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
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實踐價值
導讀:混齡教育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情感體驗的機會。由於年齡差異以及由此導致的能力差異和經驗差異,每個幼兒都擁有區別於以往的角色和地位,不得不面對複雜的關係情境。
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中,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它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又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一、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
皮亞傑、維果茨基強調認知發展與在社會情境中建構知識有密切關係;班杜拉的社會認知學習理論則強調對他人行為、態度和情感反應的觀察和模仿的意義。他們的觀點為混齡教育的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
1.同伴間的認知衝突是影響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皮亞傑認為,同齡兒童處於同一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其發展特點,階段之間保持著發展的連續性,然而這些階段並不絕對與兒童年齡相符,各個階段兒童的發展會因社會環境和習得經驗的不同而有所加速或延緩。因此,兒童需要與同伴和環境互動來促進學習。
同伴間的認知衝突會迫使兒童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幼兒與各種發展水平的同伴進行互動,會增加同伴的認知衝突。幼兒與同伴的關係不同於成人與幼兒的關係。在成人與幼兒的關係中,成人通常處於優勢地位,而幼兒則處於被動或劣勢地位,幼兒可能屈從於成人的權威而接受自己並不理解的觀點;幼兒與同伴之間關係的建立通常是基於一定的合作,情感的共鳴使幼兒具有關於社會的更廣闊的認知視野。皮亞傑認為,沒有與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個體永遠不能把他的運算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大大增加了產生認知衝突的機率,增加了幼兒體驗、認知、發展的機會,並促使幼兒自我學習,獲得成功感。
2.混齡教育為幼兒心理發展創造了「最近發展區」
不同年齡的幼兒一起學習、生活、遊戲,他們相互挑戰,形成認知衝突,產生「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別是社會理解能力的發展。在混齡教育活動中,年長幼兒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向年幼幼兒解釋或表現,年幼幼兒用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向年長幼兒模仿或詢問,他們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這就是異齡之間的社會建構。每個幼兒的經驗和能力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充實和提高。混齡教育使不同年齡、經驗和發展水平的幼兒之間有了多元互動的機會。
3.觀察、模仿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
班杜拉強調,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學會的。他認為,學習者在觀察學習中無需作出反應,也不必親自體驗、直接強化,只需通過觀察他人,接受一致的強化來學習。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觀察和模仿成人或同伴的行為,以形成替代性經驗。根據這種理論,社會學習是成長的結果,取決於幼兒的經驗和智力水平。榜樣越是多樣化,觀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創造性反應。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