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爸爸與臺灣多桑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從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後,約有二百萬人從大陸先後來臺。尤其在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倉皇撤臺的外省人,逃難似的擠滿臺灣這小小島嶼的碼頭、機場,骨肉離散,挨擠在陌生的日式房舍。

  時日愈久,原本以為來臺灣避難、不久就走的人,逐漸開始擔心得在這塊土地長久待下去。生活在臺灣,好比是在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裡,豢養著「反共復國」的美夢。

  這種坐困圍城的心情,頗似《四郎探母》中的楊延輝,坐在番邦宮院自思自嘆:「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淺水龍,被困沙灘;我好比彈打雁,失群飛散;我好比離山虎,落在平川!思老母不由兒肝腸痛斷;想老娘不由人珠淚不幹……」

  老媒體人王健壯自小聽他父親哼唱無數遍「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隨軍隊初抵基隆的孫越,以為就是平常移防,只是這次移得比較遠,得搭船渡海,沒想到一待六十年。

  外省人有離散的哀愁,臺灣人也有無法吐露的鬱卒。

  吳念真的礦工父親有一次帶著他走入深山野廟,面對眼前綿延的青山,忽然有感而發,用閩南語說了和四郎一模一樣的話:「我就像一隻雕仔,飛進籠子裡。」給年幼的吳念真極大震撼。

  這當然不只是指他入贅吳家的個人歷程,而是一整個世代政治上的壓抑。吳念真父親有句名言:「阿伊嗚ㄟ喔,一眠睹到ㄅㄆㄇ。」(ㄟ,漢語拼音ei音;ㄅㄆㄇ依次為b、p、m音。)籠中鳥何止一隻,1950年初,國民黨當局嚴禁日語,一整代接受日語教育長大的臺灣多桑(日語,爸爸),不分閩、客、少數民族,擔任公、教、寫作、媒體等職業的本省人,一時間都變成了邊緣族。

  陳芳明的父親成長於日據時期,戰後為了養家,賣舊貨、擺麵攤、開碾米廠,最後開了一家小小的電氣商店。他像很多臺灣多桑一樣辛苦工作,但始終悶悶不樂。多年後,陳芳明慢慢發現:「父親從商,語言對他竟是一大羈絆,甚至閱讀報紙也頗為吃力。參加公家機關的工程投標,總是因為自己破碎的北京話,而感到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他父親一輩子都在為北京話奮鬥,但仍是殘缺不全。陳芳明兒時眼中的父親,白天裡要面對商場討生活的壓力,晚上回家,喝了酒,就沉浸在美空雲雀、小林旭、石原裕次郎的歌聲裡。

