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預測粘彈性固體的滯後不穩定性

2020-12-13 量子認知

粘彈性(英語:Viscoelasticity)是黏性流體與彈性固體的特性組合,一般來說粘性是液體的,彈性是固體的性質。兩者表示各自的變形的難易度。對粘彈性來說,即使撤銷力也不馬上返回,而是慢慢地恢復原狀。

確定粘彈性結構的這種滯後穩定性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因為看似穩定的構型可能會逐漸蠕變,即材料在應力作用下的塑性變形隨時間的變化,而失去其穩定性。目前科學家只能通過數值模擬來大概預測未來的穩定性。粘性滯後蠕變結構的穩定性研究在火箭發射防爆炸、原子能發電站防洩漏、地震餘震預測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粘彈性結構示意圖

在最近一期的《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中,以色列科學家們通過其不斷開發的「瞬時參考度量」來描述粘彈性固體,以測量彈性應變。在這項工作中得出的直接的方法用於不可壓縮的粘彈性固體,將未來穩定性的問題簡化為僅通過靜態計算。通過彈性薄殼中延遲不穩定性的細微機理證明了該方法的預測能力,與實驗結果一致。

自然爬行運動

研究人員仍在認知粘彈性在地震餘震中的作用,這是因為缺乏可預測此類系統未來穩定性的預測理論框架。材料中緩慢的粘彈性流動會導致系統不穩定,從而導致內部存儲的彈性能突然釋放。儘管科學家可以確定控制粘彈性行為的變量,但對粘彈性流體中延遲不穩定性的機制仍知之甚少。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度量共線性定量地描述,解決了粘彈性不穩定性的特徵。

如圖所示度量共線性。對應於可實現的配置(粗實線)的度量的子集,限制並執行度量g的最小化(用黑色實心圓圈標記)。這些度量尤其是方向性保持和歐幾裡得的。給定一個瞬時參考度量g(用一個完整的灰色圓圈標記),根據瞬時彈性能量給出的距離函數,實現的度量將對應於從可允許度量到g的最接近點。從靜止開始,g′從g′0(用紅色圓圈標記)向g演化,由於這三個度量的共線性,g仍然是最接近g的允許度量。當g保持靜止時,g的演化將保持共線性,漸近地接近於g stat(以空心圓標記),它也是共線性的。值得強調的是,在整個演化過程中,g保持不變;因此,儘管應力鬆弛,也不會觀察到構造的變化。

表徵彈性體材料中的蠕變運動

該團隊將材料的行為描述為相對於隨時間變化的測試長度的快速彈性響應,該測試長度可能因緩慢的粘彈性流動而發生變化。他們解釋了材料中的微觀響應,並預測了無約束粘彈性結構的未來穩定性。 通過複雜的應變速率和應力鬆弛函數的計算,解釋了線性粘彈性材料的所有關係,然後推導了一維系統的數學關係。其中一些取決於材料特性,例如楊氏模量和泊松比。瞬時增量變形會導致線性應力增加,從而使材料產生純彈性響應。因此,科學家消除了系統的慣性,並將材料的運動近似為在彈性平衡狀態之間演化的準狀態。結果,給定的瞬時參考度量可以產生多個彈性穩定的配置。

如圖所示粘彈性參考長度的演變。在靜止狀態下,物體的三個長度量度:測量長度g(標記為紅色)、瞬時參考長度g(標記為灰色)、和靜止參考長度g′0(標記為黑色)都相等。當經受恆定的位移擴展時,瞬時參考長度從靜止長度向著當前假定的長度發展,從而導致應力鬆弛。它漸近地接近穩態g′stat =βg+(1-β)g′0,其中初始應力減小了1-β倍。釋放後,不受約束的系統會立即採用其偏愛的瞬時參考長度,而該參考長度又會逐漸向其餘長度蔓延。

通過度量描述的粘彈性不穩定性

材料的隨時間變化的瞬時參考度量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演變為獲取新的穩定構型,合併現有的穩定點或導致穩定的彈性構型失去穩定性。在後一種情況下,緩慢的粘彈性演化將緊隨其後,即迅速突顯了預測粘彈性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困難。此功能稱為臨時雙穩態、偽雙穩態或蠕變屈曲。為了使不可壓縮的線性粘彈性固體蠕變成不穩定性,必須進行兩個不同的過程。首先,彈性穩定狀態將通過一定量的外部載荷在一定時間內通過粘彈性鬆弛獲得穩定性。然後,隨著外部載荷的去除,結構將呈現新獲得的穩定狀態,並伴隨著粘彈性蠕變而導致不穩定性。但是,獲得的穩定狀態是臨時瞬態的。

