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開悟,就是看懂快樂的本質

2020-12-22 小務虛

今晚橙子園裡搞深冬慶典,讓我去擔任攝影師,我愉快的答案了,這是我第三年拍了,我發現做著這些事情的時候,讓我覺得很快樂,有意義,讓我覺得我還有這個技能能拿得出手,讓我覺得對橙子的同學的家長們有價值。

特別是,當我把孩子們溫馨的照片發給群裡的家長們時,會收到每一位家長的感恩之言,讓我覺得很高興,正如我也喜歡看著自家橙子的照片一樣,有股莫名的感動與激動之情,因為看著孩子一年一年長大,而深冬慶典這個儀式,讓人看到了孩子的內在,同時也讓家長感覺一切的汗水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總之,我樂在其中。

但是,橙子園裡家長的活動都蠻多的,我大多數是能推脫就推脫的,我不願意去,關鍵在於它佔用了我的時間,我覺得家長會議這些事情,沒意義?

前幾天,橙子班的主班還問我願不願意去當下家委,帶一下新家長們,我瞬間的本能不自覺就拒絕了。

仔細一想,這是我自私的念頭,正如我陪橙子玩感覺不到意義一樣,我的大腦時刻都把那些對自己有快感的念頭才定義為有意義,這樣一來,所以與之相違背的東西,都成了我想逃避的。

動物腦最容易感知自己的情緒,因此,最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世界裡面,比如當它的瞬間情緒是快樂時,它就會去做,而當它覺得是「苦」時,它就會不自覺的拒絕或者抗拒,甚至產生消極的負面情緒。

這種瞬間的苦樂情緒是自動化的,在我們的潛意識層面是瞬間完成判斷的,我們的所有決策,幾乎都是它決定的。

比如,我一直說我是一個極其拼命努力的人,我數十年如一日都這樣,這背後是一個本質的體現,我有一股強烈的想要追求強大的情緒傾向,因為我自小內心脆弱,缺乏安全感。

自我感覺弱小,不安全與自卑,形成了我的底層恐懼作用於我的杏仁核,而正是為了克服這種感覺,我們的內心會產生對應的追求強大的情緒,它就表達為我們的追求,在大腦層面以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類激素的共同作用下驅動著,因此,追求強大的能力被我賦予了極大的意義。

因此,我從小就立志一定要出人頭地,一定要變得強大,即使付出任何代價也在所不辭。

因此,我外在的追求所表達出來的極度自律,在我同齡人中,幾乎少有人能比,更多的人是不斷的感慨我的決心,辛勤與刻苦的程度。

因此,我強烈的追求強大的底層,是極大的恐懼「弱小」與不安全感;我拼命追求「利」的背後,是極度的害怕「害」【動物腦趨利避害的本性】;我努力追求「快樂」的背後,是極度的想拋開「苦」;因此,所有現象層面的東西,在我的生活裡面,都可以找到這兩者對應的縮影,只是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呈現為不一樣的需求與目的,但背後都是這一個層面的背後心理特質驅動下行為與人生。

比如現在的我,把事業的強大就定義會有意義的事,與我追求強大的情緒傾向匹配,而且這種情緒很強烈,這樣一來,當我做著所有與事業無關的事情時,我就會特別焦慮。

小務虛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何我只是閒著也會如此焦慮,現在才非常清晰所有這一切的心理原因,根本原因就在於想要追求強大的念頭,它是如此的強烈。

只要產生這個念頭,與之對應的事情就都變成「苦」與恐懼,變成了我害怕的東西,它不自覺的刺激著那個內心弱小的我,使得我感覺,只要我不做著事業的事情,我就感覺有危機感,覺得會被淘汰,這種情緒時刻伴隨著我,接近25年以上的時間,我都籠罩在它裡面,然後在我生命的不同時期,被我賦予到不同的事情上。

因此,一旦那件事情以及與之相關的事情被我定義成能讓自己變得強大的,我就會拼命的去追求。

比如學生時期,特別是整個高中時期,我幾乎痛苦到壓抑的狀態,因為社會只認分數,因此我也把強大與人生是否有價值掛鈎到分數上。

因此,我拼命讀書就是為了考試。

但是不管我如何努力,甚至成為全年級最勤奮的一個人,我的成績也一直是中遊,從來沒好過。

我的大腦從小隻喜歡追求有快感的東西,而為了考試的死記硬背的重複性的記憶,是痛苦的,沒有快感的,是大腦想要逃避的;

