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高度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來說,每一個升學節點都像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
孩子是奮鬥在前線的戰士,家長則要負責戰略規劃、物資準備、心理建設等等,生怕輸了其中任何一場,孩子的人生就此走上斷頭路。
而中考,又被廣泛認為是這諸多戰役中的第一個分水嶺。
往前,孩子還小,還有補救或其他辦法;往後,孩子已經大了,往往不敢再重頭來過。
中考成績決定了孩子能否上高中,上什麼樣的高中,對以後接受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大學又與未來的職業發展掛鈎。
尤其現在幼升小、小升初在許多地區都已經實行搖號制,中考這個升學節點是孩子們真正拼實力的時候,其重要性也更加不可忽視。
即使是在大家普遍覺得教育資源較好的上海,想要憑藉優秀的中考成績進入一所重點高中也非常不容易。
從歷年數據來看,每年僅有3%的考生可以進入四大名校,前7%的學生可進入市重點,前15%的學生可進入區重點,約60%的學生進入普高、民辦和綜合高中,剩下的則只能進入職高,甚至落榜。
擠破頭進入了重點高中的同學們,又要到新的戰場展開一場新的「廝殺」,三年後的高考選拔,從一進入高中就開始倒計時了,競爭壓力更甚。
對大部分同學來說,「清華北大只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被動」。
如果中考失利,那真是想都不敢往下想了。
有些孩子,明明在日常的學習中,表現一直都很好,偏偏就不知道為什麼在大考的時候失利了,就這樣卡在了未來衝擊名校之路的門檻上,真的令人非常惋惜。
中考失利之後真的沒有其他路可走了嗎?其實,衝擊名校的道路不止一條。
01
在教育大環境的客觀基礎上,許多家長也正是從初升高這個升學節點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國際高中。
尤其是孩子在中考失利的家庭,會更加擔憂孩子在未來得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開始思考新的方向,探索新的可能。
一方面,從數據來看,如果孩子沒有進入重點高中,大多數普通高中的升學數據和國際高中都很難放在一個維度去比較。
普通高中可能每年錄取國內名校的孩子非常少,比如2019年985院校的錄取比例,全國各地的錄取率在1.1%-5.81%,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些錄取的學生絕大部分是來自重點高中的,沒有被重點高中錄取,基本就無緣985了。
而國際高中,每年世界名校的錄取率卻驚人的高,牛津劍橋、美國藤校、加拿大TOP3似乎很輕鬆就可達到。第一梯隊的國際高中,基本是全員收穫名校offer的水平。
「清華北大很遠,牛津劍橋很近」,這句玩笑話也在一次次實踐中被驗證。
另一方面,經歷過一場中考的拼搏之後,許多家長和孩子在觀念上也有了改變,到底還要不要為三年後的高考賭上一切,成為了轉變的契機。
對於中考表現失利的孩子,復讀重考極為困難,也會在重複的知識上多消耗一年。
所以許多家庭選擇進入國際高中,希望孩子在國際高中,能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而中考表現優異的孩子,也會希望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真正想學的知識上,而不是埋沒在無盡的題海中,國際高中,就給他們提供了更加寬鬆的平臺。
02
體制內的教育環境,其實大家很了解。但國際高中,卻是許多家長並不那麼了解的。
今年,世界範圍內的疫情,讓一部分家長對國際教育的未來有了顧慮。
但事實上,從國際學校今年的招生情況來看,招生錄取較之往年並沒有變得寬鬆,甚至更加嚴格。上海知名的國際學校,招生困難或者放寬的情況,是基本不存在的。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首先,大部分選擇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並沒有考慮轉變路線,而是可能會重新考慮留學目的地國家。比如原本考慮美國留學的家長,可能會考慮加拿大、英國、中國香港等其他留學目的地。
其次,許多家庭原本選擇讓孩子在初中,甚至更小的階段就出國留學。這部分家長中有相當一部分將出國留學的時間延後,選擇在國內就讀國際高中,大學再出國,無形中增加了國際高中的就讀人數。
此外,原本就在讀美高、英高的孩子,這次回國轉向國內的雙語學校、外籍學校,也使得國際高中的學生人數進一步增加。
畢竟優質的國際教育,才是中國家長們真正想要給予孩子的,初心不改也並不令人意外。
與此同時,國內的國際學校也的確在今年有了一些新的改變。
經過過去十年的積累,許多國際學校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以上海為例,10年前,上海的國際化學校大概在40-50所左右,而如今已經增長到130+所,實現了至少3倍的增長。從全國範圍內來看,國際化學校的數量也增長一倍多。
但是,未來上海還會有大量新增國際化學校嗎?很難。
從數據來看,今年新增國際化學校Top3區域,是廣東(16所)、江蘇(8所)和四川(6所),而北京、上海分別是4所,對於國際化學校較為成熟的城市,增長速度其實有所放緩。
有實力的國際學校,近年來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如果國際學校的數量趨於穩定,那麼還會出現哪些變化?
➣優質學校集團化
這兩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滬上一流的國際化學校開始「集團化辦學」,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協和、平和、世外等等。
➣A Level課程增長較快
原本開設A Level課程的學校,這兩年發展迅猛,以及很多原本是AP、IB體系的學校開始嘗試A Level課程。
➣招生兩極化,「馬太效應」初現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國際化學校的「馬太效應」逐漸明顯。我們前面也提到,優質學校根本不愁招生,但也不可否認有部分學校招不滿。
無論國際高中將來的發展,會有怎樣的變化,與體制內教育相比,仍然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與其在受制於最低限速的高速公路上一路飛馳,不如去更加廣袤的大海上航行一番,去冒險去探索,或許更能到達超乎想像的遠方。
03
對於優質的國際高中,將來想要入讀,可能會變得原來越困難。那麼作為家長,在國際教育的道路上,要如何為孩子做準備?
對於目前尚在體制內的孩子來說,提升英語綜合能力很重要,尤其是英語輸出能力。從我們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要申請優質國際學校,筆試是可以過關的,但面試中的口語表達能力,包括未來進入到國際課程的英語寫作能力等,差距還是比較大。
而且,提升英語能力,無論是將來走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可以為自己積累優勢。
此外,國際高中的學術壓力不小,儘早讓孩子加強學術閱讀能力,補足薄弱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體制外,從雙語學校一路上來的孩子來說,英語能力相對會有優勢很多。但國際高中相比於小、初階段是一個巨大的學術跳躍,還是要加強學科,尤其是理科的學術能力,以及部分規範性的訓練。
對於這部分孩子,其實早早就已經規劃好了國際升學路線,那麼堅持自己,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可以為將來進入更優質的國際高中打好紮實的基礎。
對於中考失利的孩子,現在開始準備上國際高中仍然還有機會。
大部分採用A level課程的國際高中,都會組織春季招生,而春招在下學期開學之後就會很快開始。
春招較之秋招,只考英語和數學,不考科學,3.5年的學制可以讓孩子提前進入學校適應國際高中課程的學習。同時,越早參加考試也往往也越有優勢。
人生的分水嶺有許多,一個環節失利了也請不要氣餒,換一條道路重新出發,也許前方就是星辰大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