  熟悉的語言都生鏽了,失語之人,傾聽異鳥鳴囀。

  摘自《臺灣,請聽我說》

相關焦點

  • 1982臺灣的族群及 外省人 (1)
    有一次被我問煩了,她就答 爸爸給媽媽打針就有你了 ,嗯 現在想想這樣的回答充滿了禪機,倒是挺有道理的。我的家庭還算美滿,生活一切還都過得去,就跟許多臺灣20世紀70年代組成的家庭一樣。父母都是中南部來的人,落在臺北定居,父母間對話以及跟朋友們對話幾乎都是講閩南語。但因為環境的關係,我跟他們對話反而都是用國語,爸爸到現在還一直很後悔,說是他沒逼我好好學閩南語。
  • 新井一二三:臺灣外省人
    [摘要]對於「臺灣外省人」,外界的印象至今停留在侯孝賢、楊德昌等「臺灣新電影」的中心人物。雖說是臺灣出身的作家,看東山彰良的照片,皮膚白皙、個子高瘦,顯然是一副中國北方人模樣。這回以1975年臺北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流》受到注目,各家媒體紛紛報導作者的身世,此間讀者方才知道:原來他爺爺是山東省出身的國民黨軍人,在臺灣長大的父親曾一度經歐洲到山東老家尋根,使得在日本成長的第三代想要寫出跨過臺灣海峽的家世小說。
  •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專欄:臺灣外省人 新井一二三 2015-07-19 14:13 來源:澎湃新聞
  • 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差
    和很多臺灣人不同呢?因為我是臺灣的「外省人」。­  「本省人」指的就是蔣介石敗逃臺灣前,已經在島上生活的那群人(例如原住民以及鄭成功的子孫);「外省人」就是蔣介石帶去的那幫逃兵殘將,其中就有我的爺爺奶奶,他們住到了眷村,眷村就是外省人的群聚之地。­  1949年那時的本省人,大約有600多萬人,而蔣介石帶過去的外省人呢,大約有150萬人。比例大概是四比一。
  • 「失根的一代」:臺灣「外省人」的本土化歷程
    今年37歲的宮鈴坐在北京一家臺灣人開的餐廳裡,對記者侃侃而談。她的樣子符合現今大陸中國人對臺灣人的想像嗎?她溫文有禮,操一口標準的國語,這是想像中臺灣人的樣子;她打扮得比較隨意,還抽菸,這又不太像想像中的臺灣人,特別是臺灣女人。  回想起來,大陸人對臺灣人的印象,應該最早來自兩岸開放探親時。
  • 「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迷思
    什麼是「外省人」?臺灣是移民社會,絕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閩粵一帶移民臺灣的,漢民約佔98%左右,實際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現在卻被分成「本省人」和「外省人」。在日本投降前即移民臺灣的,稱「本省人」;日本投降後才移民臺灣的,稱「外省人」。   既然都是從中國大陸移民去的,都是中國人,為什麼竟把這個問題「炒」得如此熱,爭得如此不可「開交」,以致「撕裂族群」、「製造對立」、相互仇視呢?
  • 去臺灣尋找日本文化的鄉愁?
    在臺灣,「日本文化」早就死掉了。原先從日本來的一些習慣,經過「本土化」之後成了「臺灣文化」的一部份。在溫泉旅館我已經學會了如何享受臺式日本文化,管它像不像日本呢?老實說,我對臺灣並不是一見鍾情。頭兩次作為遊客去臺北幾天,我都覺得極為不舒服,甚至心理不安,因為臺灣太像日本。
  • 臺灣外省人用來嘲諷本省人的貶義詞了解一下
    臺灣外省人用來嘲諷本省人的貶義詞了解一下時間:2020-04-24 14:2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妹什麼意思什麼梗? 臺灣外省人用來嘲諷本省人的貶義詞了解一下 臺灣方言中,原本指穿戴豔俗,不懂時尚,言談過時,舉止老土的女性。與男版的臺客相對。是臺灣外省人用來嘲諷本省人的貶義詞。
  • 投靠臺灣綠營的「外省人」都有誰?——不完全名單
    1949年,部分大陸人士跟隨國民黨敗退臺灣。這部分人和他們的後代一度被稱為「外省人」。在他們當中,有些人投入了民進黨懷抱,有的則是政治認同傾向偏向綠營。1.顧立雄:民進黨當局「國安會秘書長」,曾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民進黨當局「黨產會首任主委」、「金管會主委」。
  • 臺灣「外省人」趙樹信:戲劇性的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臺灣網6月26日無錫訊 家住臺灣桃園的趙樹信,因父親祖籍在東北而產生了來大陸發展的念頭,2010年,他在江蘇無錫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飲店,正式開啟了大陸創業之旅並且大獲成功。他希望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幫助那些想要創業的年輕人成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 被王炳忠點破身份,臺灣外省籍女主播叫囂:我不是中國人
