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果你念佛,這件事做不到,再念也沒有用!

2020-12-11 慧光雲聚

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十六字,是念佛法門的一大綱宗,包含了念佛法門的所有精要。「真為生死」,要隨時修習無常、流轉痛苦等法,修行的目的,唯一是要解脫;「發菩提心」,畢竟念佛法門是大乘的法門,必須要發菩提心,這樣才能與淨土法門相應,才能上品往生,這是念佛人應該做到的發心。

要想與念佛真正相應,必須要真為解脫,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以真信切願,念念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樣就可以念念與佛陀相應,和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如果沒有求解脫之心,你修持任何法都不可能相應。對於念佛法門來說,同樣也是如此。雖然念佛法門最容易修持、最容易解脫,但是如果你沒有求解脫之心,那就不可能與念佛相應,也不可能往生淨土。

現在有很多的念佛人整日念佛、懺罪、發願,但是淨土還是很遙遠,往生沒有保證,這是由於內心的愛樁沒有拔除,情纜還牢牢地系在娑婆岸邊造成的。能不能去淨土只在於心,如果心上已經除掉障礙,或者一心嚮往淨土,當然就能步步靠近淨土。以此晝夜勤修,就能越來越熟,越來越有把握。有些人看起來是整天都在修行,念佛不斷,又是懺罪,又是發願,好像勤懇精進,但實際觀察起來,距離淨土極其遙遠,毫無往生保障,自己仍然是一個身處危險的人。什麼原因呢?不外是內在障礙太大。

真正修行之人對世間的名聞利養沒有任何興趣。對於他來說,這些善妙的世間五欲味同嚼蠟,沒有任何意義。真正修行的人是默默無聞的,只管自己了斷生死的大事。就像世俗諺語中所講的:「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不用說他自己根本不會講別人的是非,即使你對他講是非,他也不想聽。因為他認為,聽別人的是非就是幹擾自己的修行,就是懈怠放逸了。有些大德就有這樣的風範,只要有人給他提一、兩句是非,他馬上就把話題引開,不想讓你再談下去,這就是真正修行人的特點。但是,有些不知趣的人還會繼續說,即使故意把話題引開好幾回,他還不知道,那就沒辦法了。

其實,不用說佛教真正的修行人,即使是有些外道的修行人,也是如此。譬如,《道德經》裡面講,修行人是一種什麼狀態呢?「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豫兮若冬涉川」,就好像冬天在薄冰上走路,非常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在那裡走。「猶兮若畏四鄰」,就像會被四周的鄰居看見一樣,非常害怕。修行人的心態應該是怎樣的呢?就像賊一般,偷偷摸摸地在那裡修行,單怕被別人看見。因此,羅睺羅尊者稱為「密行第一」。什麼叫「密行」?就是偷偷地修行,不要被任何人知道,這才是修行人的風範。

如果我們真為解脫,發菩提心,就不會貪著世間的名聞利養,自然就能與解脫相應,自然而然就會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辦道,這是真正修行人的特點。

