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人到中年的張先生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問題了,以前每頓飯不吃到最後不放下筷子,也很少出門運動鍛鍊,如今一改過去的做法,還請醫生朋友給自己定了一套飲食運動計劃並堅持執行。原本以為6.7mmol/L的空腹血糖應當能控制下來,可是近半年過去了,偏高的血糖仍然沒多大變化,難道管住嘴、邁開腳不管有嗎?
【醫生評析】
首先檢測空腹血糖超過了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超過了7.8mmol/L,雖然沒有達到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但提示處於了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幹預治療,用不了幾年就會進展為糖尿病了。而幹預治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邁開腿比較容易做到,只要每天堅持外出進行可出汗的運動30-45分鐘就算達標,難點主要在控制飲食上,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少吃主食就可以了嗎?
當然不是,雖然血糖的來源主要是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但現如今主食的種類不僅僅是米飯饅頭,比如方便麵、麵包、餅乾、麵點小吃、火腿腸等加工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沒有把這些食物計算在內,實際上主食的量並沒有真正減少。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加工食品中使用的多種食品添加劑很可能對機體糖代謝會產生不良影響,不然以前生活條件較差的時候,人們一日三餐比較單一,沒少吃米麵但高血糖、糖尿病的人反而沒現在這麼多,就與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有一定的關係。
解決辦法:儘可能少吃加工食品,米麵選擇上也不宜過於精細。
優質蛋白適量增加了嗎?
在人體所需要的三大營養素中,蛋白質比起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消化吸收的速度要慢很多,有利於減慢胃腸排空的時間而更耐飢餓,最為關鍵的是:機體消化吸收蛋白本身就是消耗能量即血糖的過程,且蛋白質是組成肌肉的主要物質,肌肉在靜息狀態下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血糖,同時肝臟合成的脂肪也需要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機體所利用,所以每天有足夠的蛋白攝入對控制血糖、血脂非常重要,是必須要做到的。
但很多人在控制飲食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尤其是不敢多吃肉奶蛋,擔心高血脂發生。實際上,食物中的脂肪不等於血液中的脂肪,很多吃素的人中高血脂、高血糖的並不少見就是這個原因。因此,每天飲食中應確保有70-140克的優質蛋白攝入,且一半應由豆類、乾果類食物提供。
解決辦法:折算成常見食物,每天應當有肉類如豬肉、牛羊肉、雞肉等40-75克,水產類如魚蝦等40-75克,蛋類如雞蛋等40-50克,奶類如牛奶等300克,豆子或豆製品50-150克,堅果類如花生、瓜子、開心果等25克。
蔬菜水果吃夠了嗎?
果蔬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對機體糖脂代謝非常重要,不僅能確保各種激素、酶的正常合成、延緩胃腸的排空減輕飢餓感,還能抑制、減緩小腸對葡萄糖、脂肪的吸收速度,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是一日三餐中的重頭戲。
解決辦法:每天各種綠葉蔬菜不應少於500克,含糖相對較少的水果如西瓜、草莓、柚子、獼猴桃、桔子等不應少於250克,但要注意儘可能在餐後2-3小時即在兩餐之間吃更為合適。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