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功德和利益

2020-12-17 佛音妙法大智慧

佛音妙法大智慧

印度教等等的是外道,佛教是內道,外道和內道。沒有皈依之前學習佛法,算是學佛的人,但是不算真正的佛教徒;皈依之後,就算是佛教徒。

外道和內道,區別在皈依。皈依了就是內道;沒有皈依的時候學佛,也算外道。所以,皈依特別重要。

小乘和大乘的區別是有沒有菩提心。有真正菩提心,就是大乘的法;沒有菩提心,就是小乘的法。

皈依

皈依的發心

我們今天做的皈依,是顯宗的皈依,也是密宗的皈依,也是大圓滿的皈依,所有的傳承合在一起做個皈依。我有六、七位上師,這個皈依是他們給我的傳承。

皈依的時候,首先發心特別重要。為什麼皈依?為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自己往生極樂世界,依靠阿彌陀佛的加持再去利益眾生,更快成佛。為了這個原因而皈依。

為了人天乘的福報來皈依佛門,為了自己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等等小的目標來皈依諸佛菩薩,這個發心是錯誤的。打個比方,找到一個很圓滿的工作,吃和穿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和這個比喻一樣,我們真正有一個很好的發心,有了一心一意求解脫和成佛的發心,身體健康和事業順利等各個方面自然會圓滿的。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道理再做皈依,這樣功德才大。

念經

皈依後會有什麼好處?

我給弟子授皈依那麼長時間,給那麼多人授了皈依,認識這麼多人,有一次,我在藏地一個人家裡幫助念經的時候,一個老太太問我,你給那麼多人念過經,不可能把他們的問題都解決吧?我仔細一想,真正皈依我的弟子,跟我保持聯繫的,基本上沒有不順利的,據我所知,都是越來越好。有個弟子惹了很大的麻煩,跟我皈依,請我幫忙,安排做佛事,他自己非常緊張,最後也順利解決了。這裡的老弟子們都知道這個情況,不需要多講,新的弟子需要了解一下。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發心好的原因。真正發心一心一意求解脫的,世間上其他方面全都會圓滿的。我們這樣做一個很好的皈依。

皈依的時候,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師三寶,這就是密宗的皈依,三寶前面加上一個皈依上師。上師不是一個上師,是所有的上師,特別是蓮花生大士,四皈依裡的蓮花生大士代表了所有的上師,所以所有傳承的上師瑜伽都觀想蓮花生大士。

