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在中國一直是剛需型的市場,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從資料來看到,教培行業一直是熱點話題:
2015年,教育行業O2O爆發,近八百家平臺廝殺,最終剩者為王的不多;
2017年,在線1對1在英語行業興起,VIPKID先拔頭籌,有四家公司融資超過百億,但全行業虧損嚴重。
2018年,網際網路融合的教育行業試圖挑戰傳統教培行業,但並未發生本質改變。
今年的疫情可能是學而思和新東方這樣的巨頭向海外擴張的好時機;而中小企業可能還沒有擺脫困境,將面臨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的局面。
從表面上看,這場疫情加速了網絡教育企業的發展,並引發了線下機構的崩潰。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數億中小學生集體上網,數億家長集體觀看,使得各大在線教育機構的用戶數量飆升。這次疫情只是提高了使用者的意識。隨著疫情的結束,大量學生最終將返回線下後,留存會有多少還是未知。線下教培受到直接衝擊,在複課後的周末和暑假將面臨政策壓力。
事實上,這次疫情只是導火線,在此之前,大多數運作困難的教培機構都有隱藏的問題。過去,賺錢相對容易,導致管理粗放,意識保守,缺乏新技術。當行業危機到來時,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暴露出來:現金流問題只是一個表面問題,教育機構面臨的結構性瓶頸才是核心。疫情不過是加速了市場的清理,教育培訓市場的專業性將進一步提高,教培行業的技術應用會重要。
短期來看,技術偏應急的工具屬性,阿里釘釘、騰訊課堂迅速走上戰場。科技教育企業的美好未來也產生了原本用於支持各種內部業務線的實時雲。
中期來說,技術要解決教學體驗的問題,講究的是專注。在線教育絕不像將教學直接轉移到在線直播平臺那麼簡單。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僅需要適應網絡環境,課堂也需要更多符合網絡環境中教育學、腦科學和認知科學規律的互動功能和機制。
長期來說,技術要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閉環。具有在線和線下兩種形式的雙師型教室和智能教室將更受歡迎,集成在線和線下教學的開放教育模式也將被更多機構視為發展戰略的重點。
未來的教培格局,主要有三方面:
技術建設。在線教育永遠不會顛覆線下教育機構,但善用技術的機構肯定會顛覆不懂技術的機構。行業中已有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對於教育機構來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實力投資研發,但每個人都需要有意識和能力來充分利用市場上現有的技術。
精細管理。在精細化和標準化管理方面運營,教育和培訓行業仍有很大的學習和改進空間。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組織必須依靠組織的力量和產業鏈的力量,逐步建立起能夠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甚至發展自身文化價值的教學體系、教師培訓體系、管理體系。
品牌建設。教學和培訓機構的品牌將日益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追溯新東方、好未來這樣全國性品牌的原點,也是逐步建立的,也有較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
歡迎關注本號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