但是這種在當時世俗認為的只有「讀書才有出路」的念頭,與我追求強大之心對上了,我認同了這個理念,把它掛鈎到分數上,結果,我一方面付出大量的代價去記憶重複性的考題等知識,一方面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因此,大腦極度痛苦,這幾乎成了我學生時代最大的無解的痛苦。

而所有一切的根本就在於,我們內心想要的感覺,就好比巴甫洛夫的狗,它想要的是食物,但是被世俗訓練成「鈴聲」,它的大腦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大腦以為鈴聲就是食物,於是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的鈴聲上,而我在當時,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分數上。

分數考得差,就極度恐懼與痛苦,甚至還覺得自己人生怎麼如此失敗。正常情況下,對於做不好的事情,大腦一定會逃離,但是在那時,我無法逃離,因為我認為這是我人生的唯一出路,這種念頭成了我人生最大的一個遺憾,使得我在那段時期,如此拼命,但是又是在浪費時間,同時還極度痛苦。

這就是被控制,我被世俗的觀點控制了,長達10年以上,在裡面不斷煎熬,極度痛苦與壓抑;

後來,如此的拼命,勉強上了一個本科大學,而上大學唯一讓我輕鬆一點的,就是我因此不用再去為了分數而極度苦惱,但是大學的課程也一樣,也是為了考試,只是我此時,只需要保證不掛科能畢業班就行了,因此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我認為可以讓我變得強大的項目上。

我開始可以「自由」的追求。

因此,在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只要被我認定的可以讓我找到那個強大感覺的事情,我就會去拼命的努力,比如英語,我初中才開始學26個字母,初三的時候,120分的試卷,還只能考試40分,也正是在初三開始,我幾乎瘋狂的惡補英語,這股幹勁一直持續到我大學畢業。

當英語被我認為可以實現我的強大夢時,我的瘋狂程度連現在的我都自愧不如,我是復讀一年才考上本科的,高考完的那一年暑假,我每天在家,至少練習3-4個小時的口語,2-3個小時的聽力,整整一個暑假,每天都是那樣的刻苦。

我當時把英語定義成上大學後的強項,甚至還想像以後成為英語翻譯專家等,這樣的想像也貫穿我的整個大學生涯,因此,上大學後,我幾乎每天也會有2-3小時的聽說練習,走在路上時刻也在聽聽力。

大學時,所有其他同伴都在娛樂玩遊戲時,我幾乎都在自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我是大二的時候才開始會用電腦的,但是從那時起,我又開始另一條瘋狂之路,所有與電腦相關的技術,我都如饑似渴的學習著,這個方向又成了我內心追求強大的寄託,比如網頁製作,網站架設與推廣,網頁編程以及當時剛剛興起的電商,都成了我研究的方向,都成了我的多巴胺鈴聲項目。

畢業後,這股幹勁一如既往的持續,只是不同時期,展現為不同追求,而決定我追求什麼東西的,完全就是一種內外偶然因素結合的結果,只要一個方向契合了我內在的需求,就會被我瘋狂的執行,在接近20年以上的時間,我以為是我自己在選擇我的人生方向,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我的人生是這樣子被決定著的,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它要的是食物,但是當一個偶然因素或者某個有目的人的,設置了一個關聯「鈴聲」,把食物與鈴聲連結上,於是狗在追求鈴聲的時候的所有生理反應,就跟追求食物是一樣的;

此時,狗就被鈴聲給劫持了。

這就是人性的底層弱點,這就是快樂的本質,這些「鈴聲」造成了我大量的人生痛苦。

比如我在學生時代追求的分數,我大學時期追求的體育項目如網球,輪滑,英語,以及我畢業後追求的外在物質財富,如車及名利,特別是6年前開啟的創業事業,把我的人生推向了谷底。

比如,我們當時創建的電商女裝品牌,完全就是想要實現財富夢,以及我內心深處的那個強大感覺,當這個感覺被投射到財富上時,財富就像魚餌一樣,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設置出對應的鈴聲來誘惑這樣的魚兒上鉤。

欲望越大的人,越容易上鉤;

因此,我們頻繁的營銷,大力的投廣告,頻繁的參加官方的促銷活動,幾乎所有能提升銷售額與利潤的事情,都是我們會去做的,或者說是我們必定躲不過去,我們必然會去那樣做。

當看到競爭對手做得很好時,就會去模仿對方,甚至還為此更換品牌風格去跟著對方做,這幾乎就是動物腦的從眾心理主導的自動化本能,它的自動化控制判斷就是情緒,只要情緒對得上,它就會去做,只要有利益的事情,它定就會去做;

但是從來不會有人承認自己是被主導與控制著去做這些事情的。

而本質卻是,只要我們的初心是為了結果的物質,那麼就註定我們一定會被劫持,只要我內心一直想要追求強大,那麼只要有人設置一個讓我相信可以實現我這個內心需求的,我幾乎會毫無不猶豫的拼命去做,而我們完全覺得是我們自己在做選擇!

