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要進補,皇帝祭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什麼?

2020-12-18 歷史百家爭鳴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遺產,正是在二十四節氣的指引下,我們的祖先才能進行精準的耕種勞作,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但是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土地進入城市生活,對於二十四節氣也越來越生疏,什麼節氣播種,什麼節氣收穫,都已經變得遙遠而陌生,但是二十四節氣對於耕種的人來說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我們則更加需要了解二十四節氣的含義和真諦,比如馬上要來的冬至,在古代來說就是一個大日子。

冬至是一個節日

俗話說別拿豆包不當乾糧,對於冬至來說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冬至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沒有認為它是一個節日,冬至其實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不是每個傳統節日都放假,加上現在從事農業的人少,關注的人少,所以對於冬至的重視程度沒有古代那麼高了。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冬至跟夏至一樣,是一個特殊日子,冬至這天某時刻太陽將直射南回歸線,也是北半球白晝最短,日影最長的一天,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正是這樣的一個特殊現象,讓冬至成為一個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節點,雖然冬至不是一年的開始,但卻是一個循環的開始,因此冬至被認為是大吉之日,因此古人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慢慢的形成了固定的節日,而且是非常隆重的節日,上至皇帝,下到老百姓都會選擇這一天祭天或者祭祖。

陰陽五行學說歸納冬至有「一陽生」之象,由此冬至日也稱為「一陽節」。由於冬至是新的循環的開始,從這天起,白天越來越長,這大概關係到所謂「陽氣起」,因此就有諸多拜賀之舉而令冬至增添「喜」意,因此冬至又得「喜冬」、「賀冬」、「秤冬」之稱,也就有著「賀冬節」此一節日。

到了現代,隨著移風易俗的推進,冬至的祭天或者祭祖都已經基本取消了,不過民間的一些習俗還是保留了下來。

古代皇帝如何過冬至?

前文提到,冬至對於皇帝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從西周開始,冬至就有國家祀典。《周禮.春官》中就說,到了冬至這一天,要祭祀天地,當然這個時候的冬至還不是節日,到了漢朝,冬至成為了通行的節日,並衍生出了很多禮節和習俗,漢朝人比現代人要幸福,因為在漢朝,冬至這一天是要放假的,是漢朝的法定假日,這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東漢王朝對待冬至的情況:「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可見,皇帝和百官在冬至這一天都是休息的。

冬至這一天除了祭祀,那就是朝賀,一般是南郊祭天(取太陽要從冬至後從南回歸線「回歸」),北郊祭地,祭祀完成以後,皇帝要朝會群臣,藩屬國則要在這個時候進行朝賀。

魏晉以後,冬至這天的儀式日益隆重,僅次於元旦,朝會典禮中專門有一儀式為朝賀禮,皇帝在當中要接受各國與周邊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賀。

宋朝時候,皇帝甚至設立了冬至儀仗隊,俗稱「掛冬仗」,這個儀仗隊統一服裝,踏著整齊的步伐,護衛皇帝去祭祀,而群臣則統一服裝覲見皇帝。

到了明清兩朝,則在天壇祭天,地壇祭地;清朝時候皇帝祭天儀式每年都有,祈求天帝保佑、國泰民安,並已發展到極為繁瑣、複雜、隆重:期間皇帝必須穿祭服、請牌神,太常寺官奏請行禮,典儀官唱贊「燔柴迎帝神」;更在東南煪柴爐升火,西南方懸望燈,樂隊齊鳴。可見,清朝皇帝在冬至這天有多麼的重視。

民間老百姓在冬至吃什麼 ?

