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學生獨立學習,作業本上全是叉,家長:我不檢查作業是對的

2020-12-11 騰訊網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作為語文老師,我非常贊同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這種學習的品質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的,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從不知道怎麼寫作業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孩子和家長走過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老師之間也會交流教學探討,關於寫作業和學習的問題,有老師分享了四年級的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太低了,老師畫的都是紅叉,雖然第二天作業交上來,錯誤能改正,但是交上來的作業,還是一片紅叉。

老師想找家長進行溝通,能不能給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在課堂上聽不懂,回家自然就不會寫作業,正確率太低,也影響學習信心。可是當老師找到學生家長進行學習溝通的時候,家長的一席話反而讓我們老師慚愧臉紅。家長說,我不是沒有關注孩子的學習,也不是沒有輔導作業,而是我沒有檢查孩子的作業,我希望給四年級的孩子建立獨立學習和寫作業的意識,所以我沒有檢查作業。

我們年輕的老師開始還對家長的這一番話頗有微詞,可經過了教學反思,老師卻對家長的做法豎起了大拇指。對於四年級的學生,家長不檢查作業是對的。作業本裡都是紅叉,也是一件好事,只是我們要靜觀其變,家長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了放手,那麼我們就要對結果負責。大家想知道這其中的理由嗎?小島老師也比較認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比起家長陪寫作業,獨立學習也需要建立習慣

和家長輔導學習,陪寫作業一樣,這是習慣的積累。獨立學習也需要建立一個習慣,在一二年級,我們家長肯定是要對孩子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的,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任何事都比較新鮮。這個時候就希望家長多付出一些,除了陪寫作業,還需要陪學、陪閱讀,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讓他們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就叫獨立學習。獨立學習自然就包括自己去檢查作業,哪怕一個錯誤都沒檢查出來,也沒關係,因為老師還要再批改作業。家長只用檢查,孩子的作業字跡是否工整,是否都按時完成作業量就可以了。

不過在低年級階段的時候,家長在檢查作業之後,要告訴孩子都錯了哪些。有的家長比較極端,發現了錯誤,就不告訴孩子,目的是讓他自己學會獨立檢查。這樣的教育理念也是對的,但是方法只適合十幾歲的孩子,也就是可以獨立寫作業的四年級以上的小學生。作為四年級,既然可以獨立寫作業了,那麼作業的質量、作業的正確率、作業的數量一定是要瞭然於心的。如果到了四年級還不知道作業都寫哪些內容,寫多少,這就不單單是學習習慣的問題,可能家長要從自我檢討了,根本對孩子的學習關注不夠。

2、孩子的學習自信和認知,更多的是來自老師的權威

四年級學生的家長,面對孩子的作業本裡全是紅叉,都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而且當遇到老師主動來溝通學習問題的時候,還會非常有自信地和老師談談自己的教育理念,這樣的家長非常了不起,那麼教育出的孩子也一定會很棒。儘管現在還有一些小瑕疵,根據家長和孩子一起鼓勵,寫作業上的問題也很快能被克服。孩子的學習自信和認知,更多的是來自老師的權威。比起家長苦口婆心相勸要好好學習,紅色的叉是更醒目的學習原因了。

家長關注老師的作業批改,不光是看紅色的叉有多少個。而是要了解孩子對於紅叉的處理。四年級學生的家長,還是能幫孩子把錯誤更正過來的。那麼養成良好的學習成績也是需要時間的,第二天我們收到改正過的作業,老師也應該給孩子以鼓勵,而且我的這位四年級學生家長說,只有老師的紅叉,對孩子的錯題糾正才有意義。家長講了多少遍,都不如老師批改作業給出的紅色建議。家長不給檢查作業的理由,在小島老師看來是真的讓人有些思考。

3、家長可以檢查作業,但是找錯誤要讓孩子自己來找

當然已經四年級的學生了,家長是可以不檢查作業的,但是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家長檢查作業,找出錯誤,也需要引導孩子自己來找。家長在輔導寫作業的過程中,先不過於幹涉孩子的書寫節奏,等到作業寫完了,告訴孩子:我在你的作業裡發現了3個小問題,現在給你5分鐘,看看能不能找出來。有了時間的限定和錯誤數量的準確性,孩子自然也能自己去檢查作業了,久而久之就能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了。

