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高分大招!這篇給你最詳細的指導!

2021-02-19 高考語文寶典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稜兩可,讓人捉摸不定。

2、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係,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發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也即:引論、本論、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有總分總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並列式結構四種。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引證法等。

不少議論文往往因"事"生"議"。在表現形式上,文章開頭總是援引事例,而後展開議論。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旗幟鮮明,立論醒目。

如:不適當的、不適時宜的褒貶,都足以損害一個人,尤其是過早的讚譽。一次歌唱大獎賽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報刊上把獲獎的年輕選手稱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這樣的桂冠的參賽者,有的甚至還是在中學裡念書的學生!我很納悶,這樣的宣揚、對青年的思想進步和藝術成長會帶來什麼好處呢?

議論文的開端起筆,要為全文輔展文路。把自己的真知灼見提煉成論點,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開宗明義,起領全文,就能造成一種氣勢;也利於暢通文思,圍繞論點展開議論。

那麼,如何做到開門見山提論點呢?

首先,必須根據題意要求和對議論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形成判斷,提煉出文章的論點。

其次,要改變自己的行文習慣,開頭第一句話不用敘述語言,而用議論語言。可以用表示明確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斷句,來引出議論。

有些同學寫慣了記敘文,在議論文中也往往出現大段記敘文字,尤其不善於文章起筆就申述論點,擺出議論的架勢;有些同學下筆前胸無成竹,不管寫什麼議論文,總是以記事開頭,甚至大段記敘完畢之後,才想起來應該提出什麼論點;上述行文習慣對寫好議論文妨礙很大,如果不改變是無法做到開門見山、立論鮮明的。

用事例開頭的「一事一議」的寫法,「事」在前,「議」在後,也是議論義的一種布局,但這類布局較為常見,掌握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一篇議論文,除了中心論點外,還要有對中心論點起證明、補充和發揮作用的分論點。分論點是由中心論點統率並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我們所說的「開門見山提出論點」,除了首段起筆外,還要求在展開論證後,將每一個分論點分別放在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例如證明中心論點有三個分論點,那麼,這三個分論點就按其邏輯順序依次在三個自然段的開頭提出來,這樣就使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的位置十分鮮明,也就為整篇文章立論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下筆前疏理好論點提綱,中心論點是什麼,分論點是什麼,開頭、結尾怎麼寫。這樣在寫作文時,思路就不會阻塞,行文也不會捉襟見肘。

文章的布局方式多種多樣,提出論點的方法也遠不止一種。但學會文章起筆提出中心論點和下面自然段的首句提出分論點的寫作方法,就掌握了議論文如何發揮論點的威力的一種技巧。

選擇合適的角度,打開議論的思路

寫文章最怕文思枯竭,常見有些同學拿到作文題後,咬著筆桿,愁眉不展,半個時辰過去,紙上還沒有落下一字。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思路閉塞。

思路為什麼會閉塞?除了腹中空虛,缺乏寫作材料之外,還在於不會選擇寫作角度。由於議論的對象,也就是客觀事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內涵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使事物具有多側面的特點。明白了這一點,那麼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題目本身必然提供了多種議論角度,我們的思路完全不應該閉塞。

那麼,怎樣打開思路、抓準角度呢?

這就要藉助於聯想。如果說,抓角度是文章構思的出發點的話,那麼聯想就是幫助完成構思的一種重要手段。聯想,就是根據自己平時所積累的生活材料和體驗,進行由此及彼的一種思維活動。這裡的關鍵是"由此及彼",開啟想像的門扉,對事物作多角度分析。拿材料作文來說,根據材料進行多向聯想,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眼:

(1)著眼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單句話的聯想。

(2)著眼材料中的一段話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一段話的聯想。

(3)著眼全部材料蘊含的意義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總體的聯想。

(4)從材料蘊含的「潛臺詞」著眼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暗示聯想。

(5)從材料的反面去領悟,展開聯想,這可稱之為逆反聯想。

掌握了正確的聯想方式,善於「由此及彼」地進行聯想,也就掌握了打開思路。當然,聯想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感受和知識水平。只有善於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才能使聯想具有紮實豐厚的基礎;只有視野開闊,博採眾長,具有豐富的知識,思想才能敏銳,聯想才有依附,文思才會活躍。

作文見解新穎四法

怎樣才能做到「見解新穎」呢?

