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師傅」的春運情結

2020-12-23 光明時政

「喂,小莫嗎?現在你們片區交通情況怎麼樣,如果有什麼事情隨時通知我,尤其是321國道。」晚上八點,鄧國強剛在支隊指揮中心吃完飯,總覺得有什麼放心不下,便打電話給萬秀大隊的執勤民警詢問情況,看看有沒有什麼特殊情況。

鄧國強是廣西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的一位民警,由於工作上心,許多人都親切地稱他為「鄧師傅」。每年春運,尤其到了夜晚,鄧國強總是牽掛著國道321上的情況,這其中的原因,還得從幾年前的一個夜晚說起。

2014年的一個深夜,鄧國強像往常一樣在梧州東出口春運服務站執勤,他出勤不久,就遠遠地發現遠處有人在國道321上騎著摩託車,但速度並不快。待他們把摩託車開進服務站後,才發現他們是對小夫妻,正趕著回家過年,不巧途中摩託車卻壞了。身為交警的鄧國強對摩託車修理也略知一二,從警車拿出小工具便開始幫他們鼓搗,可試過之後發現自己也束手無策。「這是摩託車的『心臟』出了問題,我這種赤腳醫生只能治表面,」鄧國強回憶道。當時夜已深,白天的維修師傅已經回家,方圓幾裡也沒有維修店。

看著他們在一旁著急,鄧國強想到以前自己在市區巡邏時警車也出過問題,認識一些摩託車維修店的老闆,於是二話不說撥通了他們的電話,詢問能否過來幫忙。半個小時過後,維修人員從市裡趕來,幫摩託車換了零件,不久便修好了,這對小夫妻原本焦急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的想法就是,白天我們能給你解決的問題,晚上我也要給你解決,他們人生地不熟的,我就是他們最大的依靠。」鄧國強向記者說道。

從那以後,鄧國強的心便與321國道連接得更緊密了。但其實,「鄧師傅」的春運情結,還不僅如此。今年2月1日,在公安部交管局主辦的「平安春運交警同行」春運交通安全特別節目的錄製現場,還發生了一件鄧國強完全沒有想到的事,他和自己曾經在東出口服務站幫助過的一個家庭,在千裡之外的北京再次相遇了。

四年前的春運期間,在廣東中山務工的王觀旺駕駛摩託車,載著已經懷孕三個月的妻子覃月玲趕回老家過年,途經梧州市東出口春運服務站時,摩託車被一輛麵包車剮蹭倒地。當時鄧國強在服務站執勤,看到這一幕,他便馬上同身邊的同事衝上前去,將夫妻倆扶進服務站內休息,發現覃月玲身體不適後,鄧國強立刻安排他們到醫院治療。經檢查,覃月玲有流產跡象,幸虧救治及時,原已出現的流產跡象得到了控制。由於鄧國強還有工作在身,就把自己的手機號和姓名寫在小紙條留給王觀旺,讓他們有什麼事就聯繫自己。後來,因為事務繁忙,鄧國強便漸漸忘了這件事。

令他沒想到的是,2016年元宵節,他收到了王觀旺的祝福簡訊,原來在當年夏天,夫妻倆的小寶寶就順利出生了。王觀旺在簡訊中告訴鄧國強,因為孩子還小,所以2016年春運選擇坐大客車回家,當客車經過梧州東出口時,王觀旺看到服務站內交警和志願者們為返鄉的「摩託大軍」細心服務,令他想起了自己曾經在這裡與交警們的不解之緣。王觀旺翻出當年留有鄧國強手機號碼的小紙條,寫下了那一條飽含祝福和感謝的簡訊。今年在錄製現場,是他們時隔多年後的再次相遇,看著王觀旺一家幸福美滿,鄧國強感到很是欣慰。

據鄧國強回憶,從2000年開始,今年已經是他服務春運的第18年了。如今,由於崗位調動,他調離了一線崗位,來到梧州市交警指揮中心。「雖然今年身不在一線,但還會不時下去看看,前幾天我還過去幫宣傳一下春運安全,以後退休了我也會去做志願者的。」鄧國強的話語裡沒有一絲猶豫。(通訊員楊凱乘 光明融媒記者 周仕興)

[責任編輯:石佳]