相關焦點

  • 佛教:為什麼有的學佛人從早到晚不停念佛,卻沒有任何感應?
    相信很多學佛同修,都已經知道念佛好處,不得不說,因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但如果你的真的學佛,絕對不會只看一句話就誤解了佛的意義,有些同修聽到能滅八十億罪,一天從早到晚,一天念幾萬個音,難道自己的罪就能這樣被毀了嗎?
  •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做善事,樂善好施,用財物幫助別人。熱心做公益,修橋補路,方便行人。
  • 念「觀音菩薩」,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拜觀音菩薩,做不到這兩點,再拜也無用!提到觀音菩薩,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名「觀自在菩薩」。以觀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認為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悲心」是佛法的根本。
  • 佛教知識:專修念佛,是不是一定要24小時不停地念佛?
    問:專修念佛念念不舍是不是要24小時不停地念佛?答: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要你24小時不停地念佛,而是要有「念念不舍」之心。什麼叫念念不舍?比如人在外面打工,老家有小孩和父母,雖然不能常回家,但心裡對父母孩子有牽掛之心,這就是念念不舍。
  • 佛教:別再求佛了,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佛教似乎是大眾的避難所、護身符,凡逢苦難不順或者過不去的難關了,大家都會喜歡到寺院裡拜佛許願,求佛菩薩加持。但是求佛真的有用嗎?許多人為了換取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大肆燒香做供養,與佛菩薩「做交易」,功利心太重,卻失了前來禮佛的誠心和恭敬心。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也是對正信佛法的誤解。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一、定業不可轉佛門裡有句話叫: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什麼意思呢?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泰國也有「念佛修行」——yitiposo佛隨念的特別用法
    這就是國產佛教淨土宗的巨大影響力,以至於淘寶上賣得最火的佛教周邊產品,永遠都是念佛機.很多信佛的人家裡沒有佛像也沒有香爐,但是肯定有念佛機在側,沒事就兩腿一坐「阿彌陀佛」。抗戰期間有革命志士不幸被抓到了憲兵隊,看到一個光頭僧侶(估計是居士,僧人當兵也是要暫時還俗的,革命者分不清)在抑揚頓挫的念佛(日本佛教誦經的發音並不是日文,還是用的漢語的發音,偏江浙口音)。
  • 佛教: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修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認識佛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呢?其實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全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更多的是為了種植「善根福德因緣」,求得當下安寧。也就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儘管不可思議。但是對於 普通人來說,安寧更加重要,這或許是很多人熱衷於念佛的真正原因吧!
  • 佛教:念「阿彌陀佛」時,不懂這幾點,再念也無用!
    下文中的三點,若不能領悟,乃至對念佛法門心生疑惑,半信半疑的念佛,可以說再念也無用。其一,念佛發音重要嗎?眾所周知,淨土宗專修念佛,而念佛又有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念佛四種。其中,持名念佛最為方便,三根普被,利頓全收,因而修學的信眾也最多。
  • 廣欽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念佛
    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臥,一心念佛,夜不倒單。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臺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幾種最有效的念佛方法-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人生還有比此更快樂的事嗎?如果觀想,心中的法喜越深,嘴裡就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不斷的持念起佛號。要念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發出至心微笑。這樣子念得心念純靜、熱情洋溢,必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 佛教 什麼是一行三昧?什麼是念佛三昧?可能你我蒙昧很久了!
    我們雖然沒有如同佛陀那樣,不能真實的了知「眾生平等」以及「佛於眾生無有差別」的究竟妙義,但我們可以選擇深信佛陀的開示教誨!我們皈依佛法僧三寶後,我們就要深信「眾生平等」以及「佛於眾生無有差別」的教言,因為這樣的最為殊勝無比的教言實在是我們修學佛法的希望所在啊!同時,這也是佛教倡導覺悟,而非宣揚迷信的最為可貴的一面!
  • 念佛人需要做還壽生、破血湖等「佛事」嗎?
    如果僅僅是燒這些倒是好辦了,更有甚者,把做種種佛事也作為以後做鬼的享受,進一步還有一種觀點說:你念佛,念一句佛號就會有一塊元寶,念得愈多,以後做鬼的時候就用的元寶愈多。這些都是屬於「寄庫」的範圍。 這裡印祖說這些「還壽生」的經,不是真的佛經,是後人偽造的;「寄庫」,你如果是發願死後做鬼,你有願做鬼的心,那你就是念佛也不能往生。
  • 夏蓮居談念佛
    如果你念得很清淨,就可以小聲地念,金剛持或再小一點都可以。要有聲,要聽這個聲。這聲音就能攝你的念。這是念佛法門特別殊勝之處。  古人說:「以音聲作佛事。」極樂世界是法音宣流,聽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個人聽到寺廟中鐘鼓梵唄之音,自然內心清淨。
  • 大德開示:該如何念佛,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那麼祖師也是根據我們的根性,給我們想出來念佛最容易成就的法門,這個法門原載於《楞嚴經》,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記載,就是要求我們念佛的時候「心念耳聞」,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嘴巴念佛,用耳朵去聽念佛的聲音,以此來都攝六根,功夫到家了,可以達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 幾個故事,只要一心念佛,念佛可以治病!
    這時,王姓工人只管念佛,沒有絲毫恐懼害怕。二分鐘後,鬼影消失,右上首看見阿彌陀佛全身金色,右手下垂,隨著念佛聲,心跳漸漸恢復正常。第二天,痔瘡竟不藥而愈,心跳減少到80次左右。王姓工人只是一個堅持念佛的人,為什麼能躲過這次生死大劫?直到講述這篇文章時病再未犯,而且已是古稀之人。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一心一意地念佛,並沒有錯,很多人發心很誠,心志也堅定,我甚至看到有些人低頭稱誦佛號,可以從白天一直念到晚上,心中也很佩服。可是,有不少對於佛教的基本教義,譬如緣起性空、四聖諦、八證道、十二因緣,等等這些最基本的佛教義理,卻沒有絲毫的認知,或者說根本不知道有這些佛法的存在,這就有問題。
  • 修行之人念佛時應該出聲念還是默念?兩種念法哪種效果更好?
    念佛是佛教的一種修行方法,佛教有很多修行法門,念佛也叫念佛法門。有稱名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三種方式。通常情況下,人們說到念佛,一般指的是稱名念佛,也就是口誦「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發下四十八大願,念佛的意義就在於憑藉著阿彌陀佛誓願之力,往生極樂淨土。
  • 【佛教基礎】念佛的四個禁忌
    又初發心人慕道切故,幾欲絕塵而奔,恨不將所有教理一旦全通,所有功德一朝做盡。今日見此經,得未曾有,遽欲誦之。明日聞彼咒,不可思議,復遽欲持之,全不思精神來得及否,與自己所修之法門不夾雜否,遂致終日忙忙,無從容自得之趣,頭緒紛歧,勞雖多而效寡。又每當做功課之前,宜先靜坐片刻,將遊思打掃打掃,然後用功,此心較易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