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的N種教育誤區,你是否中招?

2020-09-04 博瑞智家長課堂

在我國大約有90%以上的父母們正在用不正確的方法教育著孩子,這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

認為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理所當然地按道理去做

這是我們家長最常犯的一個誤區。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對著孩子不停地講道理,認為只要把道理講清,孩子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按著道理去做。假如你跟一個五歲的孩子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知道嗎?」孩子說:「知道!」可是孩子真的知道嗎?事實上,我們所說的大多數道理孩子是聽不懂的,孩子是通過行為來學習,通過感覺來體會道理的,根本不是按著道理去做事情的。孩子的天性是絕對按照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原則去做事,而不是通過理性思考再去行動。通常在孩子心中總是有這樣一種困惑:同樣一種行為怎麼有時會獲得表揚,有時卻是批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孩子心中是弄不明白的。

我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大約六歲那年的夏天,父親開著拖拉機回家取東西時把車停在院外,結果出門時正好有朋友從遠方來,寒暄著進屋。父親說:「誰去把車閉了?」這時我挺身說:「我去吧!」父親:「你能行嗎?」「能行,我看過你閉車。」說著就跑出去,爬到車上一掰油門兒,車熄火了。回來時父母一齊誇我:「兒子你真聰明,能關車了,好樣的!」父親的朋友也誇張地說:「小傢伙你怎麼這利害,都能關車了,太利害了!」我當時那個高興啊!那種自豪感別提了。可事情沒過一周,父親又開著車回來,還是把車停在了上次的地方,父親急急地剛進屋,我就跑出去。然後還是爬到車上把油門一掰,車又熄火了,等父親出來看:「誰把車關的?」「我呀!」父親怒了:「誰讓你關的,胡鬧!」我當時委屈極了,本來還等著他誇我呢,卻不想得到的是怒訴。當時我真的弄不懂了:「同樣一個行為,怎麼上次表揚我,而這次就會批評呢?到底為什麼呢?」後來看見父親吃力的搖了快半小時的時間才把車給打著火,我才覺得這事可能不對了,但我當時還是不能理解:同樣的行為,有時會讓父母高興、有時又會讓他們不高興。

周國平曾說過這樣的話:「對於我們成人的世界,所有的理解都包含著誤解。」更何況我們的孩子,他們還不懂得成年人的做事規則,更無法完全理解成年人心中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孩子聽不懂太多的道理,孩子是通過行為來體驗,通過感覺來學習的,而不是按照理性來做事。

認為打罵完孩子後只要哄好就沒事了,不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這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個大誤區。孩子在被打罵完之後,表面上哄好沒事了,實際上他被打罵的感覺永遠地存留在潛意識裡,但他自己並不知道,直到成年以後總是出現一種緊張、焦慮、自悲、情緒低落的狀態。這實際上是孩子在童年被父母打罵時的一個惡性「心錨」留在潛意識裡,構成了他現在的潛意識性格。一旦有相同的環境因素觸發的時候,便會誘導出他當時被打罵時的一種生理反應——恐懼、焦慮,這在心理學上叫做「心錨」。

孩子在七歲之前很難搞清楚為什麼會被打罵,只有通過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經歷,他才能理解為什麼同樣的行為會有不同的待遇。如果父母破壞性地打罵完孩子,一旦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很難再調整過來。孩子的天性是討好父母,只有做一件事情能給他帶來快樂,又能獲得父母的確認、表揚、鼓勵,他才會積極地去做;一旦他所做的事被否認或受到批評,他的生理就會發生反應,神經系統開始僵硬,表現出思維遲鈍、行動緩慢,既做不好,也學不會。

人的思考模式是聯想運作,人腦中的任何兩件事都可能形成聯繫。童年所受到的傷害會永遠存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所以父母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家長的話

這種觀點是影響我們最深刻的民族垃圾。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悲劇。

「孩子不聽我的!」這是許多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麼我想告訴你,你的孩子聽你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並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定好必須按規則做。

在盧梭的《愛彌兒》一書中講了奴役與支配的來源,父母讓孩子無條件服從,「因為我是你爸,是你媽,所以你必須聽我的話」,這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被奴役與支配兩種可能性的認識。一種是我離不開對方,對方是個比我更強大的個體,供我吃穿——導致支配;另一種奴役,對方是奴隸主,它擁有我的身體甚至我的精神,所以我是他的財產。這樣在孩子成年後就產生兩種根本性的性格特徵:要麼支配別人,奴役別人;要麼被人支配,被人奴役。就是無法擁有平等的觀念和獨立的人格。

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獨立人格。與孩子平等相處,引導孩子正確思考,讓孩子獨立做出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我們的話。因為你無法證明你說的話一定是對的,就象孩子想吃香蕉而你卻認為蘋果才富有維生素,所以吃蘋果是對的。這只能證明是你的看法,卻不一定是孩子的需要。

