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古詩詞——蘇軾《臨江仙》

2021-02-19 海銘教育


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延伸美句

東坡先生寫下這首詞,但是心中被名利束縛,難以做到清風明月。他一生雖性情放達豪邁,卻歷盡宦海浮沉,似乎從來沒有過真正放下,真正解脫。歷史上關於東坡的逸聞趣事不勝枚舉,詩詞、書畫、政治、美食、禪佛,他被讚譽為中國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詞作對後世影響較深。

喜歡東坡居士的詞,豪放卻不奔騰,縹緲卻不虛無,婉轉卻不悲戚。每次讀他的詞,都會驚心動魄,魂夢飄搖,亦會深情悲慟,可到最後,皆歸於淡定從容。他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他說,何時常向別時圓;他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他也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是的,無論當時的他,是如何揮毫潑墨,掩卷時,墨跡已幹,那顆曾經熾熱的心,也趨於平靜。鮮衣怒馬和風煙俱盡,只隔了一剪光陰。

海銘教育由宋海銘女士創立於1999年,歷經17年的卓越發展,於2016年正式升級為海銘教育集團。海銘教育包含海銘國際英語、陽光喔作文、高斯數學、韻文識字四大教學內容,現已發展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師資最強、培訓體系最全、學子成績最優的民辦培訓機構之一。