皇帝位了國泰民安祭祀天地,民間老百姓在冬至這 一天則相對簡單,主要還是祭祖和朝賀,另外就是走親訪友和穿新衣,老百姓如此做的意義就在於扶陽,這是對未來美好的嚮往,到了冬至即使借錢也要置辦新衣。

對於吃,老百姓的想法則樸素的多,也更加貼近大自然的規律,遵循的原則就是「冬至進補,春天打虎」,冬天就是為了養好身體,待來年,大幹一場,食物的選擇要求有三點,熱量高、有營養,寓意好,因此北方有冬至日吃食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吃餃子又俗稱「安耳朵」,民間習俗認為冬至日不食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而吃餃子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當時張仲景做的餃子還是一味藥,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但是也依然坐堂行醫,後來依然回家給鄉親治病,當時正好在冬季,很多老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張仲景命人在路邊搭起棚子,用大鍋煮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煮好以後,用麵皮把肉和藥材抱起來,做成耳朵狀的「嬌耳」,每人兩隻,吃完以後在喝藥湯,這樣所有的人凍得耳朵都被治好了,老百姓學習張仲景的樣子,用麵皮包了一些食材做成「嬌耳」,並在冬至這天吃,以表示不忘張仲景的恩德,同時也是為了驅寒。

當然,由於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不同地方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山東棗莊等地冬至會喝羊肉湯,而朝鮮族則會吃狗肉,不過北方大多數還是吃餃子。

相對於較為統一的北方,南方則沒有那麼統一,較為普遍的是冬至日食湯糰、粉餈粑等甜食的習俗,在冬至日這天,用米麵製成的圓形的湯糰,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湯糰有餡料者用作祭祖,無餡料者用作祀神。現在有些地方也是在食用湯圓。

江浙一代除了吃湯糰以外,還會食用桂花酒釀,而蘇州的人則會吃團圓飯,廣東部分地區會吃湯圓以及腊味糯米飯,臺灣地區也是吃湯圓,不過把湯圓稱為「冬節圓」。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冬至是公眾假期,是全球唯一一個將冬至設定為假期的地方,大陸的小夥伴也就只有羨慕的份了。

