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們好呀!
先帶大家欣賞一張蒙氏教室照片~
明亮的教室、有序擺放的精巧教具、原木色的桌椅和地板、角落裡翠綠色的植物、桌子上的百合、玫瑰,整個教室呈現出簡潔、明亮的感覺……
除了這些,蒙氏幼兒園環境還有哪些顯而易見的"特點"呢?今天,小編就以高品質蒙特梭利幼兒園——跨世紀幼兒園為例,為大家詳細介紹。
一、尊重幼兒的成長步調
幼兒與成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成人在一定時間內的認知和感覺與幼兒所經驗的截然不同。幼兒是以其特有的步調進行運動,獲得很多成人無法想像的能力。幼兒特有的步調已成為他們人格發展的一部分。因此,蒙氏教室的環境創設,首先要尊重幼兒的成長步調和內在規律,為幼兒預備一個適合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在跨世紀幼兒園蒙氏教室裡:
1.教具櫃的高度在1.2 米以下,以保障幼兒能看到教具柜上的一切物品;
2.教具的大小、重量符合幼兒的身體條件,方便幼兒拿取;
3.洗手臺的高度符合幼兒的身高,方便幼兒做清洗工作;
4.易於搬動、利於健康、高度適中的小桌椅,方便幼兒做桌面工作;
5.適合幼兒身高的小衣櫃、鞋櫃、梳妝檯、梳妝鏡等,方便幼兒更衣;
6.適合幼兒身高的小水杯、小毛巾、小掃把等,方便幼兒照顧自己等等。
二、安全、易於觀察
蒙氏教室內投放的一切材料均體現安全第一的原則。
在跨世紀幼兒園的蒙氏教室中,教具櫃及桌椅的角全部採用圓角設計,以確保孩子的安全。室內的飲用開水全部都是30℃的恆溫開水,以確保孩子的飲水安全。教具櫃均為鏤空的通透柜子,其高度不超過幼兒身高,一方面方便幼兒取、放;另一方面方便教師觀察幼兒,以便及時給予幼兒協助和指導。
三、簡潔、溫馨
蒙氏教室內的整體環境應以簡潔為主,不需要太多人為裝飾,色調柔和、環境整潔,牆壁飾以簡單圖畫,烘託出溫馨的氣氛,使幼兒樂於置身其中,並萌發其維護環境的責任感。
跨世紀幼兒園室內的顏色以柔和的暖色調為主,乳黃色的牆體,原木色的教具櫃、地毯架、桌、椅、板凳、床、地板等,使整個教室看起來非常溫馨、和諧。牆壁上很少有裝飾品,天花板上素雅簡潔,避免給孩子視覺造成幹擾。室內隨處可見散發著生命氣息的綠色植物、鮮花,古色古香的小藤椅惹人喜愛,輕盈透亮的窗簾投射出柔和的光線。這一切都為孩子們營造了家一般的溫馨環境,名副其實,是孩子們第二個"家"。
四、真實
蒙氏教室必須是一個真實的環境,每一樣物品都是真實可用的,因為幼兒唯有經常與真實的物品接觸才能呈現真實的本性,從而擁有適應實際生活的能力。此外,大多數教具還必須由木材和玻璃製作而成(當年蒙特梭利博士在設計教具時就規定"不能使用塑料進行教具製作"),因為塑料在審美方面很難與天然材料相比,並且觸感不如木製教具好。
在跨世紀的蒙氏教室中,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真實材料,如玻璃杯、玻璃碗、儲物櫃、小碟子、小叉子、小勺子、筷子、海綿、芸豆、核桃、花生、黃豆、大米、微波爐、烤箱、案板、榨汁機等生活中常見的真實物品。這些真實的物品,一方面給孩子熟悉、親切、溫暖的感覺,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孩子操作的興趣。
好了,小編呢只是先著重介紹了四點,蒙氏教室還有很多規則呢,下次再為大家介紹呀!
環境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素,有準備的環境必須遵循生命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法則而進行創設,要求整個環境的顏色、光澤、形狀、布局美美與共,具有吸引孩子的特點,要像自然界中的花朵,以其鮮豔的色彩和香氣吸引昆蟲來汲取隱藏在花朵中的蜜一般。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用耳朵傾聽最能吸引他的聲音,會用眼睛捕捉他最有興趣的工作目標,會用手樂此不疲地重複進行他心愛的工作,由此預備一個適合兒童、達到自然教育目標的環境是需要設計的,既要遵循蒙氏教育理論,滿足孩子的天性,又要體現紀律和自由的和諧統一。
在這裡小編要提醒大家:對於幼兒來說,這個世界是全新的,環境中的"好"與"壞","優"與"劣",他都會照單全收!
所以,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了!相信小編,好的成長環境,一定會讓他|她長成一個明亮的少年或者精緻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