有條件地愛孩子

我們教育孩子時總說的語句:你要好好學習,我就會給你什麼什麼,就會怎麼怎麼樣。只有孩子做出相應的行為家長才會給相應的條件,這叫有條件的愛。

有條件的愛會直接導致孩子根本學不會感恩,學不會自律。我的行為是為了換取你的那個條件而做,如果一個人是在有條件的環境中長大的,它的自我價值根本就確立不起來。當父母無條件地愛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被愛的,我們才會產生安全感,產生自我價值感。

當我們在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不能給相應的愛的時候,在孩子心中根本激不起做人的尊嚴和安全感,我們必須把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行為分開。即使孩子的行為惡劣,你仍然要無條件地去愛孩子。這是確保孩子自我價值形成的惟一方法,是父母的愛確立了孩子的自我價值。孩子的自我價值建立起來了,他的行為就可以得到調整,否則一味地指責孩子的行為一點意義都沒有。

盧梭說過:「我們待別人的態度實際上最終是別人待我的態度」。父母奴役支配我們,我們學會粗暴對待別人,是因為別人粗暴地對待過他。因為在人之初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待別人。

當一個人有條件地被愛時,他就會知道愛這個東西是需要交換的,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否則只是一種交換。

認為只要說一次孩子就應該記住,教一次孩子就應該學會

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恰恰說明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太缺乏耐心。

孩子們需要通過反覆的行為才能把一個生活技能記住,請回憶一下馬迪?金的詩。孩子們太弱小無法反抗就會記在心靈裡,如果孩子的自尊心被傷害過,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有逆反心理是件好事,它說明孩子在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跟你戰鬥。他不問你的話對錯,他採取的對策是對你所說的話一概對抗,這叫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說明他有自尊心,如果一個人自尊心被傷害,沒有逆反心理會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玩世不恭,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有時表面應付,實際不聽;另一種是沒皮沒臉,一旦自尊心傷害,說什麼都沒用。

自尊心是精神人的極點,要想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為真正的人,一定要保護好他的自尊心。美國大教育家說過:「教育無小事。」所以說,只教一次就會,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經過反覆行為,被鼓勵,被確認,才學會最初的生活技能的。除了吃飯之外,其它生活技能都是要學來的。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家長們一定要有耐心。

