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上墳有何講究?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後六」,什麼意思?
今天就進入到了4月份了,大後天就是我們的清明節,在我看來,相比較於二十四節氣來說,清明節更主要的是一個傳統節日,因為早在明代時期就有實行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以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在我們農村這種活動更是如此,而且我們這還講究做清明,只能早不能遲,特別不能當天做,所以昨天趁著天晴,就已經掃完墓了。
那有人說,對於清明上墳的老話「前三後四,左五右六」是什麼意思?難道這祭祀還有什麼講究嗎?的確是這樣的,而且門道很多呢!
通俗的解釋:
所謂「前三後四」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日子,老一輩的農民都講究「正清明不掛山」,就是清明當天是不能去祭祀的,因為當天是祖先活動的日子,不在「家」,正確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剛好夠一個「七天」,時限剛好。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我們村裡就喜歡趕早。
而對於「左五右六」的說法則就指的是祭祀的時間,農村風俗習慣就講究良辰吉時,因為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對應十二生肖,「左五」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右六」分別是午、未、申、酉、戍、亥。唯獨不能巳時(也就是中午十點至十二點)掃墓,這都是不吉利的。所以上午九點前要結束祭祀,下午五點要結束,這是目前的人們的做法!
那通常用來祭祀用的水果都有哪些呢?
1.蘋果、柑橘是首當其衝的,畢竟這種水果的寓意很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符合人們的要求,而且購買方便,也比較便宜。
2.其次就是香蕉、葡萄、柚子等,這都是常有的水果貢品,也都是水果攤上很容易就可以買到的,畢竟水果祭祀用不了太多,三四樣就已經足夠。
3.但比較忌諱的水果也有一些,如梨子、石榴、無花果、李子、甘蔗等,因為這些水果的寓意不好或者有不詳之意,所以通常都很少用來祭祀使用。
我的看法
畢竟屬於老一輩的風俗習慣,如今都講究文明祭祀,只要抽出時間去先輩們的墓前看望看望,倒上幾杯酒、帶上幾朵花,就是最好的緬懷,這些「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也就不是顯得那麼重要了。
對此,你們有什麼其它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哦!
往期精彩文章:
農村「386160」部隊是什麼意思?老農感嘆:農村的出路在哪裡?
糧食危機意識四起,我國存糧夠吃多少年?老農:這輩子應該夠了!
多國禁止糧食出口,我國儲備糧會不會不夠?是不是應該囤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