1、逆視法

就是在思考問題時,運用逆向思維,反彈琵琶,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認識常規,得出全新的見解。比如,人們常常譏笑「班門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門」,只有敢於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能獲得更多的教益;人們常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作為藉口,我偏說「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潔身自好,拒絕誘惑;一株牽牛花,別人讚美它勇於攀登,奮發向上,我偏批評它只要見到誰位置高就去攀附。

2、側視法

就是運用發散思維,另闢蹊徑,變換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引發新的認識,得出不同的結果,產生新的見解。

3、透視法

即在人們普遍認同的認知習慣或傳統觀念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從而形成全新的見解。如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有一篇文章題為《講真話不是美德》,乍看起來讓人懷疑是不是寫錯或印錯了。讀罷全文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認為講真話不是一個人的美德,講真話是一個基本的做人態度。一旦講真話成為美德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扭曲。見解新穎,立意深刻,發人深省。

4、統覽法

即在思考問題時,不能執於一端,非此即彼,而應統覽全局,全盤考慮,善於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形成新穎獨特的見解。

總之,面對文題或材料,只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理解,拓展思維,就完全有可能獲得新穎的見解。但是追求「見解新穎」,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礎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於怪謬,則不可取。

論據運用的原則及方法

論據就是確立論點的理由和依據。一篇議論文總是要表明一定的觀點和主張,闡述一定的見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論點。為了讓論點被別人承認,或者說使觀點令人信服,就一定要用依據來加以支撐,這個依據,就是我們常說的論據。

論據可分為兩大類: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理論論據多是引用經典性的著作和權威性的言論,它們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可行的,同時它們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別是經典性和權威性的言論,能夠增加論點的廣度和深度,使讀者對作者的觀點理解得更深刻。但是,一般的議論文,用得多的還是事實論據,因為事實勝於雄辯,一般說來,事實論據比理論論據更有說服力。

不少學生議論文寫得鬆散、游離,寫得欠深度、欠力度,沒有說服力,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不會運用論據。

一般說來,議論文論據的運用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明確的目的性

論據是論證論點的根據,是作者建立論點的理由,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因此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即材料與論點有必然的、本質的聯繫,能完全支撐論點,這就是通常說的「觀點與材料的統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離了論點,不但沒有說服力,反而會成為文章的累贅,甚至會阻塞文章的思路。觀點和材料的統一,這是議論文最基本的要求。也對論據提出了最起碼的要求,那就是無論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都應該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因為運用論據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為支撐論點而運用的,為證明論點而服務的,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你的事實論據再典型,你的道理論據再精闢,也是沒有價值的。

有一點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實論據要確鑿,也就是說用作論據的事實必須是準確無誤的,不能胡編亂造;如果是虛假的,或個別事實不真實,都會導致論點經不住推敲的結果。

2.選擇的典型性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論據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論據不典型,就不能說明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就沒有說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個別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也就不能做為論據,否則就會導致論點的謬誤。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為論據,從古到今,由中國到外國,從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語,都可以作為有力的論據,使文章豐滿起來。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為論據時,總有一批學生連舉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學生所的幾個人物,又往往是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代、同一個類型、同一個領域,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錯誤。因為從同一個角度舉出來的論據再多,再貼切,也只能代表一個方面普遍意義。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選擇論據,避熟就生,避舊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會增加,就有利於闡述道理,會令人耳目一新。

3.運用的精練性

論據運用不在多,而在於精,在於能說明問題,寫議論文佔用材料要多多益善,而選用材料要沙裡淘金,精益求精。當然有時僅用一個事例來證明論點會顯得單薄,力量不夠,這時就應通過幾個事例來充實內容。但有的同學認為論據越多就越能充分證明論點,這是不可取的。不加青紅皂白硬塞進去,結果會大大削弱議論的力量。

另外,有的同學敘述事實論據時,不突出重點和精華,不注意取捨,水分太多,有許多的敘述描寫,有時還有詳細的故事情節,文章幾乎成了記敘文,使文章的論點無法得到充分的證明,這是寫議論文的大忌。議論文重在議論,不應重在記敘。事實材料的敘述要簡明扼要,有時只要把能證明觀點的那個部分、側面說就行了。從頭到尾詳盡描述,應該注意糾正。議論文中的事實,應該只是敘述而不描寫,是擇要交代梗概,捨棄其中的細節;摘取事件的一點,捨棄其他與論點無關的部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敘述只是為議論而服務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證明論點就行。

4.材料的新穎性

現在非常強調創新,學生的作文也很重視有新意,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我們則可以通過論據的新來使文章增添新意。

