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鄭板橋《懷濰縣二首》立軸紙本
濰坊鄭板橋紀念館內鄭板橋雕塑
草長鶯飛三月天,又到了放飛風箏的時節。說起風箏,不能繞過濰坊。而200多年前,鄭板橋與老濰縣的風箏,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
2016年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有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專場。當晚,有一幅清代鄭板橋的字,寫了兩首詩——《懷濰縣》,最終以704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這兩首詩,寫於1763年,彼時71歲的鄭板橋已離開濰縣整整10年。他的濰縣好友郭倫昇去江南拜訪他,他便懷著真摯的感情寫了《懷濰縣二首送郭倫昇》:「相思不盡又相思,濰水春光處處遲。隔岸桃花三十裡,鴛鴦廟接柳郎祠。」「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鄭板橋這兩首詩傳達的信息,比他的書法藝術還要貴重。鄭板橋對濰縣懷有深厚的感情,在這裡,有愛戴他的百姓,有喜歡他的朋友,還有一到春天就如雪般滿天飛舞的風箏。
1746年,54歲的鄭板橋從範縣調任濰縣。在濰縣的為官生涯,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回憶。有清一朝,知縣掌一縣治理。勿說縣官無用,地方全靠此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頭緒繁多,決訟斷闢,勸農賑貧,討猾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
鄭板橋到任後,從八月起無雨,大旱,莊稼顆粒不收,鬥粟值錢千百。第二年,濰縣又連續大雨,大澇。魯東赤地千裡,餓殍遍地。第三年連續遭災,「大蝗疫,水飢」。直到第四年春,饑荒之後,逢秋大熟豐收,連年災荒才結束。
濰縣一帶的災民們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賣子典妻,背井離鄉。留在濰縣的百姓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濰縣有為逝者摔瓦盆之風俗,瓦盆的碎片無人打掃,一片連一片,踏在瓦片上,「咔嚓」作響。那響聲,敲擊著鄭板橋的心。
鄭板橋對貧者有著天然的悲憫。這也使得他站在儒家「重民」思想的肩膀上,超越傳統,提出了以「農夫為第一等人」的寶貴思想。他在《範縣署中寄舍第墨第四書》中寫道:「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這一思想的大膽提出,既有悖於傳統,又與潮流不合。他不僅思想上同情農夫,而且在實踐中為農夫多辦好事,這在當時封建官吏隊伍中是不可多得的。
到濰縣任職後,鄭板橋在一幅《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畫中題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更體現出一位地方官吏體察民間疾苦、傾聽百姓呼聲的寶貴精神。
到濰縣後,「賑災」成了鄭板橋的第一要務。按清律,地方設立官倉,以備不虞;如動用,須經朝廷批准,擅動則追究不貸。心急如焚的鄭板橋豈是迂腐之人,他下令開倉放糧。對此,史料的記述很短,但卻生動如初:「(鄭板橋)調濰縣,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貸,或阻之。燮曰: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
鄭板橋還設立救濟機構,令濰縣的富戶煮粥發放給饑民,共渡難關。他當年寫給災民「準給粥」的字條,被人保留下來,一直珍藏至今。他還堅決打擊奸商,令其平價出售糧食,不允許他們哄抬糧價。
鄭板橋還想到一個救災的得力措施,即「以工代賑」修濰縣城牆。由此,他也結識了濰縣鄉紳郭倫昇。郭倫昇精通醫術,熱心公益,屢督大工役,鄭板橋極為賞識。在當地鄉紳的支持下,鄭板橋讓災民以自己的勞動換飯吃,不再背井離鄉,餓死街頭。修城是從1748年10月開工,次年3月完工。鄭板橋帶頭捐修80尺,在他的帶動下,有鄉紳245人捐銀8786兩及糧若干,平均每修一尺,約需五兩左右。
築石城者,為白浪河以西,河東之東關仍為土城。1749年五六月間大雨,東關土城殘缺損壞嚴重,有塌垮之虞。因有築石城之前導,一些煙鋪為修城自發捐錢24000文。為表彰他們的義舉,鄭板橋令煙業只允許眾煙鋪專賣,不允許經紀人插手從中漁利。這項措施體現了鄭板橋對煙鋪小本經營的關懷。為此,鄭板橋作《濰縣永禁菸行經紀碑文》勒石紀念。
通過大舉修城賑工代濟,救活了無數災民,百姓對此感恩戴德,建生祠以紀念。這是後人稱頌鄭板橋「有惠政」的依據之一。
鄭板橋在濰縣時,「濰縣風箏」的製作工藝水平正向鼎盛時期邁進。濰坊風箏早在明代就已成為商品,至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更有了相當規模的風箏集市。清代濰縣人裴星川詩中寫道:「風箏市在東城牆,購選遊人來去忙。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另有人和詩:「東城牆外是白沙(白浪河沙灘),風箏鋪子三十家。冬售年畫春銷鳶,一年四季不斷花。」當時濰縣風箏不僅銷往煙臺、青島、淄博、濟南等全省各地,而且大批銷往江蘇、福建、安徽、河南、河北等省。
1753年春,鄭板橋離開濰縣前,作過一首《罷官作》:「老困烏紗十二年,遊魚此日縱深淵。春風蕩蕩春城闊,閒逐兒童放紙鳶。」
寫下這首風箏詩,鄭板橋心裡更多了幾絲閒情。心有浩蕩春風,風箏便有了生命;心中有民,鄭板橋便像風箏一樣飄在歷史的天空,一直被百姓仰望著。他離開濰縣近100年後,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冬,濰縣代理知縣何元熙作重修《三賢祠記》云:「縣舊有三賢祠,祀有明周公(註:周亮工),國朝賴公(註:賴光表)、鄭公(註:鄭板橋)。周、賴二公行事不可得,板橋鄭公翛然具出世概,區區一邑之蒸嘗,曾何足道?邑之民必尊而祀之,此其故可思矣。且夫士君子讀聖賢書,平時所志何事,一旦出而為宰,人品之邪正,才力之短長,學問之優絀,於是乎見。」
盧昱來源 大眾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