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家風範——錢穆先生的親炙授業弟子谷瑞照先生登臺授課

2021-03-04 經典海讀AAA

成都瑞庭竹島會議廳裡,2019種子教師成長營暨第二十一屆經典海讀研討會的課堂上,安靜得只有一位年逾八旬、精神矍鑠的老者徐徐講述的聲音,大家的心被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眼裡滿是求知的渴望,滿是對中華文化的景仰。

這位老者就是國學泰鬥級教授——谷瑞照,他是錢穆先生的親炙授業弟子,臺灣教育部教授升等論文評審委員,臺灣三所大學的博士班博士生導師,1964年開始講授中國倫理資深學者,1981年為南非部長班授課,並幫助改造南非共和國。

7月30日,他親自登上了講臺,圍繞「論語中的君子」這個主題給大家作了專題授課。從君子是儒家教學的目標,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的德行,君子的志望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讓大家明白了什麼是中國智慧,明白了「君子是《論語》塑造的人格典型,其學足以明道、其德足以成聖、其能足以安樂百姓。」

谷瑞照先生以寬廣的視角,站在世界的高度,對中國文化對世界對未來的影響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以中華文化在處理南非種族問題、處理世界性難題等影響國際的實例強調出中華文化是處理世界乃至人類的終極法寶。

谷教授的課程再次讓大家深刻認識了自身文化的淵源和中華文明綿綿不絕的根本原因,進一步點燃了與會者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心和決心。

羅義蘋,彭弘,黃勇等老師和學員們一道恭聽了谷教授的課程。

彭弘老師給大家再次講解了古詩文的吟誦、歌訣讀法與寫作方法。

羅義蘋老師就建模研課課堂進行了點評、引導,指導老師們通過升華主題,達到教學目標、掌握建模課堂的教法,做到教者輕鬆愉悅,受者開心快樂。

黃勇黃總以「淡定才能從容」為題,結合自身的教子實際,從理論、實踐等多方面啟發學員以有別於傳統的方式,引導孩子開展有規劃的學習歷程,讓學習能力和習慣、執行力、機會、行深、興趣、經典、智慧伴隨孩子修身修心,修內修外。

學員徐白莉以一首小詩《蓮花開》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晨光熹微/清風拂/那一隻從寶島飛來的青鳥/站在芙蓉花上歌唱。/楊柳依依,碧水漾,/那一隻鴻雁自東魯而來,/伴著琴音和一道光。/有鐘聲在腦中響起,/ 驚醒我的夢。/心中有一朵聖潔的蓮,正微微開放。


 
 