論據的新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新事例、新人物,新思想、新理論、新觀念等;如果選用的事實論據都是陳穀子、爛芝麻,都是老生常談,游離於日新月異的生活,落伍於前進的時代,缺乏新鮮感和說服力,這樣難免使人生厭。不能一談到身殘志堅,就寫到張海迪,用得太多就會影響文意的表達,所以使用事實論據要有時代特色,要有新鮮感,要在「新」字上下功夫。

二是舊材料的新作法。有時,我們找不到新的材料,當然也可以運用一些舊的材料,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力求用舊材料寫出新意,讓人感到材料雖然是熟悉的,但你這樣運用這樣處理仍讓人感到不同凡響。有的同學把領袖人物、著名人物、先進人物、名言警句當作「萬能膠」,而且多年不變,沒有從中挖掘出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也不注重平時的閱讀積累,不善於從生活中選擇新鮮的論據,說到這個論點,或者說到那個論點,都是常用的幾個論據,讓人味同嚼蠟。

處理論據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1.善於引述論據

論據的作用是證明論點,因此,引述論據時要貼切。所謂貼切,就是論據和論點相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論據時,必須依據論點的需要酌情變通,或「縮簡」,或「改造」,其高度必須和論點相一致,否則會造成論據游離,減輕說服力量。引用論據還要簡明概括,引用論據的目的在於說理,這決定了論據的目的性、簡明性、概括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敘述材料時,要把握好側重點,剔除與論點無關或與論點關係不大的材料,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若敘述過細,則顯得拖泥帶水,雜亂無章,甚至會把議論文寫成記敘文。

議論文中的事例是作為論據出現的,它的任務是確立論點,而不在於向讀者展示本身發生的過程,因此,陳說事實應簡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敘代議。所用事實若為人們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證明論點即可;所用事實若不為人所熟知,也同樣要力求簡要,做到要言不煩。

2.學會分析論據

分析是聯繫論點和論據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的關鍵。大多數同學的議論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論點加論據上,致使議論文淺顯空洞,缺乏說服力,因此,要想儘快突破議論文的寫作障礙,提高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就必須學會分析論據。

用事例論證不是做數學的證明題,不能擺個事例就了事。圍繞論點擺出論據後之後,一定要圍繞論點對論據從理論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與論點之間有什麼關係,講清它們為什麼能證明論點,千萬不能擺事實而不講道理,只是單純地羅列事例。分析是聯繫論點和論據的橋梁,是豐富文章內容、開掘議論文深度的關鍵。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論點成為有機的統一體;只有通過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與論點之間的關係,才能使文章產生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

議論文的平行結構

議論文結構中較為常見的是平行結構。平行結構是指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繫的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而這幾個方面都是從屬於中心論題或觀點的,它們之間地位平等,呈平行關係,故稱平行結構。依據平行結構與論點(或論題)的關係,我們可以將其大致分成如下幾類。

1.分解類

論證中平行結構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展開與說明,是中心論點的具體化,恰似文章結構中的總分關係。如以「奮鬥是理想的階梯」為中心論點,並列的幾個部分則可以這樣寫:

1、刻苦勤奮,是理想的階梯;

2、珍惜時間,是理想的階梯;

3、迎難而上,是理想的階梯。

一些抽象的文題,如《知識就是力量》、《時間就是一切》等常用此類結構布局謀篇來進行論證。

2.闡述類

論證中平行的幾個方面是對中心論點的屬性和思想意義的揭示與闡發,是作者對某一論題思索認識的結果。如《這山望著那山高新解》中:

1、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

2、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進取開拓的精神;

4、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一種力爭上遊的精神。

此類形式最能顯示出作者思維的深刻程度。闡釋類的議論文,如《談理想》、《說自信》等,很適宜採用此類結構。

3.利弊類

議論文常要論述某種主張、做法,而要證明應不應這樣做,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談作用說危害了。如為說明「為人當勤勞」這一觀點,可以採用如下的平行結構:

1、勤勞,可以有所獲免饑寒也;(創財)

2、勤勞,可以有所勞延壽考也;(健體)

3、勤勞,可以有所事遠淫邪也。(修身)

論述得既簡明而又頗有深度,得高分也就不足為怪了。

論述主張、做法類的議論文常用此形式。

一般來講,在應試議論文的寫作中,適時恰當地採用平行結構,有如下一些好處: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議論文重在闡明道理,而要說明某個問題,如能分成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往往可以使議論顯得有條不紊,多而不亂。

其次,從議論的力度和效果來看,採用平行結構往往能使議論氣韻酣暢,有如重浪排闥,給讀者造成強烈印象,從而增強了議論的說服力。

再次,議論時恰當合理地採用平行結構,能顯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維範圍內的不同指向的深度開掘,體現出作者思維的深刻程度。

可以說,平行結構是應試作文寫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何在最後不到100天狂斬30+分?