只要念頭一產生,與念頭對應的所有相關的多巴胺鈴聲項目,就可以毫無阻礙的劫持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最近,全面警惕自己產生任何念頭!

這就是快樂的本質!

所有我們想要的念頭,在我們的大腦裡面,對應的都是多巴胺的快感追求,「想要」的念頭一經產生,與之對應的「不想要」也立即產生,恐懼與擔心也立即產生。

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是相伴的,它們共同完全對我們的驅動!

這些我想逃避的東西,就被我們定義成苦,則一旦無法逃避這些所謂的「苦」時,我們就會痛苦與焦慮;

比如我必須陪著橙子時;比如我必須做洗碗,拖地與做飯時;比如妻子讓我去參加橙子的家長會議時;所有的麻煩與痛苦都起源於我把這些東西都定義成沒意義的念頭,而實際上,它們真的對自己沒意義嗎?

完全不是!更多的是,我把太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事業上了,以至於我看不到家裡人的需求,看不到我也要吃飯,看不到妻子辛苦為我做的飯,並且我也因此需要去回報她,幫她分攤一些家務;

實際上,在我接著寫現在這一部分時,正是周六上午,橙子在外面客廳玩著玩具,而妻子就在拖地,我昨晚去幫她園裡攝影,所以今早起來時,我感覺自己有些焦慮,因為原本計劃的發文節奏被打亂,而所謂的發文節奏也是我的執念,我要求自己要每天發一文章,因為現在是年終平臺搞知識文化節,因此我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發一文章。

這個念頭,實際上就是為了結果與收益的,我是非常清晰的,我也保持著對它的警惕,因為我首先一定是確保創作質量的,而不是為了數量而創作。

其次,因為我知道了我被這些念頭不自覺的籠罩著,但是我又時刻能跳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它,保持對它的懷疑,因此,當這個念頭受阻時,我幾乎不會有負面情緒產生,因為我隨時做好被打亂的準備,我不執著這個念頭。

前面的這些覺知,是基於前額葉知識整頓後的,但是動物腦的瞬間本能下,我還是第一時間不自覺的覺察到了焦慮,情緒產生,我保持對它的覺知,以確保我不會被它控制著。

比如,我現在就在寫這文章,而妻子就在拖地幹家務活,這個情況下,我知道自己的內心是有些愧疚的,因此,當她拖到我的書房時,我就說我來吧。

這是人性層面情緒的不自覺回報,如果你能時刻保持對自己內心以及外在能量的覺察,你就能時刻覺察這些能量,然後去為這些能量做出對應的行為與回報,這樣,會使得家這個共同體更和諧,而不是充滿矛盾。

對於任何念頭的修行與警惕,使得我現在已經產生一個本能,那就是,我不執著任何念頭,這樣一來,當念頭被阻斷時,我也能從容坦然面對,我至少不會產生消極情緒,我能接納一切。

畢竟,誰能知道,坐著多寫些文章就一定會好嗎?而多幹點家務活就會不好嗎?

畢竟,所有的想要念頭,它不過只是一個鈴聲而已,即使是我這麼多年的內在想要追求強大的情緒,它也是我小時候在那個綜合環境下產生的一個念頭而已,而我卻為了這個念頭,不斷的走了大量的彎路同時又給自己造成大量的痛苦。

而一切的根本,就起源於我認定這個念頭,起源於我在那時的環境下,認為自己極度弱小的念頭,起源於我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內心,因此,我極度追求強大,這股情緒如此的強烈,表達為我外在如此的拼命與努力,數十年如一日。

本文所有關於人性背後的底層原理沒有詳細介紹,請讀者自行查閱《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模型》,特別動物腦與前額葉,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結合所有這些大腦層面的原理來進行全面的打卡與反思,每天精進感知背後的能量,將這些知識與能量連結上,形成對人性的調節,內化到本能裡面,最終改變我們的固化的本能行為模型,從而有效改變人生。

