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王蒙/文 左冬辰/圖
庚子年的春節,對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的吳萌老師來說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學生帶來焦慮,也給教師群體帶來巨大的挑戰。全省的中小學生都經歷了「最長寒假」,作為人民教師面臨著一大難題——如何做到「停課不停學」?
3月19日下午4點,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35場新聞發布會,會上,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90後教師吳萌講述了作她的戰疫故事。
「作為一名90後,17年前非典時,我還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被我的老師守護,而今年,我已經成長為一名教師守護我們的孩子。」吳萌說。
停課不停學,女教師變身「IT專家」
「其實,剛聽到停課不停學,我心裡還是有點忐忑的。雖然以前學校也曾用網絡直播上過課,但那畢竟是短時間,小規模。現在全方位來搞網上教學,怎麼做,大家心裡都沒底。」吳萌坦言,「但作為年輕教師,我要在這方面多鑽研。」
從大年三十開始,吳萌幾乎每天晚上都泡在網上,摸索直播。她先後組建了全校18個網絡學習群、組織老師參加網絡直播授課學習,幫助老師們學習直播技術。部署網絡試播授課時,她主動擔任直播技術管理員,每天跟蹤指導服務、整理反饋信息,確保老師們技術操作熟練、師生互動順暢。
讓吳萌沒想到的是,真正開課後,問題還是一個接一個,手機從早到晚響個不停,有時深更半夜也要起來,視頻連線解決問題。吳萌總是盡心盡力滿足大家的要求,大家都給了她一個可愛的稱謂「IT小萌」。
「只要能為全省學生做些事情,再大的困難也不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網絡教學效果越來越好,學生滿意率達到96.8%。為了發揮省屬實驗學校的引領作用,吳萌又把課程課件整理出來,免費提供給我校對口幫扶的學校,援疆對口的學校,還有來自全省各地的友好學校,共6所學校。
「我們學校還參與了省教育廳聯合河南電視臺等單位錄製的同步名校課堂,讓學生們通過電視也可以在家學習。」這個任務對吳萌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短短3天的準備時間,她在家中仔細修訂課件,每個詞句、例題都經過了反覆推敲;反覆試講排練,力爭把最完美的課堂帶給全省學生。
「學校老師們的家鄉在全省各地,為了錄課,大家都克服了重重困難錄製視頻,學校後勤也給老師們提供了最好的防護保障。」吳萌說,「我們學校67名老師一共完成164節課程的錄製任務。只要能為全省的學生做些事情,再大的困難,我們也不怕。」
教書不忘育人,除了線上教學,他們還做了這些事
這場疫情,給社會各界都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吳萌也一直在思考,除了做好每天的直播教學、線上輔導,還能為學生做些什麼?
「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認知科學外,通過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向學生增強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的教育,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恰逢其時。」吳萌表示。
正月十四,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在網絡上開展了「話說元宵,抗擊疫情」課程,邀請校醫和心理老師從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入手,將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傳達給莘莘學子,最多時有4000多名網友同時在線,和師生們一起為武漢送去元宵佳節的祝福。
吳萌還把學生家長邀請到網絡課堂中來,他們中有參與國產航母「山東艦」建設的高級工程師;有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記者;有在對抗病魔的一線治病救人的醫生,在轄區保一方平安的警察,保障社區居民生活的志願者......
學生們從身邊鮮活的案例中獲得思想和精神的養分,開始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如何相處,甚至還有學生及家長主動參與到人民戰「疫」的行動中來——有很多學生拿出自己全部的壓歲錢捐給了抗疫一線,更有家長帶領孩子捐獻了防疫物資。
有位學生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以前我不知道學習的意義是什麼,還總因為學習的事情與父母爭吵。疫情當前我明白了,無知只會帶來慌亂,唯有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千千萬萬個白衣天使在祖國需要的第一時間站出來,才能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看到學生從思想認識上有這麼大的提高,作為一名90後的老師,吳萌感到非常欣慰。
烽火漫天中,西南聯大的教師仍堅守在崗位上,於不平靜中為學子撐起一方書桌;非典肆虐時,是醫護人員與教師守護著祖國花朵的安全;而這個不平凡的庚子年,「90後教師」吳萌披上戰袍,追隨著先輩的足跡,替祖國的未來負重前行。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