    練臺生年代老闆叫練臺生,聽著名字就可猜出他是個外省二代,其父母大概是1949年從大陸倉皇逃臺,次年,練臺生在花蓮縣出生。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放交流後,島內外省人對大陸的態度有兩極分化之勢,一部分懷有對故土深沉的眷戀,也有一部分看大陸哪都不順眼,叫囂「臺灣只有獨立才有前途」。作為一個生意人,練臺生則是把「反中」作為一門生意。
  • 父親是外省老兵,被罵「數典忘祖」的她加入綠營後就成了打手
    「外省二代」出身的範雲,在加入民進黨並當選「不分區立委」後,站在「反中」的第一線,多次叫囂「抵制中國」,就連島內明年擬換發晶片身份證,她都聲稱「可能會成為大陸滲透的破口」。為了能在島內政壇站穩腳跟,她強打「抗中牌」,即便被罵「數典忘祖」也在所不惜。
  • 臺灣的「日本情結」由何而來?
    ,臺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日本一直是臺灣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臺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處於對日經濟上的依附性地位。  建築是凝固的記憶,日據殖民時期的建築至今許多還遺留在臺灣,特別是當時總督府為了臺灣能更好地服務於「內地」的戰時需求,在臺灣建設了許多基礎工程,譬如至今還在灌溉著臺灣第一大平原的嘉南大圳,其設計師八田與一至今還是臺灣人稱頌的對象。
  •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最難的時光是現在
    這是電影《多桑》的片尾,兒子出差去日本,帶上父親的骨灰。  這個故事吳念真也常常講起。父親從小受到日本的殖民教育,這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要去日本的皇宮和富士山。在他死後多年,一次吳念真出差去日本,帶了他的骨灰,碰巧飛機快降落時,看到夕陽西下的富士山,吳念真就拿出骨灰,讓父親看一眼。
  • 外省二代入民進黨後站「反中」第一線,叫囂「討厭被當龍的傳人」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外省二代出身的範雲,在加入民進黨並當選「不分區立委」後,站在「反中」的第一線,多次叫囂「抵制中國」,就連島內明年擬換發晶片身份證,她都聲稱「可能會成為大陸滲透的破口」。為了能在島內政壇站穩腳跟,她強打「抗中牌」,即便被罵「數典忘祖」也在所不惜。
  • 【柯媽故事館】臺灣第一位外省傳道人—劉湛庠弟兄
    他是臺灣第一位全職的弟兄,也是第一位外省傳道人。 1947年夏,劉弟兄赴臺灣,於1949年在臺北全職服事主。他的足跡遍及臺北、花蓮(曾經兩度於花東開展服事)、宜蘭、羅東、蘇澳、臺東、礁溪,至員林、雲林、岡山,並新竹、苗慄、彰化……等地。
  • 外省戶籍居民在珠海也能換護照了
    同步實施:外省戶籍居民不必「返鄉跑」9月4日,珠海市公安局召開政策解讀會,按照國家移民管理局和廣東省公安機關統一部署,珠海市自2018年9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內同步實施5項移民和出入境便利措施。其中,前三項皆為關於出入境證件(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臺灣通行證)及籤注方面的措施,我市受惠最大的為外省戶籍居民,新政實施後,他們不必再為換(補)發出入境證件而「返鄉跑」了。
  • 外省戶口居民也能在安陽辦理出入境證件
    發布會現場外省戶口居民能否在安陽辦理出入境證件,針對未滿16周歲小孩的護照辦理都有哪些規定?12月10日,安陽市公安機關便民利民措施新聞發布會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副處長李曉嵐介紹了相關情況。據介紹,外省戶口居民,可以在安陽辦理出入境證件。2019年4月1日起, 辦理出入境證件全面實現「全國通辦」。即內地居民可以在全國任一出入境窗口申請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和往來臺灣通行證等3類出入境證件。通辦對象不包括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和現役軍人,但允許國家工作人員在登記備案地異地辦理。
  • 特稿 | 飲不到的長江水:臺灣眷村人的大江大海
    後來,他才知道對方敵意的來源——自己就是他們口中的「外省人」。年輕氣盛的他召集了眷村的男孩子,和班上的本省孩子打架。有一次被警察抓住,警察一聽到他們的大陸口音,就說「又是你們這些眷村子弟鬧事了?讓你老爸領回去打一頓」,放走了他們。而那些本省孩子,則被留下來接受處罰。
  • 組圖:「高級外省人」引首宗暴力 謝長廷挑撥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周先報導:臺灣當局「新聞局駐加拿大多倫多新聞組」前組長郭冠英遭指以「範蘭欽」為筆名發表「辱臺」言論風波昨(21日)再擴大,不僅臺南市發生首件引用郭「高級外省人」言論引發的暴力紛爭,「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則語出驚人地痛批:「馬英九是外省權貴,是省籍矛盾的受益者,他們在利用省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