相關焦點

  • 開悟?很難?做到這4點,就是開悟
    引言:說起開悟,這是一個大家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到底什麼是開悟呢?每個人都各抒己見,對其看法不一致,有人說,開悟之後,腦海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淡然」二字,也有人說,開悟就是一個「空」字,還有人說,開悟就是「天人合一」四個字。
  • 所謂「開悟」是什麼意思,是得道嗎?兩者相同嗎?
    場面話不多說了,什麼是「開悟」呢?能發現自己還有「良心」這麼個東西就算得上是「開悟」了。這話聽著挺奇怪,怎麼著自己還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良心」,這打哪說起呢?人人有顆心是不假,但能不能知道這是「良」的還是「不良」的就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那個「悟性」了。
  • 這輩子最難的,但最有意義的一件事:看懂人性的底層弱點
    我會不斷的強調一個現實,那就是幾乎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看懂自己的本性,如果你能做到,你一定能夠做成任何事業,能夠實現所謂的賺大錢的「財富夢」。但是這裡存在一個謬論:即你的初心不能是為了賺錢,一點都不能,為了賺錢的初心,會最終使得你越來越難,越來越不順與充滿挫折。
  • 所謂開悟,就是用這個底層思維看人生
    因此,所謂開悟,就是你開始懂人性,開始用心生活,可以自如的控制自己的心,甚至左右人心。打通系統一與系統二我們的大腦有2個系統,一個是知識系統,另一個是生活系統。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就是我們的本能生活系統,系統二就是我們的邏輯推導知識系統。而我們平時在學校讀書,在網上閱讀文章和自己私下的讀書,幾乎全部停留在知識系統。
  • 在愛情中可以開悟嗎?如何擁有浪漫的愛情?為什么女人容易開悟?
    這裡所謂浪漫的愛情關係,並不是真愛。真愛是沒有對立面的,它是超越大腦而產生的。而愛是難以持久不變的。只有當思維出現空隙的短暫時刻,我們可能對真愛驚鴻一瞥。愛有積極的一面,一開始,你和伴侶相愛,你體驗到深深的滿足感,你充滿活力,你感覺自己變得特殊,你被需要,當你們彼此在一起,你感覺很圓滿。
  • 頂輪與眉心輪|智慧眼與開悟的奧秘
    我想了想,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既不是可以將大家領進門的人,也因為某些限制不能說哪裡有門,我唯一能講的,只不過是提醒大家,在物質世界,有一扇門,可以通往精神世界。這也正是現階段,你們需要了解的。既然愛因斯坦說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神學是最高深的科學,那麼神學也一定有一套嚴謹的邏輯。
  • 做愛的本質是為了快樂
    女人,別再為高潮苦惱了,無論如何,性愛的本質是為了快樂,只要享受到快樂,何必在乎敏感的部位和時刻呢。  你是不是認為男女性愛中的高潮只在射精時出現,而明明男人對你陰蒂的刺激已讓你神魂顛倒,你卻固執地認為自己達不到高潮?  很多女性頭腦裡高潮是「陰道高潮」,而實際上婦女的高潮只有陰蒂高潮一種,陰道高潮並不存在。
  • 真正的開悟老師從來沒覺得自己是老師
    說明:很久以前我看到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寫開悟的老師的文章,我看後覺得存在很多問題,會對眾人形成很大的誤導,今日機緣成熟,寫出來這篇文章可算是對真正開悟老師本質內涵的一個寫真,也算是對眾人的一個正確引導。1真正的開悟者從來沒覺得自己是老師因為他不需要做別人的老師不需要教導教化指點別人他們所謂的教化教導指導不是自我的需要而是眾生或說是宇宙的需要因為他們早已沒了自我他們對於教導教化指點別人這件事既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最接近他們心態的一種語言描述那就是
  • 佛教:開悟的人,處於什麼狀態?
    法師像其實所謂的開悟,用禪宗的話就是明心見性,也就是說,開悟的人,不會再產生新的執念妄想,用佛的話說,就是不會產生新的業力,即斷滅一切累世以來的業力。換句話說,處於開悟狀態的人,他們的今生,一般是會著開悟之前的狀態或者人生軌跡這一生,肉身死去,最後進入無餘涅槃,不再來了,這就是開悟的人的狀態。
  • 何為開悟?其實有三個層次,真懂的人不多
    學佛的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悟。因為有開悟,才有解脫,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事實上就是開悟,也是徹悟。換句話說,就佛教的修行而言,所謂的開悟,大致可分為三種,即大悟、小悟、徹悟。那麼,何為開悟呢?其實所謂的開悟,說的是證悟本心,知世間一切皆幻的本質,用《楞嚴經》的話說,就是「七處徵心八還辯見」,指的是修行者尋悟本心的脈絡,經曰:不你還誰?
  • 精神分析:人成長的本質就是不斷的喪失與被閹割
    其實再總結凝練一下就是《道德經》中的那句話:補不足,而損有餘。很顯然,在這裡學派之間的分歧開始顯著,然而深入精神分析尤其是拉康派精神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成長過程,其本質實際上就是一場不斷被閹割與不斷喪失的過程。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修行者一旦開悟,就等於即身證得菩薩的初果,同時在知見上與佛比肩平齊,所以,開悟也就是即心成佛。那麼,怎麼樣才算是開悟呢?開悟,並不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心身狀態的變化在內的一個具體證境,它有著與它相應的多種形態的量的體現。