 
歡迎關注我們的新朋友:經典海讀,
在這您不僅能獲得國學教育的第一手資訊,更能親身體驗全國名師的風採!精彩課程任您體驗,全國特級教師精心打磨,更有清華大學訪問學者帶給您不一樣的國學課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山水大家王文芳先生:大家風範、正大氣象、君子之風
    這是又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王先生的畫作、接觸王先生及他的眾弟子們。且不論大家所公認的先生的藝術成就,單就先生與弟子之間情同父子的情意,就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先生人格的偉大,讓人感動,現根據我並不全面的了解,寫下一點文字,以表達對先生的敬意。我無緣拜山水畫大家王文芳先生為師,但這並不妨礙我通過多個維度去了解先生,發現先生的偉大。
  • 錢穆先生給大學生的24條建議
    上世紀五十年代,錢穆先生在香港創建新亞書院,成為今天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之一。錢穆先生為新亞書院的學生撰寫了24條校規,名為《新亞學規》。這24條學規,收錄在《新亞遺鐸》這本書中,記錄了這錢穆先生創辦新亞書院的歷程。「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或有戰事時用的大鈴,後來用來比喻老師的教誨,這本書收錄的多是錢穆先生在新亞書院為學生做的講話和講座。
  • 楊作民先生百歲壽誕 眾弟子四世同堂共慶賀
    本網訊8月31日,農學院老教授楊作民先生迎來百歲壽誕,小麥育種中心眾弟子「四世同堂」為他在新樓2060會議室舉行百歲壽誕慶典。校長孫其信、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等出席並為楊先生送上生日祝福。
  • 【文化思想】錢穆先生:中國人的「畏」與「無畏」
    ——錢穆先生《中國文學論叢》 錢穆(1895—1990),史學大師、國學大師,著有《國史大綱》《國史新論》《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研究法》等1700餘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
  • 金耀基 | 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
    1977年7月,我承接新亞院長之初,曾去臺北士林素書樓拜謁賓四先生。在中學時,已讀錢先生的《國史大綱》,但從未與先生見過面,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位久所仰慕的大學者。雖然初晤,但錢先生溫煦和藹,講話娓娓動人,令人如坐春風。錢先生不多虛語,卻甚健談。他善於講,也善於聽,始終給人充分空間,不會自說自話。告辭時,錢先生送我,一再說「一見如故」,還說我們有緣。
  • 「六朝古都」南京,為什麼一定不能做中國的首都,錢穆先生如是說
    ——錢穆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南京,在歷史上的地位絕對是另其他地方羨慕的,這裡不僅有虎踞龍盤的地理位置,更是古代經濟重鎮,因此孫中山先生就曾說:」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
  •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92高齡郭淑珍先生攜手弟子王秀芬教授,再唱《黃河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晚92歲高齡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郭淑珍與其弟子王秀芬教授登臺演唱,再現《黃河怨》經典,那如泣如訴、撕心裂肺的歌聲響起時不禁讓人淚目。  郭淑珍先生自1956年開始演唱這一作品,至今已有63年之久。那精湛而深情的演繹,時而婉轉低吟時而高亢的音樂處理,為現場觀眾上演了一場激蕩心靈的音樂盛宴。
  • 戴景賢:錢穆先生教我怎樣讀書
    【編者按】作者戴景賢現為高雄中山大學特聘教授,曾師事錢穆先生,過從甚密。1990年8月30日,錢先生駕鶴西去。同年9月25日本文初稿刊於臺北《聯合報》,原題《流落人間者,泰山一豪芒——從學賓四師二十二年之回憶》,文中略述錢先生指導讀書之言,值得一讀。
  • 《我是先生》,綜藝節目也可桃李滿天下
    症狀如筆者的觀眾大有人在,迫切需要良師益友幫助指引,恰在此時,《我是先生》不期而至,裹著儒家文化的內核,散發著尊師重道的馨香,春風化雨,寓教於樂,這是綜藝節目向人文本真的回歸,觀眾在娛樂的同時接受著傳統文化的洗禮。  以傳道授業的方式喚醒傳統文化細節。
  • 一代碩儒錢穆
    他就是一代碩儒錢穆先生。位於臺北市的錢穆故居坐落於陽明山下的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內。東吳大學是1900年由基督教會在蘇州設立的私立宗教大學,1954年在臺北復校。從校門而入順延道路往前走,路的旁邊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時有白鷺飲水溪上,上一個小坡就到了錢穆故居。紅色大門(即「朱門」之意)左扇上書「素書樓」三字。
  • 錢穆的《四書釋義》