如果孩子在5分鐘內找不到自己作業中的錯誤,家長也不要打擊教育,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讓孩子自己進行思考,分析錯誤原因,一樣能提高糾錯的能力。關於小學生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四年級以上的同學家長,你們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嘗試不檢查作業,哪怕都錯了也不要緊,你是否同意這位家長的觀點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年級學生總是忘交作業,家長想了1招,再沒發生不交作業的情況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四年級的學生,經常忘交作業,不是沒有寫,是真的沒收拾到書包裡。為此,老師也不斷強調獨自整理書包、搞好個人學習管理,作為學習習慣,也建議家長督促孩子,做好自己的事。
  • 杭州一校長倡議家長不在孩子作業本上簽名:學習是學生的事情
    杭州一校長倡議家長不在孩子作業本上簽名:學習是學生的事情 姜曉蓉/都市快報 2017-01-22 15:58
  • 小學老師讓家長給孩子檢查家庭作業、籤字,到底對不對
    有的家長對這一條非常的反感,認為老師在給家長布置作業,增加家長的負擔,他們認為檢查家庭作業是老師的事,是老師的任務,不該讓家長參與。有的家長甚至憤憤不平,把老師告到相關的教育部門,說老師推卸責任。我認為這些說法很片面,很不妥當。
  • 大英縣教育和體育局「加減乘除」四法合一杜絕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
    《通知》指出,批改作業是教學「六認真」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檢查教學效果、診斷學習問題、調節教學策略的重要手段。作業批改要及時反饋,理科作業必須當天批改,文科作業每課一改;作文既要有眉批、旁批又要有總批,特別要注重講評,批改個數小學每學期不少於8個,初中不少於7個;對學困生的作業要有重點地進行面批面改;作業批改要有批註日期、等級和激勵性評語,評語要因人而異,以鼓勵為主,不盲目批評;及時做好作業講評,分析錯誤原因,提出改正意見;發現學生作業中有獨特見解時,要給予充分肯定;把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作為評價學生平時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
  • 作業不用家長籤字?你贊成嗎
    雖然作業不多,可南都記者通過南都微信公號「閣壁」,針對238位深圳家長調查結果顯示,一、二年級等低年級學生的家庭作業,老師普遍要求家長需要籤字,幾乎天天如此。相當一部分家長贊同「叫停家長籤字」,這不僅僅是給家長減負,獨立完成作業更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過程。
  • 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和我說:其實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是不對的
    娃上幼兒園,我就見識了什麼叫家庭作業戰爭。朋友女兒三年級,每晚作業搞到很晚,各種催,各種勸,好不容易寫完了,作業往父母面前一扔。然後,爸爸檢查數學,媽媽檢查語文。檢查檢查著就發現錯誤了,發現錯誤就把作業本往地上一扔,孩子拿去改下,再接著檢查,發現錯誤,再一扔。直到扔到三方都火冒三丈,惡語相向。
  • 如何教會孩子自主檢查作業?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希望孩子做完作業後,能再檢查一遍,以保證正確率。 可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孩子對此的態度卻不令人滿意,要麼,「爸爸/媽媽,我不會檢查」;或者「我檢查不出來」,再或者「我做得都對,我不想檢查」。 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面對檢查的要求,有這種反應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在他們的心目中還沒有追求正確率的意識。
  • 檢查作業快被逼瘋了?90%家長都做錯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替孩子把他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打包攬下來,也不是放任、撒手不管,而是要通過檢查作業、促進孩子的自我檢查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父母為孩子檢查作業前,首先明確目的——讓孩子養成自我檢查、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輔助孩子學習。
  • 學生作業太少家長質疑 校方稱四年級英語聽讀為主
    發現小孩在兩個多月時間只做了一次英語作業時,賴女士當即便向女兒同班的其他孩子家長進行打聽。其他家長均表示對這一情況不知情,但的確沒有見過自己孩子寫英語作業。為此,賴女士還聯繫了孩子的班主任,對方卻以不了解情況為由進行回復。  賴女士說,據她了解,負責該校四年級英語教學工作的只有一名英語教師,不清楚是否因為英語教師的工作量較大而忽視了對孩子的作業布置以及批改工作。
  • 家長檢查作業並籤字 是不是在幹老師的活?