相關焦點

  • 【名家解讀】蘇軾《臨江仙》
    朋友你好,上一講我們分享了蘇軾剛剛被貶到黃州時寫下的《卜算子》,那是一首充滿仙氣的作品,不過詞仙蘇軾可不是只有這一種氣質,他也有很接地氣的時候
  • 【北宋】蘇軾《臨江仙》
    【詩詞原文】《臨江仙》北宋·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晚上蘇軾在東坡喝酒,估計是和朋友們聊得太開心了,他的酒量本來就不行,醒了酒再繼續喝,就這樣醒醒醉醉,酒局直到半夜三更才終於結束。       「仿佛」這個詞用得尤其可愛,活脫脫勾勒出一個醉態可鞠的蘇軾,半夜從野外回家的蘇軾,在醉眼朦朧中只能判斷出一個大概的時間,可能是三更天了吧       當他醉意醺醺告別朋友,晃晃悠悠回到臨皋亭的住處時,家人已經熟睡。
  • 蘇軾的一首《臨江仙》省身開悟,末二句仙味十足,古雅浪漫
    最是人間留不住經常靜下心讀一讀那些經典的唐詩宋詞,會對我們的精神有所薰陶,因為經典的傳統古詩詞裡通常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精髓,繼承了華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今天白馬君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欣賞蘇東坡的一首《臨江仙.夜歸東皋》。 《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軾的30句經典古詩詞,句句驚豔世人!你最喜歡哪句?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說到蘇軾,這位豪放派代表人之一。他的詩詞等作品,影響了我們整個求學生涯,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終生。而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出身與書香世家,是文學家蘇洵之子。
  • 他詩尊杜甫,詞近蘇軾,一首《臨江仙》被稱為神作
    兩宋時期出了許多名傳千古的大文人,比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軾,還有文武雙全的嶽飛、辛棄疾,多不勝數。今天說的這位,叫做陳與義。宋朝主要的詩歌流派「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是杜甫,「三宗」則是黃庭堅、陳師道以及陳與義,他們都遙尊杜甫為師。
  • 蘇軾把韓愈最美的詩信手拈來,改成一首絕美宋詞,美得令人心醉
    相信大家在誦讀古詩詞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有些詩詞雖然之前雖然沒有讀過但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人都以為這是錯覺,其實不然,因為在文學裡面有個詞叫「借鑑」。這在詩詞中也很普遍,就像宋代晏殊《木蘭花》一詞中的的「長於春夢幾時多?
  • 10句表達對愛人思念的古詩詞,道出人間最美相思情!
    10句表達對愛人思念的古詩詞,道出人間最美相思情。1.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宋·蘇軾《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墮》這句詩詩詞描寫出了詩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宋·蘇軾《江城子》此寫詩人對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但是詩人並不從正面來寫,也不直抒胸臆,而是特寫夢境中妻子坐在小窗前梳妝打扮的情景,以最平常、最細小的生活細節來反映亡妻生前的點點滴滴,從而由自己對這些生活細節的清晰記憶,自然而然地凸顯對亡妻的無限思。3.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 臨江仙·自勉|莫問青春餘幾許,韶華飛逝總難收
    臨江仙·自勉文/曉安不覺天邊紅日落,餘暉又上高樓。隻身碌碌懶回眸。註: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等。屬雙調小令,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的臨江仙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 蘇軾《臨江仙》烏龍事件:哭笑不得,論寫詞不要有歧義的重要性
    在蘇軾的黃州佳作中,若論後世知名度和影響力,自然是上述「三赤壁一沙湖」更勝一籌,但若論在當時引起的波瀾之大,則當屬另外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讀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歸臨皋》北宋 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並在這裡築屋五間以作遊息之所,名「雪堂」。《臨江仙·夜歸臨皋》作於黃州之貶的第三年,描寫了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
  • 常青藤爸爸「在最美書店品味最美古詩詞」全國巡演活動拉開序幕
    2018年11月16日晚,常青藤爸爸「在最美書店品味最美古詩詞」全國巡演活動圓滿拉開了序幕。首場活動的主題為「正陽門下秋意濃」,選址於皇城根腳下最大的書店——Page One 北京坊店。在正陽門古城樓的呼應下,就著若有似無的燈光,沉醉在那流傳千年的國學經典中,吟唱常青藤爸爸經典詩詞兒歌,此情此景,再合適不過。在工作人員緊鑼密鼓籌備之際,現場就已聚集了大量的家長和孩子。
  • 最美不過古詩句,這些千古名句,定有你所愛
    最美不過古詩句,這些千古名句,定有你所愛 點擊「句子迷」關注,總有一句美句,觸動你的心 最美不過古詩句, 一字一句,一平一仄,郎朗上口。
  • 【尋找最美甘肅詩詞】杜甫困中詠隴南 蘇軾夢裡見仇池
    原標題:杜甫困中詠隴南 蘇軾夢裡見仇池  隴南市文化館館長高玉強推薦隴南留存的古詩詞  中國甘肅網6月6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導(首席記者 唐學仁)在經歷了幾場別具特色的最美詩詞朗誦專場活動之後,由西部商報社、甘肅省詩詞學會聯合發起的
  • 臨江仙·送王緘
    臨江仙·送王緘宋代:蘇軾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
  • 蘇軾生平簡介
    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 試試用古詩詞表達,立馬改變!
    ——楊慎《臨江仙》江上白髮漁翁,早已習慣於四時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都成為下酒閒談的材料。小說家的筆下總是寫盡人世無常!——晏幾道《臨江仙》撥彈琵琶舞弦訴說相思滋味,當時月光是那樣的皎潔如玉,她像一朵美麗的彩雲翩然歸去。當太空人飛向月球時,是不是就像一朵美麗的彩雲呢?
  • 《臨江仙》蘇軾
    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後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於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
  • 人生如逆旅,一首蘇軾的《臨江仙》,讀不盡的感慨
    北宋大詩人蘇軾一生坎坎坷坷,雖歷經滄桑,卻笑對人生,從不悲觀失望。經歷人生許多磨難,他不僅慷慨高歌,激情四射,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很多人喜愛蘇東坡,是因為他的文章平易流暢,豪放自如;很多人欣賞蘇東坡,是因為他有政治家的敏銳、哲學家的才思、文學家的天賦;很多人懷念蘇東坡,是因為他博大深邃的儒家人文精神和不畏壓迫的崇高價值。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8首古詩詞。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從徐州調到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此時距離蘇軾和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經逝世八年了。蘇軾重遊故地,緬懷恩師,不由生出了撫今追昔的無限感慨。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前半生在彈指聲中匆匆過去了。整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的氣勢雄渾,猶如龍飛鳳舞。
  • 「飛花令」——雲,41句經典「雲」古詩詞名句賞析
    41句經典熟悉的「雲」古詩詞句子回顧: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李白《敬亭山》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