  • 佛開悟後第一句話說了什麼?
    「佛教」就是覺悟者,智者聖人的教育。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佛經的記載是:父親淨飯王為了打破太子出家的預言,利用種種手段,讓太子感受不到生老病死之苦。直到太子長大到29歲時,出城遊玩。帝釋天化作老人、病人、死人、沙門,太子感受到凡夫的生命無常,唯出家人才享有真正的快樂從容,於是決定越牆離家修行,這就是著名的「四門遊觀」。
  • 楞嚴經對「開悟」的定義——簡單地說就是「知道賊在哪裡」
    題記:開悟,意味著簡潔明了,那麼對「開悟」的抽象理解是有礙於開悟的。「開悟」一詞是個術語,佛家常用的術語。開悟是一種境界,佛家所追求的境界。「開悟」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必由之路。初學者有沒有開悟的訴求呢?當然是有的,如果沒有那他們為什麼要去學習佛法呢?既然初學者都有開悟的訴求,那麼他們就一定會試著去了解「開悟」的境界、理解「開悟」的含義。要是初學者把「開悟」理解為「語言難以描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他們就會試圖從其他的跡象中找尋「開悟」的痕跡。於是就有了「開悟的徵兆」、「開悟的特徵」之說。
  • 一個平凡人讀懂《易經》,最好的方法是開悟!
    我的經驗是,一個平凡人讀懂《易經》,最好的方法是開悟!什麼是開悟?開悟就是知一。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一就是太一,一之後,才是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一個人開悟後,內心就會生出大智慧,惠能就是一個案例。他不識字,卻有大智慧,成為禪宗六祖。開悟就是知一,六祖說是無分別心,不二法門。學易也是如此,如果知一,就是一點通則百通。很多人說《易經》難,我深有體會,因為自己也是過來人,以前我看不懂《易經》。
  • 開悟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旦接受自己的平凡,你會發現快樂會接踵而至。有人說,我不希望開悟,開悟了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這句話是錯誤的,因為開悟的人才真正對什麼都感興趣,生活才真正有意思。其實,你平時只對自己感興趣,自己的美貌,自己的小孩,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跟自己相關,基本上不會真感興趣。
  • 學佛如何開悟?佛教裡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佛門裡講:佛是開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什麼叫「開悟」?明心見性,能時時觀照好自己的心,觀照好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念念清淨,如如不動,境隨心轉,活在當下。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開悟的人能於一切時處觀自在,不被煩惱妄想所障蔽,不生分別、不生對立。
  • 開悟的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世尊在菩提樹下開悟,知曉了人生萬有皆「空」,抵達了涅槃寂靜的境界,但是,不少人把開悟之人當成是持有神通,其實也是一種謬誤,開悟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不執著妄想。佛陀在醒覺的時候就說過,眾生之所以未覺,就是因為「執著妄想」,而既然開悟了,也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妄念之中。「不住於相」,成就正覺的人,不再執著於我們因緣和合而生就的外相,他們清楚,人世之間的所有註定流轉歸「空」,榮華、紅粉、摯愛,無一例外,因此不能為一時之間生就的外相而執迷。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正所謂:「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火」、「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對於這個深奧的因果道理,應好好思維,莫生邪見。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等等,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痴的本性。顯而易見,有痛苦才能了業,才能生出離心,否則你就會貪戀這世上的一切;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厄難,而毫無怯懦之心,這對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但是呢,我們學習佛法,不能一味的執迷於佛法,畢竟,所謂佛法,不過是一種藉助的工具而已,我們要借假修真,而不是執指為月。什麼是執指為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