研究人員通過一個粘彈性錐研究,(a)截去一部分圓錐形外殼,(b)為對稱軸和圓錐形殼體的單個截面的橫截面圖。

然後用所開發的粘彈性的度量描述來提供控制粘彈性結構穩定性的機理圖,如圖所示粘彈性穩定性圖的實驗驗證。

實驗結果

在這項工作中進行的計算揭示了粘彈性不穩定性的許多定性特徵。然後,科學家通過實驗檢查矽橡膠圓錐形波普爾的響應,測試了該理論的定量預測。為此,他們將矽橡膠膨化器澆鑄成截頭圓錐形外殼,以更簡單地控制材料的厚度。隨著厚度的增加,雙穩態性降低,然後在某個時間點,彈出式吸嘴立即彈回。科學家生產了50種不同幾何形狀的圓錐形膨體,並測試了它們的相,以實驗確定粘彈性質的相界。

該研究工作與以前關於彈塑性的研究相似。度量理論可以應用於各向同性不可壓縮的粘彈性固體,為粘彈性不穩定性提供了基本規則。給定的結構蠕變到不穩定狀態,應在將結構保持在外部載荷下的時間框架內進行蠕變。該理論在描述薄彈性殼體中的延遲不穩定性方面特別有用,這些結果將能夠揭示粘彈性在引發延遲地震餘震中的作用,從而所提出的度量描述將為理解延遲的粘彈性不穩定性提供理論框架。

參考:

1. Predicting delayed instabilities in viscoelastic solids, Science Advances(2020). DOI: 10.1126/sciadv.abb2948

2. How the Venus flytrap snaps, Nature. DOI: 10.1038/nature03185

3. Critical slowing down in purely elastic 'snap-through' instabilities, Nature Physics. DOI: 10.1038/nphys3915

相關焦點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作為對機械擾動的響應,粘彈性材料表現出瞬時彈性響應,這是純彈性固體的特徵,隨後是隨時間變化的機械響應和能量耗散或損失,這兩者的特徵都是粘性液體的特徵。粘彈性材料將響應於外部階梯應力或載荷的施加而以隨時間變化的方蠕變或變形,並且響應於階梯變形而經歷應力鬆弛或以隨時間變化的方式降低應力水平。
  • 科學家們在一系列特別設計的實驗中研究了粘彈性流體的奇怪行為
    科學家們在一系列特別設計的實驗中研究了粘彈性流體的奇怪行為 2018-11-08 15:18:20 來源:sciencedaily 粘彈性流體無處不在,無論是通過您的靜脈還是穿越阿拉斯加輸油管道的1300公裡管道。
  • 氣溶膠流體力學:漣漪效應氣泡破裂的瞬時研究
    漣漪效應中粘性氣泡的破裂在自然界和工業應用中十分普遍,比如當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潛在的攜帶病原體的氣溶膠,這些氣溶膠與襯在呼吸道中的粘彈性流體中的薄氣泡膜的漣漪效應氣泡破裂有關。一個由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的機械工程、數學和航空航天工程研究團隊對這種漣漪效應氣泡的破裂,予以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力學所基於流體粘彈性效應的生物顆粒微流控分離研究獲進展 來源:力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8-03   今日/總瀏覽:2/1537
  • 不穩定性心絞痛合併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研究
    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與心血管事件相關,而有關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及其對心血管事件影響的研究則少見報導。因此,本研究探討了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患者血壓晝夜節律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資料與方法1.研究對象: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
  • PAPP-A一種獨立、有效預測冠心病風險以及斑塊不穩定性的新型標記物
    2001 年Bayes- Genis 等通過屍檢, 發現妊娠相關蛋白- 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PAPP- A)在不穩定粥樣斑塊組織內表達豐富, 在急性冠脈症候群時血漿PAPP- A 濃度升高。
  •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在高通量篩選二元硫族化合物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3-1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為了提高高通量工作的可靠性,研究團隊將形變勢理論和彈性性質計算方法應用到了高通量研究中,評估了材料的電聲相互作用和非簡諧效應強度,並定義和驗證了可以用來表徵材料電學性能的熱電參數c,和可以表徵材料聲學性能的熱電參數g。
  •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4:06:48 美國史丹福大學Vivek B. Shenoy等研究人員合作總結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 科學家發現 你不一定知道的現實 固體能像液體一樣流動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固體跟液體有很大的不同,它們不能像液體一樣流動。然而,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滿足所需要的條件,乾燥的沙粒可以像液體一樣流動。當容器中質量較重的顆粒放置在較輕的顆粒上時,較輕的顆粒可以像熔巖燈中的斑點一樣向上「燃燒」(移動)。
  • 中國固體飲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固體飲料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年)認為,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追求更加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國固體飲料行業有望藉此契機迅速擴大市場規模。未來**年,我國固體飲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 生物力學:生物固體力學、生物流體力學和運動生物力學
    其研究範圍從生物整體到系統、器官(包括血液、體液、臟器、骨骼等),從鳥飛、魚遊、鞭毛和纖毛運動到植物體液的輸運等。生物力學的基礎是能量守恆、動量定律、質量守恆三定律並加上描寫物性的本構方程。生物力學研究的重點是與生理學、醫學有關的力學問題。依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生物流體力學、生物固體力學和運動生物力學等。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生物學和力學相互促進和發展著。
  • 體外和活細胞研究表明濃縮染色質在中尺度上表現為固體
    體外和活細胞研究表明濃縮染色質在中尺度上表現為固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5:40:42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Michael J.
  • 南科大在液晶彈性體3D列印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葛錡研究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教授Christopher M. Yakacki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數字光處理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3D列印,用於超輕三維吸能結構的快速成型。
  • 溼頭髮為什麼總是粘在一起?(下)
    溼頭髮為什麼總是粘在一起?(下)就像生物有時候需要避免彈性毛細作用,有時候卻要利用它一樣,人類對彈性毛細作用的感情也可以說是一言難盡。同樣,如果調整固體的材質,讓這些薄壁的彈性減弱,剛性增強,變形現象也不容易發生。神奇的「微雕大師」在光刻膠的製備中,彈性毛細作用是科學家竭力希望避免的。但如果我們逆向思考,就會發現彈性毛細作用實際上是相當有利用價值的一種現象。如何更好地利用彈性毛細作用為我們服務,目前正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首先站出來竭力挽留彈性毛細作用的仍然是研究光刻的科學家。
  • 蚊群表現出機械性能,表現為粘彈性材料!
    蚊群具有某些類型的機械性能,有時還會對一種作為粘彈性的刺激做出反應,這是史丹福大學和羅瑟姆斯特德研究所一組研究人員的發現。在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對一種蠓群體行為的研究以及發現。
  •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教師在微納米體系表面彈性理論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中國高校之窗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08   今日/總瀏覽:1/3270
  • Abaqus中粘彈性材料的定義與使用
    一、 定義時域粘彈性材料1、 在Edit Material窗口中,選擇 Mechanical→Elasticity
  •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微衛星不穩定性癌細胞中重複擴增賦予WRN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 23:31:43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Andr Nussenzweig研究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牛人自己動手做了一部iPhone手機,外形十分逼真,屏幕有粘彈性
    然後他找到一塊薄紙板,再裁剪下來的iPhone正面圖片後方塗抹固體膠,將其貼上。粘貼完成後,用寬透明膠帶完全覆蓋iPhone,粘貼完成,進行壓緊,避免氣泡產生。接著用工具,沿著iPhone圖片輪廓,對黃色的紙板進行裁剪。
  • 研究提出高效且適用性廣泛的聲子輸運理論模型
    有關聲子輸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1819年,法國化學家Dulong和Petit把固體物質比熱與原子分子熱振動聯繫起來,發現並提出固體的高溫比熱為常數,然而卻無法解釋固體比熱在低溫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顯著下降的現象。近一個世紀以後,1907年,Einstein提出的量子熱容理論,合理解釋了Dulong-Petit高溫固體比熱,但同時面臨了新的挑戰:極低溫度下熱容下降過快與實驗結果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