    在錢穆先生的心目中,四書的地位極為崇高。所以,要了解中國文化、學中學或者說國學,一定要首先了解四書。離開四書,則中國文化就無從談起了。錢穆先生把《論語》的內容分為九類:1、關於個人人格修養之教訓;2、關於社會倫理之教訓;3、政治談;4、哲理談;5、對於門弟子及古人時人之批評;6、孔子之出處及日常之行事;7、孔子之自述語;8、弟子之誦美及時人之批評;9、孔門弟子之言論行事。
  • 錢穆先生:畢業了,我們還要不要讀書?
    因為錢穆先生說,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而要學做人必須讀書;有七部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業餘讀書,「盡可不必求全懂」;現代人都很忙,「其實人生很忙」,但還是能利用「空閒」,以及「零碎時間」去讀書……今天的「微閱讀」給大家推薦的是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一篇演講。
  •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記得故鄉有位畢業於某地方師專的學子想要報考先生的研究生。先生看了材料,覺得該生程度不夠,但又怕挫傷了他的上進心,於是命我代寫信婉拒,同時鼓勵他繼續努力。先生是國內教育學大家,尤其是在教學論領域,精耕細作超過了半個世紀。他的代表作《教學論稿》被教育部指定為高等學校教材,多次重複出版。我們讀書時,這本書剛剛出版,作為上課的主要參考用書,此後,不斷增補修訂。
  • 霍英東先生風範激勵我一路前行
    1990年起先後被評為市、縣先進個體勞動者,市尊師重教先進工作者,市、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積極分子稱號、廣東省先進個體勞動者,還選為河源市二屆人民代表,可以說,我人生的起步是霍先生風範感應。源 薪火相承 助教獎學 福澤貧民佑我聯中 教樓簇新 親臨視察 萬眾動情先生風範 萬世德馨 耆英至尊 輝燦星辰四方摯友 神態虔誠 追思恩德 感激不盡仰祈聖鑑 在天之靈 霍公有知 笑 慰人生 廣東省和平縣四聯中學全體師生 執筆:陳仰天 2006年11月9日
  • 師者、學者和赤子,手稿展裡陸谷孫先生的知識分子風範
    「陸先生一生獲獎無數,但他最看重的是學生給的『心目中的好老師』。」11月18日上午,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在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舉行的「陸谷孫先生誕辰8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陸谷孫手稿展開幕式」上這樣說道。陸谷孫是復旦大學文科傑出教授、著名的雙語詞典編纂家、莎士比亞研究專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
  • 私淑親炙與學院教學 中國畫兩種教學方式比較
    陸儼少教學時讓學生臨摹的畫稿  舒士俊提供我那篇文章發表之時,陸儼少先生已受聘去杭州浙美(即今中國美院)任教山水課並帶研究生。而我更為驚訝的是,陸老早年在上海,採用的是親炙帶徒方式;後來至杭州,他則取用現代學校教育方式,兩者竟大異其趣。「文革」時在上海的陸儼少平日要到畫院監督勞動,弟子只能周日去他家親見他揮毫,隨後把畫稿帶回家臨摹(而今在拍場露臉的一些陸畫名作,在那時陸老很隨便就讓學生帶回家去臨),臨完還會親自評點。
  • 追思夏禹生先生!他曾連續多年登臺指揮《東南大學校歌》
    敬愛的夏禹生先生於2020年8月30日中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0歲斯人已逝,幽思長存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夏禹生教授照片夏禹生先生1949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後任教於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為江蘇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合唱指揮人才。
  • 錢穆高壽95歲,長壽秘訣7分靠打拼:20歲開始修煉打坐,打太極拳
    1895年正值晚清,錢穆出生在江蘇一個書香門第,他是武肅王錢繆的後代,父親年輕的時候也考中了秀才。6歲開始讀書的錢穆成績優異,辛亥革命時成為小學教師、中學教師,35歲因為發表了論著被顧頡剛推薦,成功到燕京大學授課,從此開啟了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學術人生。
  • 傅佩榮:影響我一生治學的「大先生」
    今天是教師節,大家都在感謝和回憶自己的恩師。對於傅老師來說,影響傅老師一生治學生涯的恩師,正是方東美先生。方東美先生(1899-1977)逝世至今,匆匆已經40年。在我心中,他的音容笑貌依然鮮明親切,而他的學問更讓我每一思及,便有「高山仰止」之嘆。作為念書人,能有像方先生這樣的老師,是值得終身感恩與自我鞭策的。
  • 錢穆:《論語新解》新在何處?
    孔門七十二弟子,師弟子間,莫不尊顏子為好學。後世有孟子,其時群言並興,而楊、墨之言盈天下。孟子則曰:「乃我所願,則學孔子。」又曰:「能言拒楊、墨者,皆聖人之徒也。」又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特以為聖人勉當時之學者。後世以孔、孟並稱,而每引孟子語以堯舜自勉。則其為學趨向,有時與孔子有相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