來聽高考語文141分學姐的獨家秘笈!

掃碼免費聽課哦!

↓↓↓

相關焦點

  • 高考議論文寫作技巧,議論文高分有秘笈嗎?原來議論文可以這樣寫
    高考作文以議論文為主,議論文要寫得有深度,想要得高分還是有些技巧的,話不多說,高考議論文寫作的乾貨、硬核、秘笈來了。高考議論文寫作如何開頭萬事開頭難,議論文寫作亦是如此。很多考生寫作文的時候開不了頭,下筆如有千斤。其實開頭並不難,心理怎麼想的就怎麼開頭。
  • 議論文寫作精彩開頭結尾,寫議論文的萬能素材!掌握好寫高分作文
    議論文是語文寫作中很常見的一種文體,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通常來說,就是考試給你一個相關的素材,讓你寫一篇議論文去分析。通過分析之後,我們就從普通人類理性的認識中去給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抽象思維的作用下,議論文往往比其他類型的文體具有更多的理性。在整個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理性的判斷力佔據很大的比重,有時候甚至是能脫離經驗的法則與感官的知覺,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將我們那些感性的動機給排除掉,儘量讓自己的文章更加客觀,對問題也更加深入。
  •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材料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材料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高分經驗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5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議論文,國家公務員考試高分經驗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一):弄懂議論文寫作原理
    立論,就是寫議論文時要在文中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但你的見解和主張不一定是正確的,寫議論文就要通過說理,爭取能讓自己的觀點呈現出不可辯駁的正確性。這就需要為自己的觀點建立一個清晰的邏輯鏈,實現相對完整的邏輯閉環,你的議論文就寫成功了。
  • 快速掌握中高考議論文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看這篇實例解析就夠了
    今天我們來學習在做閱讀理解題時,遇到議論文該如何進行作答以及答題思路。每一篇議論文中都會存在作者非常明確的論點和觀點,我們在進行議論文閱讀的時候,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到文章所提出的中心論點。這裡先教大家幾個方法,如何去識別文章的論點。
  • 作文50+秘訣| 議論文三要素詳解
    可是你說,作文得高分,真的很難呀!!尤其是議論文書到用時方恨少一遇議論文下筆難呀!!!emmmmm那胖雞是得給你們想點招了~那咱們先來分析,寫議論文時最常見的症狀有哪些?1、議論文觀點不知道如何確定,找不到新穎的論點2、洋洋灑灑寫一大篇,寫著寫著就跑偏拉都拉不回來3、論據嚴重匱乏,翻來覆去還是那些爛大街的名人軼事4、缺乏論證過程,句子證明不了觀點5、以為寫了篇滿分作文,一拿到卷子心涼了半截是不是,說的句句都是你!!!
  • 初三學生必要會寫的「抗疫情」議論文怎樣才能打高分呢?
    全國上下都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地抗擊疫情,這也是2020年的熱門話題與焦點關注。距離中高考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這次的「抗疫情」必將也會成為熱門考點,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議論文是比較難寫的,我們就來看看「抗疫情」的文章又該如何去寫呢?怎麼才能夠獲取高分呢?
  • 議論文基礎結構——對照式方法指導
    【知識概述】 議論文的基本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議論文的結構就是分析事實,論證道理所遵循的思維規律。 結構要求:論證嚴密,條理清晰、詳略得當。 一、對照式結構基本知識 對照式結構又叫正反對比式結構。在主體部分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進行對比,分析論證,最後得出結論。這是議論文整體結構中最簡單的一種結構形式。 對照式結構的構成:開頭——正反對比——總結——結尾。
  • 高考語文,分享議論文素材使用方法,向高分衝刺避開低分的坑
    所以很多很多同學的議論文,看起來內容空洞,給人泛泛之談的感覺。如果你的作文正處於這樣的階段,那麼本文將使你有所受益。素材的分類。這裡所說的議論文素材,其實就是議論文的論據,可以分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因為這樣的初衷,所以文中並沒有詳細莫言獲獎的始末,也沒有過多的講莫言獲獎的意義,只是講了莫言的努力和他後來的成功,並對這一成功進行了評價,用以論證自己的觀點。總體上來說,議論文的靈魂是議論,所以更多的文字皆應當圍繞論點進行論證。所以議論文中的敘述,也是要掉多餘的修飾文字,務必簡練。