文/董進宇;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兒童美術教育「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現在少兒美術教育火遍整個社會,家長們再也不問究竟學了培養了孩子什麼!那麼,少兒美術教育「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誤區02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會不會很多家長在看到孩子的作品時,總是覺得不好看,或者奇奇怪怪的,因此認為「像不像」是學好畫畫的最重要的基本。
  • 哺乳期常見飲食誤區,看你是否「中招」?
    紅網時刻6月6日訊哺乳期媽媽們,是否經常有人在你耳邊念叨: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碰,長輩的教導要牢記......長輩的經驗不可否認,科學的發展更不容小覷。如今,對哺乳期婦女的飲食研究已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
  • 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
    導讀: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用舊有的中國式觀念來教育孩子嗎?你中招了幾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坐月子」的十大誤區,千萬別中招
    坐月子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習俗,傳統的中國坐月子理念是指分娩後用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室內閉關休養,也被我們祖輩流傳下來了「捂月子」錯誤觀點和做法,這些不科學的陋習常見有:月子期間不刷牙、不洗頭、不洗澡、不吃水果、室內不通風、不外出、過度發汗等等。
  • 「中國式家長」的N種爛觀念!家長必看!必改!
    然後轉發朋友圈 望子成龍式  在中國式家長那裡,生兒育女完全不是性高潮的衍生物,是點上燈照上鏡兒,按照科學步驟有條不紊的配置下來的,他是父母未能完成夢想的續集。自己不會飛翔,下一顆蛋,讓蛋長大完成自己飛翔的夢想。
  • 少兒英語中常見的學習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孩子的英語教育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許多家長不得要領,不僅沒有意識到其中的盲點,反而在教育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漸行漸遠。少兒英語中常見的學習誤區,你中招了幾個?許多中國家長最熱衷做的事就是對孩子學習成果進行即時展示,以達到自己認為的反饋結果。反饋是人之常情,但以反饋結果判定孩子是否學習好或者認真學習,那就大錯特錯。
  • 給寶寶取名字,千萬不要走進這些「誤區」,你家寶寶中招了嗎
    但是給寶寶取名字,千萬不要走進這些「誤區」,你家寶寶中招了嗎?1、不要取重複性太高的名字中國有著「百家姓」,有些大姓當中,一些兩個字的名字重複率非常高,比如張偉、王豔、李明、王強等等。這些名字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身邊就有這些名字的人。重複率過高的名字,叫起來的時候容易跟別人「撞車」,那樣的場面想想都十分尷尬。
  • 這4種「中國式禮貌」,正在傷害孩子,家長趕快停止
    很多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逼孩子講禮貌,於是就出現了「中國式禮貌」,這種「中國式禮貌」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傷害。下面這4種就是很好的詮釋,家長要趕快來停止這樣做,不然後果很嚴重。這好像看著是一直禮貌的謙讓,但是它是在家長的幹預情況下發生的,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物權觀和自我認識。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有先來後到的意識,因為有一天到了社會上,不會有人因為你年齡小而讓著你。
  •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8個誤區」,應該杜絕,你知道幾個?
    中國億萬的家庭裡每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的方式都是會有所不同的,但是為什麼會有孩子離家出走。家長們為什麼不想一想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行為,總是默認為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但是家長們就真的沒有錯嗎?中國式家庭教育的8大誤區溺愛式愛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天性,但是溺愛這就已經是家長們一種另類的對待孩子的方式。
  • 學音樂的八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隨著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甚至將素質教育內容納入中考升學的範疇,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讓孩子學起了一門樂器、上起了音樂課。但由於師資水平參差不齊,音樂教育機構開設的門檻也極低,家長在孩子學音樂的道路上,也難免會走入誤區,走上了彎路。你的孩子學音樂到底學對了嗎?看看這常見的十大誤區你有沒有中招吧!
  • 奶瓶消毒有誤區,很多家長都中招了?正確的消毒方法你知道嗎?
    導讀:奶瓶消毒有誤區,很多家長都中招?你知道正確的消毒方法你知道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瓶消毒有誤區,很多家長都中招?正確的消毒方法你知道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關於早教的六種誤區,有些家長的行為在耽誤孩子成長,你中了幾個
    ,無形中被早教機構帶偏,小編認真研讀了早教的發展歷史,結合身邊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經歷,今天來聊聊早教的幾大誤區。誤區一:早教=上早教課很多家長固有的認知是教育就是上課,認為家庭是教不了什麼東西給孩子的。其實再好的早教課也比不上家長的言傳身教和陪伴,早教其實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 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
    然而,有一些常見的「禮貌」並非有益,它正在一步步改變著我們的孩子,你中招了嗎?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家長沒必要教於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孩子產生驕傲的心理,往往只說缺點,對優點一筆帶過甚至只口不提。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在這件事情上罪魁禍首是家長,他們對孩子的生活過度的幹預,偷看孩子的隱私引起了孩子內心的反抗心理。父母的這種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直升機式育兒"的一種表現,有時無刻對孩子進行監視和控制,導致孩子缺乏獨立自我的空間,最終毀掉了孩子。
  • 給寶寶吃雞蛋的 8 個誤區,第二條 90 % 家長都中招
    導讀:給寶寶吃雞蛋的 8 個誤區,第二條 90 % 家長都中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給寶寶吃雞蛋的 8 個誤區,第二條 90 % 家長都中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些垃圾分類誤區,你中招了嗎?
    這些垃圾分類誤區,你中招了嗎?日常垃圾分類中那些容易中招的誤區誤區一吃剩下的食物都屬於易腐垃圾,所以大棒骨也屬於易腐垃圾��看你信誓旦旦、胸有成竹的樣子,小類不得不打擾你一下下啦��點我一下事實上,大骨頭因為「難腐蝕」且「質地堅硬不易粉碎易損壞末端處理設備」而被列入「其他垃圾」,類似的還有榴槤殼
  • 五大招教家長認清「中國式偽早教」
    但是作為成年人,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有這麼一個概念:凡是爆發性增長的商業行為,背後一定是亂象叢生。今天我帶大家識別一下中國式的偽早教。其實早教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在我們國家,很多家長都是認為早教=找個早教老師教孩子。早教老師的水平,決定了孩子的早教效果。「早教」,是一個進口名詞,在中國生存了20年左右,在歐美早教班都是教家長的。他們是通過早教課來教家長如何和自己的孩子互動相處。
  • 對號入座 | 中國孩子容易走進英語發音誤區,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在孩子的英語啟蒙階段,家長最怕孩子的語音語調不標準,每天花了不少時間練習卻還是一口「中式英語」。對於很多中國的孩子來說,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雖然學了很多年英語,卻還是對自己的語音語調不自信,不敢主動開口交流的煩惱。那麼,中式英語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規避和擺脫中式英語發音呢?
  • 2歲多孩子不會說話,3個扼殺語言發展的誤區,你是否也中招了?
    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讓蘿爸陪你一起成長吧!當然蘿爸看得出,這位媽媽,真的是為孩子現在的情況很著急,但是每個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10個月就能開口,有的孩子可能到了2歲多了,連一個單詞都說不出來,但是拋開這部分不說,我們來說說一些會扼殺孩子語言發展的誤區,也許你也中招了!1、家長總是替孩子說話。
  • 四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四大誤區你中招了嗎?然而,很多寶媽在給孩子食療是選擇的食物是不正確的,下面就簡單介紹幾點關於寶寶經常便秘吃什麼好的誤區,看看寶媽們中招了嗎。  誤區一:吃香蕉能緩解便秘。  我們都知道香蕉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因為它含豐富的果膠和膳食纖維,但這僅限於熟透的香蕉才能有上述功能。未成熟的香蕉含較多鞣酸,對消化道有收斂作用,會一直腸液分泌並抑制其蠕動,多吃了不僅不能通便,反而會加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