試用新鮮的事物去吸引他。對我們每一位家長來說,如果能做到欣賞孩子的重複,給與他重複的自由,就可以引導孩子在重複中進行學習、鍛鍊,不斷成長。
總之,「重複」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同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消退,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做好引導,循序漸進。
如果你實在不放心,想要排除強迫症或自閉症的可能性,可以對比一下,如強迫症兒童的重複行為主要為——反覆洗手、排序、檢查、按幾何圖案的強迫性行走等,並且重複行為顯得毫無意義,很難被改變。只要不是這種異常的重複,那基本上就沒有大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