無論冬至這天,大家做什麼吃什麼,都是對未來美好的期許,是對健康和團圓的嚮往和期盼。

參考資料:《周禮.春官》、《後漢書》、《宋書》、《史記》、《中華全國風俗志》

相關焦點

  • 冬至節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與眾不同的浙江人吃什麼呢?
    眾所周知,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不過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既然堪比過年,那肯定少不了美食,很多外國人經常說,中國人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節日,就是為「吃」找個正當的理由罷了,在中國的冬至節那天,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則喜歡吃湯圓,那麼在浙江省
  • 冬至靈魂拷問:為什麼北方人過啥節都吃餃子?
    ,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魏晉時期,冬至又叫「亞歲」。這一天,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如此描述冬至:「……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都要舉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
  •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
    冬至的風俗習俗是什麼 冬至傳統習俗數九祭祖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12-22 00:13   來源:鳳凰國際iMarkets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今天中國人對冬至最深刻的記憶,大概就是吃餃子這個習俗了。北方人是「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我們在吃餃子,日本怎麼過?
    它首次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以冬至所至之月為十一月,以正月為歲首在現代,即使小孩子也知道清明是要給祖先掃墓的日子,事實上,在中國的古代傳統中,冬至也有類似的習俗。冬至的一個重要活動,就是祭天祭祖。歷代帝王都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
  • 今兒冬至!數九開始,北京人一定要吃餃子!
    北京人,今兒冬至,咱又該吃餃子了!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明清時期冬至有「肥冬瘦年」之說, 不僅皇帝祭天,
  • 冬至祭祀習俗:祭天與祭祖
    因此,古人特別重視以祭祀活動來娛神祭天,祈求上蒼與神靈的保佑。從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冬至節的祭祀,重要的內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 餃子應該什麼時候吃?冬至和除夕必備,而我說:想吃就吃
    不僅如此,北方人對餃子還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逢年過節,餃子都是飯桌上的必備。而對於南方人來說,餃子就只是偶爾調節一下胃口的「零食」,更不會有固定的時令來吃餃子。在一些特別的日子裡,總是會有「吃什麼」的爭論,北方人基本上都會選擇餃子,而南方人可選擇的就多了去了。
  • 冬至小習俗有哪些 冬至吃酒糟是哪裡的習俗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 冬至吃餃子
    俗語講「立冬補冬,不補嘴空」,我河北省中南部這次流傳立冬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古文曰:立冬, 立者,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 。古人的立冬,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而在農耕社會平民的世界裡,迎冬就是利用這一天,犒勞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
  • 今天冬至你吃餃子了嗎
    今天是冬至,早上起來看到有很多人朋友圈發今天需要吃餃子(我是北方人), 可能這麼多人關注吃餃子,餃子是商品的原因吧!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有人記得就好,不像前幾天12月13日是什麼日子沒人記得!帶大家了解一下冬至的傳統!
  • 冬至來了,做餃子最好的麵粉是什麼?
    冬至來了,做餃子最好的麵粉是什麼?不知不覺,冬至又近在眼前了,「冬至大如年」這說法足以說明冬至節的重要。每年的冬至南北方都會吃餃子,餃子是我們的傳統美食。在吃餃子這件事情上,南北方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北方人把餃子當作主食,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娶媳婦嫁人都會吃餃子。可以說餃子就是團圓喜慶的象徵。南方人一般會把餃子當宵夜;北方人愛吃鮁魚、三鮮、蝦仁餡餃子;南方人愛吃鮮肉冬菇、薺菜、玉米餡;而韭菜豬肉,韭菜雞蛋,芹菜餡餃子則屬於南北通吃。但是餃子無論怎麼吃,決定味道口感好壞的決定性因素都是餃子皮。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認為,這天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你家#冬至吃啥#?
  •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最早的餃子是救命的藥!
    (醫聖張仲景發明救命的餃子)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節氣,而且還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從西周王朝開始延續到今天,已經3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王朝,冬至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而且十分神聖,在西周時期,冬至這天周天子要舉行祭天儀式,在唐朝時期,李唐帝王也要在冬至祭天,明清時期
  • 冬至大如年,到底吃什麼才能不凍耳朵?
    轉眼又到冬至了,中國傳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人常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氣日漸寒冷,此時的養生進補也極為重要。我國幅員遼闊,除了「北吃餃子,南吃湯圓」,各地還有著別具地方特色的「冬至飲食攻略」。
  • 冬至明明是祭祀祖先的節日,為什麼有人喊冬至快樂還要吃餃子?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二十四節季之一,這一天,晝夜分明,白天黑夜一樣長,從這天開始,白天開始漸漸長起來,直至夏至; 夏至起,白天漸漸短走來。這也是長起冬至,短起夏至之說的來歷。冬至前後,是我國最寒冷的時段,黃河以北地區,為了防止耳朵被凍傷,大都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
  • 冬至為何又稱「小年」?這天為何南吃湯圓北吃餃子?
    於是,冬至吃什麼,就成為了南北方地區人們備受關注的話題點。北方人說:「冬至要吃餃子」!而南方人說:「冬至要吃湯圓」!當南北方人們為冬至吃什麼而爭論不休時,其實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關於這一不同飲食習俗的淵源。
  • 冬至到,小布請您吃餃子!
    圖片來源於《四季中國》視頻截圖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從周代起先民們就會在冬至舉行祭祀活動;到了漢代,皇帝會在冬至這天舉行盛大的祭天典禮;宋朝以後,冬至則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至於明清,皇帝仍然會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除了祭祀之外,據說古代民間還有在冬至這天親朋好友間相互拜訪,以美食相贈的風俗。
  • 冬至這天,每個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
    冬至這天,每個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到了這一天的時候,我感覺離春節就不是特別遠了,而且在冬至的時候,我們公司還會舉辦一些活動,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吃,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冬至吃餃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其實在冬至這一天,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那麼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
  • 「冬至吃啥」衝上熱搜!網友吵翻…北方人到底有多愛吃餃子?
    「冬至吃啥」衝上熱搜!網友吵翻…北方人到底有多愛吃餃子?這麼火爆的場面大家吃上餃子了沒答案肯定是:不僅吃上了,還吃得嘎嘎香山西自古就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寒冷的冬日來一份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