    人的惰性是可怕的,當沒有強制力逼迫做事的時候,一些學生是不會主動做的,這樣老師常常是束手無策。如果不讓家長督促孩子改正錯誤,僅憑老師在作業本上批改一下,孩子往往不會去看自己哪裡有錯、哪裡需要改正,家長也根本不管自己的孩子哪裡需要改正。 ——李老師 我覺得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孩子交給了學校,教育的事就萬事大吉了。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解決批改作業問題要減少作業量
    然而,不衡量學生的能力,提出更多要求,心知肚明「考驗」的不是學生的能力,而是家長的能力;本應由老師指導孩子完成的實踐,變成由家長一力承擔,流於應付,失去了教育的初心。家長感謝老師辛苦培育自己孩子的同時,希望更多互聯互通的同時,其實不應該介入太多學校的教育。
  • 小學生作業家長到底應不應該籤字?
    而且隨著電子作業的興起,孩子們完成作業對家長的依賴程度變得越來越高了。 一位退休教師苦惱地告訴記者,現在老師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跟她當年完全不同了,「我當老師的時候,給孩子們布置作業,都是把作業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下來,回家一一完成。可現場,孫子上小學二年級,老師布置家庭作業都發在家長群裡,孩子們做什麼作業回家看家長的手機才知道。
  • 孩子家庭作業讓家長批改 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你怎麼看
    一市民近日發微博吐槽:孩子的家庭作業如今讓家長批改,老師掌握不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怎麼辦?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怎麼看的呢?且聽老師伯說一說。這正是:  學生作業誰批改?  家長角色變化快!此外,班主任會通過家長微信群,每天向全體家長發送作業信息,提醒家長及時檢查。  市民王女士說,檢查家庭作業有助於了解孩子的課業水平,哪些科目是強項,哪些科目是弱項,通過作業一下就能了解。檢查作業也是一種和孩子互動的方式,雖然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摩擦,但是她仍然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市民葉女士說,她的孩子在市區蒲鞋市小學讀6年級。
  • 老師群群要求家長檢查作業,逼瘋農村家長
    其實不然,真正的意思是,老師督促家長檢查孩子的英語作業,再有完成的不好,完不成的,就要點名批評了,這時一個家長情緒非常激動地發了一條語音「不學了,不上學了,別往群裡發了,退學不學了,這要急死人啊,俺都不會呢,你讓我怎麼做,怎麼教啊!」
  • 我不喜歡家長幫孩子檢查作業
    大部分家長都有工作壓力,下班之後也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需要處理,再給熊孩子整作業,確實煩躁。關於老師讓家長幫助孩子檢查作業這事爭議挺大,老師說學習需要家長配合,家長說檢查作業是老師的事。我既是家長又是老師,個人覺得,從家長角度講,如果有時間,還是願意看一下孩子的作業的,看看存在什麼問題,可以及時糾正,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和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標準不一樣。
  • 小學生作業家長到底應不應該籤字?重慶家長怎麼說
    學生家庭作業到底該不該讓家長籤字?這幾天,這個老話題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大家都在議論,新學期浙江杭州市金東區實驗小學發出的一份公約《讓家長告別檢查作業——實驗小學教師公約之作業篇》。  對此,叫好聲,擔憂聲,質疑聲此起彼伏。
  • 家長參與孩子作業 利多還是弊多?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何先生也列舉了自己收到的簡訊:「今天的語文作業是:寫j、q、x;寫同步第六課,家長一定要讀題目,與孩子共同完成;讀拼寫練習紙三、四給家長聽。以上家長都要籤名。」何先生頗有怨言:「每條簡訊都是給家長派任務,我不是推卸家長在教育中的責任,也不是不捨得花時間陪,但課堂教育四十五分鐘應該完成的內容為何要家長來完成?」
  • 不允許給學生家長布置「作業」!錦州首次出臺《錦州市中小學教學...
    《常規》要求,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點;教師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書面作業有布置必須有檢查,不允許給學生家長布置「作業」,更不允許讓學生家長代批作業;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 家庭作業不得變為家長作業
    學校要將作業量控制納入學校常規管理,明確作業研發、審核、總量控制等環節的責任人,積極推行精選分層等作業布置改革,建立分年級、分班各學科作業量、學生完成作業時間的統籌和公布制度。關鍵詞:作息小學走讀生每天在校 集中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  《指導意見》針對作息時間的安排更加合理。要求科學安排、科學保障學生學習和睡眠時間。
  • 不寫作業,不背單詞,看我怎麼智取學生
    在頭兩個月給他們布置作業時,明明當著面都答應得好好的,但到了下節課該檢查作業的時候,9個得有5、6個會跟我說忘了寫,並附帶誠意十足地道歉。低著頭,撇著嘴,邊說邊表現得可憐兮兮模樣,仿佛忘了這一作業也非他們的過錯。 而我作為老師,在學生已經如此謙卑的情況下,還上趕著批評他們的話,一是顯得有些得理不饒人了,二則是也沒用。