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復旦青年同學會攜手復旦大學出版社舉辦的成長篇系列活動之——復旦悅讀會第76期邀請到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研究院盧曉院長和廣大校友做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方法 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的講座,分享了他的新書《品牌賦能 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的思路和部分內容。獲得廣大校友的熱烈反響。
盧曉院長是著名的國際精品品牌管理大師,創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理論。 我國最早進行高質量發展國際精品品牌管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國際專家,在法國高等經濟與商業科學學院獲得精品品牌管理博士學位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華人。曾執教於國內外多所大學頂級商學院 (HEC, ESSEC, University of Paris Dauphine, University of Catholic Milano Sacre Cuore,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等)。2017年創辦盧曉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研究院,致力於高質量發展國際精品品牌戰略思想和理論的科學研究、成果推廣、產業發展、企業應用和國際交流。
盧院長首先和大家分享了這次講座的時代意義。
第一是2020年百年不遇的大變局,新冠疫情讓世界經濟停擺,由於中國對疫情控制的好,經濟得以快速恢復。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來,全年經濟獲得了2.3% 的正增長。同時高附加值的科技領域和消費領域獲得10%左右的增長,但低附加值和至此價廉產品都下滑的非常厲害,大量企業退出市場。成功的國際精品品牌在中國市場大豐收,整個行業達到50%以上的增長,有的個別品牌增長達到三位數。非常明顯的,疫情加速了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第二是去年年底召開的五中全會,把高質量發展確立為十四五規劃的中心目標。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在此時代大背景下,中國品牌企業面臨重大機遇。
首先有兩個重要的外部有利因素,一個是RCEP的籤訂,另一個是中歐投資協定的籤訂。這兩個重要的國際協定的籤訂也推動和催促中國有更多的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其次是中國企業的內部機遇。
第一,只有走高質量只有走高質量發展國際精品品牌道路才能生存;第二,制定自己品牌企業的國際精品品牌戰略體系和規劃是董事長(企業一把手決策層)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第三,學懂弄通做實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理論、規律和方法;第四,抓緊時間制定出自己品牌企業的國際精品品牌戰略。
在宏觀層面,時代賦予的機遇和國家今後5-10年的戰略都明確指向高質量發展,微觀層面的外部內部機遇都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成為了迫切的首要課題了。盧曉院長的理論「國際精品品牌戰略」就是解決如何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和方法,以及近二十年的理論聯繫實際的經驗,具有各行業國內外眾多成功案例。
認知的突破首先從基本原理的突破。國際精品品牌戰略是基於精品經濟學曲線發展而來的品牌戰略思想體系和商業模式方法論。在了解了精品經濟學曲線和大眾消費品經濟學曲線的本質不同後,如何達到精品經濟學的規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呢?
這次分享了這一理論和解決方案的三個重要的關鍵詞: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的意思是要企業發展的解決全局性問題。
首先,精品是多維度概念,包含了主要的六大特徵。
絕對優秀的品質;
合理的高價格;
稀缺性和獨特性;
高級美感和多極情感;
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傳奇的品牌故事;
非功能性的整體性。
其次,國際代表著高質量發展的精度高度和廣度。
第三,品牌也是多維度概念。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工具;是承載無限財富的載體;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和主幹。
品牌是一種存在,例如可口可樂。如果沒有品牌就不存在,只能是為品牌企業做加工和配套。附加值就提升不起來。國際精品品牌是一種高級的存在,這也是解釋為什麼世界各地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爭相購買國際精品品牌的產品和服務,是因為有支付能力的消費者要對自己美好生活的嚮往進行建設,需要衣食住行領域的高級的存在來建設自己的存在。
最後盧曉院長給廣大觀眾留了一道思考題:中國品牌企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如果想找到答案,推薦大家閱讀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品牌賦能 國際精品品牌戰略》一書。
《品牌賦能:國際精品品牌戰略》
盧曉 著
普通品牌與精品品牌差別在哪裡?到底什麼在創造更多價值?品牌的背後,是產業、效率、價值的有機集合,擁有一整套體系和邏輯。本書以此為出發點,探索一套可供企業或創業者參考的邏輯和方法,幫助實現、提升品牌價值
重量級嘉賓作序:華為高級顧問田濤、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李凱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傑、路威銘軒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越、愛馬仕大中華區總裁曹偉明給予重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