相關焦點

  • 詩人鄧師傅
    鄧師傅,網名白頭飯翁,本是寺頭初中食堂經理兼廚師。近幾年不務正業,寫起了古體詩,還寫的有板有眼,提到哪個章法,都能說出個一二,作品還多次在縣級平臺和雜誌上發表,作品主旨明確有特色,非為合格律而堆砌詞語,也不是隨意的打油詩。問及學歷,自稱大字不識一籮筐,估計跟莫言學歷差不多,並且也當過兵。鄧師傅只是背地裡這樣稱呼他,當面都叫他二哥。
  • 鄧師傅與南堂川菜
    在重慶火鍋之後,在「野路子」川菜之後,講究「七滋八味,一菜一格」的川菜館再次吹響了結集號,除了梅龍鎮、潔而精老當益壯,後起之秀也相當搶眼,比如金孔雀、紅辣椒、映水芙蓉、辛香匯、翠蝶、柴門飯兒等,我都有體驗過,當然最讓我念想的還是鄧師傅的店。鄧華東先生(大家叫他鄧師傅)是魔都餐飲江湖上的一個傳說。
  • ...經核實是平臺司機鄧師傅。我們已向當地防疫部門提交了與鄧師傅...
    【滴滴回應江西一司機曾載無症狀感染者】滴滴出行11月1日通報稱,針對於都發布中提到的滴滴車主10月19日曾搭載一例境外輸入型無症狀感染者的情況,經核實是平臺司機鄧師傅。我們已向當地防疫部門提交了與鄧師傅有關的相關行程信息,配合防控工作。
  • 報告文學:鄧師傅和他的「小沙漠」
    菜裡有幾片肉,本是鄧師傅的最愛,鄧師傅捨不得吃,挑出來給它。   小沙漠搖搖尾巴,不吃。   吃吧,吃吧,鄧師傅一再勸。   谷花說,可憐嘍,整天跟我們吃素!說著,掉下淚。   小沙漠就撲到她懷裡,用舌頭舔去她臉上的淚。
  • 鄧師傅的廚師生涯:噼裡啪啦
    三兩句過後,眼前出現了一個畫面:氣質沉穩的鄧師傅攥起拳頭,孩子般的給自己打氣,談話內容大體是說食材之事。至此,本期主角的「人設」有了線條,我默默感嘆:鄧師傅,是個心懷熱血的人啊~麻利些,勤勞些,機會就來了鄧師傅與廚師生涯的緣分,並不特別。
  • 「憤怒大叔」鄧師傅和他的傳統川菜
    孔老先生的墓碑上,嫡傳的陳師傅師徒姓名和孔氏家人並列。陳師傅自己的碑,也刻著鄧師傅的名字。那時廂,師爺孔道生已八十多歲,師父陳廷新亦久不下廚,真正在爐灶一遍遍演示給鄧師傅觀摩的,是大師兄孟錦,入門甚早,得到師父真傳。孟師傅骨子裡有股手藝人的傲氣,在鄧師傅身上同樣找得到影子。
  • 江西老表鄧師傅的山西晉城小康路
    (原標題:江西老表鄧師傅的山西晉城小康路)
  • 硬核實力圈粉鄧師傅,時代領航到底多舒適?
    於是,時代領航從一開始就成為了鄧師傅的不二之選。不怕吃苦的司機 更要注重舒適性在朋友的介紹下,鄧師傅前往天津當地的時代輕卡4S店實地看車。當時沒報太大希望的鄧師傅,第一眼就被時代領航的靚麗外形吸引。而轎車化的內飾,考究的做工,也都讓他頓生好感。特別是車輛整體的舒適性,令鄧師傅非常滿意。
  • 中午喝酒解乏已經好些年 鄧師傅決心今後少喝酒
    對於和被棄男嬰的相遇,鄧師傅一直這麼說。8月11日凌晨,露宿街頭找工作的農民工鄧小明撿到一名剛出生不久的男嬰,並不眠不休地守護16個小時,直到孩子被妥善安排。8月12日,鄧師傅前往內江一養雞場工作,此後再沒見過孩子。  前晚,鄧師傅給記者打來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在他心裡,一直都存有牽掛。
  • 鄧師傅的菜,吃一頓少一頓
    回國前,就已耳聞定西路上鄧記盛名,90年代希爾頓天府樓的開業大廚,精於川菜紅白兩案,傳奇無數;身邊不少友人是鄧師傅的粉絲,看朋友圈裡三天兩頭刷屏,早就饞得要死。現在的鄧師傅,雖已年過花甲,身體還硬朗得很,保守估計退休還有個幾年……但是,這麼好吃的菜,還是吃一頓少一頓啊!
  • 僱主贊他勤快老闆娘再三挽留 鄧師傅還是辭職了
    老闆娘張莉說,鄧師傅來了以後,雞飼料都上得特別均勻,機器沒上到的,他還會用手捧著加進去,保證每隻雞都能吃到飼料。  可隨著鄧小明進入養雞場的時間一天天增加,黎玉定和張莉的擔憂開始多起來。這一切,源於鄧師傅的一個愛好。  喝酒成芥蒂  「他太愛喝酒了。」黎玉定還記得,帶鄧小明回養雞場那天,他的手上一直拿著個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我還以為是他要喝的水。」