圓滿的皈依

我們現在開始,做一個圓滿的皈依。更多關於皈依的事項可以查看【佛音妙法大智慧】相關介紹。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皈依?皈依有什麼功德利益?
    對於剛接觸佛教的人來說,多多少少會有些牴觸,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有什麼好處等等一大堆的問題。那麼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皈依?皈依有什麼功德利益!什麼是皈依?皈依就比如我們讀書一樣,需要找個好的學校,找個好的老師。學佛也一樣,我們需要找一個出家師父,進行皈依。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
  • 學佛要皈依,皈依三寶的利益有多大,充滿不可思議!
    很多人覺得「皈依」是一種儀式感非常強,且充滿迷信的東西。還是佛教發展「線下」,給他人「洗腦」的主要依據。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如大德所言「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由此可見,皈依的功德利益有多大,可以說在人生路上,所得總利益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大。
  • 皈依佛教的真實功德你知道嗎?
    有人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我們以釋尊為皈依的佛寶,依釋尊所說的法(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為皈依的法寶,依隨佛出家的四雙八輩賢聖僧皈依的僧寶,但現在釋尊入滅了,我們該皈依哪位佛,哪部經,哪個僧團?甚至有人說,我們皈依的佛是阿彌陀佛,法是《無量壽經》,僧是觀音勢至和說法老和尚,其他的佛與經典僧眾,都不是我們所皈依的。這種說法,不能不說有些偏。
  • 撒風馬、懸掛經幡的功德和利益
    若是為祈福,利益當地居住地,或者求平安吉祥等,根據情況懸掛,但應多多懸掛,因懸掛越多,那麼由此所生的善業和功德也越大,其對眾生和自己的利益也越廣。掛經幡的功德經幡經由風吹一次的功德就難以估量。以掛經幡來懺悔消業是極為殊勝的。
  • 佛教:受三皈依的功德!
    但是,時不待人,善住天子剛剛念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往生了。很多人認為現在很忙、事情很多,要等老了再來修行、再來出家。我們要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時不予人,出世法的功德要精進、要把握,時間一過,要想修善可能都沒有機會了。如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觀察到一位木匠壽命將盡,七天後就要往生了。於是,佛前去度化他,向他化緣,讓他有機會修福。
  • 佛教:如何皈依?皈依又有哪些好處?
    我們都知道想要成為一名正式的佛弟子,最重要的就是進行皈依了!皈依就好像是入學通知一樣,我們皈依了,也就算是正式的」入學「了,皈依證也就好像是我們的」學生證「一樣!可是你知道如何去皈依嗎?皈依又有哪些好處嗎?
  • 這些明星大腕都是佛教徒,皈依三寶的功德竟然那麼大!
    劉德華皈依名:慧果居士,皈依妙蓮老和尚;張國立皈依名:常升居士,他和妻子鄧婕一起皈依臺灣聖嚴法師;楊紫瓊皈依聖一法師;孟庭葦皈依後演唱佛曲專輯;陳坤、黃元申(塑演霍元甲)、李連杰、林青霞、楊惠珊、周筆暢、王菲、謝霆峰、梅豔芳、陳曉東、黃安、張學友、付笛聲和任靜都皈依佛門受了三皈依,是真正的佛弟子。
  • 皈依三寶 (上)|學佛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行法,獲6點殊勝利益!
    有人說:「信佛只要心誠,何必一定要皈依?只要做好事,自有好報,何用拘於儀式?自己 依佛陀教法而奉行,定可成佛,何需皈依?」既然找到了矌世難逢的三寶,為何不抓緊,為何對皈依那麼抗拒?不但心誠說不上,就是對 皈依的認識也成疑呢!做好事固然有好報,但好事能結合佛的法教,則功德無量無邊,非單純的 為善能相比。
  • 學佛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好處和利益你清楚嗎?
    學佛只要心誠就行,為什麼一定要皈依?這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不然。比如結婚是人生大事,除了要領結婚證外,還要辦婚禮儀式,請父母師長做證明,請親朋好友來觀禮,就是要在大庭廣眾面前立下誓言,表示自己的誠心與決心。
  • 參加法會的功德利益
    通過法會,可以建立僧俗互動的平臺,讓眾生有因緣接觸到佛法,逐步建立起師友緣,能夠有機會把自己平時所學的佛法和自己的生命結合起來的機會。參加法會,有菩提心的攝持,一言一行,每個起心動念,都可以成為解脫的因,都可以成為成佛的因。一心一意祈禱,消除自己的業障以及一切眾生的業障,便是發菩提心。而很多人在一起供燈供水、集體修行,是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最佳機會。
  • 皈依與沒皈依有什麼區別?其獲得的功德利益有什麼不一樣?
    導讀:皈依與沒皈依有什麼區別?學佛第一步就是趙一位出家師父進行皈依,從而進行系統化的學習佛法與修行。隨著科技的發展,接觸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沒有進行皈依的也有很多,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皈依與沒皈依有什麼區別。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根據佛教的因果關係來講,你的法心就是因,那麼你自然也會得到果,其果就是根據你的發心而得到的皈依體,發上等心自然得到的就是上等皈依體,以此類推。皈依體是由三世諸佛和歷代佛教的祖師代代傳承而得到的。全心全意的皈依三寶,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得到佛陀和歷代祖師的傳承,我們用怎樣的心態去接受,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皈依體,就像我們用來取水一樣,你用什麼樣的器皿去去水,得到的水量也是不一樣的。共同接受三寶的慈悲加持。這樣的皈依,才是最為殊勝的皈依。有的人會問,皈依三寶究竟能不能獲得最根本的解脫,並且獲得許多現世的諸多利益。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的發心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發心,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皈依;中等的發心,是為個人解脫而皈依;下等的發心,是為眼前平安如意而皈依。相應的,皈依體也分為上、中、下三等。發上等心皈依,能得上等皈依體,依此類推。
  • 佛教:為什麼皈依後要持戒,戒能生長一切功德,福報從這裡來
    戒為德本,能出生一切功德,受戒後持戒是保護我們的,而不是限制束縛我們。一,受持戒律功德不可思議,戒能生長一切功德。為什麼這麼說的?在家之人學佛在皈依之後應該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這些戒律其實不難做到,受戒之後持戒才有功德,而持戒的功德不可思議,有諸多現世的利益可以使我們修行更加精進。
  • 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
    問: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答: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正式成為佛門弟子,學習佛法的第一步。皈依三寶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如《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云:「若有人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以是因緣得無量無邊功德。」皈依三寶還是成就無上菩提的基礎,如《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云:「十方三世如來至尊等正覺,皆由三歸五戒得之。」皈依三寶的好處無量無邊,若要細說,歷無量劫,亦難說盡。
  • 佛教:學佛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有何好處?
    皈依意指「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稱之為佛教徒。」皈依亦可寫成「歸依」,其皈與「歸」的意義讀音相同。皈依三寶,親近三寶,是每一個學佛之人所行持的首要條件。皈依乃是皈依三寶,並不是「皈依一寶、皈依二寶。」三寶分為「佛寶、法寶、僧寶。」其皈依三寶,是讓信徒以三寶為榜樣。佛有大悲大智大願大力,佛是覺悟的意思。
  • 佛教:持誦準提神咒的功德與利益
    就是說你即使不會念其它咒語,你只要念準提咒,那麼你想哪個咒,準提咒就變成你想的那個咒的功德。比如說,你不會念藥師咒、百字明咒,但你又希望得到這個咒的功德,怎麼辦?只要你會念準提咒,準提咒就變成藥師咒、百字明咒。因此,我們稱準提咒為「真言之母」,所有的咒語都從準提咒而現出。
  • 早課三皈依、祝韋馱(音頻)
    要曉得佛所說的,是普遍利益九法界一切的聖人凡人的。六祖所說的,是要人都悟到自性的。但是六祖所載的,只能夠利益夙根成熟的一種利根人,因為宿根成熟的利根人,決不會執著理性,拋棄事相的。那種專門執著了理性,就拋棄事相的人,對那理性上,也一定不是真有什麼覺悟的。你若是對六祖所說的,算他是的,對佛所說的,不認做是修持的正大法門,那麼你不論對什麼事情,都是講自心的了。
  • 三皈依一一智者學佛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4、《校量功德經》記載:如果東西南北的四大部州之中,全部都是二乘果位的聖人,有人盡形壽供養,乃至為其一一造塔,那個人的功德之大,是不可計量的,但還遠不如歸依三寶的功德。5、《優婆塞戒經》記載:人若歸依三寶的話,將來所得的福報之大,大得不可窮盡。
  • 佛前拜懺的功德利益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要經常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時刻檢查自己的言行,懂得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懺悔的方式,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懺悔具體是什麼意思?懺,是懺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是改過自新,不再重犯。懺悔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而是人類相通的情感和共識。佛門中懺悔的方式有多種,拜懺是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借著拜懺的儀式在佛菩薩面前,自我披露過失並發願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