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即是冬天的一個重要節氣 ,也是咱們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多重要?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寥寥數字,就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了。而對吃貨們來說 ,更值得探究的莫過於冬至吃啥?我國地大物博,風俗各異,各地都存在著些許差異,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冬至這天都要吃餃子,雖然說現如今,餃子已經不再是節日的專屬,並且很多地方很多人冬至也並不一定吃餃子,然而不可否認,冬至吃餃子的的這個習俗確實是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的。
那麼,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關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版本很多,而流傳最廣的的一種說法則與醫聖張仲景有關。這個故事版本,甚至很多孩子都在故事書中見過。既然與張仲景有關,那麼這個故事就要追溯到東漢的時候了。據說有一年的冬至,天氣特別的寒冷,張仲景辭官返回故鄉南陽,沿途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為大家施湯藥,治凍疾。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鍋裡熬煮,再將肉撈出來切碎,用面片包成像耳朵形狀的「餃耳」,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餃耳」,一大碗肉湯。大家吃了「餃耳」,喝了肉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疾都治好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俗語。
不同餃子的寓意
餃子的歷史久遠,隨著不斷的發展變遷,餃子的內餡也是越來越豐富多彩,中國人都講究個好的寓意好的兆頭,表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因此不同餡料的餃子也都分別賦予了不同的美好寓意。
韭菜餃子:取諧音「久財」。寓意財富久遠,代代相傳。
芹菜餃子:取諧音「勤財」。寓意勤勞致富,財源滾滾。
白菜餃子:取諧音「百財」。寓意招財聚財,百財聚來。
魚肉餃子:取諧音「餘財」。寓意財富不斷,年年有餘。
等等…………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南方人坐不住了,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吃糯米製品難道不香嗎?」
和北方的習俗不同,南方在冬至這一天更中意的是糯米類的製品,比如湯圓,赤豆糯米飯,年糕,餈粑等。
在南方,冬至自古都是以吃米製品為主。這個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當時的《荊楚歲時記》中便有記載,從那時候起,南方居民就流行在冬至節這一天吃赤豆粥,具有祛病禳災的意思。
小喬覺得,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不管吃米還是吃麵,不管是甜是鹹。都代表了咱們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吃什麼倒不是那麼重要了。更何況,現在的生活,完全可以南北通吃呀,只要你樂意。餃子,湯圓,您定。
我是小喬的美好食光,每天在這裡與您分享我的美食生活。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就請關注我,也期待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您的肯定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