  • 高考語文,三要素僅是議論文寫作的起點,能夠深入分析才會拿高分
    上了高中,議論文好像比記敘文好寫:掌握了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知道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事例論證、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再積累n多的古今中外的事例,便不難寫出一篇像樣的議論文來。當然最開始寫作的時候,會有諸多的不熟練之處,語言可能會略顯生澀,卻可以相信時間的力量,做到越來越有樣。
  • 議論文高分結構寫作指導
    角度一 並列式結構議論文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 高中語文,掌握議論文四要素,奠定高分作文基礎
    把議論文寫好,一定要掌握好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四要素,且對四要素理解深刻會運用。最近關於議論文寫作的幾篇文章,大家反饋很有啟發,也有幾個同學發習作請指導。看過例文,發現有文體分不清的問題。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像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今年的考生大多生於2000年左右,2018年他們將步入成年、而高考則是這批同學人生旅程的新起點。故而作文瞄準今年考生的特點,選取與「世紀寶寶」和「中國夢」相關的材料,啟發他們認識到自己與時代的聯繫,鼓舞考生們增強責任感榮譽感。
  • 議論文,學好此篇就會寫
    九年級上學期,學生剛剛接觸到議論文這種文體,議論文的相關概念和知識點必須介紹清楚。理解概念、領會知識的最好方法是學習具體實例,而例文質量的高低往往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壞。教材選擇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典範的議論文作為必學篇目,真是獨具慧眼。
  • 2018安徽公務員考試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文章寫作分為多種體裁,比如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在文學體裁上還可以分為散文、小說、詩歌等。儘管文章的寫作種類如此的豐富多彩,但在申論的寫作中,一般而言是讓考生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要想得高分,我們就要滿足其最基本的要求,即結構完整,論點、論據、論證這三要素缺一不可。一、論點論點是文章的核心觀點,也就是你寫的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在確立一篇文章的論點時我們要滿足三個原則:第一,準確性原則。論點要符合題目的意思和材料的語境;語言表達要精練、準確、到位。
  • 高考語文,打造層次清晰的議論文結構,得高分更有把握
    考場議論文結構清晰,和字跡工整一樣重要,讓你在得高分的路上佔得先機。考場議論文的結構非常關鍵,高考閱卷時間很短,大家作文字跡清晰不必說,文章的結構也得讓閱卷老師能夠一目了然。只有層次清楚的結構,才有可能得到高分,如何把文章寫得層次清楚?
  • 2021年中考作文備考,議論文寫作是方向,不妨嘗試一下
    從變的這一面來理解,我覺得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在備考的過程中準備寫寫議論文。 為啥要寫記敘文? 首先來講,議論文是大家上高中必過的一關。 現在你把它搞得明白,有了一定基礎,到了高中的時候,議論文寫作會很從容。
  • 用《道德經》的哲學思想來指導議論文學習
    道家的哲學思想,或許可以用來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建構。下面將從幾篇文章探究一些簡單之理。議論三要素:論點論點,是議論文之內涵,是其精神內核,是「證明什麼「的問題。議論文的論點,需要指導學生學會概括和把握。問題設置:閱讀《紀念白求恩》第二段,概括一下本段的論點。
  • 議論文怎樣起標題
    常見學生寫議論文,起的題目不像議論文題目。那麼,議論文題目應該怎樣起呢 ?我總結歸納了一下,大致有這麼幾種方法。
  • 議論文閱讀是最難得分的題目,如果不掌握這些內容,拿高分很難!
    如果說語文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說明文是來給大家送分的,那麼議論文一定就是來給大家扣分的,尤其是名家們寫的議論文,晦澀難懂。很多孩子都不喜歡這類閱讀題目,卷爺也不喜歡,甚至曾經將這類題目列入了卷爺痛恨的十大考題之一,並且排在首位,不過今天卷爺不是來和大家發牢騷的,是想來和大家分享的。
  • 高考語文,議論文用好類比推理的方法,輕鬆提升檔次得高分
    議論文就是講道理,道理可以講生動又深刻。你的議論文,完全可以寫出這樣的效果,離滿分更近點。比如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三,廣西一位生的作文《掌握助手新的機會》的片段:珍惜機會,因為命運總與它緊密相連。大家一定知道《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可以認認真真的去體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