  • 關愛星兒|為黃江743路公交車司機鄧師傅點讚!
    尊敬的黃江公交公司、743路車鄧師傅:今天我是滿懷著萬分的感激之情,來寫下這封信的。非常感謝黃江公交743路車鄧師傅,對特殊兒童的細心關愛與呵護。我是一個13歲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由於我孩子的特質所在,我的孩子很難融入主流社會中。所以為了培養他能學會社會性,做一個具有社會性功能的人。也讓他能在實實在在的各種生活情景中,去學習鍛鍊自己。
  • 張大勇的春運情結
    由於動車都是白天運行,按照慣例,他要每晚領著職工在夜間幹活,特別是春運期間,旅客列車加開,凍害變化速度快,更需要他們每晚穿兩件的棉服才能抵禦嚴冬線路上面的寒風,冒著風雪、頂著嚴寒,黑白倒換,通宵達旦,要在21點到凌晨1點多的「天窗修」線路封鎖時間內整修好線路設備。  張大勇手中時常拿著一本工作手冊,他把它視為「珍寶」,這裡面記著車間的大事小情,每一頁都寫得滿滿的。
  • 上海12家長途汽車站今起開售春運車票
    2018年春運2月1號開始,交運巴士下屬12家客運站今天開始對外發售2月22日,也就是年初七以前的所有客票。
  • 春運返鄉人剪影:歸心似箭 盼著早點回家
    新華社南京1月15日電題:歸心似箭——春運返鄉人剪影  新華社記者沈汝發  南京、臨沂、郯城、新村。
  • 成都安仁福朋喜來登酒店中廚行政總廚鄧建兵師傅,天馬行空,巧思不斷
    初見安仁福朋喜來登酒店中廚行政總廚鄧建兵師一定會被他那聲如洪鐘的笑聲所徵服然而鄧師傅做起菜來卻絲毫不魯莽,對菜品點綴的心思也是天馬行空,巧思不斷。
  • 「反向春運」成潮流!不管正向反向,都是家的方向
    《2020年度春運出行預測報告》顯示,2020年春運高速擁堵程度或為近3年來最高。今年過年,你「搶」到回家的車票了嗎?「如史詩一般的人口遷徙」的春運,是多年來困擾整個社會和考驗我國運輸系統的周期性大問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春運敘事悄然發生著變化,充滿嘈雜聲和混亂無序的春運現象少了,通過高鐵、航空和自駕等多種方式回家的故事多了。
  • 南航新疆廣播詞裡的春運故事
    南航新疆廣播詞裡的春運故事         編者按:對中國人來說,過年回家寄託著太多的情和夢。只有經歷過春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春運。在因天氣原因造成的飛機延誤後,在擁擠的人潮中,從來不乏摩擦和爭吵,但因為同是天涯歸家人,也從來不乏理解和互助。
  • "萬師傅們"走進貧困縣,網際網路助推脫貧致富
    萬師傅家居服務平臺公布的師傅收入數據顯示,如今家居服務師傅收入可觀,貧困縣師傅的收入遠高於當地居民的平均收入,甚至高於長沙、武漢等一線城市。就2020上半年數據來看,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09元,而全國脫貧縣為7200元,其中49.2%家居師傅的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今天走進脫貧縣的三位"藍領"師傅,了解他們的脫貧故事。
  • 鄧媛媛編制「新兩法」自動出題小程序
    4月,鄧媛媛用EXCEL函數功能編制了新兩法自動出題小程序,用以普及兩法知識和掌握員工學法知法的具體情況。記得在某工地上,一位管工打砂輪不戴眼鏡,她就站在這位管工身邊,一直念叨,終於,那位管工戴上了眼鏡,不耐煩地說「聽夠了你『念經』!」。她經常自嘲是《大話西遊》裡的「唐僧」。「念」終歸治標不治本,鄧媛媛動起了腦筋,開始尋求改變。推進「有感領導」是體系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抱著討罵的心,鄧媛媛硬著頭皮去「要求」領導做「有感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