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育是蒙氏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混齡合作的學習環境不僅是家和社會的縮影,同時也彌補了獨生子女家庭沒有玩伴的不足。
傳統教育按年齡編班的形式有些許不足,蒙特梭利指出:「把人根據年齡分隔開來,是一件非常冷酷又而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對於兒童也是一樣,這樣會打斷生活之間的聯繫,使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學習。」
一、混齡班裡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方式
1.年幼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參與、學習年長兒童的工作,獲得年長兒童的關照、引導和幫助。
2.年長幼兒:通過獨立工作或協助年幼兒童工作,獲得自信心、責任感和領導力。
3.同齡幼兒: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二、混齡教育對於幼兒成長的幫助
1.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健全人格
類似於「家庭」的混齡編班形式,對克服獨生子女適應力不足的現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幼兒通過與不同年齡的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自然地學會了與人交往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等。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蒙氏混齡班級就是一個「小家庭」。孩子們在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相處的過程中,會自然地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工作,有利於建構健全人格。
2.有助於幼小銜接順利進行
這種不分年級制的混齡教學方式,是孩子從幼兒園教育自然過渡到正規的小學教育的最佳模式。實踐證明,在跨世紀蒙氏混齡班生活、學習過的孩子,個個都呈現出自信、專注、陽光、健談、善於社交、樂於合作等特點,而且進入小學、中學後品學兼優,個個都是班幹部,呈現出全方位的爆發式效果。
蒙氏班有一個叫亮亮的小朋友,剛入班時,非常霸道。只要是自己想玩的玩具,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一定要拿在手裡玩。因此,小朋友們都怕他,不願意和他在一起玩。總之,在混齡班中,幼兒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幼兒從最初的「被照顧者」發展到「照顧別人」,從一個「弱者」努力地學習「強者」,最終發展成為「強者」,在混齡的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成長!
一個人在充滿友善的環境下成長,就會對世界多一份關懷,就會養成感恩的美德。
蒙氏混齡班既是小社會,又是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